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博客堂     
据近期《扬子晚报》报道,江苏泰州市有父女在大年初三晚上,见三名小偷街头行窃毅然报警,其父手被小偷用刀刺伤,出警民警到场后反而善意提醒他们现在不提倡见义勇为。  相似文献   

2.
《检察风云》2010,(5):74-75
据近期《扬子晚报》报道,江苏泰州市有父女在大年初三晚上,见三名小偷街头行窃毅然报警,其父手被小偷用刀刺伤,出警民警到场后反而“善意提醒”他们“现在不提倡见义勇为”。  相似文献   

3.
今年年初,江苏泰州政府网望海楼论坛开通了"纪阿林个人专辑",之后访问量超过7万人次,博主纪阿林成为论坛里最受追捧的网络红人.纪阿林何许人?泰州市公安局副局长,干了28年刑侦,侦查过几百起命案的老公安.  相似文献   

4.
朱旭东 《政府法制》2009,(18):18-19
今年年初,江苏泰州政府网望海楼论坛开通了“纪阿林个人专辑”,之后访问量超过7万人次,博主纪阿林成为论坛里最受追捧的网络红人。纪阿林何许人?泰州市公安局副局长,干了28年刑侦,侦查过几百起命案的老公安。陆续开通的新浪“纪阿林的BLOG”、网易“太阳神阿波罗”、腾讯“太阳神的空间”等,博主也是纪阿林,也都非常火。那么,这位干警究竟是靠什么力量打动网友的呢?  相似文献   

5.
我是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安派出所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驻浦东新区惠南派出所人民调解工作室的一名人民调解员。在调解室里,当事人对我称呼最多的是:"刘警官""刘小妹""刘法官""刘律师""工作人员"……每当这时我都善意地提醒对方:不好意思,请称呼我为"人民调解员"。我的搭档老陈,刚来调解室做调解时问我:派出所里每天都有各种类型的矛盾纠纷,有家暴、消费、侵权、物业、邻里关系等,我们如何才能做到真正的专业?  相似文献   

6.
一名乡村中学初一女生在晚自习放学后被人用刀捅死,办案民警发现见义勇为的"英雄"形迹可疑。令人愤愕的是,事发后,同被害女孩一起遭受歹徒威胁的同学相继回到家中,但没有一个人向警方报警,歹徒落网后,也没有人出来指认。民警在嫌疑人  相似文献   

7.
病毒护身符     
当小偷在被抓捕时突然大喊"我是艾滋病人",民警们真的是束 手无策,以致扒手们相互交流"经验":一旦被警察抓住,就谎称自己是 "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很显然,当全社会谈"艾"色变时,扒手们却把 它当作"护身符",利用人们对艾滋病的恐惧心理,肆无忌惮地作案, 从容坦率地面对警察与法律了。  相似文献   

8.
商业合理性经常和善意履行联系在一起来界定商人的善意。商业合理性作为一个客观的标准,对善意履行的判定非常重要,该标准基于社会公众的正义、公平和合理性理念而产生。对商人而言,不仅要求他们"事实上诚实",还应遵守有关"公平交易的合理商业准则",同时在"善意和合理的商业限度内"行为。  相似文献   

9.
"请不要搭理陌生人问话,谨防上当受骗."这是汉口火车站旁由公交分局设置的一块提示牌.外地游客认为,"不搭理陌生人"的概念太容易引起歧义,会让人感到"伤自尊",显得很不友好.然而设置此牌的公交分局却表示,这样做是为了保护外地游客的切身利益,初衰纯粹是善意提醒.  相似文献   

10.
福建一名83岁的老伯摔倒在福州街头的人行道上,多名围观市民竟无人上前搀扶,两名上前试图救助呈现心脏病突发症状的老人的女子也因旁人的一句“善意提醒”而急忙缩手,等到110民警和120医护人员闻讯感到现场时,老人已猝死在路边;  相似文献   

11.
见义勇为中救助者所涉及的"他人事务"具有"多重主观归属性",这也决定了见义勇为行为法律性质的复合性及其法律后果的多重性。见义勇为行为中受益人适当补偿义务不同于传统无因管理制度中管理人对被管理人的损害赔偿等请求权,前者在利益衡量上更为妥当。基于见义勇为的行政协助性质,在受益人适当补偿义务不足以弥补救助者损害之时,应通过行政补偿、社会救助等对救助者的损害进行兜底救济。  相似文献   

