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宁轩 《群众》2023,(4):14-15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中国传统节日作为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记录着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积淀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南京是传统节日振兴工程全国重点城市之一,较早启动“我们的节日”——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南京行动,制定出台相关方案,成立“我们的节日”南京工作室,为振兴传统节日、彰显传统文化进行了大量的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2.
我国西南沿海边陲的北部湾海岸上,有一座“城、港、海”一体化的美丽海滨新兴城市防城港市,广西独有的世居民族——京族就聚居在这里。京族人民世世代代以海为生,以海为业,以海为荣。大海是京族人民的衣食父母,京族这一海洋民族,在千百年的劳动生活中孕育出丰富多彩的海洋文化。  相似文献   

3.
方原为女儿穿上传统的中国服饰,共同庆祝中国传统节日——春节。他认为对子女的传统教育要渗透在言传身教和引导之中。  相似文献   

4.
任翼 《广东民政》2010,(6):61-61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  相似文献   

5.
李大明 《传承》2011,(3):60-61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蕴涵着丰富而可贵的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孝道至上的伦理道德观,重亲情讲和睦的家庭观,祈禳和解的贵和观,乐观向上的人生观,深厚的家国民族情感与爱国精神,丰富的礼仪与礼俗文化等。我们要充分利用中国传统节日,继承、弘扬传统节日的优秀精神文化。  相似文献   

6.
依据《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三大传统节日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被增设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充分体现了国家对传统节日的重视。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节日风俗一直延续发展.经久不衰,与我们民族源远流长的悠久历史一脉相承.是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历代的文人雅士也谱写了许多千古名篇,使我国的传统节日渗透出深厚的文化底蕴。让人们了解传统节日,过好传统节日,节日遗产才能传承下去,这也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根脉的最好保护。  相似文献   

7.
传统节日是一宗重大而有特殊地位的民族文化遗产。在当下“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民族起飞关键时期,战略性地重塑、振兴传统节日文化,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在除春节之外的传统节日都过得较为冷清的今天,我们应认真研究在现代社会怎样过好传统节日。  相似文献   

8.
卢松见 《当代广西》2009,(18):58-58
位于祖国大陆海岸线最西南端的防城港市,是一座新兴港口城市和滨海旅游胜地,享有“中国西南门户.华夏边陲明珠”的美誉,将成为广西乃至中国未来的钢铁、核电基地。这座我国唯一与东盟国家海陆相连的城市,是内陆腹地进入中南半岛东盟国家最便捷的门户城市。  相似文献   

9.
每次踏访京族三岛,眼望那遍布三岛的木麻黄,便想起北方的青纱帐来。青纱帐——这是北方文人给高粱起的雅号,而木麻黄与高粱却不相干。但你只要走进三岛这片枕着蔚蓝色大海的木麻黄林中,仔细欣赏那摇曳多姿的倩影,深切感受那清幽爽静的氛围,认真领略那人与自然和谐交融的境界,便  相似文献   

10.
陈维寿 《今日民族》2009,(3):66-66,F0003
3月4日,农历二月初八,楚雄彝族自治州彝族群众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插花节在大姚县昙华山举行。四方八岭的彝族群众穿着节日盛装,手捧火红马缨,弹着月琴,兴高彩烈地汇聚到昙华山,欢度自己的节日。  相似文献   

11.
窭为龙 《台声》2010,(3):14-21
在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之际,1月30日至2月7日,全国台联开展的两岸文化交流项目之一——“中国国粹油画艺术精品展”,带着大陆人民的温馨祝福登陆台北国父纪念馆,向台湾2300万同胞提前送去了新春的美好祝愿。  相似文献   

12.
传统节日的传统民俗逐渐淡化,使传统节日相形之下魅力减弱 记者:今年的春节和往年相比,解禁的烟花爆竹给200余个城市增添了更多的“年”味。但随着过去年俗比如年画、剪纸等的淡出,有人觉得传统节日的传统味淡了。如何看待这一变化?  相似文献   

13.
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的路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凌敏 《前沿》2008,(8):191-193
弘扬传统节日文化,是建设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弘扬传统节日文化面临着受西方文化冲击和国内保护和弘扬力度不够的困境。为进一步把传统节日文化发扬光大,要着重抓好基础工程、必要保障、关键环节、重大举措、有效方式等这几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4.
谭舯 《统一论坛》2012,(5):26-28
传统节日是中华文化中的一道亮丽风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出了许许多多精彩纷呈的传统节日。这些传统节日以引人入胜的活动形式和极宫价值的人文底蕴,深深地嵌入各个时代的生产生活,成为整个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大红灯笼高高挂──海外华人过中国传统节日别林在中国的传统风俗中,“过节”是一项最能体现民族文化特色的内容。一年四季中,有春节、清明、中秋等大大小小十多个传统节日。遍布世界各地的华侨,华人,虽然远离祖国或祖籍地,却保留了很多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春节是最...  相似文献   

16.
樊铓文图 《台声》2013,(7):68-69
又是一年粽香飘,6月12日,全世界华人又迎来了中华民族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每到端阳,只要有华人的地方都会看到人们赛龙舟、采艾草、包粽子的身影,而今年台湾新竹市的节日气氛格外浓厚,庆祝活动格外热闹,因为由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与台湾新竹市共同举办的“万粽飘香新竹传情——2013两岸共庆端午节大型文艺晚会”首次在这里举办。  相似文献   

17.
与一些从国外舶来的“洋节”受到热情追捧相比.我们自身的传统节日却日趋遭人冷落.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一方面,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这些与农耕文明联系在一起的传统节日.在商业文化泛滥的今天,其中的许多传统习俗已逐渐被人们摈弃。另一方面,在文化政策的制定方面,传统节日往往又被忽略。除春节之外,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和重阳节都没有被纳入我国的国家法定节假日.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对这些节日的重视。于是,清明节成了“扫墓节”.端午节成了“粽子节”……一些传统节日之所以遭受冷落.实际上是它的精神载体不复存在了。尽管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日已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但我们更希望看到,通过保护.人们能够在“健在的节日”中体悟“情感高潮”.而不是在博物馆和影像资料里遥想当年。而重视传统节日这个精神载体,重续传统文化的文脉,是改变传统节日被冷落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节日面临的困境,与社会的变迁有关。城市化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改变了社会结构,改变了民众的生活方式、生活节奏和人际关系,很多与农业、农村,与那种熟人社会相关联的传统节日,自然会被人看淡。  相似文献   

19.
尚道 《台声》2007,(6):61-64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两千多年来,每逢这个日子,两岸的炎黄儿女们都要吃粽子,划龙舟,挂菖蒲,饮雄黄,用自己的传统方式来度过这个有着丰富的情感内涵和文化底蕴的节日,关于端午节的起源,两岸有着众多相似的传说以及民间过节的习俗。  相似文献   

20.
新语录     
《中国人大》2010,(12):5-5
为困难群众张罗吃喝正是共产党的本分,怎么做也不过分!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在传统节日端午节到来前夕召开的一次专题会上说,解放60多年,改革开放30多年,经济有了大发展,“吃”对于富人来说早就不成问题了,但对困难群众来说,一年难得痛痛快快吃几顿,咱可不能“饱汉不知饿汉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