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形势下两岸金融交流与合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两岸经济交流、合作以及其他各项交流交往的频繁开展,加强两岸金融交流与合作成为新形势下两岸经济关系发展不可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关于开辟厦门为两岸金融合作实验区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速两岸经济的合作与交流,尤其是金融合作,不仅是两岸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而且对于祖国统一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中央将厦门列为经济特区,其着眼点就在于加强与台湾的经济文化联系。如果将厦门设为两岸金融合作实验区,可以起到加快推动两岸金融关系发展的独特作用。在厦门开辟两岸金融合作实验区时机成熟随着两岸相继加入世贸组织和  相似文献   

3.
朱磊 《两岸关系》2012,(4):35-37
两岸金融合作近年来逐步展开和深化,两岸银行业应把握自身特点,明确发展定位,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互补合作,实现双赢。两岸金融交流合作不断取得阶段性突破第一阶段,两岸成功建立了金融监管平台,开启了两岸金融交流合作的大门,标志是2009年4月26日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签署海峡两岸金融合作协议及2009年11月16日两岸金融监管部门签署海峡两岸金融业监督管理合作谅解备忘录。  相似文献   

4.
现阶段两岸金融交流合作加快了步伐,但总体上进展艰难缓慢,仍呈明显不对称状态.具有鲜明特色的两岸ECFA,将为两岸金融交流合作的正常化与更紧密化提供历史性机遇.为达到两岸金融合作双赢的目标,两岸ECFA后续金融协商应在平等互利的大原则下,遵守符合WTO规范原则、双向互惠原则、适度"让利"原则及循序渐进原则.当前推动两岸金融合作双赢的现实路径为:双向开放,加快改变两岸金融不对称格局;局部先行,带动两岸金融合作深化发展;合作共建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  相似文献   

5.
两岸入世后金融交流与合作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 0 2年以来 ,继台湾银行到大陆设立代表处后 ,两岸又实现了直接通汇 ,长期滞后发展的两岸金融关系终于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但是 ,两岸金融关系正常化的继续发展仍然十分艰巨。而两岸加入WTO的新形势又迫切要求两岸加快金融交流与合作。针对目前两岸金融往来中存在的两岸金融业务直接往来、互设金融机构、两岸金融监管及货币兑换等主要问题 ,两岸应当采取积极务实、灵活变通的措施 ,共同创造两岸金融合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6.
王建民 《台声》2014,(1):40-40
2013年,两岸金融领域合作发展迅速,交流领域不断拓宽,合作范围不断扩大。近期丽岸金融合作进展的集中呈现,正是两岸长期合作的结果,现今进入开花结果阶段。  相似文献   

7.
两岸交往过程中的金融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架构两岸金融交流法律体系不仅是实现两岸直接“三通”的关键环节和基础性工作,更是目前两岸往来无法回避的紧迫课题。本文在回顾台湾当局调整两岸金融往来法律进程的基础上,分析了两岸金融合作的障碍,设计了两岸金融合作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8.
2005年两岸金融往来与合作形势回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5年,两岸金融领域的交流与合作,除该行业的业务交流活动持续进行外,两岸金融业的实质性往来与合作有了新的进展,在两岸通汇、局部货币试点兑换与结算等方面仍取得了重要成果。尽管签署货币清算协议与金融监  相似文献   

9.
王建民 《台声》2009,(6):13-15
相对于30年来两岸贸易与台商对大陆投资的发展,两岸金融合作则相对缓慢。严重滞后,远不能适应两岸经贸关系发展。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对两岸经济及经贸往来产生重大冲击,更严重影响台资企业在大陆的投资经营活动,两岸金融合作显得更为迫切与需要。在这种形势下。两岸开始加快金融领域的合作步伐。  相似文献   

10.
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两岸经贸合作紧密区域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海峡西岸经济区发挥对台优势、拓展对台经贸交流合作、促进两岸经贸关系发展取得成效,与海峡西岸经济区开放型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有着高度的正向相关性,是和中央在改革开放与对台工作方面相应赋予的特殊政策与灵活措施紧密相关的。在两岸政治经济关系发展新形势下,进一步发挥海峡西岸经济区对台优势、拓展对台经贸交流合作既面临诸多挑战,又面临难得的战略机遇,并仍然有赖于海峡西岸经济区开放型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与特殊政策的支撑。当前,中央应将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成为一个遵循WTO无歧视原则的开放性的"两岸经贸交流合作先行区",赋予特殊政策与灵活措施,在包括两岸经贸自由化与一体化、两岸产业对接合作、两岸金融交流合作等内容广泛的领域先行先试。如此,可整合构建起一个有助于深化改革开放、协调区域发展、促进两岸合作的平台,以便发挥经贸自由化与便利化试验田与先行区作用、区域经济的增长极与辐射源作用、两岸制度性经济合作与一体化先行试验区作用。  相似文献   

