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实践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既遵循世界现代化发展一般规律,又具有内在特性,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经过新时代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中国式现代化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理论体系,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意蕴。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一条新型现代化之路,科学解答了通过何种路径超越资本逻辑现代性危机和传统社会主义现代性困境的“世界之问”,对世界现代化理论体系的丰富与发展作出了原创性贡献,具有重要的世界意义:打破了西方现代化的话语霸权;为世界现代化理论体系贡献了全新理论形态;为人类现代化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2.
徐崇温 《求是》2012,(13):6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伟大创举,突出地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它超越了资本主义现代化,是一条通过和平发展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从15世纪直到当代,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文明就都是建立在剥削和掠夺的基础上,它们的资本  相似文献   

3.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它所蕴含的认知逻辑、分析方法和价值取向为深入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提供了重要遵循。基于“人民性”视角对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进行学理阐释,其内涵意蕴包括“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立场、实现“人的现代化”的核心要义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特征。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生成逻辑,生动诠释了唯物主义历史观、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和中国共产党百年现代化探索经验的现实启益。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回归人本逻辑的价值旨趣,破解了“西方中心论”的话语霸权,创造了社会主义新文明,从而摆脱了资本逻辑宰制,深刻改变了世界现代化发展格局,实现了中华文明的现代复兴。  相似文献   

4.
“资本逻辑”统摄下的资本主义现代性在创造现代文明的同时不断走向“野蛮”,社会主义现代性则在继承批判资本主义现代性的基础上实现了现代性的新发展,为我国现代化探索提供了科学路径。我国现代化是选择并不断践行与深化社会主义现代性的发展进程,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建立与持续开拓之中,历史性地体现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创造。新时代以来,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与拓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与变革,彰显着社会主义现代性的制度优越性;致力于人的现代化并在世界范围内以全人类共同价值引导世界现代化建设,践行着社会主义现代性的价值原则;坚定问题意识与革命精神,在进行伟大斗争中坚定信念,推进着社会主义现代性的时代发展。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哲学思想的现代性话语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习近平哲学思想包含着四重现代性意蕴:促进社会和谐及世界和谐的现代性;以人民为主体及促进人类发展的现代性;追求现代化生产及总体性生产的现代性;坚持辩证批判及坚定不移走中国道路的现代性。与西方主流意识形态宣扬的自由主义、个人主义等现代性话语不同,超越资本主义现代性形成的和谐、主体、生产、辩证批判等现代性话语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深入理解习近平哲学思想的现代性话语对于加深相关经典理论的认识,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世界和平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比较中西方现代化的差异,呈现中国式现代化对西方现代化的超越,能够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属性,让世界更好地读懂中国。中国式现代化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价值逻辑,实现了对西方现代化“资本至上”逻辑的超越。中国式现代化根植于“美美与共”的中华文明,坚持和平发展道路,超越了西方国家现代化过程中“强国必霸”的历史定律。中国式现代化以“五大文明”协同推进,重塑人类文明的新形态,超越了西方现代化物本主义的局限性。中国式现代化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伦理格局,超越了西方现代化“征服自然”范式的狭隘性。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始终把握历史主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精神密码。党在把握历史主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在历史维度上顺应时代发展,逐步实现了救国、兴国、富国和强国;在实践维度上立足现实要求,以实现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五大特征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为实践旨归;在世界维度上,作为人类文明新形态,不仅为解决人类现代化发展难题贡献了中国方案,而且实现了对西方现代化发展模式的超越。  相似文献   

8.
周月  张晓君 《世纪桥》2024,(2):112-114
现代化长期以来被等同于西方化、资本主义化、工业化。然而,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实践证明,现代化并不存在某种固定不变的模式,更不能等同于西方化。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经历百年探索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不同于西方现代化的新道路,实现了对西方现代化模式的理论超越、逻辑超越、模式超越,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道路基石,能够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迈向现代化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9.
中国式现代化有着其内在的逻辑意蕴,是坚持“两个结合”的过程中孕育而来的。从理论层面而言,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建构离不开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做指引,其在世界观与方法论上和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一脉相传;从文化层面看,受益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启迪,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现代化基因同根相连;从实践层面看,中国式现代化是基于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范畴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基因的创新发展,并从五个方面开创了超越西方现代化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0.
超越资本主义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历史探索过程中呈现的客观逻辑,为人类文明新形态探索作出了原创性贡献。如何对待资本是现代化建设必须回答的现实问题,辩证扬弃资本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基点,超越资本主义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鲜明历史定向。中国共产党以资本不等于资本主义、资本文明可以为我所用、社会主义能驾驭资本全面实现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理论擢升,科学回答了东方落后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道路问题,创造性提炼了超越资本轴心的新文明形态,深度拓展了后发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为人类现代化建设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1.
现代化的过程即现代性孕育与催生的过程。这种现代性一方面表现为以科学技术和机器工业为代表的社会大生产的规模与效率的日益提升,另一方面表现为通过人的现代性塑造实现人的解放与发展。对于人的现代性塑造而言,西方现代化实质上逐步形成了科学技术、大众文化、商品消费、政治活动、社会关系、生态环境等方面对人的普遍抑制,“全面异化”的扭曲与虚幻成为人的现代性的实质内容。以“人本逻辑”为核心的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了对以“资本逻辑”为核心的西方现代化的全面超越,立足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这五个特征,表达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人的解放相统一,以主体性、正义性、统一性、自然性和交往性作为中国式人的现代性塑造分析框架,阐释其中的马克思主义人学意蕴,是准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丰富内涵的重要理论线索。  相似文献   

