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万其刚 《民主》2004,(4):18-19
共产党和国家对财产权尤其是私有财产权的认识及保护,有一个不断发展、逐渐深化的过程。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个体和私营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私有财产也与日俱增,与此相应的是,加强对私有财产权(或公民财产权或个人财产权)的保护已成为共识。为适应这一形势,我国现行《宪法》的第四个修正案作出了新的规定,进一步完善了对私有财产的保护。一、宪法进一步完善财产权保护的必要性(一)财产权保护的宪法规定及其演变私有财产特别是私有生产资料的法律地位,与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法律地位关系密切。正因为如此,现行宪法是在基本经济制度的框架下确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的。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3,(5)
目前,多数国家都制定了宪法或宪法性文件,各国宪法及宪法性文件也随着社会变化不断修改,而宪法修改正是各国家、各社会不同阶层相互博弈的体现。社会结构变化与宪法制度发展之间正是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受物质影响,宪法制度的发展最终取决于社会结构形式的变化。鉴于前苏联与我国均为社会主义国家,主要梳理了中苏的宪法史,希望从中得出启示,以期有利于转型期的我国的宪法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首先是依宪执政。如何理解执政党依宪执政的政治逻辑这一问题备受关注,也是把握执政党与国家治理秩序间关系的基础。中国共产党的宪法实践符合普遍的依宪执政的三个基本条件,即存在制定良好的宪法、尊重宪法权威、保证宪法实施。作为依宪执政基础的"八二宪法"是一部制定良好的宪法,它为改革开放四十年高速发展提供了制度基础与开放空间。执政党依宪执政的观念也出现了从政治性到法律性的变迁,宪法权威逐步树立。我们的宪法还存在政治性实施与法律性实施的双轨制。宪法修订展示了其背后国家治理包含的实践导向、治理主义和政治自信三大面向。在此基础上,执政党依宪执政展现了一套自己的政治逻辑。  相似文献   

4.
第四次修宪     
不论是对1982年宪法的前三次部分修改,还是这次从中共中央《建议》到宪法修正案(草案)的形成,都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反映了全党全国人民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认识的深化。使宪法更加完善,更加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要求,成为体现时代特征、符合国情、与时俱进的宪法,是执政党和全国人民共同的追求。  相似文献   

5.
宪法权威的确立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核心,也是中国宪法得以真正有效实施的基础和根本所在。宪法权威来源于:宪法文本上的最高法律效力;宪法价值的理性与正义;宪法在实践上适应社会发展,关注公民生活。宪法权威的确立之道在于:完善宪法文本,确立宪法权威;彰显宪法价值,保障人权;克服不利因素,对宪法实施进行立法、程序和司法保障并予以事后监督。当前宪法实施应以宪法权威统摄其他权威。  相似文献   

6.
人权的宪法保障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力 《理论导刊》2003,(9):41-43
保障人权业已成为当代世界政治发展的主题,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目标。人权与宪法相伴相随、密不可分。宪法作为现代民主国家的根本大法,是人权据以实现的最高准则。宪法作为人权保障书,既确认已有人权,又保障人权的实现和发展。现代宪法主要是通过合理配置权力、规定基本人权原则、确认人权内容和建立宪法保障制度来实现对人权的保障。  相似文献   

7.
孟鑫 《民主》2004,(2):11-13
一、我国为什么要对宪法进行修改?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法。与其他法律相比,宪法具有最高的权威性和相对的稳定性。如果宪法不稳定,不仅会破坏宪法的权威和尊严,而且不利于国家与社会的稳定。保持宪法稳定,并不是说宪法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客观情况的变化,宪法本身也需要向前发展,必要时也要对其进行修改。修改宪法是一个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需要按照特别的程序来进行,比修改其他法律更加严格、更加慎重。中国宪法是1954年9月由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制定的,在1975年、1978年和1982年进行过三次全面的修改,在1979年和1980年还分别对当时实施中的宪法的若干规定、个别条文进行过修改。中国现行宪法是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于1982年12月通过的,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  相似文献   

8.
冯辉 《民主》2004,(4):20-2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个体和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相应地也有了长足的发展。这与共产党和国家对个体私营经济性质的认识逐渐成熟是密不可分的,也与宪法法律等的规定日益完善密不可分。今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明确要保护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权益,将有利于进一步促进个体和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宪法自从1982年12月4日颁布以来,走过了20年的光辉里程,在宪法的根本保障下,我们的国家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丰硕成果.同时,现实生活中的改革开放,反过来又不断地为宪法的发展提供着活力.我国的宪法并不是僵化的历史文献,而是鲜活的原则规范,它永远处在活水长流的发展之中,对现行宪法的三次修正就充分体现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从这个意义上,学习宪法是无止境的,宪法也将在深化改革中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0.
欧聪 《学理论》2012,(33):76-77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权利意识提高,对于宪法诉讼这一直以来的制度追求意识越来越强,而我国自从近代西学为用后,西方思想的传播也为宪法诉讼制度的建立提供了一定的土壤基础。但是,在当前社会价值观和政治制度下,建立宪法诉讼制度仍然有一定的阻碍,如传统儒家文化中的保守思想与西方人本主义的冲突等等。  相似文献   

