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日,美籍波兰学者卡·波兹南斯基《全球化的负面影响——东欧国家的民族资本被剥夺》一书的中文版由经济管理出版社出版。该书以全球化进程为宏观背景,以大量事实为依据,揭示了波兰和匈牙利等东欧国家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经济转型、尤其是国有资产私有化改革的动因、进程、规模、后果及对民族经济未来发展的影响。鉴于该书时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尤其是对国有  相似文献   

2.
尚未终结的革命——中东欧转型20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田平 《南风窗》2010,(12):78-80
中东欧的大转型涉及政治、经济、社会以及对外关系诸方面,其变革的深度、广度和速度在人类社会经济史上实属罕见。20年后,这场转型的使命尚未终结。匈牙利经济学家科尔内曾将制度改革分为代价低廉的和代价高昂的,中东欧的改革属于后者。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年代末的匈牙利是在对苏联的真实意图并不十分确定的情况下逐步尝试本国的政治变革的,而1989年初苏联当局决定不对东欧各国进行军事干预却又极力对此予以保密的决策,在客观上为匈牙利等东欧国家实现和平的政治转型创造了难得的国际条件。与此同时,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于东欧各国变革所产生的实际影响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大,这是由当时美苏缓和的国际大环境以及各国民选政府较为现实的政策取向共同决定的。此外,匈牙利的剧变还受到其他国家政治转型进程的启发与影响。  相似文献   

4.
新近公布的俄罗斯以及东欧国家(东德和匈牙利)的档案表明,1953年斯大林逝世以后的最初几个月,贝利亚在大刀阔斧、雷厉风行地进行苏联国内改革的同时,积极强力地授意并推动东欧国家进行了局部的经济改革,匈牙利便是早期推行"新方针"的国家之一。然而,由于苏共党内的权力斗争与在苏联授意和推动下的东欧国家的早期改革进程紧密相连,因而匈牙利的改革势必受到来自于苏共党内权力斗争势力消长的不断影响。由于贝利亚的垮台和马林科夫的失败而造成的匈牙利国内改革派在国内斗争中的失利直接影响到了匈牙利国家早期的改革进程。  相似文献   

5.
中国和印度在20世纪中期成立新的国家后实行的传统经济模式,分别以无所不包的计划体制和吸纳一定的计划体制因素为特征。这一经济模式是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形成的。上世纪末期两国先后进行市场化改革和经济转型,并取得了各自的成就。但经过数十年的经济转型,市场经济也出现了失灵的状况,造成了诸多负面的社会后果。这就需要进行理论反思和政策调整。中国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定位,已经在促进社会公平、道德建设和反腐败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努力,体现了"中国之治"的价值。但这种反思调整并不意味着减弱市场化改革的重要意义,如何平衡好活跃有效的市场经济与公正有序的社会的关系,仍然是中印两国在下一步改革发展中共同面临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6.
随着发展型政策的长期推行,韩国积累了大量需要应对的老问题,新自由主义被认为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唯一选择,但以此为指导的改革显然超出了应对问题的范畴,最终导致韩国发展型国家趋向解体。韩国经验表明,发展型国家的转型是一个相对独立于发展型国家本身的政治经济议题,对这类体制的新自由主义改革及其后果取决于发展的"外部性"、政治体制转型、国家能力的变化、危机事件的诊断及其应对方式等。  相似文献   

7.
三、中国的转型以 1 978年为起点 ,中国开始了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中国与俄罗斯的情况不同 ,在从中央计划向市场经济转变之前 ,并没有出现中央计划之下的长期经济停滞。从 1 952年 ,即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头一年 ,一直到开始向市场经济转变的 1 978年 ,中国的GDP以年均 6 1 %的速度增长。当中国于 2 0世纪 70年代末开始转型时 ,西方的专家们推荐了新自由主义政策 ,相同的政策后来在俄罗斯和其他欧洲以及中亚前共产党执政的国家被极力推行。然而 ,中国的领导层没有理睬西方的建议 ,并经过一段时间发展出了自己的从中央计划到市场经济转型的模式…  相似文献   

