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性批判问题是马克思重点关注的理论议题,在他那里,对于现代性的审视不仅是一项哲学任务,更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焦点所在。透过《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我们发现,马克思对于现代性的批判有一条清晰的运思逻辑:从哲学批判走向了政治经济学批判。哲学批判是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逻辑起点,在深刻剖析黑格尔理性形而上学的基础上,马克思以“感性活动”批判黑格尔的“纯粹活动”、以“现实主体”批判黑格尔的“理性主体”,同时批判了黑格尔对劳动概念的抽象理解。以此,马克思摧毁了现代性的基本原则——抽象的主体性。然而,哲学批判难以切中社会存在和现实社会的经济关系,难以触碰现代性问题的根基。基于此,马克思将现代性批判上升到政治经济学批判,他具体考察了国民经济学、异化劳动现象与私有财产问题,并立足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本身批判资本主义问题,最终揭露了资本主义自身的内在矛盾以及资本逻辑对现代社会的抽象统治。  相似文献   

2.
劳动价值论是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石,也是马克思确证人民历史主体性的切入点。劳动发展史就是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劳动自身沿着劳动—"异化"劳动—异化劳动克服的历史路线,实现自由劳动的现实复归;劳动价值理论也沿着古典政治经济学—黑格尔的国民经济学—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的逻辑进程,实现劳动价值论的科学化、现实化。马克思无疑是自由劳动价值论的科学阐发者,他在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经济劳动"与黑格尔哲学"精神劳动"的双重批判的基础上,实现了人类历史对自由劳动的理论自觉。马克思所阐明的自由劳动具有现实性、辩证性与人民性的特征,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构建的科学基础、方法论依据与价值原则。  相似文献   

3.
曹萌 《人民论坛》2014,(5):187-189
在对市民社会的考察中,马克思关注到市民社会的内在矛盾,从而促使其开始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哲学与政治经济学研究共同促进的动力下,马克思超越了黑格尔哲学(青年黑格尔派)和费尔巴哈哲学,创立了新唯物主义。因此以1843年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为标志,马克思的思想得到了逐步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张晓昕  张秀荣 《人民论坛》2014,(14):187-189
在对市民社会的考察中,马克思关注到市民社会的内在矛盾,从而促使其开始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哲学与政治经济学研究共同促进的动力下,马克思超越了黑格尔哲学(青年黑格尔派)和费尔巴哈哲学,创立了新唯物主义。因此以1843年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为标志,马克思的思想得到了逐步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黑格尔的《法哲学原理》以抽象性理念论述"法律"和"国家"之间的关系,认为国家是法律的最高实践情况,依照理性的选择,人民必然会选择国家的国民身份。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批判了黑格尔的国家与人民的关系、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关系和政治国家主体地位。马克思对黑格尔理论的批判,是建立在黑格尔对国家概念的倒置基础之上。马克思对黑格尔的"国家"概念的批判并不在于国家概念如何由人民之抽象精神的概念中产生,而与之相反,则在于国家的现实经验性为何是从社会中的人民所建立。  相似文献   

6.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是马克思于1843年写下的一部未完成的法哲学著作手稿,该手稿于1927年才得以发表.它是马克思针对黑格尔《法哲学原理》阐述国家问题的部分所作的批判性分析,其写作始于马克思自己“困恼的疑问”.马克思在批判黑格尔的基础上,第一次较为全面地阐述了其法哲学观点:不是国家与法决定市民社会,而是市民社会决定国家与法;不是君主主权,而是人民主权;民主制中不是人为法律而存在,而是法律为人而存在.该作品中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开始萌芽,它是马克思世界观转变历程中的一部重要作品,是马克思主义法学的真正发源地.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在初建唯物史观时,对黑格尔式的概念辩证法是持批判态度的,这一态度不仅体现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也更鲜明地体现在《哲学的贫困》中。在《哲学的贫困》一书里,马克思并不是基于唯物主义立场改造了辩证法并对蒲鲁东错误的辩证法进行批判,而是基于历史唯物主义批判了辩证法本身的观念性,其中包括对黑格尔概念辩证法及蒲鲁东错误的辩证法的双重批判,因此马克思对蒲鲁东的批判本质上属于对思辨哲学批判的继续。基于这种立场,马克思区分出三种社会历史观,即与时间次序相一致的历史、观念中进行的历史和蒲鲁东先生的历史,而此时的马克思坚持的是与时间次序相一致的历史,后两者都被纳入到了马克思的批判范围。用辩证法来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方法也为此时的马克思所否定。可以说,马克思在写作《哲学的贫困》时处在一个对辩证法的激烈批判期。但是这个时期对于马克思建立后来应用于《资本论》中的辩证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原点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回到马克思》一书为马克思经典文本的解读打开了一个新的视域,特别是对经济学语境中的哲学话语的揭示。该书以独特的视角探讨了作为青年马克思思想背景的早期政治经济学及其哲学构架,区分出三个依次递进的理论层级,这种文本解读的方式具有崭新的理论意义,多年来却没有获得学界应有的讨论和重视。该书在第一章第一节中,尝试解蔽长期以来被传统的理论研究所遮蔽的早期政治经济学的哲学构架,然而正如此书作者已经意识到的那样,解蔽的同时也是遮蔽,早期政治经济学的原初语境并没有完全被揭示出来,或者在某种程度上依然是被遮蔽的。  相似文献   

