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在保持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注重推进社会改革和社会治理创新,社会治理的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社会治理理念不断创新,治理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治理方式不断丰富,治理体系更加科学。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社会治理既要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高层次美好生活需求,又要深化对社会治理规律的认识,以党为核心统领社会治理各项工作,在治国理政方面不断实践和探索,在理念、制度、机制、方法等方面不断创新,进一步加强社会建设,不断改善民生,深化政府领域各项制度改革,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引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基层社会矛盾运动构成了宁波社会管理创新、社会治理变革的内在驱动力,而一个相对成熟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对于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的提高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宁波市从"包容性发展"理念和价值观的确立、基层社会治理主体结构的扩展和优化、合作治理机制的构建等几个方面构建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实现社会管理的创新,而基层社会服务供给二次分工机制作为基层社会服务领域资源配置方式的创新,丰富了政府与社会合作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宁波市的创新实践产生了社会管理互动性、服务性、专业性和社会自主性水平的提高等效应。  相似文献   

3.
乌鲁木齐市作为中国西部的少数民族聚居城市,经济相对发展不足,社会稳定和社会建设面临诸多挑战,紧紧围绕长治久安抓发展,其"民生"改善对乌鲁木齐社会治理创新具有更为特殊的意义。通过调研,对以"民生"改善为重点的乌鲁木齐社会治理创新的内容做了现状分析和总结,结合区情、市情、民情,挖掘潜在的能力,找出问题症结,在治理主体多元化、民情民意沟通、法律保障及社会民生领域的各项体制机制等方面研究和思考,提出具有现实性的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4.
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应有之义,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内在要求。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伴随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已进入以数据、信息为核心资源的大数据时代,大数据颠覆了传统社会治理,对社会治理理念、组织架构、治理手段、政策制定与实施等带来深刻影响。大数据思维、技术与社会治理已深度融合,成为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助推器,是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5.
张亚青 《唯实》2014,(12):10-11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出了创新社会治理的新部署、新要求。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这是我们党在社会建设理论和实践上的重大创新,体现了从"管理"国家向"治理"国家的理念飞越,进一步彰显了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关系平等化、治理手段柔性化和治理理念法治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全面推进社会体制改革的重要步骤,是社会管理理念和方式的极大提升,它赋予社会治理新的时代内涵,蕴涵重大创新举措,主要体现为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形式科学化、治理过程民主化、治理体系全面化以及治理目标明确化。  相似文献   

7.
探寻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是发展社会工作学科、创新社会工作理论、完善社会工作实践的重要渠道,不仅有助于促进中国社会工作的本土化进程,也有助于为完善国家社会治理体系提供一个切实有效的"历史方案"。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主导下的社会工作的萌芽阶段,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和民生思想,探讨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社会工作历史是创新和拓展中共党史研究的一个必要路径,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从民政社会工作、医务社会工作、妇女社会工作、农村社会工作等领域剖析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社会工作的主要理念和特点,对于新时期我国社会治理和社会建设是有益的经验借鉴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雷博雅  武刚 《兵团党校学报》2020,(2):108-112,F0003
社区是现代社会结构的基本单位,社区治理作为基层社会治理最主要表现形式,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作用。在社区规模日趋扩张的形势下,尽管依法治理已成为各方面的广泛共识,但实践中仍存制约社区法治化发展的诸多障碍,亟待从理论逻辑与现实选择为切入,理顺参与社区治理主体间的关系,明晰不同主体之具体职责,依托政府治理水平提升、社区自身建设加强、居民参与意识养成,增强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相似文献   

9.
宋贵伦 《前线》2023,(1):18-21
党的二十大对社会建设作出一系列部署。加强社会服务体系和能力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努力实现社会服务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任务,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我国社会服务现代化的关键。完善“七位一体”的社会治理运行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正确的公共安全理念对建立公共安全体系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传统的经济第一、单方治理、重视事后处理等公共安全理念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加强社会管理,建设公共安全体系,必须树立零容忍、安全发展、多方治理、预防为主等新的公共安全理念。  相似文献   

