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7 毫秒
1.
“要不是上面来的‘党员亲戚’上 门指导,我今年还不晓得种植什么。” 近日,正在家中采摘蘑菇的潜山县源 潭镇十路村村民徐老汉,看着长势喜 人的蘑菇,一脸的自信和喜悦,“这 些都亏了我家‘党员亲戚’帮忙!这些 菌棒都是他们免费送来的,就这一项 我家一年人均增收1000多元。”被徐老 汉称为“党员亲戚”的,是潜山县与  相似文献   

2.
张霞 《兵团工运》2020,(1):32-32
人世间,唯有亲情是永恒不变的。可是,有一种情,在兵团,比亲情还亲,它叫"亲戚"。柯尔克孜族大妈一家是我第一个少数民族亲戚。30多年前,那个情景让我至今难忘。时光机把我拉回到了童年时代。那时,我家邻居是少数民族。柯尔克孜族阿姨丈夫早年去世了,她带着几个孩子艰难生活。  相似文献   

3.
过了元旦,便是紧张的期末考试.可多紧张的考试也难掩同学们的兴奋--快放假回家了.这是我到长春上大学后的第一个寒假,我盼着早点儿回到宾县农村的家.可回家之前,我得先去看个人,他叫王元萍,是我的"特殊亲戚".说起这个"特殊亲戚",还得从我的父亲说起.  相似文献   

4.
在一四三团二十连有三个残疾人。他们的四个子女从1997年起分别陆续考上了大学,接到入学通知书时,他们个个悲喜交加,喜的是自己考上了大学,悲的是因家庭交不起学费,这大学是上还是不上?请看——  相似文献   

5.
正"张小明一本、邰小翠一本、邰航一本、张小龙二本……"台江县方召镇巫梭村村口公告栏上,一张已泛黄的高考喜报格外醒目。"2020年,村里有18名学生考上本科,其中8名学生考上一本。"巫梭村驻村书记杨胜富感叹,村里第一次有这么多学生考上大学,喜报泛黄了大家也舍不得撕下来。泛黄喜报,是见证,更是动力。  相似文献   

6.
正学习深造的机会多了,用工身份转变了,建言献策的渠道宽了……我是改革开放的见证者,也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作为沐浴着改革春风成长起来的一代,我赶上了好时代。赶上了现代教育全面发展的好时代1987年,我考入职业高中。当时社会上有一种"只有考上大学,才能跳出农门"的说法,虽然没能考上大学,但3年的职业高中教育,对我后来参加工作仍然提供了  相似文献   

7.
<正>我的祖籍是山东省金乡县化雨乡袁集村。1941年,在我六岁的时候,家里实在揭不开锅了,父亲就带着一大家子十多口人"闯关东"。经过二十多天的奔波,终于找到了在哈尔滨生活多年的亲戚。就这样,我家就在南岗区新发屯(现新发小区)附近安家了。当时的东北正处在日伪的黑暗统治下。距离我家三四百米远的地方有一个日本军营,驻有大量日军,当地百姓都叫它"大兵营"。军营外面是一圈铁蒺藜围成的铁丝网,里面  相似文献   

8.
贺子珍与我家的渊源 贺子珍与我家不是亲戚,更主要的是革命关系.我的继父吴成德是个知识分子,教书先生,受革命思想影响,1926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国共合作时,允许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吴成德任永新县南四区宣传部长,区农会组织委员.  相似文献   

9.
赵玺 《实践》2014,(12):17-17
<正>1986年,中国环渤海经济区成立,长江科考漂流队征服长江。随着祖国的日益强大,这一年,我出生了。1996年,我在上小学。是班上的纪律委员,那时候我的梦想就是希望班上所有的同学上课都能认真听讲,不要再小声说话。2002年,我考上了市重点高中,成为"一脚已经踏入大学门"的学子。那时候我的梦想是希望能考上一所金光闪闪的大学。我拼命去背那些密密麻麻的数学公式和俄语单词,因为怀揣梦想,学校生活似乎并没有那么枯燥。2005年,高考的结束也终结了  相似文献   

