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贵州》2011,(32):55-55
李月美原籍广东台山,生于马来亚槟城。1938年底,陈嘉庚以南侨总会名义招募3200余名华侨机工(即汽车驾驶员和维修工)回国服务,在滇缅公路上抢运抗战物资。李月美会驾驶汽车,有心报国,便兴致勃勃地前往当地筹赈会报名,  相似文献   

2.
正槟城首府乔治市是马来西亚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城市,在这里有一种新潮的玩法——"寻画",就是寻找遍布在古城区的各种壁画。在槟城你可以拿着标有壁画位置的地图,按图索骥,在街巷"迷宫"中体验寻画的乐趣。壁画中有比较著名的"乔治市魔镜"系列,是立陶宛艺术家恩尼斯创作的。2008年,槟城聘请他为槟城申遗成功创作了这组大型街头装置艺术作品。每一幅壁画都有特殊的含义,生动有趣地  相似文献   

3.
正2014年5月14日,福建省南安市举行纪念叶飞将军诞辰100周年系列活动暨泉州华侨革命历史博物馆开馆仪式。泉州是著名侨乡,泉州华侨革命历史博物馆设有华侨将军叶飞专题陈列和泉州华侨革命历史专题陈列两个大展区,收录了213位泉籍华侨的事迹,集中展示了辛亥革命以来泉籍华侨为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出彩人生。  相似文献   

4.
廖承志1908年生于日本,父母是国民党著名左派廖仲恺和何香凝.他的祖辈、父母和他本人都是华侨.他曾两赴香港,并为党的革命事业在港工作四年.建国后,他主持侨务工作,多年来为香港回归祖国而孜孜不倦地工作.“文革”期间,他被诬为“海外间谍”而饱受摧残.“文革”后,他初衷不改,继续为解决香港同胞的困难,促进香港与大陆的交流合作,加强血肉联系以早日收回香港主权而抱病工作.1983年廖承志逝世.今天,他未竟的伟业  相似文献   

5.
新四军的一大特点是有很多从海外回来的华侨青年,在这些华侨青年中,有50多位是菲律宾华侨青年,其中有40多位是泉州籍的华侨青年。 1939和1940年,有一些已参加新四军的华侨青年,重返侨居国,在当地进一步开展华侨抗日救国运动,更好地支持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抗日。  相似文献   

6.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整个革命过程中,华侨、华侨资产阶级都作出过重大贡献。一、华侨与华侨资产阶级作为辛亥革命的强有力的支持者——海外华侨,她的形成有着悠久的历史。鸦片战争前,我国人民侨居海外,人数还不多。鸦片战争后,随西方殖民主义者来到中国招募和掠卖华工而  相似文献   

7.
在抗日战争期间,海外华侨组织“华侨航空救国协会”,捐款献机,创办航校,培训飞行员回国参加空战,为保卫祖国领空屡建功勋,做出重大贡献。 华侨有着“航空救国”的光荣传统 中国航空事业的产生和发展,和海外华侨的努力献身分不开。华侨旅居海外,较早接触到航空这门新兴科学技术。把飞机看作是安邦兴国的有力工具。这是华侨“航空救国”思想的来源。早在本世纪初,当美国莱  相似文献   

8.
华侨投资已成为我市引进外资的主体 ,占我市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 70 %以上。改善投资环境 ,做好海外新移民工作 ,引导华侨小额资金直接投资 ,我市吸引华侨投资仍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9.
我国华侨众多,分布在五大洲100多个国家。华侨是祖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一支重要力量,作出了重大贡献。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华侨工作,在当前全党全民贯彻十六大精神,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和谐社会进程中,进一步做好华侨工作,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暨南大学老教授赵元浩是我省知名的革命老前辈,海内外有影响的经济学家,又是一位老侨属。我们带着如何吸取华侨工作  相似文献   

10.
4周恩来的一生与华侨关系密切。青年时代他曾到日本和欧洲留学 ,使他有机会接触劳苦大众和旅居海外的华桥 ,对海外华侨的处境 ,爱国爱乡的情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对海外华侨的革命斗争精神深为钦佩 ,以后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 ,他认识和接触了许多华侨 ,始终把做好华侨工作作为我党统一战线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新中国建立后 ,周恩来担任总理兼外交部长 ,侨务部门就是其领导的一个重要部门。不久 ,他又分管外交部和华侨事务委员会 ,对侨务工作就抓得更加具体了。在他总理任内的 2 0多年间 ,主持制定了一系列有益华侨、侨眷 ,维护华侨、侨眷权…  相似文献   

