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台湾的台北高雄选举尘埃已定,国民党赢得台北市长的选举,民进党赢得高雄市长的选举。人们开始关注选举后的台湾走势将会如何?台湾局势:继续蓝绿阵营对峙这次选举之重要性不言而喻。因为选举结果将对未来两年台湾政局起着重大  相似文献   

2.
政治局外人     
郑太男 《台声》2014,(12):48-49
<正>11月29日,台湾地区地方公职人员选举(即"九合一")大幕终落。备受两岸各界关注的台北市市长选举,以无党籍候选人柯文哲总计85万余票当选台北市市长告终。不管是"政治素人"还是"白皮绿骨",柯文哲在这次台北市长选举中所带动的风潮,其实都是一种"政治局外人"的现象。此次柯文哲赢得选举,不在于他隐藏起自己的"墨绿色",而在于他宣称愿意从蓝绿以外  相似文献   

3.
鲁洪柯 《台声》2010,(7):40-41
<正> 今年11月底,台湾将有"五都"选举,即5个"直辖市"市长以及市议员的选举。"五都"指的是台北市、台北县升格而成的新北市、台中县与台中市合并升格的大台中市、台南县与台南市合并升格的大台南市、高雄县与高雄市合并升格的大高雄市。"五都"合计人口达1370万,约占全台总人口的60%,汇集了全台最重要的政治、经济资源。"五都"选举是关系到岛内蓝绿力量消长、影响到2012  相似文献   

4.
陈星 《台声》2014,(11):38-39
<正>11月29日,台湾将举行岛内选举史上第一次地方公职全额改选,即"九合一"选举。选举将产生台北市等6个"院辖市长"与市议员、16个县市长与县市议员、乡镇市长与乡镇市民代表、村里长以及"院辖市"的少数民族选区行政首长与民意代表,共11130名公职人员,堪称岛内选举史上规模最大的选举。目前对此次选举的评论甚多,有人认为蓝营气势明显不如绿营,也有人认为岛内蓝绿政治版图不会发生太大的变  相似文献   

5.
钟台升 《台声》2005,(12):30-31
将于12月初举行的台湾县市长选举,是继去年底“立委”选举以后又一次重要选举,它将反映一年来岛内蓝绿阵营政治版图的变化,对未来岛内政治生态的走向都将具有重要的指标性意义,因此备受关注—蓝绿对决各就各位即将举行的台湾县市长选举,也称“三合一”选举,是指将原来分别进行的县市长选举、县市议员选举和乡里长选举合并为一次举行。选举登记已经正式截止。根据台湾“中选会”统计,岛内23个县市中共有77人登记参选县市长,其中,国民党在20个县市中有提名,民进党在19个县市中推出候选人,亲民党提名4人,新党1人,“台联党”2人,无党籍及未经政…  相似文献   

6.
《时事资料手册》2010,(4):93-93
据《人民日报海外版》6月初报道,民进党党主席蔡英文宣布参选新北市,至此,“五都”选举蓝绿双方阵容全部确定。国民党提名郝龙斌、朱立伦、胡志强、郭添财、黄昭顺分别出征台北市、新北市、大台中市、大台南市、大高雄市;  相似文献   

7.
台北市市长选举作为年底“九合一”选举最具指标意义的选区之一,其胜负结果将深刻影响国、民两党的声势、实力变化。竞选以来,无党籍参选人柯文哲声势力压国民党候选人连胜文,但近期,随着柯文哲自身的竞选劣势渐显,连胜文团队强化补足弱点,双方的选情逐步呈现拉锯态势。未来,若蓝绿对决态势升高,连胜文优势将进一步显现。  相似文献   

8.
正在目前台湾22个县市长选举中,台北市和新北市选举具有重要的政治指标意义。新北市选举很值得关注与观察,输赢对民进党影响不太大,但对国民党影响则较为重大,不仅关系到朱立伦与吴敦义的政治生命,而且攸关国民党的兴衰与未来发展。新北市是台湾最大的"直辖市",人口超过400万,选民300万,是蓝绿必争之地。过去蓝绿均曾长期执政,在"民主化"之后的29年  相似文献   

9.
这次台湾"九合一"选举彻底改变了台湾的政治版图,改变了蓝绿力量对比,也将改变台湾未来政治发展方向,但没有改变台湾蓝绿二元结构,也很难超越蓝绿,除少数中间选民外,在重要选举中依然是"蓝投蓝、绿投绿",蓝绿基本盘依然是影响选举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0.
肖杨 《两岸关系》2010,(2):29-30
2010年底,岛内将举行“县市升格”后的“五都首长”选举,台北市作为具有指标意义的“直辖市”,现任市长郝龙斌是否能够连任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1.
2018年台湾"九合一"选举中,"白色力量"代表柯文哲以3000余票微弱优势连任台北市市长。2019年8月6日,台湾民众党创建,柯文哲被推举为党主席。2020年台湾地区民意代表选举中,台湾民众党成功拿下5席,一跃成为台湾政坛第三大党。这一切缘起于台湾2014年台北市市长选举,产生了一个热词"柯文哲现象"。为什么"政治素人"柯文哲能够变成"政治红人",以85万高票当选台北市市长,从而造就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12.
2005年12月3日,台湾除了台北市和高雄市外,全省廿三个县和直辖市进行改选县长、县议员和乡镇长的“三合一”选举。这次虽然只是地方选举,但是它关系到地方执政权的形成,也具有全台各地政治版图消长的指标意义。选举从早上八点开始,下午四点结束。五点左右,各家电视台选情节目针对各县市长的选举已陆续出现零星得票情况。随着时间的流逝,各投票所开出的票越来越多,虽然蓝绿阵营互有超前,但大势偏向蓝营所推出的候选人。晚七点左右,有些得票超过五成的候选人径自宣布当选。此时电视台也随即播出胜方的兴奋表情和败方的沮丧画面。八点不到,已可…  相似文献   

