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8 毫秒
1.
挫败蒋介石三路会师宿县的计划1948年11月25日,一道电波传来喜讯,黄维兵团10万余人,已被中原野战军包围在安徽省宿县双堆集、南坪集一带地区。此时,在徐州、蚌埠地区的敌人已被分割成三大块。一是徐州市,有邱清泉、李弥、孙元良兵团;二是在宿县西南的黄维兵团;三是由蚌埠北上的李延年、刘汝明兵团。粟裕估计,包围了黄维兵团,蒋介石必然要徐州之敌和蚌埠之敌南下北上,救援黄维兵团。为此,粟裕迅速调整部署,预作准备。以第1、第3、第4、第8、第9、第12、鲁中南、两广、渤海等9个纵队和冀鲁豫军区独立第l、第3旅,组成北线集团,由…  相似文献   

2.
包围杜聿明集团12月3日上午,蒋介石得知黄线兵团正面压力减小,解放军一部后撤,误认为解放军伤亡过大而撤退,一阵欣喜;又得知技事明集团已安全撤离徐州,认为形势已有转机,又在做解救黄维兵团的黄粱美梦。蒋介石唯恐社幸明一意逃跑,“消极轻战”,当即以亲笔信空投给祉章明:“据空军报告,深汉口之敌大部向永城流窜,弟部本日仍向永站前进,如此行动,坐视黄兵团消灭,我们将要亡国亡种.绝弟迅速令各兵团停止向永城前进,转向泽溪口攻击前进,协同由蚌埠北进之李延年兵团南北夹击,以解费维兵团之目。”杜章明看了之后,觉得蒋介石…  相似文献   

3.
刘志青 《党史博采》2023,(12):49-53+66
<正>黄维(1904-1989),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一期,蒋介石的得意门生。淮海战役中,他指挥的第12兵团下辖4个军12万余人,是国民党军精锐兵团。其中,第18军号称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之一,美械装备,齐装满员。但是,由于在浍河地区优柔寡断、廖运周战场起义、消极防守待援,黄维兵团处处被动挨打,最后遭受中原野战军、华东野战军联合进攻,被全歼在双堆集。  相似文献   

4.
杨飞 《党史纵览》2013,(3):28-32
黄维与廖运周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著名人物.他们同为蜚声中外的黄埔军校毕业生。两人曾携手抗击日军。在中华民族史册上写下了灿烂的篇章。然而。因信仰不同,两人最终走上了不同的道路。早已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廖运周在淮海战役中率部起义。最终使黄维兵团全军覆没,黄维本人亦被解放军俘虏。两人由此分道扬镳。待被俘后的黄维认真接受教育。完成思想改造后。两人又尽释前嫌。直叹人生变幻莫测。  相似文献   

5.
1955年5月,中央军委决定成立解放军第一机械化师,任命吴忠(1921-1990,四川苍溪县人)为师长.8月,在人民解放军第一次授衔时,吴忠被授予少将军衔,当时他才33岁,是全军最年轻的少将.这里介绍的是吴忠在淮海战役中堵截和迟滞黄维兵团所表现的大智大勇,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为共和国做出的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黄百韬兵团被歼后,淮海地区的国民党军尚有三股大的兵力,一股是位于徐州及其以东地区的邱清泉、李弥、孙元良3个兵团;第二股是位于蚌埠及其以北地区的李延年兵团和刘汝明兵团;第三股是从中原赶来增援淮海战场、已进至浍河南岸南坪集地区的黄  相似文献   

7.
1 1948年11月,淮海战役的战幕拉开不久,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就在以邓小平为书记的淮海战役总前委指挥下,把国民党60万人马打得落花流水。蒋介石慌了手脚,急令远在千里之外的黄维第十二兵团驰援。第十二兵团是蒋介石嫡系中的精锐部队。司令官黄维自恃部队装备好、机械化程度高,随即于11  相似文献   

8.
解放战争中后期,蒋介石为同人民解放军进行战略决战,先后组成了20多个重兵集团。其中,廖耀湘兵团、邱清泉兵团和黄维兵团,全部美式装备,实力较强。蒋介石的嫡系部队有五支战斗力较强的部队,号称“五大主力”,即新一军、新六军、第五军、十八军(整编十一师)、七十四军(整编七十四师)。其中,新一军、新六军编入廖耀湘兵团,第五军和第七十四军编入邱清泉兵团,第十八军编入黄维兵团。在国共两军战略决战的关键时刻,这三大“王牌兵团”先后被投入东北和华东战场,并被蒋介石寄予厚望。然而,令蒋介石大失所望的是,在辽沈战役和淮海战役中,这三大“…  相似文献   

9.
李新市 《党史文汇》2012,(12):17-20
1955年5月,中央军委决定成立解放军第一机械化师,任命吴忠(1921—1990,四川苍溪县人)为师长。8月,在人民解放军第一次授衔时,吴忠被授予少将军衔,当时他才33岁,是全军最年轻的少将。这里介绍的是吴忠在淮海战役中堵截和迟滞黄维兵团所表现的大智大勇,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为共和国做出的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1975年,有一位特殊的观众来到西柏坡,他要寻找共产党为什么能在短短的四个月打败蒋介石800万军队的答案。他就是在淮海战役被俘的原国民党十二兵团司令黄维。在一个个普通院落里,在一个个土屋前,讲解员生动详尽的解说,让他若有所悟、感慨万千:“毛泽东英明!共产党了不起!蒋介石当败,蒋介石当败呀!”西柏坡──河北省平山县滹沦河畔的一个小山村,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全面胜利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在这里,党中央指挥了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召开了描绘新中国宏伟蓝图的七届二中全会;在这里,毛泽东谆谆告诫大家:夺取…  相似文献   