9.
历史主义是马克思哲学及其方法论的基本原则。无论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前提,还是政治经济学的范畴都体现了历史主义原则。马克思在历史主义语境下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使政治经济学成为科学,也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建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2020年是恩格斯诞辰200周年。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首倡者和捍卫者。恩格斯初期创作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和《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为马克思所吸纳,成为马克思构建政治经济学大厦的理论精华。在其中后期,恩格斯创作了《反杜林论》这部著作,并对《资本论》进行了整理、出版和补充。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伟大贡献,对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黄知伟 《求索》2010,(6):59-61
异化理论是马克思哲学文本的重要范畴。在对19世纪德国经济生活进行深入考察时,马克思批判了近代德国哲学的异化理论,并将异化理论引入到对劳动本身的分析,提出了"异化劳动"概念,并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资本论》中将异化劳动概念进行了深化与拓展。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既是对黑格尔古典哲学思辨体系的理论批判,也是对资本型社会生产关系的现实批判。该理论认为,在资本型社会中,劳动将工人和生产资料分隔开的同时,为这种分离又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证。无论是理论批判或是现实批判,异化劳动理论都指向了资本型劳动社会关系,揭示了资本型社会的经济制度及其形成特质。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第三笔记本第三个“补入”的第六点,是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马克思为什么在手稿的最后会突然想到批判黑格尔?在传统的研究中,大多数理论研究者认为马克思突然转向对黑格尔的批判,是因为马克思的辩证法思想源于黑格尔,黑格尔对马克思的影响是巨大的,马克思对黑格尔的批判只是作一般理论渊源的澄清。在这里,笔者以为,传统观点有失偏颇。马克思在第三笔记对黑格尔的批判是从费尔巴哈的人本学的角度,对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一种批判,而且这种批判是一种逻辑方法上的批判,可以说,此时的马克思还不…  相似文献   

13.
学界对黑格尔法哲学的研究,长期存在一种趋同化倾向。从历史、法哲学、逻辑学三个方面的平衡入手,能给与黑格尔的国家观念以一种全新的解读。黑格尔在其《法哲学原理》表述了一个二重化的国家观念:一方面是经验中的国家,另一方面是概念中的国家,而"巧合"的是,国家观念中的经验成分竟然与黑格尔时期的普鲁士国家的实际建构出奇地一致,同时两个方面的国家又以理性的名义完成了同一。  相似文献   

14.
尹明新 1938年5月生,四川三台人。196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历史系。1979年2月调本院任教,曾任哲学系副主任、理论研究室主任,现任哲学经济系哲学教研室副教授。兼任中国现代哲学学会理事。先后讲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科技思想史》、《市场经济与人际关系》、《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15.
政治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不同的概念。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陷入某种困境,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者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观点的曲解,第二是西方现代经济学的兴起与扩散对理论空间的挤占,第三是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削弱了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需求强度。走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困境的途径在于回到马克思关于政治经济学的经典观点,可以澄清人们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观点的误解或曲解,并可以帮助我们重新认识不同理论的社会意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归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理论研究的进步,新政治经济学将在社会发展的政治经济制度微调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在《巴黎笔记》中摘录了詹姆斯·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中关于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论述并作评注,深入阐述了社会生产的内在逻辑及交往异化,实现了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功利主义思路的批判。马克思在一定程度上认可穆勒基于最大幸福原则的研究,同时以处于生成途中的历史唯物主义运思确认超越异化的人性复归之路,从而彰显其政治哲学的价值底蕴。马克思开启了研究异化问题的新视域,力图摆脱交往异化与资本逻辑的束缚,使劳动者走上为承认而斗争的自我实现之路。  相似文献   

17.
仰海峰 《长白学刊》2001,42(1):59-62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第三个补入“共产主义”的第6点,马克思加入了对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批判,并将这个批判作为全书的最后一章。在这一批判中,马克思以费尔巴哈哲学人本主义为基础,以经济学研究为中介,通过费尔巴哈哲学与黑格尔哲学的相互阐释,从而建构出自己的人学现象学。这种人学现象学的哲学逻辑建构,实际上也是为第一手稿中“异化劳动”理论提供了深层的哲学论证。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学界,有的论者一谈到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时就论及《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是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马克思从社会实践中产生的,经过理论研究制定出来的。这个过程,就是理论驿站。这个理论驿站和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继承有重要的关系。这里,主要研究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科学理论是怎样产生的。理论驿站是要在马克思的经典著作的内在关系上研究其发展。这需要对1843年《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手稿》、1843年《论犹太人问题》、1844年《〈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内在关系作深入的剖析。不研究这三部经典著作,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理论以后的发展就没有了根基。理论驿站是一种新的研究方法,是我在一本新的著作《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发展史论纲》(光明日报出版社2021年版)中提出来的。在这部著作中,理论驿站是针对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说的。“三个组成部分”是一个平面结构,是由一种理论运用、推广出来的。理论驿站不同,是一个历史的、逻辑的方法。这是两种根本不同的方法论。在这部著作中主要是对“三个组成部分”展开的,对马克思早期思想演进缺乏深入研究。现在研究这个问题,刚一开始就遇到了一个矛盾:版本的问题。以上说的这三部经...  相似文献   

19.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是马克思真正进入到政治和国家研究领域的第一部著作。黑格尔法哲学和国家哲学是马克思研究国家学说的"中介",马克思通过对黑格尔思辨国家理论的批判性分析,为开创自己的国家学说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对黑格尔《法哲学原理》中《国内法》第261—313节展开的批判分析,收获并达到了其思想革命中的一定"形式"上的要求。通过对国家概念的分析,马克思揭露了黑格尔的哲学的逻辑学的秘密在于概念的三段论式的推理方式:普遍性、特殊性和单一性,黑格尔关于王权的概念以及王权、行政权和立法权的区分,就是思辨的逻辑在具体领域的体现。随着概念的具体,思辨的逻辑愈发暴露出它的神秘,经验世界的"实体性的现实性"无非是思维的中介或手段,经验世界不过是观念的"容器",最终造成了经验的普遍性与单一性的对立,从而形成超验的二元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