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邓小平同志在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中,对领导干部、领导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特别强调了“要有创造性”。本文就创造性与领导工作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创造性是领导工作者必备的素质创造性是一个好的领导工作者必须具备的素质。每一个优秀的或者称职的领导工作者,他的工作必须是也必然是有创造性的工作。一个人如果没有一点创造性,没有一点创造精神,他就不能担负领导工作;如果担负了一定的领导工作,他也不能胜任,不能把工作做得有生气、有声色、有特点、有成效,而只会在工作中处处保守,时时被动,总是落后,显得暮气沉沉,步履维艰,了无活力,毫无建树,无所作为,最后只能贻误工作。一个没有创造性的人去做领导工作,他的工作也就必然没有创造性,必然是无所作为。  相似文献   

2.
当我闻讯彭塞同志在川医逝世时,我真不敢相信,然而事实又是无法改变的。以前,彭塞同志也住过医院,我还到医院去看望过他,这次住院的消息我是在他进院几天后知道的,当时,我就想及时去看望他,但又听办公室的同志说:彭老的病目前正在检查确诊,据说比较重,希望我们暂时不要去看望,以免影响他的休息和治疗。我想,那就只有等到彭老的病好一些,天气暖和时再去看望,可我没有等到这一天……彭塞同志是1983年到我们单位任领导的,这时他的年龄已60多岁了。从此,我才第一次认识和接触彭塞同志,并有幸在他的领导下从事中共四川地…  相似文献   

3.
家住德宏州潞西市风平镇风平村委会项因村民小组的盛帕戛喊亮,是一个让村民们敬佩的能干人。远在上世纪90年代初他就开上了农用车,2004年又和几位村民一同购买了一台联合收割机,2006年购买大拖拉机时,他得到国家2.6万元的补贴。如今,他家里拥有两台联合收割机、一台大拖拉机、一台小拖拉机。当不久前记者去到他家时,盛帕戛喊亮向同行的州、市农业局领导提出,他们家还希望增加一台大拖拉机。  相似文献   

4.
高原 《党员文摘》2007,(6):44-44
82岁的美国退休老人哈维邦帕斯不喜欢一个人吃饭,可是一年多前他的老伴去世了.子女又全都在外地生活。大多数的夜晚.他都是一个人煮点燕麦粥或吃一个“热狗”来解决自己的晚餐。  相似文献   

5.
王东红 《求贤》2008,(4):44-44
现代领导者的日常工作有相当一部分是做组织人事工作.与各种不同个性特点和工作方法的人打交道。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要求领导者具有容人之言的气度.这对调节一个单位的心理气氛,增进团结,促进和谐,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一级领导,他与任何一个部属的小摩擦都会引起集体注意。领导者如果像明代吕坤说的“闻誉我而喜,闻毁我而怒,便是气量不足。”当领导的缺乏民主作风,听不进不同意见,其他同志就会缄口无言。如果一个集体中人人都对自己的领导存戒备心理,那么,上下级关系将是貌合神离,不稳定的。人的心情不舒畅.工作积极性也会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6.
冯彬 《廉政瞭望》2018,(6):13-13
朋友正在准备高考的孩子中午不能同家吃饭了。这要是搁以前,中午早走几分钟。下午晚到几分钟,就能保证孩子高质量的伙食。可现存,“别想了!”朋友摇头摆手因为单位来了新领导。新来的一把手做事雷厉风行,单位流传他做城管局长时的轶事。曾有一名下属上班迟到并且没穿制服,被局长撞了个正着。  相似文献   

7.
生活健康     
《支部生活》2013,(3):49
饭局识人"饭局"已成为我们平时交往中最常见的方式之一,而不少企业家就是在这最放松的喝酒吃饭中见微知著,识人用人。李嘉诚喜欢从选座位识人。如果吃饭时,有哪位喜欢选坐在领导身边,他觉得此人过于"积极",心术可能不正;而有的人老是挑拣离领导最远的位置,这种人要么太胆小,要么心里有鬼,他也不看好。潘石屹有次想挑个财务人员,本来看中了一个小  相似文献   

8.
编辑同志:在现实生活中,常常碰到这种情况:一个地方或单位的主要领导调换后,当下属或群众要求兑现前任领导的承诺或解决前任遗留的问题时,现任领导却总是说:谁的承诺谁去管,谁的事情谁去办,你们还是找他去。此乃典型的“新官不理旧账”。在我案头的材料中就有这样一件事情:某市政府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曾承诺给投资者以优惠政策。在河南洛阳经商的杨先生闻听后很感兴趣,加上该市科技局热情邀请他回乡投资,杨先生随即于2002年4月15日与该市科技局签订合同,投巨资开发建设科技局高新技术行业中心服务区大厦。谁料到,等杨先生把机械设备、周转…  相似文献   

9.
秦湖 《当代党员》2014,(2):80-80
1998年发洪水,堤坝逐渐坍塌,洪水就要漫进华立集团厂房,面对洪流,华立集团董事长汪力成第一个跳下水去固定那些挡水的水泥袋,他知道一个领导如果不能以身作则,是不能将一个企业带大的,如果这时他表现出一点点的怯懦,后果会不堪设想。在他的带领下,公司职工纷纷奋力抢险,损失降至了最低点。  相似文献   

10.
去年10月21日上午,笔者第三次来到滨城区秦皇台乡采访张永滨,办公室的同志说他早上7点钟就到联系点薛家村去了。快11点了,张永滨才骑摩托车从村里回来。  相似文献   

