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4 毫秒
1.
家庭暴力是我国长期存在的一个严重社会问题,近年来更是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女性由于体力等因素常处于劣势地位,是家庭暴力的主要受害者.长期的恐惧和压抑心理,一些女性走向极端,“以暴制暴”的犯罪屡见不鲜,由此引发人们对家庭暴力现状、原因和规制的思考.在此基础上可以从女性的视角出发,着重分析家庭暴力中能否适用正当防卫并提出些许突破建议,从而减少犯罪,促进家庭和谐,更好地保护女性.  相似文献   

2.
孙瑞灼 《江淮法治》2012,(11):47-47
全国妇联公布的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显示,在婚姻生活中,遭受不同形式家庭暴力的女性,占24.7%。此外,家庭暴力成为离婚率上升的最重要原因。由于反家暴法律规定的欠缺。使很多家庭暴力受害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助和保护。在这种情况下,反家暴立法可谓十分必要而且迫切。可喜的是。反家暴立法已纳入今年全国人大立法工作计划。  相似文献   

3.
刁硕 《法制与社会》2011,(6):201-201
家庭暴力是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的暴力行为。日益严重的家庭暴力危害了受害者的身心健康,侵犯了受害者的合法权益,破坏了社会稳定和发展,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针对如何预防、制止和整治家庭暴力,建立法律、社会、心理各层面的社会支持体系,实行综合治理发表相关见解。  相似文献   

4.
家庭暴力对女性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暴力是一个普及全球的社会性问题,家庭暴力不仅给婚姻家庭生活造成巨大的影响,更严重地危害了受害者的个人心理健康。在家庭暴力事例中,以女性受害者居多。本文从心理角度分析家庭暴力对女性健康的影响,并就家庭暴力的成因及干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家庭暴力是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的暴力行为。近年来,家庭暴力成为被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这种特殊社会现象的凸现,与社会文明进步格格不入。家庭暴力已经不是家务事,对受虐者而言,这是性命攸关的大事。日益严重的家庭暴力危害了受害者的身心健康,侵犯了受害者的合法权益,引发了许多不应该发生的民事案件和恶性刑事案件,破坏了社会稳定和发展,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家庭暴力在我国呈上升趋势。我们应该积极面对家庭暴力的问题,制止卑劣的侵害,对受虐者伸出援助之手,协助他们及早脱离险境。为了预防家庭暴力,给予家庭暴力实施者以制止和惩罚,也为了给予家庭暴力的受害者更全面、更具体、更适当的协助,以取得更好的社会效果,必须建立法律、社会、心理各层面的社会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6.
编辑同志: 大多数家庭暴力中女性为主要受害者。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受害妇女只能忍气吞声请问,如何才能帮助这些弱者?究竟是哪些瓶颈阻碍了社会解决家庭暴力问题?遇到家庭暴力该怎么办? 唐芳芳唐芳芳同志: 一般说来,由于个性与生理方面的原因,在家庭暴力中施暴一方以男性为主,受暴力  相似文献   

7.
李虹 《法制与社会》2011,(29):174-175
家庭暴力是发生在家庭内部的家庭成员之间的暴力行为,日益严重的家庭暴力危害了受害者的身心健康,侵犯了受害者的合法权益,引发了许多不应该发生民事案件和恶性刑事案件,影响了社会稳定和发展,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有效防止家庭暴力,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家庭暴力表现形式多样,且形成原因复杂,本文从当事人思想因素入手,去探讨家庭暴力存在的原因,以从根本上认识家庭暴力现象,为防暴制暴提供有效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8.
冯毅 《法制与社会》2011,(23):184-185
家庭暴力是在世界范围普遍存在又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家庭暴力导致婚姻破裂,损害广大妇女的身体健康,甚至会引发恶性暴力事件,极大危害社会的稳定。为有效预防与制止家庭暴力的发生,充分发挥公安机关惩治家庭暴力和维护受害人合法权益的职责,本文从公安机关处理家暴案件存在的问题出发,从管理、取证及与当事人沟通技巧的角度探讨警方处理家庭暴力案件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女性"以暴制暴"行为的特点及该类案件的处理现状出发,阐述了女性"以暴制暴"案件现行处理方式的缺陷,提出了对由家庭暴力引发的女性"以暴制暴"行为进行刑法规制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家庭暴力是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的暴力行为,日益严重的家庭暴力危害了受害者的身心健康,侵犯了受害者的合法权益,破坏了社会稳定和发展。为了给予家庭暴力的受害者更全面、更具体、更适当的协助,以取得更好的社会效果,必须建立法律、社会、心理各层面的社会支持体系。进入二十一世纪,为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时代文明进步的需要,我国修订出了新的《婚姻法》。禁止家庭暴力第一次被写进法律条文中,这意味着家庭暴力不仅仅是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将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而且将作为一个明确的法律概念,涉入法律调整的范围。因此,深入研究家庭暴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家庭暴力是指行为人以殴打、捆绑、残害等手段给家庭成员的身体、精神等方面的伤害行为。家庭暴力危害了受害者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破坏了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为此必须建立法律、社会、心理各个方面的社会支持体系给予受害者协助,从源头上制止家庭暴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家庭暴力已成为社会的一个热点问题,家庭暴力下受暴女性犯罪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但是理论界更多是探讨家庭暴力及受暴女性犯罪的原因及防治对策,对于此类女性犯罪的量刑问题的研究并不多,而实践中,对此类案件的处理又大相径庭。所以,目前亟需出台相关立法和司法解释将家庭暴力作为此类女性罪犯法定的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情节。  相似文献   