11.
社会治理作为现代民族国家的公共治理方式,强调治理中心的多元性、权力运行的双向性,突出社会力量参与治理的必要性。中国语境下的社会治理,必须以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为基本前提。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治理具有边疆性、民族性。在社会治理过程中,边疆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制度、思想和文化等因素,影响着治理的进程和效果。因此,必须以国家社会良性互动关系的构建为核心,从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四个维度着手,推进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治理机制的创新。  相似文献   

12.
1952年7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作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社会进步与变革,在新的视域下认真审视毛泽东的人民内部矛盾学说,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从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到建设和谐社会再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体现了国家社会管理方式、社会治理理念的升华.本文以毛泽东人民内部矛盾学说为视角,分析现阶段我国社会矛盾的特点以及毛泽东人民内部矛盾学说对化解社会矛盾、构建新型社会治理体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社会治理作为一系列的管理理念、方法和手段,它是指政府及其他社会主体,为实现社会的良性运转所采取的。社会治理是与我国的法治建设紧密联系的,其实质是现代法治精神指导下的社会治理活动,也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所以,在社会治理及其创新中必然要加强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14.
党的二十大提出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是有效承载体。在深刻理解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内涵基础上,立足乌鲁木齐市社区治理实践,从坚持党建引领,发挥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作用;以人人有责为基础,增强居民共同体意识;以人人尽责为抓手,培育社区治理多元主体;以人人享有为目标,聚力保民生聚民心等方面探索乌鲁木齐市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社区治理是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主要载体。渝北区龙溪街道秉持"和合故能谐"理念,把握基层社会治理"问题、需求、目标"三大导向,推动人力、物力、财力向基层社区倾斜,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强化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寻求政府治理和社会协同、居民自治之间的良性互动,探索出一条互联互促、文明双向、和谐共生的治理路径。  相似文献   

16.
十九大报告关于新时代党的社会建设的重要论述具有明晰的逻辑思路:在根本原则上主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及社会建设领域突出问题是其现实依据,"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是其主要任务,建设社会现代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其目标方向,中国共产党是其推进力量。新时代党的社会建设思路具有内在的逻辑性,聚焦政权"为什么人的问题",在主线、出发点、主题、演进方向以及主体上形成了系统的逻辑架构。  相似文献   

17.
王春雷 《世纪桥》2014,(12):31-32
当前实现社会治理创新法治化还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必须从法治理念、法律体系、法治平台以及治理能力和化解矛盾等等方面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法治化,同时要积极探索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方式和途径,不断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相似文献   

18.
安置帮教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机制,也是现代国家治理术运用的重要场域。江西省司法厅通过探索源头预防、信息衔接、全员接送、过渡安置及就业扶助的有效衔接,构建了安置帮教“无缝隙对接”的模式。在这种“无缝隙治理”的背后,蕴含了“规制性治理、规范性治理及文化认知性治理”为表征的现代国家治理术的运用,实现了安置帮教对象“脱嵌”、“调适”及“再嵌入”的转变。但这种“无缝隙治理”也导致了“制度问题技术化”的困境,为有效加快社会治理的现代化,需要进一步建构政府、市场及社会协同共治的安置帮教体系。  相似文献   

19.
黄兴 《学习月刊》2014,(10):114-114
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以促进民生幸福和社会和谐为价值取向,加强民政设施建设,到2020年基本建成管理法治化、服务社会化、工作标准化、手段信息化、队伍专业化,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现代民政工作格局。当前,民政工作改革建设处于攻坚阶段,党的十八大又赋予民政工作新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20.
王名  蓝煜昕 《前线》2014,(6):52-54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就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提出了非常引人注目的新表述,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此目标之下,社会改革领域提出"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可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执政理念上呈现从"管理"到"治理"的重要转型。回顾党的十八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