13.
2014年11月,台湾将举行“直辖市”市长、“直辖市”议员、县市长、县市议员、乡镇市长、乡镇市民代表及村里长等七项地方公职人员合并选举,简称“七合一”选举。这是台湾首次将所有的地方公职人员选举合并举行,是台湾选举史上迄今为止规模最大、参选人数最多的地方选举,被蓝绿阵营视为2016年台湾大选的前哨战,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台北、新北、台中、高雄、台南以及刚刚升格的桃园等六个“直辖市”市长选举,无疑是此次“七合一”选举中蓝绿对决的焦点,对台湾的地方政治生态以及蓝绿阵营的实力消长将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4.
<正>此次选举中民进党选举主轴的变化反映出,即使是"台独"政党也不敢违背民意打"统独牌"。2010年11月27日,台湾五市(台北市、新北市、台中市、高雄市、台南市)市长、市议员、里长选举揭晓。此次选举  相似文献   

15.
杨晶华 《两岸关系》2014,(11):15-18
<正>根据台"中央选举委员会"公告,"九合一"选举共有84人角逐22个县市长职位。兹将参选人基本情况介绍如下。台北市连胜文:国民党籍。1970年2月4日生。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之子。长期在金融界任职。2008—2010年出任台北市悠游卡公司第一董事长,任内因使公司扭亏为盈并扩大悠游卡使用范围而获好评。现任国民党中央委员。柯文哲:无党籍。1959年8月6日生。台湾大学医学院临  相似文献   

16.
1998年底台湾举办的“三合一”选举,规模大、人数多,呈现出台北、高雄两市市长选情热,而“立委”与市议员选情冷的特点。民进党籍台北市长陈水扁寻求连任的失利与台北市特殊的选民结构和政治形态有关,国民党在台北市长以及“立委”选举中的胜选说明台湾民众希望两岸关系稳定,希望台海和平。选举结果对于两岸关系的发展不会有大的冲击,但将影响岛内政党政治以及“国会”生态。  相似文献   

17.
《台声》2016,(9)
正2014年"素人"柯文哲以拒不入党,超脱蓝绿的姿态首次投入选举,即拿下了台北市长。从宣布参选到问鼎中原,被媒体惊叹为"柯文哲现象"。短短的一年后,"人气王"柯文哲的支持率却由80.1%跌到38%的满意度、42%不满意的尴尬境地,昔日媒体的宠儿蜕变成了今日之孤儿。世事为何变化如此之大,它反映了什么现象?又说明了什么问题呢?柯文哲能够以无党籍身份在蓝大于绿的台北市勇夺市长宝座,它折射出了当下台湾社会的一种现象,即"跟风  相似文献   

18.
<正>5月17日,国民党、民众党同日确定2024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候选人,国民党征召新北市长侯友宜,民众党提名党主席柯文哲。此前,4月12日民进党已早早确定提名赖清德,从民调数据看,三人支持度接近,不同以往蓝绿对峙格局,台2024选举初步呈现“侯、赖、柯”三人混战态势。主要政治势力完成候选人提名2024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将于明年1月13日举行。此次选举是中美博弈日趋激烈、台湾政治发展演变进入关键阶段的一次重要选举,其结果广受关注。随着,国民党、民进党、民众党等主要政党候选人提名完成,选举竞争态势基本成型。  相似文献   

19.
<正>2018年是台湾政局发生深刻变化的一年。岛内不满民进党当局执政的民怨持续累积,"重经济民生、反蓝绿恶斗"的主流民意形成一股"反蔡反民进党"的社会风潮,最终使民进党在"九合一"选举中遭遇惨败,国民党乘势大胜,岛内政治格局呈现"地方包围中央"之势。2019年,岛内外各方势力将围绕2020年"大选"展开激烈博弈,台湾政局将更趋复杂多变。  相似文献   

20.
<正>9月17日,郭台铭和柯文哲相继宣布放弃连署参加台湾2020年"大选",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可能重回蓝绿对决局面。试图凝聚不满蓝绿选民、号召走中间路线的"第三势力",因头面人物的各怀算计、蓝绿两大板块夹击而在2020"大选"中整合失败,但郭台铭、柯文哲所获得较多支持的中间选民和青年选民仍是左右"大选"结果的关键力量,并可能影响同期进行的第10届"立委"选举。韩国瑜与蔡英文的对决,将是"庶民经济牌"与所谓"安全牌"的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