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1 毫秒
1.
流氓分子结伙进行犯罪活动是当前常见的一种流氓犯罪形式,它侵犯的客体是社会的公共秩序。它与其他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犯罪(如冒充国家工作人员招摇撞骗罪、聚众赌博罪、贩卖假药罪等)相比较,往往具有明目张胆地公然对抗社会管理秩序和带有浓厚的反社会的政治色彩。  相似文献   

2.
冒充军人查扣假军车,事主在精神上受到威胁而产生恐惧不敢反抗,导致车辆被骗走,犯罪行为人的行为构成抢劫罪、诈骗罪、招摇撞骗罪还是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罪,在法学实践中有不同的判决。判断的关键,是准确界定犯罪行为人基于何种主观故意实施了何种客观行为。  相似文献   

3.
我国《刑法》第398条对泄密犯罪规定了“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和“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两种。“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者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保守国家秘密法,故意使国家秘密被不应知悉者知悉.或者故意使国家秘密超出了限定的接触范围,情节严重的行为。“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者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保守国家秘密法.过失泄露国家秘密,或者遗失国家秘密载体,  相似文献   

4.
贵刊1994年第七期刊登的唐海莉同志撰写的《冒充公安人员取走违章车辆应以抢劫定罪》一文,笔者读后认为此案应定诈骗罪而不应以抢劫定罪。因为此案属于想象竞合犯,即吕某在骗取他人财物时采用了冒充警察的诈骗方法,其行为不仅侵犯了他人的财产权而且也侵犯了国家机关正常的社会管理活动,所以吕某的行为就同时触犯了诈骗罪与冒充国家工作人员招摇撞骗罪两个罪名,属一个行为同时触犯数个罪名的想象竞合犯,按想象的竞合犯依其中规定的法定刑最重的犯罪处断原则,此案应定诈骗罪。具体分析意见如下: 一、此案不构成抢劫罪,因为此案不完全具备构成抢劫罪的构成要件。  相似文献   

5.
对刑期已满的又犯罪罪犯应采取何种强制措施?编辑同志:最近,我们在办理一招摇撞骗案时,遇到这样一个问题,被告人因犯招摇撞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后因病保外就医。在保外就医期间,该犯多次冒充公安干警招摇撞骗,构成了招摇撞骗罪,公安机关又将其收监。...  相似文献   

6.
复合实行行为的着手问题浅析——以新定型说为视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传统刑法理论对于复合行为着手的认定上存在着与刑法条文规定相矛盾的问题,既有的刑法理论关于着手认定的诸多观点均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应该用不同于旧定型理论的新定型说来解决这个问题。外国刑法理论和我国传统刑法理论对于解决我国刑法分则规定的若干罪名的着手认定上存在明显的误区。对于我国刑法中的诬告陷害罪、冒充国家工作人员招摇撞骗罪和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罪,可以进行立法技术上的简单修改,解决刑法理论与刑法条文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7.
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犯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玩忽职守,侵害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的正常活动,危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犯罪。它除了刑法分则第八章规定的受贿罪,泄露国家重要机密罪,玩忽职守罪,徇私舞弊罪,体罚虐待被监管人罪,私放罪犯罪,妨害邮电通讯罪外,还包括分则第二章的从事生产管理人员强令工人违章作业造成的重大责任事故罪,分则第三章的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进行走私、投机倒把罪,分则第四章的刑讯逼供罪,报复陷害罪,分则第五章的贪污罪等。后五种罪虽然所侵犯的主要客体有所不同,但都是滥用职权或玩忽职守的犯罪,而且都侵害了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正常活动,因此也是属于职务上犯罪,故一并加以研究。由于牵涉范围较广,本文仅就与当前司法实践有关的几个主要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首先,王某的行为不构成玩忽职守罪。因为王某不符合该罪的主体特征。修订后的刑法第397条第1款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由此,该罪犯罪主体系特殊主体,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是指国家立法、行政、司法以及军事机关的工作人员。修订后的刑法与修订前的刑法相比,将原刑法规定的国家工作人员的犯罪主体上加了“机关”一词予以限制,可见该罪主体明…  相似文献   

9.
《律师世界》1994年第9期刊登了曾刚《也谈此案该定何罪》一文。在文中,曾刚对卓学龙《是把劫还是敲诈勒索罪》(《律师也养》1993fy第2期们一文的观点提出了不同意见,认为原文中的被吉林某、胡某的行为不构成损劫罪,而巨定为冒充国家工作人员招摇撞骗罪和敲诈勒索罪,实行数罪碑罚。在这里,笔者对曾叫刘案件定性的分析没有异议。被吉林某、胡某实穿工后制服,携带电警棍等工冥夜没路卡非法查车劫取财物的行为,从形式上冒,的确既触犯了冒死国家工作人员招摇撞骗罪,又同的触犯了敲诈勒索罪。但这到反复两罪还是一罪?预不颈实行数罪杆…  相似文献   

