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东国家观的形成发展,毛泽东关于国家本质、结构的认识,以及毛泽东国家观对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贡献,是国内外学者研究毛泽东国家观的主要内容。认真梳理这些研究成果,对于进一步深化毛泽东国家观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张晖  何建华 《世纪桥》2013,(1):51-52
人的需要观是人学理论的重要内容。毛泽东在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在争取国家独立富强、人民自由解放的伟大事业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人的需要论,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的人的需要观。毛泽东人的需要观的形成,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习研究毛泽东人的需要观的理论渊源,探究毛泽东人的需要观的特点,对我们深入了解毛泽东人学思想,了解毛泽东的人民思想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刘世义  黎明  王鑫 《世纪桥》2010,(17):17-18
关于时代问题的思想是毛泽东和邓小平两代国家领导人国际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期中国制定国家战略和外交政策的理论基础和依据。对毛泽东和邓小平的时代观进行比较分析,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把握中国国家战略的发展脉络,对实现中国的和平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张晖 《世纪桥》2012,(23):25-26
人的需要观是人学理论的重要内容。毛泽东在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在争取国家独立富强、人民自由解放的伟大事业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人的需要论,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的人的需要观。毛泽东人的需要观的形成,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基本内容既突出了人的物质需要,又注意到了人的精神文化需要。学习研究毛泽东人的需要观,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对推进当代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具有鲜明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早在抗日战争的后期,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形成之际,"技术革命"的思想因素就已蕴含其中.新中国成立之后,毛泽东在领导中国人民实施新民主主义建国纲领的同时,则明确提出了"技术革命"的口号.毛泽东关于"技术革命"的思想不但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毛泽东的革命观,而且对于中国科学技术事业和现代化建设的进步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要言     
胡锦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1月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发表了题为《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的重要讲话。他指出,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策,是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  相似文献   

7.
曹应旺 《党的文献》2011,(1):99-105
"建设创新型国家"理论的形成过程,经过了十六大至十六届五中全会的提出和酝酿、十六届五中全会后至十七大之前的系统阐发、十七大之后的发展三个阶段。建设创新型国家,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贯穿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在科学分析时代环境和我国国情,全面判断我国战略需求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有客观可能性,更是现实的迫切需要;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2006年,胡锦涛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明确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号召。2007年,党的十七大提出,将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1]这表明建设创新型国家不仅成为"国家发展战略",而且处于其"核心"位置,表明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意义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邓小平社会主义观的问题,是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搞清两者之间继承、纠正、发展和创新的关系,对深入理解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理论体系是有帮助的。本文论述毛泽东、邓小平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理论认识及他们之间的异同;论述毛泽东、邓小平对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探索和认识及他们之间的继承关系;论述毛泽东、邓小平对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实践及纠正和发展的关系;指出邓小平对毛泽东社会主义观的扬弃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的社会主义观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的社会主义观具有不同的理论内容。毛泽东的社会主义观具有实践性、过程性、创新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实践育人观有着深刻的形成之源: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教育观的继承与发展是理论渊源,对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继承与扬弃是历史渊源,革命实践对人才的客观需求是实践渊源。深入挖掘、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实践育人观的形成根源,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认识和准确把握此时期毛泽东实践育人观的内涵及价值。  相似文献   

13.
党刊文摘     
加强技术创新走创新型国家的发展道路徐冠华在《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6年第2期接受采访时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党我国面向2020年乃至更远将来的战略选择。1.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新特点决定了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2.科技全球化加快,自主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国家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3.促进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的基本战略。尽管我们国家距离创新型国家还存在着相当的差距,但是中国特定的国情,决定了我们不能够选择资源型或者依赖型的发展模式,而必须走创新型国家的发展道路。第一…  相似文献   

14.
白春礼 《党建》2011,(4):21
科研单位作为国家科学技术创新的中坚力量,为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国家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和改进科研单位的党建工作,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科技发展思想是毛泽东思想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内容极其丰富,如:把科技放在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把尖端科技优先放在国防战略部门,把科技人才的培养置于战略高度,把基础科学和民用技术置于基础战略地位。毛泽东科技发展思想对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启示:中国必须制定与自身大国地位相适应的科技发展战略,始终以独立自主为立足点,坚持以人为本,注重统筹兼顾。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理论与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理论体系。邓小平科技思想与毛泽东的科技观也是一脉相承的,他们对科学技术的生产力功能和政治功能的论述,以及关于学习各国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发挥我们的后发优势的思想,至今仍然是我们发展科技的指导。  相似文献   

17.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论的发展和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凤 《唯实》2002,(3):81-81
中共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都非常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非常重视科学技术在人类社会进步中的地位和作用,井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理论,形成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的社会主义观,就是毛泽东关于坚持和实现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和主张,是对建立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和基本经济制度的现实活动的理论概括和指导。毛泽东的社会主义观是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在长期的革命战争和根据地建设特别是在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而具有独特的实践性、高度的创造性和深刻的思想性。毛泽东虽然未能完整地建立起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体系,但他的社会主义观是一代中国人变革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共同理想和集体智慧的集中体现,具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其要点是: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实践归结起来就是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这一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毛泽东的学习观也不例外,它蕴涵着对"为什么学习马克思主义,怎样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探索和回答,形成了丰富的马克思主义观.对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从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本质和特征、结构和功能等方面作了全面而深刻的回答.对于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提出要认真地学习,科学地研究;既要坚持,又要发展;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同志的一生,不仅对马列理论等社会科学知识的钻研孜孜不倦、勤学不缀,而且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漫长历程中十分重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并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考察、分析和研究科学技术的各种问题,提出许多重要的见解。毛泽东科学技术思想,是毛泽东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现将近期有关这方面的研究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