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三畏 《法制博览》2010,(16):25-25
中国央视春晚直接把广告植入文艺节目中去表演,不禁让公众愕然。主事者回应说,他们植入的还“不生硬”。看这话说的,似乎问题在于观众不懂艺术,看到了不该看的。他们还在为这番收钱的“创意”洋洋自得呢,观众却来扫兴了。可是,不好意思,这不是生硬不生硬的问题。以文艺的形式表演广告,那就叫“广告”,把它归到广告里,才不生硬。  相似文献   

2.
广告有术     
唐人杜牧有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廓酒旗风”。酒旗就是广告,要喝酒的请到这儿来,可知广告之术由来久矣。迨至后世,店铺里时兴挂上“童叟无欺”、“货真价实”的招牌,宣传自家的东西比别人既便宜又好,这就又加上点竞争的意思了。社会主义一革命,生产头发卡子也得列入计划,只此一家别无分号,从黑龙江到海南岛价钱一刀切,皇帝女不愁嫁,没有竞争也就不讲质量,死水一潭,不须广告。开放改革,强调商品经济,讲效益,有竞争,广告应运复生。“复生”之后,毛病也就跟着来了,假酒、假药、假招工、假招生、假招标、假征婚……上当受骗者,  相似文献   

3.
《南风窗》今年2、3期《摸着金石头过河》一文,谈到广州从1982年到1986年,广告费才上升3.2%,认为“由此可见广州的广告业还太落后”。实际上,广州广告业发展并不缓慢,1982年到1986年广告费的上升数是342.85%。作为南大门的广州市,广告业有着悠久的历史,由于历史上种种原因,也经历了一段漫长而曲折的道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一系列的方针政策给广告业带来了生机,广告的特定功能得到了发挥,不少企业已把广告视作企业经营必不可少的组成部份。从广州市广告登记管理的情况来看,1979年,全市广告经营单位只有7家,从业人员40多人,年广告营业额132万元,1983年,广告经营单位为61家,从业人员491人,年广告营业  相似文献   

4.
吴先生是单位里的“读报积极分子”,他对报纸电视上的一切信息都深信不疑,特别对于广告,他更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发烧友”。每天清晨起床,吴先生总忘不了擦一点面霜,这一良好习惯正得益于几年前的一则广告。在那则著名的电视广告里,他第一次吃惊地知道,他的脸部原来是一块肥沃的“养殖场”,生长着上亿只肉眼看不见、叫“螨虫”的可怕的小动物,而这种面霜正是螨虫的唯一克星。  相似文献   

5.
说起来这有点像魔术表演里的“大锯美人”节目。事实上,秘书一天8小时的工作时间分成“8截”——分别为8家企业服务,在广州已不是不可能的事情。眼下,在街头偶然发现的一纸“出租钟点秘书”广告,触发了我的这一采访。  相似文献   

6.
“几年前的洋浦风波,为海南做了一次世界性的广告。”前海南省委书记许士杰,在他生前曾幽默地说。在新一轮改革浪潮中,洋浦这块“世界性的广告”又如何呢? 海南省负责人最近宣布:国务院今年3月已正式批准海南省的洋浦开发方案,同意把洋浦开发区办成“自由经济工业贸易区”。他说,洋浦将建成中国大陆上第一个“自由港”。在“洋浦风波”中大名鼎鼎的“熊谷组”又如何呢?据最新消息,熊谷组(香港)有限公司将与三菱、  相似文献   

7.
法国著名广告评论家罗倍尔·戈兰曾说:“我们所呼吸的空气,是由氧气、氮气和广告组成的。”当笔者在炎炎暑日中奔波在广州的大街小巷时,笔者突然感觉到:广州人呼吸的空气,是由氧气、氮气、废气、灰尘和广告组成的。广州人对废气、灰尘是恨之入骨的,可是对“我们所呼吸的空气”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的那部分——广告所造成的污染,似乎还十分麻木。  相似文献   

