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一户人家需要窗口,一个国家也需要"窗口"。在香港问题上,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战略方针的是邓小平,然而,把香港作为我们这个国家的"窗口"的思想,从我们党的第一代领导人毛主席、周总理那里就开始了,而且实际上一直是这样做的。50年代末赫鲁晓夫曾向我们的领导人挑衅地发问:"你们不是反对殖民主义么?那你们怎么会容忍在你们的国土上继续存在两块殖民地?"从50年代直到80年代,我们确实继续"容忍"了香港和澳门这"两块殖民地"的存在。然而,如果设想我们不容忍他们的存在,立即用武力将它们收回,情况又会怎样呢?这  相似文献   

2.
林舜玲(AgnesLam)博士,新加坡籍香港人,学者兼诗人,用英语写诗的女诗人。近十年里,不断有诗发表在新加坡、澳大利亚的英文报刊上。1997年出版个人诗集《女人的心声》(《WomantoWoman》),四个月间,诗集再版发行。林舜玲的第一身份是学者,专业是语言学,现任香港大学英语中心副主任,副教授。在别人看来,她现有的英文水平用来教书,绰绰有余还带拐弯。因为她从小在香港学的是英文,19岁离家去新加坡求学学的还是英文。1984年林舜玲在美国匹兹堡大学取得了语言学博士学位,主攻方向是如何教母语不是英语的人学英语,此后一直在教…  相似文献   

3.
雨臣 《新青年》2013,(8):62
都说"单反穷三代,苹果毁一生",作为一个身边无数白富美、高富帅好盆友却经常徘徊在贫困线的女屌丝,我自以为聪明的绕开了种种让我可能陷入"卖肾门"的任何兴趣爱好及产品,包括以上两种。那日在我抱着我的小华为祈求着赵公明大人从天降吉祥的时候,它颤抖了一下。当然不可能是财神真的显灵了,而是阿里巴巴的消息提示。"您的监听耳机已经发货。"  相似文献   

4.
姥姥     
陈华 《新青年》2007,(1):8-9
姥姥不是妈妈,却给了我无边的母爱。她也不是母亲的母亲,她在40岁那年才抱养了母亲,因为,她一生不曾生育过。为这,姥爷背着她在外面又娶了妻并且生了二男一女3个孩子,还一直守着那边的妻儿过了一辈子,一直到死。而姥姥从26岁姥爷离开家门到88岁去世,自己生活了62年。母亲生下我  相似文献   

5.
香港回归以来,美国从香港的政制发展、人权状况和高度自治三个层面介入"一国两制"的实施,通过颁布文件、外交施压、公开声明、利用媒体制造影响、支持香港"反对派"和资助非政府组织多种形式介入香港事务。未来,美国可能会相对减少对香港事务的官方介入,更加重视利用香港本地反对派和涉港非政府组织。就具体议题而言,2012年和2016年将是美国介入香港政制的关键时期,美将重点支持香港"反对派"准备参与选举;美国介入香港人权的议题将是废除香港立法会功能组别;美国可能重新立法以评估香港在美港关系中的特殊性以及香港的自治程度。  相似文献   

6.
最近,伦敦股票交易所强烈要求中国公司考虑在香港和伦敦两地上市 伦敦注册负责人奈杰尔·阿特金森不久前在北京说,在国外寻求资本的中国公司可以付一份费用在香港和伦敦两地上市,因为香港和伦敦股票交易所的注册规定是  相似文献   

7.
最近,欧盟、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德国、加拿大及台湾地区的驻港人士纷纷表示,九七后香港发展前景会更好。 一、欧盟欧洲委员会驻香港办事处主任骆—德表示,香港回归是历史的必然,是香港发展的一个新起点,欧盟对香港的平稳过渡充满信心,人们应以积极的态度看待九七香港的回归。 目前香港是欧盟第8大贸易伙伴,欧盟一直认为香港在亚欧关系的发展中是很重要的,它有5万人在香港工作或生活,有40多家银行和40多家保险公司,并有250多家公司在港设有总部,开辟了9条欧洲到香港的航线。  相似文献   

8.
东南亚国家是中国的主要经贸伙伴,长期以来一直与香港有着密切的经贸关系.香港的回归,必将对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经贸关系产生一定的影响.一、东南亚国家对香港回归后,中国与东南亚经贸关系的基本看法及经贸政策趋向1、东南亚国家普遍认为,香港的回归将使东南亚国家与中国的经贸关系更趋密切.因为回归后的香港可以更有效地发挥中国与东南亚经贸关系的桥梁作用,东南亚各国将可以通过香港向中国内地输送更多的资金,开辟更加广阔的市场,与中国发展更密切的经贸关系.同时,东南亚国家也普遍担心香港回归后,中国将可能利用香港的科技、人才、金融和管理经验以及结合中国内地的劳动力、资源等优势,大幅度扩大对外出口,从而成为东南亚各大出口市场  相似文献   

9.
东南亚华商在香港的经济活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港一直是东南亚华商投资与从事商贸活动的中心,也是东南亚与中国大陆进行经贸联系的中介,1980年代以来,香港更成为东南亚华人企业投资中国的桥梁。二战后,东南亚华商在香港的投资额越来越大,东南亚华人资本已成为香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东南亚金融危机对东南亚华商在港企业造成了大冲击,但是大多数华人在港企业还是克服困难,度过了难关。  相似文献   

