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作为一种全新的社会形态,网络虚拟社会有其内在的生成逻辑,人的虚拟化生存及其相应社会关系的形成、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全方位变革分别是其形成的实践基础、技术机制和价值体现。无论是狭义上的界定还是广义上的泛指,网络虚拟社会本质上都是客观存在的能够展示人类大脑意识图景和虚拟构建及延伸现实社会中的真实场景的技术性社会形态。与以往的社会形态相比,网络虚拟社会体现出非聚集性、非独立性、非封闭性、非线性的基本特征,经历了连通的网络虚拟社会、共享的网络虚拟社会、感性的网络虚拟社会三个演化历程,并体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其势必成为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  相似文献   

2.
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生成了与现实社会在地域空间意义上完全不同的虚拟社会,这种新的社会形态改变了人们传统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同时也对以往政府管理的理念和方法、模式和安全提出了挑战。面对挑战,要加强制度建设,完善虚拟社会法制;以人为本,改变虚拟社会管理方式;提高政府管理人员在虚拟社会中的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3.
一、虚拟社会的概念及特征 (一)虚拟社会的概念 虚拟社会是一种源于计算机网络技术不断普及和发展而形成的一种新的社会形态,是指现实社会中的个人和组织以现代计算机网络为基础和框架,在各种虚拟空间中展开活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形成的社会关系体.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信息时代的到来使虚拟社会得以形成。虚拟社会的公共性、自由性、开放性和隐匿性的特点,吸引了众多公民在虚拟社会进行利益或意见的表达,彰显了公民的公共责任意识。虚拟社会中公民公共责任的公共性、目的性、低成本性、异化性等特性,比较容易促成责任的实现,有利于虚拟社会的治理;同时虚拟社会中的公民因利益驱动会实现伪公共责任,导致虚拟社会的失序进而影响到现实社会的治理。虚拟社会是现实社会的延伸,现实社会中正义的制度、公民的角色意识、网络媒介的素养、公民的责任引导,将促进虚拟社会中公民的公共责任实现,有助于现实社会的治理。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信息时代的到来使虚拟社会得以形成。虚拟社会的公共性、自由性、开放性和隐匿性的特点,吸引了众多公民在虚拟社会进行利益或意见的表达,彰显了公民的公共责任意识。虚拟社会中公民公共责任的公共性、目的性、低成本性、异化性等特性,比较容易促成责任的实现,有利于虚拟社会的治理;同时虚拟社会中的公民因利益驱动会实现伪公共责任,导致虚拟社会的失序进而影响到现实社会的治理。虚拟社会是现实社会的延伸,现实社会中正义的制度、公民的角色意识、网络媒介的素养、公民的责任引导,将促进虚拟社会中公民的公共责任实现,有助于现实社会的治理。  相似文献   

6.
元宇宙是虚拟增强的物理现实与物理加持的虚拟空间的集合体,它的独特优势在于既能满足虚实结合的运用,又允许用户对两者之一单独体验。虚拟与真实的场域转换以及历史与现实的双重体验,将会给领导干部的信息素养能力提升带来深刻的变革,特别是通过体验式教学、场景式教学与沉浸式教学的相关方法,改变了原有的信息掌握途径。元宇宙媒介的应用能够再塑领导干部信息素养教育的多重认知环境,丰富领导干部对信息素养的真实感官体验,构建元宇宙信息的立体情状。探索元宇宙技术赋能领导干部信息素养教育的交互式作用与内嵌耦合的创新路径,不仅有助于破解现有的传统教育模式困境,而且对激发领导干部的学习欲望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7.
一、虚拟社会的概念及特征(一)虚拟社会的概念睦拟社会是一种源于计算机网络技术不断普及和发展而形成的一种新的社会形态,是指现实社会中的个人和组织以现代计算机网络为基础和框架,在各种虚拟空间中展Yt=活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形成的社会关系体。  相似文献   

8.
三峡工程经过了一个漫长、曲折而又辉煌的历程,这一世纪之梦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数万名三峡建设者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变成了现实。“西江石壁” 已化作横空腾起的巨坝,“高峡出平湖”的宏伟蓝图即将真实地展现在世人面前。开发长江、建设三峡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充满了无数困难和风险。是什么力量鼓舞、激励着三峡建设者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顽强拼搏,战胜了一个又一个难以想象的困难,攻克了一个又一个复杂的技术难关,创造了一项又一项世界纪录,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阶段性的胜利?就是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地方政府的关怀以及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全体三峡建设者在三峡工程的伟大实践中创造、培育和树立的  相似文献   

9.
虚拟技术导致的道德消隐,是指虚拟技术在传统形式上的主体与道德决定之间构筑了心理屏障,行为者的身份隐匿增强了个体的道德真空效应.从道德的含义看,虚拟技术解构了道德存在的源动力因素;从现实交往实践看,网络身份加重了网络道德危机的可能性;从个体意识看,虚拟技术导致的自我中心主义是恶的意识产生的根源.  相似文献   