13.
在涉及家庭成员的刑事犯罪案件中,在调取和分析证据时,应关注是否因长期受虐或者不堪忍受家庭暴力而犯罪。犯罪人系家庭暴力受害人的,应当根据情况决定是否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相似文献   

14.
青木 《政府法制》2012,(17):28-29
据我国妇联和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显示,在婚姻生活中曾遭受过配偶不同形式家庭暴力的女性占24.7%。其实。家庭暴力现已成为全球问题,德国也深受其扰,不过通过近十年的努力,其家庭暴力发生率在欧洲已经属于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15.
她是我国第一位系统介绍“受虐妇女综合征”的法律专家; 她是我国第一位专门为“以暴制暴”妇女提供法律救济的执业律师; 她是我国第一位提出“对家庭暴力案件不适用调解”的学者; 她是我国唯一一位能为家庭暴力受害者提供“女性主义疗法”的心理咨询师; 她是被全国很多法院奉为审案“红宝书”的《涉及家庭暴力婚姻案件审理指南》的起草者; 她是在涉及家庭暴力案件中作为“专家证人”出庭参与诉讼的第一人…… 在我国反家庭暴力领域内,她注定要被写入史册.  相似文献   

16.
家庭暴力的发生不仅给受害者造成难以恢复的伤害,也给受害者的家庭、社会的稳定造成了极大危害.本文立足于当前我国家庭暴力的立法现状,剖析其导致的根源和反家庭暴力立法的理论和现实基础,进而总结我国反家庭暴力立法的工作和努力,提出现存问题,并对完善的相关工作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家庭暴力损伤的特点及其有关的法医学鉴定问题。方法 对1998年4月~1999年12月间来诊的159例家庭暴力损伤鉴定案件进行回顾研究。结果 家庭暴力的受害者绝大多数为妇女(占93.1%),主要发生在配偶间(85.5%),其次为虐儿(5%)。家庭暴力一般发生在家中,以晚上为发生高峰。致伤方式以拳脚为主,其次为随手可得的钝器或锐器。损伤多为软组织损伤;有40%的受害人投诉前未去医院就诊;损伤  相似文献   

18.
家庭暴力逐年上升,它由隐蔽性转向公开性的程度令人震惊。培育健康的社会细胞,逐渐消除家庭暴力切实保障妇女权益在我国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本文针对夫妻间的显性暴力行为,从家庭暴力中妇女受虐的成因、社会有现状及立法不足等方面进行剖析,继而对家庭暴力中受害者权益的保护从法律与社会两个方面提出一些建议与看法。  相似文献   

19.
正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以2011~2013年审理的离婚案件为样本进行研究后发现,在涉及家庭暴力的离婚案件中,被认定为家庭暴力的案件所占比例仅为4.8%。法院对家庭暴力的认定有很大难度。审理离婚案件的该院民一庭法官道出了其中的原委。  相似文献   

20.
农村的离婚案件仍是比较突出的社会矛盾之一。本文指出分析其原因,我们发现农村的离婚现象存在着家庭暴力、流动人口、价值观和消费观的改变、传统习俗与现代法制的冲击等等,而离婚也引发了子女与父母等社会关系变化中的一系列问题。解决好农村的离婚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一环,也是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