10.
我终于要结婚了!这些天来我一直在这样告诉人们.我不说我终于"又"要结婚了,因为在准备第二次婚礼的时候谈论第一次婚姻,对所有的人来说都是一件尴尬的事.  相似文献   

11.
流沙 《新青年》2007,(12):33
有个杭州姑娘,在香港演艺界混出了点小名气,赚下了千万家产。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香港购房,香港一家媒体在文娱版上是这样报道这件事的:"×××浅水湾置豪宅"。  相似文献   

12.
今年是香港回归祖国15周年.回顾香港的发展历程,始终伴随着祖国近代以来的变化沧桑.一百多年前香港的割让、15年前香港的回归,再到如今香港和祖国同步欣欣向荣,见证了中华民族从危亡走向复兴的历史进程.15年的成就展示着"一国两制"的巨大成功,也从一个独特的侧面证明了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强大生命力. 15年前,香港刚刚回归祖国,爆发了亚洲金融危机.当时,不少人怀疑香港能不能挺过去,中国能不能顶得住,"亚洲奇迹"能不能继续.15年过去了,香港、全中国乃至亚洲不仅没有走衰,反而历经风雨焕发出新的活力,建立起新的发展业绩,摸索出新的发展道路.在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中,亚洲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引人注目的亮点和增长源.全世界都在热议"亚洲崛起".  相似文献   

13.
卫宣利 《新青年》2007,(3):10-11
她是在姑姑身边长大的。她5岁那年,母亲有了外遇。父母断断续续打了一年的仗,在她6岁那年,他们离了婚,她判给了父亲。离婚后母亲很快便再婚了。一年后,父亲也要到外地打工,便把她送到姑姑身边。姑姑是个老姑娘,因为在一次意外中伤了腿,只能坐在轮椅上,所以一直到30岁还没有结婚。爷爷奶奶去世后,姑姑一个人住在那套老房子里,和一个从乡下雇来的小保姆一起生活。  相似文献   

14.
韩萍 《新青年》2006,(9):30-31
"每一样菜都有营养的" 26岁那年,我进了家国际闻名的五星级饭店做会计.我的总监是个成熟俊朗的香港男人,叫施南声.不惑之年了,还是很年轻,很有魅力的样子,也会唱很抒情的流行歌,很受大家的欢迎.  相似文献   

15.
一 一直都用了嬉笑怒骂的态度对待子寒,只是因为认为这辈子吃定了他.他从16岁便给我写情书,我10年的骄傲和矜持差点儿就成就了一名爱情诗人.  相似文献   

16.
可知香港开埠前有多少人口?说来你不信,就那么两三百人而已。这个当年不被人们留意的小地方,甚至还被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外相巴麦尊(LordPaimerston)贬为一座'上头几乎一栋房屋也没有的荒岛"。"几乎"二字当然具夸张意味,既然有人,那就不至于连"一栋房屋也没有",只不过是少而又少罢了。"荒岛"则说对了,因为连当时的'大清权贵",根本没有把这珠江口外的最尔之地放在眼里,以致双手拱送给那些"夷人"。开埠后的香港,人口渐渐增多,除了原籍东范、宝安的原居民外,来自岭南各地的新移民开始不断拥人,特别是每当内地社会动荡时一批批…  相似文献   

17.
美籍华人郭丽莲,1981年被任命为旧金山地方法院法官。这是旧金仙有史以来第一位华裔女法官,也是加州乃至全美国的第一位华裔女法官。因为海外华人参政的不多,华裔妇女更少,郭丽莲荣任此职,成为美国轰动一时的传闻。 郭丽莲1942年出生在上海。曾就读于上海世界小学和香港玛利诺书院,16岁便只身赴美留学。她刻苦学习,成绩优异。1964年毕业于美国奥斯登图  相似文献   

18.
自"9·11"事件以来,巴基斯坦和美国的关系一直和"反恐战争"捆绑在一起.美国出于反恐战争的需要,将巴视为"非北约主要盟友",对巴提供了可观的援助,双方关系较后冷战初期密切.但近年来因为在反恐战争问题上分歧逐渐加深,导致两国关系陷入困境.在两国新总统主政下,巴美关系的前景如何,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9.
运涛 《新青年》2005,(10):12-12
打我记事起,就没有父亲的影子。1972年,他因为类风湿瘫痪,那个时候我只有4岁。一直到我,孝心就是你有一碗稀粥你一半,你有山珍海味却只让他逼我做千古留名的孝子偿还他当年勒紧裤带供心只需抵得住他当年没儿女的,不可能付出的比父母多不可能还得清他们对你8岁,他都在外面求医,大部分时间是在驻马店住院,因为那儿有一个和他年龄相仿的亲戚——他的舅舅我叫舅爷。如果没有舅爷,恐怕父亲也活不到今天。由于无人看管,我6岁时便被送进了小学。在上个世纪70年代的农村,6岁进小学是绝无仅有的。老师们常常把我带到办公室,像逗弄一个小玩意儿,当然也…  相似文献   

20.
香港皇后大道东,有一座六十四层高、圆筒形的摩天大楼。从1981年落成以来,它一直被视作香港的标志之一,成为香港人的骄傲。这就是合和实业有限公司的办公大楼,这里的主人叫胡应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