10.
随着信息化、网络化的兴起 ,虚拟社会化作为一种与真实社会化相并列的社会化机制对青年的成长产生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对虚拟社会化的含义和基本特征进行阐述的基础上 ,指出虚拟社会化与真实社会化的非连续性是青年社会化角色认同危机的深层次原因 ,并就深化青年社会化研究提出了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1.
《民主》2021,(8)
正虚拟机关的建设既是从无形到有形的创造过程,也是变虚拟为现实的创新过程。民进淮安市委会第一届虚拟机关于2018年3月成立。2020年4月,市委会虚拟机关进行了换届,同年,清江浦区、淮安区、淮阴区、洪泽区、经济开发区先后成立了虚拟机关,实现了淮安市区级基层组织全覆盖。三年多来,市委会虚拟机关成员在民进江苏省委会的指导和民进淮安市委会的统一领导下,创新履职平台,努力打造新时代"三好"虚拟机关。  相似文献   

12.
微信已经成为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一方面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另一方面对微信的过度依赖也使得人们的精神生活不断物化、异化,已经在相当程度上引发现代人精神生活的困境,具体表现为:虚拟拓展与现实解构并存;形式丰富与内在贫瘠并存;个性彰显与自我迷失并存;文化认同与价值消解并存。直面这种困境,我们需要理性把握其影响,以批判吸收的态度扬弃其异化的一面,使微信能够真正成为推动现代人精神生活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3,(36)
网络虚拟实验是信息化时代实验课教学信息化的理想选择。主要分析了网络虚拟实验的特点与提高大学生实验能力的策略,论述了网络时代大学生自主学习实验的方式,探索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如何通过网络虚拟实验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实验能力。  相似文献   

14.
虚拟社会源于现实,也能动地作用于现实,并促使现实社会的转型发展。但它同样也是把双刃剑,很可能形成对现实社会的侵扰,破坏政府公信力与社会秩序。在网络迅猛发展的现实背景下,必须加快推进组织平台和管理”方式的创新,提升虚拟社会管理的科学亿水平。宁波江东的“社区网络发言入”队伍建设对于提升虚拟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极具现实和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5,(33)
随着信息化的高速发展,网络3D虚拟仿真技术逐渐成熟。通过多角度分析网络3D虚拟仿真实验与微课的特点,论述了微课在网络3D虚拟仿真实验中的应用模式,探索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如何通过网络3D虚拟仿真实验和微课有机结合来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实验能力。  相似文献   

16.
曾玉洁 《学理论》2012,(3):65-66
在网络游戏产业迅速发展的同时,各类因网络游戏而发生的纠纷也随之而来,虚拟财产的相关诉讼也不断出现。网络虚拟财产自身具有的虚拟性、技术限制性、交易性、价值性以及期限性的特征决定了其是我国法律所保护的一种财产权利。将从虚拟财产的概况,虚拟财产的法律属性以及虚拟财产保护的必要性三个方面论述关于虚拟财产法律属性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7.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正构建出一个现实与虚拟相结合的社会形态。信息技术对传统的社会治理提出了挑战,技术治理的提出正是对这种挑战的回应。通过技术赋权,不同社会主体在社会治理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促进了社会治理制度的适应性变革,使得精准治理成为可能。实践中的社会治理并非总是按照逻辑运行的,技术治理困境可能制约治理效能的发挥。坚持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伦理基础,对社会治理元素的数字化改造,促进技术创新与制度变革的融合,客观地认识到技术治理的边界,是保证技术优势向治理效能转化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8.
冷新宇 《学理论》2009,(27):208-209
我国近现代革命史迹具有鲜明的特征,它们数量庞大,内容明确而主题集中,分布广泛而又呈现出较明显的地区性,类型构成多种多样。作为我国各族人民长期革命斗争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物见证,真实地展现了近现代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和不息进击的历史脉络,是全国人民宝贵的历史遗产和精神财富,在进行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有着无可替代的特殊地位。  相似文献   

19.
产生于现实生活的庆安事件经微博介入后,原本客观本体性的事件转化为话语性的虚拟表达事件。它历经了网络舆论的点燃、助推、分岔及消退四个阶段。与此同时,在参与过程中,网民会不自觉地根据自我经验作出行为选择,从而出现无意识或有意识的个体行为分化现象。最终,在现实和虚拟的双重话语表达中,该事件相互缠绕和重叠,开始淡出公众所关注的视野。这种建立在"现实事件、网络主体以及话语表达"框架基础之上的过程分析性结论,对"根植于现实且又在网络传播的类似事件"具有参照意义。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民粹主义渐渐成为民粹主义的一种主要表现形式。由于网络民粹主义具有平民大众的至上性、集体行为的极端性、虚拟与现实的交叉性、大众参与的直接性等特征,因而对大学生的影响是潜在的、多元的、复杂的。本文拟在天津高校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对网络民粹主义的双重效应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消除网络民粹主义消极影响的对策,以丰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