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致萤火     
戴望舒 《党课》2013,(8):1-1
萤火,萤火,你来照我。照我,照这沾露的草,照这泥土,照到你老。我躺在这里,让一颗芽穿过我的躯体,我的心。长成树,开花:让一片青色的藓苔。那么轻,那么轻把我全身遮盖,像一双小手纤纤。当往日我在昼眠,把一条薄被在我身上轻披。  相似文献   

2.
《党课》2014,(2):74-77
一 我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提着家里唯一的一把热水壶去公共食堂打开水。因为饥饿无力,失手将热水瓶打碎,我吓得要命,钻进草垛,一天没敢出来。傍晚的时候我听到母亲呼唤我的乳名,我从草垛里钻出来,以为会受到打骂,但母亲没有打我也没有骂我,只是抚摸着我的头,口中发出长长的叹息。  相似文献   

3.
我读《当代党员》已经有20多年了。1981年的一天,我在一个党员朋友家里玩,偶尔看到了一本《重庆支部生活》杂志,我一读就被吸引了。从此,我每月都要到单位找这本杂志看。就是这本只有32开本的杂志,成为我的人生伴侣,使我从一个普通群众成长为一名党员,又从一名普通党员成长为党的基层干部。20多年来,我的每一个进步,都与这本杂志的指引、教育分不开。1989年,我在梁平县工作期间,一位编辑到县委宣传部约稿,我写了一篇题目为《赤诚送迎万家客》的通讯稿,刊登在1989年第3期《重庆支部生活》上,从此以后,我对这本杂志的感情就更深了。  相似文献   

4.
编辑同志: 我是一名在机关工作的入党积极分子,性格开朗,心直口快。在单位里,遇到看不惯的事我就要论个是非,问个明白。同事们都说我做人有侠气,我也为自己的这个“特色”暗自得意。最近,我的入党联系人找我谈话,指出我有时说话不注意场合、不讲究方法、不顾全大局,希望我能够管住自己的嘴。我觉得做人就应该坦诚自然,有一说一,不应该一语未出,顾虑重重。再说,直陈自己的真实想法有什么不好呢?没想到,因为说话实在还会招致批评,这真让人想不通。您说.我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5.
旺旺 《党建文汇》2008,(10):43-43
民国二十一年,我在东吴念书,住在苏州。一·二八事变发生后,我在湖州待了两个多月,上海平定之后,我回到苏州。那时候的苏州火车站乱糟糟的,我下火车时发现有很多士兵,有一个士兵拿着步枪,上了刺刀,走过来搜查旅客。我从火车上下来,带了一个小铺盖,就是把一条被子叠好卷起来,再用绳子绑好。这个士兵要我把手伸进铺盖模一摸有没有东西。我心里想:既然是你要检查我,你反而要我把手伸进去摸一模,即使有东西,我还会告诉你吗?  相似文献   

6.
《北京支部生活》2010,(12):70-70
我是一名大学毕业生。前不久,我与某中介公司就一套一居室签订了为期一年的租赁合同。我交纳了一个季度的房租。三个月后,中介公司的员工小朱主动上门收取了第二季度房租4500元,并手写了一张收款收据,但未加盖公司公章。就在我感叹中介公司服务周到时,中介公司却来催要第二季度的房租,并把我告上了法庭。在法庭上,我拿出收据,但中介公司却说小朱那时已经离开公司,  相似文献   

7.
我读小学那几年,父亲病重,三个姐妹同时上学。有一年,家里实在凑不齐学费了,怎么办?我想,作为老大,我还是不读算了,减轻家里的负担。我把我的想法跟妈妈说了,没想到妈妈一口就答应了。听到妈妈真的让我退学,我又舍不得了,想到我真的就要离开可爱的学校,离开那些敬爱的老师,心里空落落的。我托一个同学搭信给老师,说我不能读书了。  相似文献   

8.
《北京支部生活》2009,(9):31-33
我叫程国庆,是首都钢铁公司的一名炼钢工人。一听我的名字,大家就知道,我是国庆节那天出生的。的确,我生在新中国十年大庆的那一天,名字是我父亲程德贵起的。说到我父亲,就不得不提起我那名副其实的“钢铁之家”。  相似文献   

9.
闲谈中,一位入党时间不长的青年朋友告诉我,她在一年中两上五台山,一次是开会顺便许了个愿,一次是专程去还愿。她还告诉我:她喜欢拜佛,也挺信的。看我一时没反应,她便问:你信吗?我说:“我从来不信神呀鬼的。当了这么多年党员,我是真的信仰马克思主义。”此言过后是片刻尴尬。我猜她当时一定会想:现在怎么还有这样的人?  相似文献   

10.
《支部生活》是我最喜爱的党刊之一,是指引我健康成长、帮助我进步的良师益友。 我出生在一个革命干部家庭,父亲对我非常严格。自上大学以后,我就一直积极要求入党,但始终没能如愿。一天晚上,父亲拿来一本《支部生活》对我说:“好好学一学,革命的道理,入党的条件,看一看就明白了。”从那以后,每逢《支部生活》出刊,我总是迫不及待地抢一本如饥似渴地阅读,党刊使我思想有了进步。工作不断取得成绩。后来,学校党组织让我担任申请入党人小组的组长,负责申请入党人的工作,这下我的积极性更高了。每次活动前,我都要从《支部生活》中找材料,组织大家学习。《支部生活》上有个栏目叫“申请人园地”,这个栏目中的文章贴近申请入党人实际,非常适合我们学习使用。  相似文献   

