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万山紧紧依托悠久的民族历史文化和优美的自然景观,按照"大旅游、大产业、大文化、大市场"发展理念,每年投入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专项经费1000万元,精心包装旅游产品和路线,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汞工业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和"生态农业观光产业园区",打造"万山国家矿山公园"为核心的旅游品牌,努力构建"一村、一谷、一城、二园、二文化"的旅游大格局。近年来,万山区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向,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强势推进文化惠民工程,把文化项目与旅游产业有机结合,提升文化"软实力",形成推动经济发展的"硬支撑",让百姓切身感受到文化发展所带来的无穷魅力。  相似文献   

2.
刘锋 《当代贵州》2013,(24):20-21
贵州正以生态文化旅游经济的发展打造区域经济升级版,旅游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我们应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建设集"生态涵养地、山水大观园、文化千岛省、避暑养生地、国民休闲地、国家度假省"于一体的国家公园省。"走遍大地神州,醉美多彩贵州",贵州旅游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力度和气度步入人们的视野,不仅成为中国旅游经济崛起的奇兵,也  相似文献   

3.
陈昌旭 《当代贵州》2013,(16):12-13
毕节市注重依靠自己和外界力量,突出自身特色,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硬实力"和"软实力",走出一条适合毕节实际的文化创新发展道路,使毕节的文化更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文化强市"是毕节市委、市政府的重要战略决策。推进文化旅游资源的融合发展,是毕节市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重要举措。推进文化旅游快速发展,是丰富人民群众精神生活促进群众致富的有效途径。打造文化强市,加快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4.
丁玉莲  周英杰 《实践》2013,(9):46-48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使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世界各国纷纷将增强文化软实力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正在走上科学探索与创意发展的轨道,作为内蒙古自治区龙头文化产业集团之一,东联控股集团是以建筑房地产起家,以超前的战略眼光率先选择文化产业之路作为最主要的发展方向,并成功实现向文化旅游产业转型的综合性文化企业。十年坚持、十年积淀,形成高地效应,铸就了东联集团这艘内蒙古自治区"多元化文化旅游产业航母"气势恢弘的盛大气象。  相似文献   

5.
旅游是文化性很强的经济产业,也是经济性很强的文化产业。我省是一个文化旅游资源大省,丰富的原生态文化和生态文化、厚重的红色文化及文化活动成果,为发展文化旅游提供了坚实基础。站在旅游角度,抓住文化就抓住了核心价值;站在文化角度,抓住旅游就抓住了一个巨大市场。如何把文化的"软实力"转化为旅游的"硬实力",  相似文献   

6.
桂林围绕"文化立市"、"旅游兴市"战略,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文化旅游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越来越明显。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必须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文化与旅游资源优势,从深度和广度上促进二者的融合,形成两大产业互动发展、互融共赢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7.
在推进科学发展的征程中,各地结合自身实际不断创新发展思路和工作举措,创造性地贯彻中央有关精神,展现了蓬勃的发展活力。杭州和深圳,一个是历史名城,文化源远流长;一个是经济特区,文化底蕴不厚。但是,两地发展"文创"产业理念相通,殊途同归。拼经济更拼文化,讲速度更讲厚度,争当全国"文创"产业"领头羊",各领风骚,不断改写着中国"文创"产业发展格局。在推进科学发展的征程中各地结合自身实际不断创新发展思路和  相似文献   

8.
李抒望 《党课》2012,(5):10-16
一个民族,只有文化体现出比物质和资本更强大的力量,才能造就更犬的文明进步;一个国家,只有经济发展体现出文化的品格,才能进入更高的发展阶段。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伟大目标,  相似文献   

9.
黔风 《当代贵州》2009,(11):3-3
2009年全国宣传部长会议明确提出"把文化体制改革同经济体制改革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要求以更开阔的思路、更有效的政策、更得力的措施,加大力度,加快进度,推动文化体制改革不断取得新的实质性进展. 文化产业不仅可以抚慰心灵、振奋精神,也是振兴经济的"灵丹妙药".在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中,很多国家都把文化产业作为振兴经济的"突破口".法国政府把文化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提出在刺激经济计划中列入文化项目,是"为了国家的前途而投资".  相似文献   