8.
奇异的广告     
《南风窗》1985,(10)
宣传和大炮相反,声音越低,传得越远。法国香水制造公司推销新产品的广告:“我们的最新产品最能吸引异性,因此随瓶奉送‘咱卫教材’一份。”大吹大擂的广告见得多了。有一家作风老实的营造公司以独特的广告宣布:“工程不嫌小,太大吃不消。”某小吃店在路旁的广告是:“请到这里用餐吧!否则你我都要挨饿了。”打字机公司门前的招牌写着:“不打不相识!”一家百货公司的广告是:“本店店员待人温和,有如为父欲嫁其女。某印刷店门外的广告写着:“除了你  相似文献   

9.
在羊城盛夏的阳光里,一道道闪着晶亮水花的喷泉,象琴弦一般拨动,奏鸣着华贵、典雅的迎宾曲……一九八五年八月二十八日,堪称世界一流的广州“花园酒店”全面开业了。三个月后,在花园酒店M层的办公室里,我们访问了这里的中方最高管理者——助理总经理尹希。这是一位气宇轩吊、思维慎密的企业家。用“柔中有刚”、“棉里藏针”这八个字来形容他,是毫不过份的。“花园酒店”是由广州岭南置业公司(现合并为:广州珠江外资建设总公司)与香港花园酒店有限公司合作兴建、经营的一家现代化的旅游酒店。酒店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现任总经理是半岛集团的瑞士籍雇员卢葆嘉先生  相似文献   

10.
广告的幽默     
“广告人”漫像据说,我国大专院校开设广告专业只是近两年的事,因此真正“科班出身”的广告人其实少之又少。 但翻翻抽屉里塞得满满的名片,发现不乏以广告人自居者,我因而想起两件有关广告人的趣事:  相似文献   

11.
1987年2月10日早上,才7点多,座落在广州市郊棠溪的星群制药厂仓库门前,早有空货车在等候。同一时间,在星群制药厂销售科门前,也有人在静静地等候。同一天之内,星群制药厂共收到12份购货电报。这些采购者目标一致,那就是:星群“夏桑菊”。星群夏桑菊之所以得到消费者的青睐,固然离不开好的产品质量,但星群厂的“夏桑菊”广告,不能不说是立了大功的。 1981年,星群厂始创夏桑菊颗粒冲剂凉茶,到1982年,年产量在2万包左右。虽说没有为“夏桑菊”做过1分钱的宣传广告,但市民们已经开始自然而然地接受这种凉茶了。  相似文献   

12.
无腿走万家     
“什么无腿走万家?”——这是刘三姐在山歌里的提问,当今时代有一个颇具代表性的答案,那就是“广告”。你上街广告扑面而来,你闭门不出它照样不请而至:邮寄广告,夹在报纸里的广告,电视节目里的广告,传真机传进来的广告,甚至从墙外飞进来一袋试用品……力更重要,有些广告词已被人引为警句,  相似文献   

13.
1997年是杜华林的“幸运年”。这一年,他被评为“中国十大平面广告设计师”;在他的积极参与和协助下,驰名海内外的影星陈冲,自80年代赴美生活16年后,第一次接受国内广告界邀请回国拍摄广告。杜华林是典型的深圳人,也就是来自内地的移民。他从内地一所大学的教师岗位上跳槽到了深圳,几经周折,终于凭着出色的创意和设计在广告界站住了脚。如今杜华林成立了以自己姓名而命名的设计有限公司,他还是深圳市工业设计协会的副主席。当杜华林和他的客户——深圳万德莱  相似文献   

14.
何炳均说他4年前在酝酿成立自己的广告公司时,脑海里曾闪过两组镜头:崇山峻岭间,一股百年老泉在喷涌,清澈的泉水汇成一条小溪,溪水潺潺流过苍绿的林海;千万条小溪汇成一条奔腾不息的大河,汹涌澎湃地流向大海。将想象化为文字,何炳均给自己的公司取名“思源”。思我先行何炳均本来不是搞广告的。1975年高中毕业时正碰上“上山下乡”,在农村锻炼了两年,回广州后当过工人,念过电大,回厂后搞过电化教育。90年代  相似文献   