11.
1996年,我从师范院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市里的一所中学任语文课教师。有一天,我正准备去上课,教研室主任急匆匆地找到我:“张婷婷,马上到刘校长办公室有急事。”我走进刘校长的办公室,见他正焦灼不安地在屋里来回走动。见我来了,刘校长赶快问道:“你会打麻将吗?”我摇摇头。刘校长叹了一门气,又问我:“会跳舞吧?”我点点头:“会一  相似文献   

12.
刘瑜 《廉政瞭望》2014,(23):73-73
我很色。我承认。一听到他们说“男人嘛,长相无所谓的”,我就来气。一想到这句话的潜台词是“男人嘛,有事业就行了”,我就更来气。一想到这个“事业”,其实说白了就是指钱,我就气得胃疼。说男人长相无所谓,那是纵容。说男人有“事业”就行了.那是势利。这种观点又纵容又势利,用一种虚伪来掩盖另一种虚伪。  相似文献   

13.
阮兴元 《党课》2013,(11):125-126
一份小小的《党课》杂志,让我喜爱和钟情了16个年头。她犹如一位风姿绰约而又品位高尚的女孩,让我一见钟情;又如一位循循善诱的良师益友,让我感激信赖。 我与《党课》结缘于1996年,那年我刚刚进入乡党政办工作。初出茅庐,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但文件材料看多了,实在让我觉得枯燥难耐。一天,组织委员桌上一本散发着书香味的《党课》映入了我的眼帘,我拿起来翻了翻,没想到这一翻,竞没舍得再放下。  相似文献   

14.
两毛钱激励我改变自己命运 20世纪80年代末,在黑龙江林口县的乡间小路上,一个青年一天水米没进,口袋里只有两毛钱。终于,他看见前面有了饭店。“老板,我想吃饭,但我身上只有两毛钱了,我买4个馒头,你再给我一盘咸菜,行吗?”老板的眼角有一丝湿润。  相似文献   

15.
2007年底,我与某科技公司签订了一份劳动合同。合同期限一年,试用期为三个月。在试用期即将结束时,公司领导告诉我,公司还要对我进行考察,如果我愿意的话,公司将自动延长我的试用期,否则就与我解除劳动合同。我想知道,公司这么做合法吗?  相似文献   

16.
那年我19岁,在同学的一片羡慕声中,我穿上了军装,来到了高原,成为“甘巴拉英雄雷达站”的一名油机员,开始了自己作为一名普通战士的生活。一天,我看见班长一个人在灯下写申请,不知具体申请啥。后来,我才知道那是一份要求上山值班的申请书。当时,我觉得班长真傻,山上长年高寒缺氧,班长怎么就拼着、挤着往前凑?渐渐地,我发现班长不仅上山值班往前站,其他事情都是冲在前。后来,我才知道班长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共产党员。  相似文献   

17.
评刊表     
《军队党的生活》2014,(3):94-94
93413部队王科来信:我是一名基层报道员,刚刚接触报道工作时,我以为会采访就行了,而对党建知识、党务工怍知之甚少。有一次,在采写一篇关于召开党支部议训会的稿件时,因为我对党建知识不了解,所以在写稿时感到力不从心、无从下笔,这让我意识到必须要补上这一课。当时,我向一位指导员求教,  相似文献   

18.
在我的人生旅途中,《支部生活》犹如一位良师益友始终陪伴着我,给我以指导和教诲,引领我从一名公交驾驶员成长为一名基层党务工作者。  相似文献   

19.
我是一棵白杨树,我的心很直很直。我不会掩饰自己,就像大山不掩饰丑陋的顽石,就像沙漠不掩饰裸露的仙人掌。我是一棵白杨树,遇春风我就歌唱。遇上知己者我宁可被化为柴薪烧掉,也不愿做支撑邪恶神殿的大梁。我不会像葛藤,为了向上攀爬,不惜弯曲自己的尊严。我不会学盆景,为了得到主人的青睐,不惜折断自己的脊梁。我不是那令人尊敬的古柏,不论什么季节,什么气候,总是一种颜色,总是一种智者的深沉。我不是那刚强的红梅,总是在严寒之中吐蕊,总是在风雪之中怒放。我是一棵普普通通的白杨树,春天了,我就泛绿;晚秋了,我也枯黄。…  相似文献   

20.
编辑同志: 我是一名工人,多年前就向车间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2005年被列为入党积极分子。打那以后,我更加努力工作,希望能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去年,我又被厂里评为先进工作者,自己觉着这下可能距离入党不远了。可谁知一年又过去了,我还是没有跨进党的大门。眼看着身边的入党积极分子有的已经入了党,而我还在接受考验。一想起这些,我心里就很不是滋味、您说,我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