10.
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罪,是以谋取非法利益为目的,假冒军人名义,进行炫耀,实施欺骗活动的犯罪。本罪规定于我国刑法第七章危害国防利益罪之中,客观上侵犯的是军队的威信及其正常活动,同时会影响正常的社会公共秩序,社会危害较大。本文通过对相关案件的深入分析,阐述个案所表现的特征、暴露出的问题,从而对办理同类案件,预防此类犯罪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魏在军 《中国律师》2004,(12):57-59
一、关于受贿罪的犯罪客体(一)理论上的主要观点自1979年刑法规定受贿罪以来,刑法理论上关于该罪的犯罪客体就产生了争议,归纳起来主要有:一是认为该罪的犯罪客体是国家机关的正常管理活动;二是廉洁性说,认为该罪的犯罪客体是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廉洁性;三是复杂客体说,认为该罪的犯罪客体包括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的正常活动和公私财产所有权;四是选择客体说,认为受贿罪的犯罪客体是一个以基本客体为核心与兼及客体选择组合的结构性客体,即以国家公务的正常进行和公务的声誉为基本客体,与社会经济管理秩序和公私财产所有权选择组合…  相似文献   

12.
此案应定冒充国家工作人员招摇撞骗罪——与魏旺同志商榷张庆生1998年第1期《人民司法》刊登了魏旺同志《他们的行为是诈骗还是盗窃》一文。笔者对魏旺同志文章(以下简称魏文)的观点有不同见解,特提出来与魏旺同志商榷。笔者首先对魏文关于本案不应定盗窃罪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徇私舞弊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不履职或不正确履职,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我国《刑法》虽然没有规定徇私舞弊罪,但规定了很多徇私舞弊型犯罪,这些犯罪既不同于滥用职权,又不是玩忽职守,而是一种新的犯罪行为。立法单独设立徇私舞弊罪,既符合法理,也有利于指导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14.
余军 《中国检察官》2012,(12):24-26
根据《刑法》第397条的规定,滥用职权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一般认为,滥用职权是结果犯,而危害结果是说明犯罪客观  相似文献   

15.
一、我国1979年制定的刑法(以下简称原刑法)和1997年修订后的刑法(以下简称新刑法),都以专章规定了渎职罪。原刑法第八章规定的渎职罪只有受贿罪等9个罪名,新刑法在渎职罪一章中规定了滥用职权罪、玩忽职守罪等33个罪名,犯罪主体从国家工作人员修改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究竟什么是渎职犯罪,从原刑法到新刑法公布实施以来,从理论界到司法界都作了许多有益的探讨,众说纷纭,尚未达到统一认识。有的认为渎职犯罪就是刑法分则中“渎职罪”那一章中规定的犯罪;有的认为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相似文献   

16.
姜楠 《法制与社会》2011,(27):152-153
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中的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应限于具有一定职责,可以接触或知悉国家秘密的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该罪的职能管辖应遵循协作原则。  相似文献   

17.
一、法纪检察工作面临的形势及特点现在实施的刑法、刑事诉讼法对检察机关管辖的读职、“侵权”犯罪案件进行了较大的调整。调整后检察机关管辖的演职、“侵权”犯罪案件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演职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非法拘禁、刑讯逼供、报复陷害、非法搜查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犯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侵犯公民民主权利的犯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其他重大犯罪。根据新刑法、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法纪检察工作面临着四个特点:一是案件主体范围缩小了。由原来的一般主体、特殊主体等多元化主体变为…  相似文献   

18.
受贿罪,不仅是危害国家机关正常活动的渎职犯罪,也是严重的经济犯罪。在当前的司法实践中怎样把握该罪,理论上和实践中多有争论。本文试就有争论的几个问题作一探讨。 一、关于犯罪主体问题 按照刑法第185条规定,受贿罪犯罪主体必须是国家工作人员。对此,理论上和实践中均无异议。但是,怎样理解国家工作人员及其范围,认识上分歧较大。  相似文献   

19.
滥用职权罪的行为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所谓滥用职权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这是现行刑法第397条规定的一个新罪名。关于该罪的行为结构,即主、客观构成要件,学界争讼较多,本文拟就此略抒管见。一、犯罪客观方面本罪客观方面由三个条件组成...  相似文献   

20.
现行刑事诉讼立法以犯罪主体为主要分类标准来界定检察机关、公安机关的刑事案件侦查权,使得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渎职犯罪与其相对应的“前提罪”的管辖权相分离,借鉴海外立法和司法实践,修改我国相关立法,将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犯罪和与之相关联的“前提罪”的侦查管辖权统一起来,促进反腐败斗争的深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