8.
近20年来的俄罗斯国家能源战略,虽然保证了其经济增长与社会稳定,但是由于产业结构失衡、市场机制缺失和西方国家联合控制国际油气能源价格等因素,致使其社会经济发展患上了"俄罗斯病"。俄罗斯片面依赖能源的经济发展战略带来的后果昭示出,在新的社会发展时期必须完成产业结构提升,通过发展"高精尖"产业,缩减高耗能产业所占比重;制定以节约为主导的新能源发展战略,推动能源科技创新,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健全国内能源供给市场经济体制,加强能源储备与运输体系建设。通过推进社会法治化进程,提高国家治理能力,为能源产业结构调整和市场化改革提供制度与政策保障,实现从经济大国到强国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20世纪70年代末到本世纪初的30年是日本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发生重大转型的时期。从政治发展的宏观过程来看,这一转型经历了三大转变,即国家发展的指导思想从"经济中心主义"向"政治中心主义"转变,国家发展模式从"国家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转变,国家发展战略从"经济大国"向"政治大国"转变。从政治发展的微观角度来看,则经历了从"五五年体制"、"八六年体制"到"九六年体制"的转变;政党结构从保守与革新对立模式转向保守模式。在这一转变过程中,政治意识形态及政党均走向趋同化。目前,日本新的国家发展模式尚未最终定型,向后现代社会的转型仍在进行中。  相似文献   

10.
本文载于德国罗莎·卢森堡基金会《政策文件》2007年第一期。该文揭示了欧洲公共服务私有化的后果:“私人获益——公众受损”。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上最常用的政治经济发展战略之一是私有化。尤其在南半球还有东欧和经合组织国家,私有化常常被看成是解决所有经济和政治问题的  相似文献   

11.
姜列青 《工会博览》2004,(18):37-39
从2004年5月1日起,欧盟吸收了匈牙利等10个新成员国(以下简称新成员国),使其成员从15国扩大为25国。欧盟东扩引起了包括国际工运界在内的各方面关注。 一、欧盟东扩带来的问题 欧盟东扩是东欧国家社会制度演变和走上市场经济的结果之一,也是欧洲国家实现经济和社会一体化及欧盟加强  相似文献   

12.
编辑手记     
正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的进程。1991年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成为了一个独立国家。在类似的历史背景和国际环境下,中俄两国先后面临着国家转型和国家构建的问题。一方面,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削弱了国家的宏观调控职能,对国家的能力和权力构成了巨大挑战;另一方面,国家构建的成功与否是影响社会经济转  相似文献   

13.
於燕飞 《工会博览》2009,(3):169-169
罗斯福新政在美国历史和世界现代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它一改自由放任的传统经济思想和政策,进行一系列改革,实行国家对经济全面干预,开始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转变,对美国经济和社会生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1956年10月爆发的匈牙利危机,检验了艾森豪威尔政府推出的美国对东欧"解放"战略的实质和有效性。在危机发生、发展直至最后遭到苏联军事镇压的整个过程中,美国当局非但未像其新战略所高调宣扬的那样,发起攻势去"解放"匈牙利,进而将苏联的势力从东欧"推回去",恰恰相反,采取了一种消极、审慎的不干涉甚至是回避的政策。艾森豪威尔政府对匈牙利事件的反应看似令人不解,但其背后实则蕴含着美国整体冷战战略及其对东欧政策总体考虑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15.
中国政府转型的特点和历史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政府一直处在从传统模式向现代模式连续不断的改革和转型的过程中。这个过程尽管进展缓慢,但取得的成就是值得肯定的。从历史经验和理论逻辑的角度分析,中国政府的转型始终沿着两条线索展开:一是国家政权的重建和国家基本政治制度的建设,二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只要扎实推进,持之以恒,政治和社会秩序的稳定和良性发展就会为经济的繁荣创造出自由的空间。  相似文献   