10.
龙长春 《当代贵州》2012,(36):10-11
近年来,黔西南州采取有力措施,扎实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文化旅游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相荡相激、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促进了文化旅游产业比翼齐飞、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天柱县委、县政府经济"硬实力"文化"软实力"两手同时抓,经济与文化一路同行。文化元素的活跃和文化力量的迸发,带动了经济的发展,也提升了老百姓的幸福指数。拥有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国名石"贵州青"和四十八寨歌节国家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天柱县,充分放大深厚的文化底蕴优势,着力经营"贵州省文化先进县"、"中国观赏石之乡"名片,快速提升文化"软实力",让文化产业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硬支撑"。高瞻布局打造新名片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全球性旅游产业的高速发展与崛起,旅游与文化的融合发展已经成为世界性的大趋势和主潮流。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旅游业是综合性产业,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当今在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已成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点和产业强市富民的强大引擎。  相似文献   

13.
中共桂林市委三届六次会议和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文化立市、旅游兴市"战略,明确了桂林文化与旅游的科学定位,破解了桂林旅游发展中的诸多难题,体现了市委政府的高瞻远瞩和深谋远虑,同时也显示出桂林在发展观上的根本性转变,为建设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张作荣 《共产党人》2011,(Z1):96-98
<正>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是加快旅游发展的精神动力;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是提升文化魅力的重要依托。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积极意义。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创新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创新,是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的重要保障。近年来,一些地区和部门在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5.
我们都知道,"硬实力"(经济、科技、军事)的发展,讲的是一个共性和普遍性,一个国际公认的水平. 然而,当谈到文化发展、文化建设、"软实力"水平的时候,我们经常强调的是它的"个性"或"特殊性"或"中国特色".这方面的情况我们已经比较熟悉了.一般来说,使得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社会区别开来的,正是这些国家、民族、社会所拥...  相似文献   

16.
魏卓新 《江淮》2012,(4):21-22
"木桶理论"告诉我们,社会的发展既不能有"短板",也不能有"缺缝"。只有当经济与政治、文化等诸多发展要素和谐共生、协调发展的时候,整个社会的"金桶"才能越做越大,越做越牢固。"更加突出富民导向,走出发展中省份普惠民生、和谐发展的新路子。"省第九次党代会吹响了富民  相似文献   

17.
文化软实力是一定历史时期经济政治的反映,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七大提出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我国文化软实力较为薄弱,必须加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建设。  相似文献   

18.
文化力即文化生产力,它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主要表现为:文化力与经济相互交融,使经济发展有了更丰富的内涵和更强的爆发力;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其强弱对于一个国家能否在斗争中取得主动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那仁满达 《实践》2016,(4):41-42
正近年来,苏尼特左旗紧紧围绕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不断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步伐,努力将文化旅游产业培育成为全旗经济发展支柱和特色产业,打造发展特色县域经济的新引擎。我旗先后被国家和自治区命名为"中国蒙古族德格苏之乡""中国蒙古族塔穆嘎文化之乡""内蒙古乌兰依德文化之乡""中国蒙古族沙嘎文化传承基地"和"内蒙古观赏石宝玉石基地暨肉石之乡"。  相似文献   

20.
彭波  李霏 《理论导报》2008,(2):35-36
胡锦涛同志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相对于经济、科技、军事领域体现出的硬实力,以文化、价值观等吸引力表现出的软实力同样是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七大报告首次将软实力写入党代会报告中.报告不仅提出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并对之进行了具体的部署,报告提出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等.这表明,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提高文化软实力"已被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这既为以后的新闻出版产业指明了方向,更为新闻出版产业的大发展绘制了新的蓝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