15.
1936年,广州一些报纸曾刊出一则广告:“高价收购妇女辫髻,长短不拘,价钱面议,有意者请到太平南路×××号洽商。”人们看了广告,颇觉惊诧,妇女辫髻为何如此值钱? 原来这则广告是一间专营戏剧用品的商店刊登的。店名称作“黄秋浦戏剧用品店”。店主黄秋浦,上海人,久居广州,专营由上海运来的各种戏剧化妆品,油彩、眉笔、唇膏、胭脂、面脂、假须、长发笠等一应俱全。当时广州有不少话剧团如“蓝白剧社”、“远东剧团”、“实验剧团”以及各中学的“演剧队”都喜欢到该店购买化妆  相似文献   

16.
“广州日报办起了连锁店!” “广州日报连锁店招了个学广告的博士当店长!” “广州日报连锁店搞了个什么网络媒介?!”这一个接一个消息让记者也按捺不住了,径直找到已任广州日报连锁店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学广告”的王放博士。 甫一见面,王博士滔滔不绝地念起了他的“媒介经”:  相似文献   

17.
盛夏7月,电视里节目多多,这边大汇演,那边连续剧,还有看不完的这大赛那大赛。而一条不起眼的广告,便悄悄地穿插于黄金时间里,荧屏上先是出现了两袋包装相似的“金象”牌大米,旁白里便警告人们买袋装米要认清真假。一位家庭主妇看了电视便惊叫:“不得了不得了,怎么连大米也有假的。”消委会倾巢出动广州河南,一对高级知识分子家庭,长年累月拿粮本在粮店买米,这一天,一位远在东北的老同学来作客,妻子咬咬牙,拿出40元钱,对丈夫说:“买包好米待客吧。”米买回来了,35元5公斤,比粮店贵了5倍多,谁料客人来的那天晚上,丰富的晚餐桌,只听到一片“嘎吧嘎吧”咬沙子的声音,热情的主人立时变成了大红脸。问题便出在这袋高级大米上。  相似文献   

18.
疯狂的广告     
刘齐 《法制博览》2010,(8):53-53
不要说中国不重视海洋,中国的海洋多了去了,过去是红海洋,现在是广告海洋。我不扛“造”,在广告海洋泡久了,泡出一身病。读报纸见广告,马上用手捂,沾一手油墨。费香皂,费擦手油。上街见广告,马上偏脸,偏猛了,偏出颈椎炎。  相似文献   

19.
○有人把广告监测业称作游荡在广告世界的一个无情的幽灵。我觉得,广告监测似乎更像一双借给广告主的“慧眼”。●“道是无情胜有情。”作为一种新兴咨询业,广告监测业在国外已有30多年的发展历史,在我国台湾省亦有20多年的发展历程。我国大陆地区的广告监  相似文献   

20.
一时间,广州仿似平地里冒出了千多家广告公司。一时间,广州好像大街小巷都是广告人,一时间,广告业的改革成了热门话题。报载,广东将从今年7月起推行广告代理制,是全国的试点之一。从此,媒体只剩下广告发布权,广告改由广告公司统一承揽,媒体将不能再去“拉广告”。对此,媒体当然要寻找对策,广告公司则深受鼓舞,企业却有不少疑惑。整个广告业正是在一种兵荒马乱的状态中,跌跌撞撞奔向代理制。我们的惮憧憬和希望在广告业走上代理制时代之前,不少广告业人士都曾经理想化地憧憬过代理制将为广告业带来的兴旺和发达。首先,代理制将从此结束我们过去那种由媒介包办了经营和发布广告业务的具有不少垄断性质的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