11.
领导集体要形成合力申玉莲领导集体,又称领导班子,是为了实现某项共同的事业而组合到一起执行领导工作任务的一个稳定的群体,其团结与统一至关重要。毛泽东同志曾指出:"如果'一班人'动作不整齐,就休想带领千百万人去作战,去建设。"目前.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  相似文献   

12.
立身靠什么     
春节前,一位青年同志悄悄问一位老同志:“过节一定要给单位领导送礼吗?”老同志一怔:“嗯?我工作几十年,从没给哪位领导送过礼!”青年同志纳闷:“您真不知道?咱单位有些人每年春节都给领导送礼。”老同志摇摇头。青年同志半开玩笑地说:“怪不得您的仕途不够顺呢!”他告诉老同志:自己心里很矛盾,作为一名要求入党的青年,本不该沾那些庸俗的事,可又怕领导在乎,日后真给“小鞋”穿。还说,我就是想在30岁前把基础打好,也叫立身吧。  相似文献   

13.
孟红 《党史文汇》2006,(3):16-20
周恩来生命的最后岁月是非常耐人寻味的.从1974年6月1日住院到1976年1月8日逝世,共做大小手术13次,平均40天左右要动一次手术.但只要身体尚能支持,他就废寝忘食地投入工作.在这一年半中,重病在身的周总理约人谈话220人次(包括他主动约请和别的领导人要求来谈话,有时会见外宾后还留下主要陪见人谈话).谈话时间最长时一次可达4小时20分钟.会见外宾65次,会见港澳人士3次,每次时间大都在1小时左右,最短的一次也有15分钟.开会32次,一次会最长可开3小时45分钟.去医院外看人5次.  相似文献   

14.
有个单位的书记在离任前,认真严肃地把自己任职期间的教训以及工作上的失误,原原本本地列了份清单,慎重地交给了新任书记。这一举动,博得了干部群众交口称赞。  笔者很敬佩这位书记同志的坦诚和勇敢。敬佩之余不禁生出一些感想。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报喜不报忧。君不见,各地各行业的经验交流会比比皆是,或许是笔者孤陋寡闻,教训交流会却从未见过。经验是人们对身实践结果的再认识,教训亦然。传授成功的经验让新任领导从中得到借鉴很有必要,交流教训和失误让新任领导少走弯路更不失为明智之举。如果只交流成功的经验而对失败的教…  相似文献   

15.
“只认纪律不认人的纪委领导刘新民○明人1989年,刚过而立之年的刘新民同志担任了岷县纪委副书记。这事在县城里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一些人称赞他年轻有为,一些人夸他有胆识、有魄力;还有一些人对他选择了纪委这样的“惹人”单位很不理解,认为他应选择一个更“实...  相似文献   

16.
1973年秋季的一天上午,我到富强胡同看望住在那里的耀邦同志。当时耀邦同志还没有出来工作,主要是在家里看书学习。这天就耀邦同志一个人在家,我去了他很热情,从四合院里摘了几串葡萄放在茶盘里招待我。耀邦同志第一句话就问:“中宣部撤销后,你分配到哪个单位工作?”我说:“分配到卫生部下属的中医研究院工作。”然后我向耀邦同志汇报,说到了张际春遭受的不白之冤,  相似文献   

17.
身为年轻人,又是党史工作者,所以拿到《青运春秋——广东专辑》后,我就兴致勃勃地渎了下去。本书的作者曾建昭同志我未曾见过,但听单位的一些同志用钦佩的语气介绍完他的情况后,我对他的崇敬之情也油然而生。80年代中期他做了神经瘤手术后,留下了较重的后遗症,面部半瘫,行走吃饭不便,手不能写字,可是激情燃烧的青运历史赋予他的激情和信念使他克服了  相似文献   

18.
王东溟  郭海鹰 《党建》2010,(4):59-60
第三封信——调查信 谭启龙派秘书方兴去调查 (上接第2期)关于曹树立同志的父母病死问题,我从广饶县委、城关公社、三村生产队和公社医院等方面作了调查,他父亲和母亲从去年冬季开始患水肿病,当时,他们都在生产大队办的营养食堂吃饭,除半斤口粮外,每天补助二两大豆。但只吃了一个多月,因粮食紧张,食堂停办,对病人再也没有补助了。  相似文献   

19.
一位领导同志说,我们每个人实际上都是一本书,所不同的是,有的是“百科全书”,与之接触能使人增长知识,明晓事理;有的是“专著”,在某个方面可以为人师,为人表;有的则是一本内容空泛,用处不大的书……此言极是。从某种意义上讲,领导干部更是一本书。这本“书”拥有相对固定的读者群,一个单位的领导者,就是这个单位群众的“必读书”。群众多半从领导的讲话、决策和处理问题的过程中,读出领导者境界的高低、知识的博寡、能力的强弱和形象的好坏。而且,领导干部的职位越高,他那本“书”的读者面就越大,昭示力就越强。有时一次…  相似文献   

20.
李广耀同志是我们心目中十分敬佩的一位好领导,他离开我们已经10年了。在这10年中,他那刻苦学习,勤奋工作,坚持原则,对党忠诚,联系群众,追求人格高尚的美好品德和平易近人的音容笑貌,始终使我们难以忘怀。李广耀是一位好领导、好书记、好同志。李广耀同志1924年10月15日出生于山西省沁源县西阳城村的一个贫农家庭。1938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时参加革命工作。他做过地下工作,担任夏县农会主席、常委、组织部长。建国后担任过县委书记,晋南地委常委、农工部长、副书记、书记,任过山西省农林水利局副主任、主任,省科委主任,省委顾问委员会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