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7 毫秒
1.
习近平人民主体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坚持这一思想内容是贯彻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根本政治立场。习近平人民主体观既以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人民主体地位思想为理论逻辑,又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为历史逻辑,更将新时代推进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为其实践逻辑。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其内涵主要表现为目标宗旨观、历史动力观、人民利益观和群众路线观。习近平人民主体观承继了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思想精华,开拓了中国共产党人民主体观发展新思路,对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凝心聚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蕴含着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2.
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作为发展着的21世纪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新的实践智慧、新的理论视野和新的使命担当,历史性地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为新的历史阶段继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巨大的理论贡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贡献,突出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创新性地坚持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二是创造性地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权,推进一系列新经济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三是创生性地阐释了科学社会主义阶段论、实现方式论以及国际关系论,振兴了科学社会主义;四是创制性地肯定党的领导地位,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确认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模式,升华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  相似文献   

3.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紧紧抓住"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这个马克思主义观的核心问题,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不断进行理论探索,深刻回答了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马克思主义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马克思主义观,把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丰  相似文献   

4.
颜晓峰 《党建》2023,(8):21-24
<正>人民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理论主张和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党的理论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人民观,是新时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重大实践的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5.
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思想,是唯物史观的理论基石,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新时代人民观,是马克思主义人民至上思想在当代中国的运用与发展,即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和人民至上原则。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理念和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新时代人民观是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在继承中国共产党人民立场的优良传统上,在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伟大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是围绕"人民是什么、人民需要什么、如何为人民服务"等问题而形成的整体理论形态。它深刻阐释了新时代人民主体地位的丰富内涵,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历史方位中人民的利益诉求,明确了实现人民幸福生活的路径和方法。习近平新时代人民观开辟了为人民服务的新境界,是马克思主义群众理论的新发展,是回应新的历史条件下各项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的方法论良方,是实现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行动指南,也是中国共产党为世界人民贡献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习近平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立足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观察、认识和分析问题;习近平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坚持运用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等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观察分析问题;习近平坚持和运用实事求是、辩证分析、社会基本矛盾分析、历史分析、群众路线等马克思主义基本方法观察和处理问题。  相似文献   

8.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总钥匙”。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六个必须坚持”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主要方面。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是群众史观的中国表述;必须坚持自信自立是主体性的中国表达;必须坚持守正创新是历史主动的中国创造;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是用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回答中国问题;必须坚持系统观念是唯物辩证法的中国实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六个必须坚持”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中国化时代化表达,把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阐释提升到哲学层面。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运用和发展。它立足于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历史使命进入新阶段的两大实际,贯彻了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运用了系统分析法和矛盾分析法,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全面深化改革""、以人民为中心"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遵循了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劳动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继承马克思劳动观的基础上,对劳动关系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形成的。在戮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时代背景下,习近平强调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勾勒出包括"创新劳动""崇尚劳动"及"和谐劳动"等内容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观。习近平劳动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新时代弘扬"工匠精神"等劳动精神、培养创新型人才、构建和谐劳动、充分发挥劳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提供了重要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1.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和人民对物质文化生活需求的新变化,把人民视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力量,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归宿,把共建共享发展作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形成了习近平人民观。习近平人民观一方面继承了马克思主义人民观,另一方面结合时代发展需要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进一步创新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民观。习近平人民观对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的创新与发展不仅体现在新概念、新命题、新观点等新提法方面,而且还体现在对人民主体地位的彰显、对人民根本利益的维护以及对共同富裕的推进。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人民观在历史的呼唤中蕴蓄而生,在时代的号角中展露光芒,在人民的期盼中淬炼成钢。他向全世界展示了"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责任担当和为民情怀。习近平忧国忧民的强烈意识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包含着现实的生成逻辑:其中理论逻辑有马克思主义人民观和中国历代领导人的人民观;实践逻辑有我国主要矛盾的历程演变和习近平自身从政的阅历;历史逻辑是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和西方人文主义思想,世界逻辑是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和共建美好世界的强烈愿望。习近平人民观不是空洞抽象的理论,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外交方面蕴含丰富的科学内涵。习近平人民观对于新时代中国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启迪。  相似文献   

13.
《奋斗》2015,(3)
<正>习近平法治观是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展示了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的法治思维、法治理念和法治方略,也昭示着具有中国特色的法治建设将进入一个宪法统率、一体推进、重在实施的新的历史阶段。一、习近平法治观产生的时代背景一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稳步推进。党的十五大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针;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党的十七大进一步强调要"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  相似文献   

14.
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实践证明,不管是在革命、建设还是改革时期,能否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关乎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毛泽东与习近平新时代人民主体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人民主体观的重要理论成果,文章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探讨了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观的科学内涵,从同一性和创新性两个维度对毛泽东和习近平新时代人民主体观进行分析,进而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观的发展规律,对于进一步指导人民主体观在社会主义实践中的创新与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从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到十九大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已经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任何思想理论都不是无源之水。追本溯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而且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的汲取,同时也是对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改革中实践经验的理论升华。  相似文献   

16.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六个必须坚持”,是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集中体现,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新总结,是共产党人新时代的看家本领。一、坚持人民至上、胸怀天下的历史唯物主义,从而以马克思主义“大历史观”把握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人民至上”和“胸怀天下”这种天下观与人民观的内涵意蕴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历史主体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共产主义伟大目标的充分汲取和凝练,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为邦本、协和万邦的理念精神存在着历史诠释上的内在统一性,是马克思主义在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社会发展现实的双向互动中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必然成果,也是走向未来、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这集中表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审视“现代化中国”的大历史观,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庄严宣布了新时代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经过理论探索和实践经验取得的理论创新成果,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继承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道德品质、坚持了中国革命文化的精神风貌、弘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时代风格;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也体现了深刻的理论气质:继承性、实践性、创新性。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次飞跃。  相似文献   

18.
《世纪桥》2017,(12)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人民主体地位的高度重视,是对新时代发展为了谁、发展依靠谁、发展成果由谁共享的深刻回答。本文主要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的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中国化马克思经典作家关于人民观的思想中,深刻阐述习近平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产生的理论溯源;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根本目的、根本动力和终极目标,深刻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科学内涵;从理论创新和实践价值上,深刻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立足于新时代的中国国情,在继承中华文化民本思想精髓、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共产党的人民性传统的前提下,在总结习近平基层工作经验的过程中,强调发展必须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至上、坚持人民立场、坚持群众路线、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通过充分依靠、尊重和造福人民,来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人民性。  相似文献   

20.
王相坤 《前线》2021,(4):63-66
学习党史要深刻领悟其所蕴含的基本哲理、科学道理和伟大真理,即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注重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奋进新时代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重要精神力量;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人民奋进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