11.
当前,两岸全面直接“三通”基本实现,两岸经贸关系正常化正在实现,以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为标志的两岸经贸活动自由化与两岸经济一体化也已提上议事日程,两岸交流合作与和平发展正成为两岸关系发展的趋势与主题。新形势下充分发挥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独特对台优势和在两岸交流合作中的先行先试作用,正面临难得的机遇与条件,并可重新定位海西区的对台角色与作用。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两岸经济合作不断深化,但两岸金融合作进展缓慢。当前人民币国际化加快推进,"十三五"规划启动和"一带一路"建设给两岸金融合作带来新的机遇。通过对两岸金融竞争力的比较,可以发现两岸金融产业具有较强的互补性。从宏观上看,中国大陆金融国际竞争力远大于台湾,从金融产业分行业的竞争力看,由于发展阶段不同,台湾的金融产业竞争力仍有一定优势。大陆广阔的内需市场及人民币国际化所带来的国际市场,为两岸金融产业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两岸业界要抓住这一新的机遇推进两岸迟滞的金融合作,在努力克服政治上的重大障碍的基础上,根据现有条件及两岸金融产业各自的优势,寻找互补合作空间。  相似文献   

13.
加入WTO对两岸金融服务业的影响及两岸合作之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加入 WTO之后,祖国大陆和台湾的金融服务业都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面临着推进自由化与危机的防范化解等课题,而世界贸易组织之 GATS更为两岸金融业的交流合作勾勒出一幅蓝图。但由于两岸关系之现状所致,两岸金融业的交往在短期内恐难以突破单方面的间接往来状态,在此背景下,欲拓展两岸金融业的交往与合作,应在立足实际,推进祖国大陆金融业改革开放的同时,拓宽两岸金融业交流渠道,采行灵活优先的原则处理两岸金融合作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时事报告》2006,(6):4-4
4月14日~15日,由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海研中心和中国国民党国政研究基金会共同主办的两岸经贸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的主题是两岸经贸交流对双方经济的影响、两岸直航对产业发展策略、企业全球布局的影响、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两岸观光交流对双方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两岸金融交流与两岸经贸发展。论坛期间,胡锦涛总书记与连战荣誉主席再次会面。会见时,胡锦涛总书记对两岸关系提出了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王亮 《两岸关系》2011,(12):43-44
2011年,富邦金控继续深耕大陆市场,构建起完整的两岸三地金融服务平台,并通过努力不断迈向新的里程碑。打造两岸金融业交流合作新平台2011年4月7日,由富邦金控协办的海西.2011两岸经济暨金融研讨会在风景如画的厦门举办。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与"十二五"规划双驱动下的两岸经贸合作及新竞合关系成为本届研讨会的核心议题。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宏观层面和证券产业层面选取衡量证券业竞争力的指标,并运用历史数据对两岸证券业的竞争力进行分析,发现大陆证券业在宏观发展环境、产业规模和发展潜力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而台湾金融市场和证券业的成熟度、市场集中度高于大陆。由于两岸证券业的优势存在较大差异并有明显的互补性,两岸可以通过合作达成优势互补、获得双赢。两岸证券业在市场互通、机构和监管合作领域存在很大合作空间。  相似文献   

17.
4月12日,海西2012两岸经济暨金融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召开。两岸金融界人士齐聚一堂,针对人民币国际化与国际金融、两岸金融与市场的资本对接,以及海西的两岸经济与金融合作等三大议题,  相似文献   

18.
王亮 《两岸关系》2012,(5):32-33
4月12日,海西2012两岸经济暨金融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召开。两岸金融界人士齐聚一堂,针对人民币国际化与国际金融、两岸金融与市场的资本对接,以及海西的两岸经济与金融合作等三大议题,  相似文献   

19.
1月29日,两岸首次证券监理合作平台会议(简称"金证会")在台北举行,大陆证监会主席郭树清与台湾证券主管机关负责人陈裕璋共同主持,这不仅是两岸开创和平发展局面四年多来首次最高级别的证券业务交流,更为两岸金融合作解开了已经纠结了四年的结,从而打开了两岸资本市场资金双向流动及机构准入等方面的大门,将为两岸经济带来诸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  相似文献   

20.
《台声》2011,(10):38-38
鉴于金融海啸后全球经济动荡不安,目前更陷入二次衰退的危机之中,台当局此时提出“黄金十年”愿景,势必植基于两岸和平发展新局所打造出的台湾经济发展新出路。是以,强化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和“黄金十年”的连结,无疑是诉求广大民众支持当局施政愿景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