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正《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和重大影响的重要文件。其起草工作从1979年11月开始,在中央政治局、书记处领导下,由邓小平、胡耀邦主持进行的,经长时间讨论和修改,集中了全党的智慧,在1981年6月27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决议》对  相似文献   

2.
《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历史决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通过的第一个历史决议。延安整风后期,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历史上最长的一次会议,即长达11个月的中共六届七中全会。大会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任务就是讨论党的历史问题,在整风的基础上全面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对党的历史的重要问题作出历史的决议,以统一党内的认识和思想。胡乔木作为毛泽东的秘书和中央政治局的秘书,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参与了《历史决议》的准备、起草、修改工作。加之后来胡乔木主持起草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胡乔木成为党内两次参与起草历史决议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3.
小平同志请转中央政治局: <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讨论稿,经全国党政军各部门高级干部四千人(此外还有中央党校等参加讨论的很多同志)约二十天的认真讨论,对文件的修改帮助很大.我们研究了现已看到的意见,提出起草新稿的如下一些重要原则性设想,报告中央政治局,请求加以指示,以便及早着手重写.  相似文献   

4.
正《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历史决议》)是在中央政治局、中央书记处领导下,由邓小平、胡耀邦主持,经过长时间的、广泛而深刻的党内外讨论后,由胡乔木负责带领起草小组完成的。它是一部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对建国以来重要历史问题做出评价的政治性文件。它是否出台、何时出台、如何出台都事关党和国家战略全局,不能不慎重考量。邓小平、陈云是对《历史决议》的出台思考较全面  相似文献   

5.
正1945年4月20日,中共六届七中全会通过《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这个决议是由毛泽东领导、任弼时主持,经集体讨论,最后由毛泽东修改而成的。这个决议系统地总结了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对党的历史上一些重大问题做了明确的、实事求是的结论。主要是对"左"倾错误的历史教训,特别是王明第三次"左"倾错误产生的思想根源和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6.
常委各同志: 现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草案)中新增的关于粉碎"四人帮"以后四年的一段送上,请审阅.③决议草案全文将于明日付印,在全党四千人讨论后将根据讨论结果进行许多修改,这一段也在内,故未等待你们各位的修改意见,请特别谅解.  相似文献   

7.
韩晓青 《党的文献》2021,(4):99-106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是党的历史上的第二个历史决议.在这个决议的起草过程中,邓小平给予了重要指导.他从历史唯物主义高度准确把握新中国成立后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为《决议》定下写作思路和原则,从弄清大是大非、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要求出发,对《决议》的起草和修改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指导;明确要求把"确立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作为"最核心的一条"和"最核心、最根本的问题",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地对毛泽东的历史功过和毛泽东思想进行评价和分析;要求对新中国成立后党史上的重大事件"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客观、辩证地看待党的历史;强调总结过去是为了引导大家团结一致向前看,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打下坚实基础.今天,重温邓小平对起草第二个历史决议的指导,学习其中蕴含的立场、观点、方法,对于我们树立正确党史观,端起历史望远镜回顾过去、总结历史规律,展望未来、把握历史前进大势,把党和人民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张闻天依据邓小平的会议记录稿和毛泽东的“讲稿”,结合自己以及博古、周恩来、王稼祥等人的发言提纲,起草了《遵义会议决议》最初文本。“鸡鸣三省”会议后,根据中共中央的新决策以及刚接收的中共中央及其与共产国际往来的文件,张闻天对决议文本进行了认真修改。1935年2月8日,《遵义会议决议》在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2月10—16日,张闻天又将“目前任务”正式写入决议文本。为增强说服力,文本多处引述共产国际指示和中共中央决议的内容;为维护党内团结,文本最终隐去有关领导人姓名。毛泽东对军事战略的精辟论述是《遵义会议决议》的核心内容,张闻天的旁征博引使得《遵义会议决议》更加有血有肉。在《遵义会议决议》文本生成过程中,毛泽东、张闻天各自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胡乔木参与了起草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历史决议》 ,并协助毛泽东对《决议》草案进行了修改工作 ;负责起草第二个《历史决议》 ,其间对《决议》稿的起草、修改提出过许多明确具体的要求和意见 ,对若干党史问题和如何评价毛泽东等问题作出过深刻的分析。胡乔木先后参与了党的两个《历史决议》的起草工作 ,为解决历史问题、统一全党思想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华国锋在粉碎“四人帮”的斗争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明钢 《党史纵横》2001,(8):21-23,20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中央政治局执行了党和人民的意志,毅然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这场灾难.这是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长期斗争取得的伟大胜利.  相似文献   

11.
人们总是处在这样的双重身份或双重“任务”之中:一方面,要客观地实事求是地总结前人的历史;另一方面,又在用自己的行动,书写着自己的历史,这两个方面既有区别,又相互关联,有机地溶于一体。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这是集中全党智慧,经过一年多的反复讨论修改,胜利完成的对建国以来三十  相似文献   

12.
《党的建设》2022,(3):35-36
为什么说遵义会议在党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决议》指出,1935年1月,中央政治局在长征途中举行遵义会议,这在党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第一,遵义会议是在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历史关头召开的.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后,按照原定计划,准备转移到湖南西北部同红二、红六军团会合...  相似文献   

13.
正党的十八大号召全党学习党的历史,深刻认识党的两个历史问题决议总结的经验教训。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并将学习中共党史提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的战略高度,强调"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  相似文献   

14.
《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文献,新中国成立后经修改以附录的形式编入《毛泽东选集》第3卷。此后《决议》便以《毛泽东选集》第3卷的版本为通用版本。本文分析了《决议》诞生的来龙去脉,阐明了《决议》被编入《毛泽东选集》的原因,分析了编入时的修改情况及其历史成因。  相似文献   

15.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没有立即放弃国民党这面旗帜:八一南昌起义仍打国民党的旗帜;八七会议还认为"要与国民党左派联合";1927年8月的《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任务与策略的决议案》也仍主张打"左派围民党"的旗帜.至9月19日,中央政治局通过决议,才明确改"左派国民党"的口号为建立苏维埃.11月,中共中央扩大会议决议再次强调放弃国民党的旗帜,应打出苏维埃的旗帜.12月,中央针对包括福建在内的一些省份的党组织仍  相似文献   

16.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通过,跟邓小平和陈云的"合作"是分不开的.在起草历史决议指导思想一致的基础上,邓小平、陈云对如何写好历史决议,互相支持,互相补充,互相生发,使历史决议得以顺利形成和通过.  相似文献   

17.
这次全会听取了中央政治局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作出了关于召开党的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这次全会是在我们党成立一百年之际,党领导人民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向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重大历史关头召开的。  相似文献   

18.
这次全会听取了中央政治局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作出了关于召开党的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这次全会是在我们党成立一百年之际,党领导人民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向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重大历史关头召开的。  相似文献   

19.
10月15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锦涛作重要讲话。全会听取和讨论胡锦涛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审议通过《关于召开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决定党的十八大于2012年下半年在北京召开。  相似文献   

20.
1959年夏在庐山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中共八届八中全会,本以纠"左"始,却以反右终,表面看来是当时作为中央政治局委员的彭德怀给党的主席毛泽东写了一封不足四千字的信(许多论著误将其称为"万言书",与事实不符),对"三面红旗"提出了一些与众不同的观点,结果被视为对"三面红旗"、党的领导和毛泽东本人的猖狂进攻.会议认为在党内结成了一个以彭德怀为首的"右倾反党集团",并据此通过决议,要求在全党普遍深入地开展一场反对右倾机会主义的运动.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一历史性错案得以铸成的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