11.
黄维,原国民党十二兵团司令,黄埔一期毕业。抗日战争时期,英勇能战,深得蒋介石的器重。先后参加了淞沪会战、武汉会战、长沙会战。1948年12月,在淮海战役中被俘。黄维作为国民党高级战犯被关押改造。1968年4月,黄维从北京秦城监狱转押到抚顺战犯管理所。当时,我是抚顺战犯管理所的管教员。金源所长把我叫到办公室,说是让我来当黄维的管教,我愉快地接受了任务。所长说黄维在北京秦城监狱有“惹不起”的称号,要我做好思想准备。还说黄维到北京功德林曾吟颂《石灰吟》和写打油诗“龙困浅滩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言志,虽然几次受到了“学友们的批判”,但他以“不变应万变”的态度拒绝改造,留着长长的胡须,自称“在国民党时期留的胡须,不能在共产党的监狱里剃掉”。他曾想以死来效忠蒋介石,拒绝医生为他治疗疾病,后来是被管教人员送到用石膏做成的模型床上为他治病的。  相似文献   

12.
校园巧遇知己 黄维,原系国民党第 12兵团中将司令官, 1904年 2月 13日出生于江西省贵溪县盛源乡黄家村的一户富贵人家. 1918年,年仅 14岁的黄维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五年制的江西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开学不久,黄维在校园里遇上了同是来自赣东北的老乡、后来成为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和红 10军重要领导人的方志敏,二人一见而成知己,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相似文献   

13.
1949年12月10日,解放军先头部队逼近成都,成都市内也有枪声,蒋介石的住所中央军官学校附近出现“可疑人物”,于是蒋在慌恐中登机升空。这时,解放军15兵团已经解放广州,并且接管了广州白云机场。但飞机场仍留有国民党人员。在蒋介石从成都凤凰山机场起飞前,成都机场人员与广州机场联系,了解广州的天气情况,由于他们过  相似文献   

14.
林木 《党史博览》2013,(1):2+57-F0002,F0003
1947年3月,胡宗南部进攻延安时,敌我兵力对比悬殊:国民党军25万余人,解放军2.6万余人。胡部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兵员充实,装备精良,有一定的战斗力。3月12日,从前线回到延安的彭德怀向毛泽东建议,在贺龙回到延安之前,由他暂时统一指挥在陕北的解放军,以便粉碎胡宗南的进攻。毛泽东说:"很好!"16日,中央军委发布命令:边区各兵团及一切部  相似文献   

15.
<正>历尽艰辛,胜利穿越黄泛区刘邓大军深入国民党军战略纵深100多公里后,蒋介石仍然弄不清我军的战略意图,为堵截"共匪"向南"流窜",仅以驻蚌埠的整编第四十六师一部西进太和,纠合地方团队在沙河布防,控制船只,防我南渡;而以主力罗广文兵团和张淦兵团的12个旅为第一梯队,  相似文献   

16.
1955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实行军衔制。兵团级干部是开国将帅中的一个重要群体,他们在人民军队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中,贺晋年、解方、段苏权、陈沂四位兵团级干部被授予解放军少将军衔,和其他绝大多数兵团级干部的所授军衔相比,显得偏低。贺晋年等四人之所以被授予解放军少将军衔,也是各有原因。  相似文献   

17.
正安徽省濉溪县双堆集镇是淮海战役主战场之一。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人民解放军60万人,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临城、南到淮河的广阔区域内,对国民党军80万人进行了一场大规模歼灭战——淮海战役,而其中的双堆集歼灭战则是国共双方进行的一场决定命运的大战。我中原、华东两大野战军及地方武装经过23个昼夜的浴血奋战,一举歼灭了国民党军精锐部队黄维兵团,生俘兵团司令黄维、副  相似文献   

18.
张鼎中 《湘潮》2012,(5):28-32
歼灭黄维兵团并生俘黄维,是人民解放军取得淮海战役伟大胜利的尾声和高潮。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余音,审讯黄维的任务,交给了我(时任华北军区政治部保卫部三科科长兼军法处秘书)和我的同事身上。特赦之前  相似文献   

19.
正1948年11月30日,被围困在徐州的杜聿明集团除以一部分兵力对华东野战军发动佯攻以迷惑解放军外,其主力第二兵团、第十三兵团、第十六兵团和徐州地区的国民党党政机关以及被裹胁的群众约30万人,开始撤离徐州。12月1日,杜聿明率徐州"剿总"前进指挥部撤离徐州,向涡阳、蒙城方向退却。在徐州周围监视杜聿明集团的华野部队立即实施追击。对此,蒋介石1949年元旦检讨战局时说:"我军撤出徐州后,前进途中,迭遭×军以人海战术猛袭,并依  相似文献   

20.
黯然的逃离     
1949年,中国人民的解放战争如秋风扫落叶一般席卷了中国,蒋介石的国民政府从南京迁到广州,又从广州迁往重庆。11月30日重庆失守又迁往成都,国民党在大陆的立足之地只剩西南这一隅了。 而此时,成都以南,自贡、乐山已获解放,刘伯承率领的解放军第三兵团陈锡联部、第五兵团杨勇部已切断了国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