12.
在一百年的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紧紧把握历史发展大势,牢牢抓住历史变革时机,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实践取得了重大成果,积累了宝贵经验。首先,在世界历史发展总进程中把握历史大势,准确定位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时代坐标和历史方位;其次,在世界现代化发展进程中把握历史大势,成功开创一条既遵循世界现代化一般规律又超越苏联模式和西方模式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最后,在"一球两制""西强我弱"的两制格局中把握历史大势,在处理与资本主义既长期共存又相互较量的复杂关系中坚定不移走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通过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现代化生动实践进行有机结合,在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中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终结了封闭僵化的一元现代化发展旧模式。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不仅以并行不悖的“多线论”发展模式,破解了“单线论”裹挟的西方现代化道路中资本宰制的同一性发展逻辑,而且重构了和而不同的现代化新样态。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基于共商共建共享理念的多元叙事场景,不仅破除了“传统—中国”与“现代—西方”的逻辑悖论,而且开辟了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格局。从“一元”与“多元”维度探析现代化的叙事面向,在“应然”与“实然”的张力间透析中国式现代化的多元逻辑,在“一”与“多”的辨析中彰显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科学性,以此作多元现代化合理性之答。  相似文献   

14.
柴尚金 《前线》2023,(10):13-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式现代化互相成就,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贯通,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等及其伟大实践,凸显人类文明形态新特质。中国式现代化体现了人类社会现代化的多样性特征和一般规律,创新了全球现代化理论,蕴含着不同于西方现代化的内在价值,为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中国式现代化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和文明成就深刻改写世界现代化历史,谱写人类文明形态发展新篇章,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指明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未来发展方向,具有解决人类共同问题、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创新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道路”具有鲜明的特色性.它不仅超越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的发展道路,而且超越了苏联模式,从本国的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出发,开创出了一条人类追求文明进步的新路,具有丰富内涵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6.
现代化的变革不仅是社会迭代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人自身发展的革命使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当前党的中心任务。厘清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生成应然、实践实然和价值使然,有利于应对动荡世界局势,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方向,踔厉奋进乘风破浪。溯源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生成逻辑,为探索实践路径奠定理论基础;路径探寻是新时代背景下继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实践向度。中国式现代化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向世界各国展示了一条全新的现代化道路,持续推动着全球治理体系现代化并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相似文献   

17.
《前线》2021,(5)
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新中国的成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确立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改革开放进一步拓展了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在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涵不断扩展。中国共产党领导是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坚持共同富裕、共建共享、公平正义、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维护世界和平的基本理念,这是对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的超越,为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了全新选择。  相似文献   

18.
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式现代化大国外交的核心逻辑。探究中国式现代化大国外交的核心逻辑,需要从多维度多层面系统把握。走和平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观理论基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渊源、“两个大局”现实观照、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实践经验系统总结的四重逻辑体系,建构了理论—历史—现实—实践“四位一体”的中国式现代化图式,充分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和平发展特色,向世界生动诠释了中国和平发展的现代化道路是对西方侵略掠夺、殖民扩张型现代化之路的全面超越。  相似文献   

19.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通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光明前景的正确路向,实现了国家跨越式的进步和发展,更在人类历史进程中开创了一种崭新的现代化模式。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具有深厚根系,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具体国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中汲取丰赡养分;彰显出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政党主导性与人民主体性、战略连续性与阶段规划性内在统一的鲜明特质;在坚持“破立并举”中批驳了错误论调,防范和跨越了发展中的各种陷阱,为世界和人类社会探求未来前途提供了现实支撑、作出了中国回答,充分释放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优势张力。  相似文献   

20.
苗文玉 《探索》2022,(6):14-25
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出场源自马克思主义文明理论的浸润、中国共产党对新文明的自觉追求、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滋养和社会主义文明建设成就的升华,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的有机统一。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一种以厚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为前提、以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为根本、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核心、以不断推动中华文明繁荣发展为基础、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关键、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建构合作共赢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方向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丰富内涵的新形态文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积极开启和成功实践,证明“西方中心论”“历史终结论”“文明冲突论”“单向发展论”“国强必霸论”等基于西方现代化经验与文明认知的理论是错误的。这些西方错误理论并不适合当今和平与发展的世界时代主题,也不能解释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成就和对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使命追求。这种生成逻辑、运行逻辑、价值逻辑相统一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重要的世界历史意义,为人类文明建设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与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