12.
王蕊 《法制与社会》2014,(15):241+245
"见义不为,无勇也",见义勇为者是人们讴歌的英雄,但是关于见义勇为者的权益保护问题,虽然地方法规有相应的立法,可是我国却对其却没有统一标准,这也使得各地有各地的标准,因此也会因为差异而分歧。社会上出现了很多英雄"流血"又"流泪"的现象。见义勇为者的权益无法得到保护,自然会加剧人心淡漠,见危不救的社会问题也会逐渐增多。其实正如爱尔维修所言:"法律决定我们的风俗美德。"本文在法律的视角下剖析见义勇为的行为,对见义勇为的概念及法律性质特征进行探究,同时完善见义勇为的立法设想,保障见义勇为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3.
手中的玫瑰     
正在派出所工作,必须要有良好的心态。长期繁忙的工作,见怪不怪的淡漠心态,让很多民警都很"冷",想感动他们绝非易事。所幸的是,我这人性格比较开朗,也比较容易满足,帮助群众后他们的一声谢谢,成功破案后领导的一句表扬,干出成绩后同事的几许夸赞,都能让我心情愉悦,备感温馨。也许有人会说,这点事你就能感动,未免太矫情。实际上,我相信很多派出所民警有着和我一样的感受,他们的"冷",是因为缺少关爱。各司其职!这是我们派出所多年来给民警立下的规矩。以前,所里划分了4个警务区,两个民警负责一片,这片里的  相似文献   

14.
王亭 《法制与社会》2013,(11):265-266
见义勇为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直为社会各界所弘扬。但在媒体的聚焦镜下不难看出,见义勇为在社会发展的脚步中开始变得沉重。从2005年的韦兆安事件,到2009年的许云鹤事件,再到2011年的小悦悦事件,见义勇为,"为"还是"不为",已经让很多人感到不适。为见义勇为者提供可靠的民法救济,也许可以让民众重拾信心,重建一个人人都敢于、乐于见义勇为的新环境。  相似文献   

15.
赵蕾 《中国审判》2013,(6):91-93
正涉及善意取得认定的案件,应当严格把握其四个要件,缺一不可。本案解决的是两个问题:第一,明确涉及不动产善意取得中的"善意"和"无权处分"的内涵,不动产善意取得中的"善意"是指对登记的信任,而非对代理权或者民事行为能力的  相似文献   

16.
行善     
看过一则公益广告:地铁里坐着的站着的有很多人,地上一个易拉罐,成了很多人脚下的"球",被踢来踢去,许久,被一个身着橘黄色线衣的年轻人捡起,放进了垃圾桶。我们称赞年轻人,可谓行虽小,善乃大。如果"举手之劳"蔚然成风,我们的生活,必定充满阳光。一句善意的提醒,一个鼓励的眼神,一次坦诚的的交流,一声诚挚的祝福,举手之劳,却让人温暖如春。  相似文献   

17.
在舆论普遍关注科学执法、为民服务、维护公民权利,部分公安民警的负面消息又频频曝光的背景下,民警维权的相关问题极易被忽视。然而,现实情况是,警察尤其是基层民警,有时已经成为弱势群体,其名誉权、执法权健康权,甚至是生命权屡遭侵害。警察是公民、社会的"保护伞",合法权益得不到正常维护的民警队伍,就如一把打不开的"伞",怎能指望这样的"伞"去为老百姓挡风遮雨因此,民警维权刻不容缓。然而,民警的哪些权利应该得到维护,通过什么途径去维护民警权利,民警维权的过程中如何确保警察不会成为凌驾于公众和法律之上的特权群体等等,许多问题都需要深入地研究和思考。  相似文献   

18.
正百万玉石,失而复得。当警方通知偷窃者已落网时,商人林宝伟却懵了:这眼前的"罪犯"黄复柯不正是千里送玉的"恩人"吗?到底是盗取玉石的"神偷大盗",还是"见义勇为"的"活雷锋",黄复柯身上充满了谜团。随着谜团的解开,围绕着黄复柯,在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人民法院一场关于法律应该惩恶还是扬善的讨论也悄然展开。  相似文献   

19.
伊金霍洛监狱采取"五个一"措施加强对民警的教育培训工作",五个一"是指"一请、一送、一合、一励、一考"。"一请"是指请专家、教授、业内精英到监狱实地为民警授课。"一送"是指监狱分批次送民警到相关院校、兄弟单位学习  相似文献   

20.
讨论见义勇为这一话题,我总觉得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并不是怎么轻而易举的.因为见义勇为面对着整个国民的道德素质、面对着被救对象的道德底线,面对着国家法律政策的不尽完善,用什么去界定你的所作所为属于见义勇为或不属于见义勇为.当你为其所付出一定的代价或者牺牲之后,见义勇为或"勇为"而没有被公认为"见义"给你自己带来沉重的包袱和难以承受的苦果时,你将如何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