11.
民国时期,青田华侨群体在海外分布相当广泛,几乎蹯遍了世界的各个角落,并形成了特定的分布格局:从洲际关系看,青田华侨的分布以欧洲为主,亚洲、美洲及非洲等大洲处于“陪衬”地位.从国别关系看,法国是青田华侨的桥头堡、大本营,人数最多;日本的青田华侨人数先多后少,总体弱于法国;而且在各个国家内部都有青田华侨聚居区.此种分布格局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反映了华侨在海外生存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2.
华侨被孙中山誉为“革命之母”,有支援祖国革命和建设的光荣传统。据国民政府1910年 6月统计,福建籍华侨近300万人,占当时海外华侨总数的八分之三。 抗战开始后,闽籍华侨以人力、物力、财力报效祖国,热情支持祖国的抗战事业,被毛泽东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陈嘉庚,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很早就十分关心海外侨胞,坚持贯彻执行保护侨胞的各项政策,在抗日战争中,党通过对广大侨胞的统战工作,初步提出了一些华侨经济政策,保护华侨的经济权益,鼓励华侨回国投资,积极救济归侨难侨的困难,受到广大海外侨胞的普遍赞同与广泛支持。这种华侨经济政策,在解放战争的华侨工作实践中,进一步得到了丰富和发展,极大程度地把华侨经济力量与祖国的革命与建设结合起来,为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4.
国家安全是国家利益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东西方冷战的特殊情势下,中国对国家安全的追求,不可避免地与中国对东南亚华侨政策的制定交织在一起,从而形成极其复杂的局面。如何在保证国家安全的同时,又切实维护华侨利益?这需要非凡的政治智慧,也考验着共和国领导人。从默许华侨参与当地革命,突出政治,到要求他们恪守侨民身份,低调行事,再到1954年后希望他们转变为当地居民,中国的东南亚华侨政策经历了显著的演变过程。其间对国家安全与华侨利益的双重考量,始终是中共制定与执行东南亚华侨政策的原动力。虽然诸多结构性因素使中国在华侨问题上可以作为的空间备受限制,但其政策制定与执行仍不失灵活性。  相似文献   

15.
民族女英雄李林,原名李秀若,一九一六年出生于福建龙溪(注),幼年随父母侨居印度尼西亚爪哇,当时爪哇为荷兰殖民地,荷兰殖民主义者对爪哇人和华侨的专制统治和残酷压迫,给李林留下深刻而永不磨灭的印象,幼小的心灵里总是想着中国人为什么不会团结?为什么情愿受人家的压迫统治不会反抗? 一九三○年,十四岁的李林回到了祖国。入福建集美中学求学。她酷爱文  相似文献   

16.
华侨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关系,是目前中共党史学界和华侨史学界研究较为薄弱的问题。任贵祥的专著《华侨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兼论民主革命时期华侨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以下简称《华侨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恰好在这方面有所弥补,颇具新意。  相似文献   

17.
为了深入研究华侨对祖国抗日战争的历史贡献,华侨大学华侨研究所于六月十四日至十八日举行了“华侨与新四军”座谈会。出席会议的主要是一九三八年回国参加新四军的“菲律宾华侨抗日义勇队”成员和其他少数归侨新四军老战士。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建立初期,周恩来主持制定了国内外系列侨务政策:确定华侨是人民政协组织的组成部分;领导组建新中国侨务机构;主持制定、颁布有关侨务法规条例;保护和维护国外华侨的正当权益;解决长期遗留的华侨双重国籍问题;为新中国建设事业招纳海外人才。他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见的侨务思想:华侨是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妥善地照顾在国内的侨眷和安置归国的华侨";华侨要遵守侨居国法律制度、不参与当地政治活动;鼓励华侨华人和当地民族融合。周恩来为我国侨务事业奠基开拓,留下了宝贵的遗产,为改革开放时期制定侨务政策提供了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19.
8年抗战,华侨倾其力为祖国输财、献物、出力,为祖国抗战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在日本占领东南亚时期,华侨遭受了空前劫难,但他们不畏强暴,加入侨居国的抗日斗争中去。60年代初,随着日本占领时期被害华侨遗骸的不断发现,由新加坡华侨发起并波及东南亚华侨的向日本讨还血债的斗争迅速展开。这场斗争,得到了新加坡华裔总理李光耀的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20.
6月14~18日,华侨大学华侨研究所召开了《华侨与新四军》座谈会。参加会议的有1938年回国参加新四军的“菲律宾华侨抗日义勇队”的成员:余志坚(全国侨联常委、云南华侨历史学会会长)、王天华(辽宁省侨联顾问、营口市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