11.
南亚国家宪法中的政策条款不仅具有结构上的特色,而且涉及内容十分广泛,具有明显的宪法效力。南亚国家宪法中的政策条款,仅仅是对立法机关立法行为的一种判断,同时,行政机关履行职责也应当遵守国家政策原则的规定。南亚国家宪法中的政策条款不具有可诉性,同时也排除了司法审查。南亚国家宪法建立起了政策条款和基本权利条款在宪法效力上的区分与平衡机制,这体现在:将基本权利条款与国家政策条款分开并赋予不同的效力,基本权利条款和国家政策条款在内容上有重叠,基本权利条款和国家政策条款冲突时折射出社会公平的价值等。南亚国家政策入宪的启示是:国家政策入宪,有利于对国家的长期发展进行确定性指引,为人民评价和监督政府提供了明确标准,可以展示国家的目标和理想等。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60年来,宪法理论建设经过了曲折的发展历程,建国初期有所发展,但随着左倾思潮的盛行,宪法理论进入低潮甚至停顿和倒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得到大发展.其内容主要表现在人民主权理论、人权保障理论、法治理论、权力制约理论等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此外还有研究专著和翻译外国文献等成果显著.宪法理论的研究方法也由阶级分析的定性为主转为通常的规范分析、案例分析和比较分析等为主.同时也应看到尚存在诸种不足.要促进宪法理论的发展,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  相似文献   

13.
完善我国宪法监督制度的立法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宪法监督是由宪法授权或宪法惯例认可的机关 ,以一定方式进行合宪审查 ,取缔违宪事件 ,追究违宪责任 ,从而保证宪法实施的一种宪法制度。”(《宪法》蒋碧昆主编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7年版 ,第 82页 )宪法监督是宪法适用的一种形式 ,又是宪法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宪法监督制度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即专门监督机构、宪法监督程序和对违宪的制裁措施。笔者拟从这三个方面来考察我国现行的宪法监督制度。一、我国现行宪法监督制度及存在的问题(一 )我国现行宪法的监督制度我国现行宪法是 1982年颁布的。早在 195 4年宪法中就对宪…  相似文献   

14.
杨叶红  刘峰 《学理论》2008,(8):17-20
1978年宪法、1982年宪法及其四次修正案肯定了改革开放的实践和成功经验。这三十年宪法发展呈现出鲜明特征:它是在中国共产党不断更新宪法观念、自觉推动下大步向前的;它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政治、经济与社会生活等方面的重大变迁,并有力地保障和促进了改革开放;它以完善实体内容为目标,呈现出“重实体、轻程序”的特点。可以说改革开放是宪法发展的主要原因,并且宪法必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而不断完善,从“改革宪法”走向“宪政宪法”。  相似文献   

15.
宪法在我们国家的政治生活中,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习宪法,遵守宪法,保证宪法的贯彻实施,既是治国安邦的需要,也是广大干部和群众的光荣职责。  相似文献   

16.
日本宪法第九条规定,日本“永远放弃以国权发动的战争、武力威胁或武力行使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不保持陆海空军及其战争力量,不承认国家的交战权”。长期以来,日本国内始终存在维护宪法(简称护宪)与修改宪法(简称改宪)的斗争,争论的焦点之一是自卫队是否违反宪法。由于自卫队日益加强,已成为陆海空三军,所以这种争论似已无实际意义,而只令人感到日本宪法的苍白无力。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20,(4)
健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的体制机制是坚持和完善国家制度、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基本要求。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宪法制度的发展,证明了我国的宪法是好宪法,应当长期坚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宪法的几次修改表明,在党的领导下对宪法进行适当修改,既可以巩固社会主义发展的成果,又可以保持宪法的生机与活力。新修订的宪法对党的指导思想、党的领导地位、国家发展目标、健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完善国家监察体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进行了进一步确认。健全党领导下宪法修改的体制机制,维护宪法权威,保障宪法实施,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培养法治人才,营造法治氛围。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个具有成文宪法的国家,我国要实行法治(制度化治理),最根本的就是要保证宪法的有效实施,由此引出了"宪法司法化"的话题。从有关争论来看,宪法司法化实际上指的是宪法的司法适用,但这个主张在我国难以成立。相比之下,对于我国宪法的有效实施来说,更应该强调宪法立法化这个途径。宪法立法化是指宪法(成文宪法)需要通过制定一系列更加具体的法律才能具体化,并且通过具体法律的有效实施才能达到全面落实、有效实施的效果。宪法立法化不是保证宪法有效实施的充分条件,但却是首要条件。我国在宪法立法化方面还存在比较严重的立法缺失和立法质量问题,是导致我国宪法难以有效实施的重要原因,因此继续推进我国宪法立法化是建设法治国家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9.
法治已成为我国的基本治国方略,而法治的灵魂是依宪治国,依宪治国是一切实行民主法治国家的重要标志.由于宪法具有最高权威,因而宪法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基础和基本依据.为了维护宪法的权威,保障宪法的实施,应采取增强全民的宪法意识;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逐步理顺党政、党法关系;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及时修正和完善宪法;建立有效的违宪审查(诉讼)制度,加强对宪法实施的监督等措施,以保障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瞭望》2004,(10)
宪法的修改一般有两种方式,即全面修宪和部分修宪。全面修宪即在不改变国家的宪法精神的前提下,对宪法从头到尾或对大部分内容(包括结构)进行整体修订并重新颁布。我国从1954年制定第一部宪法以来,1975年宪法、1978年宪法和1982年宪法都是对前一部宪法的整体修改。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