10.
<正>9月19日,在乌鲁木齐火车南站出站口,"热烈欢迎皮山农场的亲人们来乌鲁木齐做客"的红色横幅特别引人注目,这是兵团工会在迎接从1800余公里之外的十四师皮山农场三连远道而来的27名"亲戚"。出来了,亲戚们掂着家乡的土特产从出站口出来了,亲戚和亲戚拥抱着、说笑  相似文献   

11.
39周岁的哈希姆·萨奇已是科索沃的总理。萨奇1968年4月24日出生于南斯拉夫科索沃省,打少年起就"有志从事科索沃的独立事业"。考上科索沃普里斯蒂纳大学后,萨奇主攻哲学史专业。不过,这似乎不对萨奇的胃口,  相似文献   

12.
《共产党人》2012,(Z1):117
在宁夏,许多边远地区的孩引门,因为家境贫寒,尽管考上大学也因无钱读书而放弃上大学的机会,看到这一幕,陈逢干的心很沉重,仿佛看到自己童年也因无钱辍学的影子。"一定要让这些孩子读上大学!"2005年,陈逢干出资成立的"宁夏陈逢干大学生助学基金会"(以下简称基金会),资助那些宁夏籍的,  相似文献   

13.
在华中工学院的院刊上曾出现过这样一条新闻:工业自动化专业的一个自学小组——“三、三学习小组”的七名成员全部考上了国内外有关大学的研究生。有辛勤的耕耘,才会有丰硕的果实。人们称赞这些同学的刻苦播种,也佩服他们聪明的才智和良好的学习方法。从内因是变化的依据的唯物辩证法来看,这也倒是他们能全部考上研究生的主要原因。然而,人们也许会问,外因条件对他们聪明才智的发挥超了什么样的作用呢?  相似文献   

14.
牧惠 《唯实》1994,(12)
有些电视广告实在让人生厌,它往往产生反作用。有一段广告说,只要每天喝一小瓶它这种什么液,马上精神抖擞,保证考上大学。我的反应是:谁如果竟相信它,马上放下功课,花重资去买几盒回来,其人的智商肯定成问题。光从这点看,他考上大学的可能性只会更加渺茫。  相似文献   

15.
魏荣钊 《当代贵州》2007,(13):47-47
“如果考不上大学,我还要复读,明年再考。我不能让父母失望,让考上大学的同学看不起我!”这是今年参加高考的贵阳某中学小钟对记者说的话。小钟的话透视了一个社会问题:上大学并不完全是为了学习本身和增加知识才干,某种意义上,读大学变成了一种攀比和炫耀。  相似文献   

16.
今年26岁的张茜,出生在青海乐都县农村,高中毕业考上一所师范院校,却因家里交不起学费,只得和亲戚一起到深圳打工。  相似文献   

17.
主持人:我们常把考上大学称为"金榜题名".但是,对有些家庭来说,孩子"金榜题名"非但不是家长最快乐的时候,其痛苦的程度甚至如同站在"地狱"门前一般.  相似文献   

18.
阮直 《学习月刊》2013,(13):15-15
在一考定终身的社会里,及第与落榜就是天堂与地狱,它影响的不仅是自己一生的前途,还波及到一个家族的荣辱。民间把金榜题名说成是人生大喜之首,如今农家子弟把考上大学称之为鲤鱼跳龙门。好在如今的大学毕业生国家不包分配,否则,这落榜即便不要命也能扒下脸皮。所以,每到张榜时总有媒体要出来为落榜者说几句励志的话,我知道没用,可有用的话就不是"话"了,而是规则,规则不改,任何人说的话都是安慰,  相似文献   

19.
<正>考上大学"跳龙门",曾被无数农村孩子看成是获得一个城市户口的最好途径。而如今,有不少大学毕业生却想重新跳回来,其原因,就是轰轰烈烈的旧村改造、城市化  相似文献   

20.
目前,农民不仅收入少,而且在生活、养老、看病、教育等方面与城市居民仍存在不小的差距,因此,跳出农门成为农村孩子的最佳选择。无法考上大学的人只好进城当"农民工",能考上大学的也尽量不选择农业专业。就读农业专业只能算是无奈选择,而且就业前景亦不容乐观。那么,远在欧洲的德国农民究竟是什么样子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