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2 毫秒
1.
梁小青 《学习月刊》2009,(4):4-5,15
科学发展观从理论上很好地协调了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二者之间的关系.对广大发展中国家都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和谐世界则为冷战后各国关系及人类发展指明了一个灿烂前景。科学发展观解决了一个国家如何发展的问题.和谐世界则解决了人类社会向何处去的问题。笔者认为.科学发展观与和谐世界将是中华民族在新世纪对人类文明的新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分析当前形势.明确提出了建设和谐文化的重大任务。正确理解和认识和谐文化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关系,切实把握和谐文化的历史传承性与主题时代性的有机统一,对于建设和谐文化、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大力推进和谐文化建设,培育和发展和谐文化。和谐文化是具体的历史的,要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理念,注意吸收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建设和谐文化,应突出强调重在动态的建设。当务之急要处理好主导文化与多元文化的关系、文化冲突与文化融合的关系、文化积累与文化创新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天津支部生活》2006,(12):20-20
前不久,《瞭望新闻周刊》发表评论员文章指出,建立和谐社会应把握好12个方面的重点:1.推进和落实和谐的发展理念。2.建设和谐的劳动关系。3.建设和谐的分配体系。4.建设和谐的干群关系。5.建设和谐的法制环境。6.建设和谐的社会秩序。7.建设和谐的社区关系。8.建设和谐的乡民关系。9.建设和谐的家庭关系。10.创造和谐的舆论氛围。11.建设和谐的文化。 12.推进和谐的对外关系。  相似文献   

5.
2005年9月15日,胡锦涛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大会上所作的发言中首次向全世界提出了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倡议。和谐世界这一外交新理念的提出,鲜明地表达了全球化时代中国对世界新秩序的主张,标志着中国外交战略开始新的转型。2007年,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又庄严宣告,这一战略抉择对处理好中国和世界的关系,营造中国和平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将产生深远影响,成为我国新时期新阶段对外战略总方针。  相似文献   

6.
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它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既博大精深,又复杂多样,只有理清传统文化的本质结构.理清继承传统文化与建设和谐文化之间的关系.然后从哲学方法论的高度对继承传统文化的路径做出科学抉择,才能有甄别、有重点、有步骤地实现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进而推动和谐文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针时中国多民族国家的特殊国情,依据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创造性地探索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民族关系的问题,提出要把建设和谐民族关系放在战略高度去认识,提醒全党要高度重视影响和谐民族关系的各种不利因素,采取有效措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民族关系奠定经济基础、社会基础、制度基础、组织基础和社会政治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8.
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需要,也是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努力建设和谐世界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中国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既要处理好同世界体系的关系,也要处理好同这个体系内其它国家的关系。中国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国际关系支撑的国际环境,需要同其它国家和谐相处;另一方面,和谐中国的构建也有利于推动世界的和谐,有利于促进中国同其它国家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10.
和谐文化是相对于和谐社会而提出的概念,是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思想文化体系,有着具体而深刻的时代内涵。在当今社会历史条件下,建设和谐文化需要厘清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和谐文化的关系;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关系:人文教化、制度建设与和谐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过程中.十七大党章修正案第一次把“和谐”写入了党章。在新党章中,共有七处出现“和谐”的内容.其中包括:把党的奋斗目标补充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经济建设中,要求实现四个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社会建设中,党章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在维护和发展民族关系上,强调实现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基本关系;  相似文献   

12.
钟龙彪 《党课》2013,(5):10-18
本节党嫖内容提要: 党的十八大的召开吸引了世界目光。随着中国的发展成为21世纪不可阻挡的必然趋势,国际社会的关注日益转向中国将以什么方式实现民族振兴,以什么姿态处理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中国提出建设“和谐世界”的理念越来越得到世界的认同,但与此同时,复杂多变的世界政治经济形势,要求我们必须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正确把握新机遇,妥善应对新挑战。  相似文献   

13.
王伟  黄友牛 《学习月刊》2009,(20):46-47
研究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及其生态文明建设.首先就必须分析研究人与自然发展的关系。只有对两者相互关系的演变过程进行分析研究.才能进一步探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问题.从而深刻认识生态文明建设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汤海艳 《党史文苑》2009,(11):54-57
和谐文化是指一个社会中的崇尚和谐、追求和谐的价值观、态度、取向的一种精神性存在。和谐文化建设必须以和谐的思维方式取代对立的思维方式,处理好价值观领域里的一元与多元的关系,文化领域里的本土文化与异质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之间的关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坚持文化的民族主体性,在尊重、理解传统文化与异质文化的基础上,立足传统.综合创新。和谐文化建设必将促进人、社会和世界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十六大以来党的民族宗教理论的新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新要求,提出了一系列关系全局的重大战略思想: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这些思想,紧紧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关于"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问题"的科学论断,充分反映了他对和谐世界的热切期盼.邓小平关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建设和谐世界的根本保障,各国多样性文明的共存、互补、交流、合作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新型和谐国际关系是推动和谐世界发展强大动力的思想,对于当代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在国内建设和谐社会,在国际建设和谐世界都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7.
徐姗 《世纪桥》2009,(3):58-59
“和谐世界”是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的新一代领导集体在新形势下提出的中国外交新理念,它内涵丰富,既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又是对新中国几代领导集体外交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建设和谐世界面临着许多困难与挑战,需要世界人民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把“生态文明”写进党的纲领.它将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产生重大影响。建设生态文明,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手段的支持和法律制度的保障,更离不开生态伦理观念的支撑。和谐社会不仅要做到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而且要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在和谐社会的整个架构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9.
建设和谐文化和坚持共同理想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建设和谐文化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坚定共同理想,建设和谐文化,要正确处理各种关系。  相似文献   

20.
建设好“和谐中国”,进而推进建设“和谐世界”,是新时代为中国人定下的两个新目标。“和谐”正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关键词。事实上,“和谐”观念正以各种形式在全世界扩展。历史经验也表明,没有“和谐”,一切都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