16.
吴莼思 《国际展望》2015,(2):19-33,146,147
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后,亚太地区涌现出一系列新的安全矛盾,特别是国际社会高度聚焦的南海争端、钓鱼岛冲突以及中美战略竞争。笔者认为,当前亚太地区面临的安全挑战要复杂得多,其背后是正在渐获动力的亚太安全架构转型。从内涵上看,亚太安全架构的转型带来了四方面安全挑战:权势转移引发的安全竞争、领土领海争端的集中爆发、地区国家政治转型的安全后果以及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背景下的新型安全问题。尽管发展方向尚不明确,亚太安全架构的转型仍显现出两个重大趋势,即亚太地区的冷战结构正逐渐为一种后冷战结构所替代,亚太安全架构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正逐渐由美国主导转向由亚洲国家主导。要推动亚太安全架构朝向更加合理与自主的方向转变,亚太地区应进一步凝聚共识,积极打造符合21世纪和平发展特征的规则体系,推进地区安全合作机制建设,不断提高维护地区和平安全的能力,为真正承担起维护亚太和平安全的责任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17.
《南风窗》1986,(3)
一、是建立新体制还是改善旧体制?匈牙利等国致力于建立新体制,取得了成功。而苏联等国把修补旧体制作为基本目标,多年来没有进展。二、是用科学的理论指导还是凭局部的经验决策?实践证明,改革取得成效的国家大都是重视理论指导的。三、是依靠若干群众的自觉行动还是单凭发布行政命令?苏联在改革中,干部培训和群众宣传工作缺乏有效办法。匈牙利对改革进行了行之有效的宣传并培训了大批干部,为改革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四、是全面改革还是局部改革?不论旧体制还是新体制都是自身统一的有机整体,真正的改革必须是全面的改革。五、是分阶段有步骤还是一步解决问题?匈牙利改革划分阶段,循序渐进,效果甚好。南斯拉夫缺乏长远规划,一步迈得太大,导致通货膨胀,经济持续不稳定。六、是把决策权力下放给企业还是下放给地区、部门或“公司”?凡改进有实质性进展的国家,无不遵  相似文献   

18.
《工会博览》2013,(10):1-1
劳动关系是最基本的社会经济关系,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安定和谐的基础.而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的建立健全,是由我国劳动关系的转型和当前的特征决定的.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随着经济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劳动力市场的发育、劳动用工制度和企业分配制度的改革,劳动关系日趋市场化、多样化,劳动关系双方的利益差别、利益冲突不断扩大,集体劳动争议和劳动利益争议增多,劳动关系领域出现了一系列新情况.所有这些,都要求在劳动关系的调整机制上作出改变.  相似文献   

19.
1978年至1992年,中国国家自主性建设面临的历史环境是经济面临严重危机的内部压力和走向开放的外部压力。国家核心治理体系建设表现为党政分开、中央向地方放权和国家向社会放权的制度安排。国家基础治理能力建设表现为产权分离化的制度安排,计划机制向市场机制转变的政策运行和能动务实主义的意识形态建构。分权与放权的制度安排引起了国家自主行为的方式转型和空间变化,国家自主行为的转变又增强了国家基础治理能力的有效程度。这一时期的中国国家自主性建设,实现了"国"与"民"之间的利益共赢和"民"内部的利益均衡,使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条件下,重塑了自身合法性。  相似文献   

20.
美国需要修复其对北约的错误政策 陈旧的北约办公楼群位于布鲁塞尔的郊区,它们是在35年前被匆匆建成的。在北约未来得及建造更坚固、更体面的办公大楼之时,苏联土崩瓦解,原来受其控制的国家开始向北约提出加入该组织的申请。捷克共和国、匈牙利和波兰在3年前加入了北约,使北约的成员国由16个增加到19个。北约在2002年11月召开的布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