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中小企业是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完善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支撑体系,提升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对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较弱,在科技孵化、人才资源、产学研合作、资金、知识产权、政策执行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因此,要深化改革,完善中小企业科枝创新支撑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在科技孵化中的重要作用,突出人才支撑,推动协同创新,多元化投入,完善知识产权体系,增强科技创新政策执行力。  相似文献   

2.
要实现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必须抓住自主创新这个主线,中小企业是我国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力量,而创新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灵魂。现阶段“专精特新”企业已成为提升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的基础性力量,是我国大中小协同发展产业生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进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引领更多的创新型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对于在东北全面振兴中实现自主创新,巩固存量、拓展增量,增强地区经济发展活力意义重大。从发展路径看,要从吉林省现有的产业基础和发展现状出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力:实行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切实提高企业创新能力;进一步构建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政策体系;提高产业协调性,建立协同创新产业生态;强化数字赋能,引导鼓励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创新金融服务模式,提升金融服务质量;加快人才引育汇聚,提供人才支撑保障。  相似文献   

3.
正2013年12月4日,辽宁省省长陈政高主持召开省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他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把科技创新工作纳入到重要议事日程,坚定不移地加快推进科技创新。一要进一步把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重点支持100户大企业和1000户中小企业。二要加大装备制造、钢铁、石化三大重点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三要进一步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制定严格的目标考核。四要充分释放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能量,让科技创新成果加快转化。五要加大研发团队的引进力度,切实发挥人才支撑作用。六要积极推进海外并购工作,鼓励企业并购国外科技型企业和研发机构。七要继续加大舆论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4.
企业是创新型国家建设主体,支持和鼓励企业创新应当成为各级政府抓科技工作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5.
冷珊珊 《求贤》2013,(12):22-23
本刊讯 近日,西青区财政拿出巨额专项资金,对创新成果显著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小巨人”、杀手锏产品、企业研发机构以及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工作力度大、成果好的街镇给予扶持和奖励,对153名高层次等各类人才进行了奖励和资助。  相似文献   

6.
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中小企业则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对于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社会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14年年初,天津市启动实施了《万企转型升级行动计划(2014--2016)》,明确提出了实施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意义、具体目标、基本路径和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凸显了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天津市科技系统要在当前科技创新密集,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的形势下,以实现天津城市定位和进一步加快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重大需要为导向,以构建科技研发新高地和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为抓手,加快推进高水平创新型城市建设,着力做好六项工作:  相似文献   

8.
《前线》2013,(5):64-66
国内外实践证明,构成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实力的基础,是大量富有生机和活力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提升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完善创新环境,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北京持续创新能力的重要路径之一。  相似文献   

9.
陈庆修 《探索》2001,(3):89-92
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体制创新对科技创新具有倍增效应。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条件下,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日益成为企业之间竞争力对比以及国际间综合国力较量的核心。因此,要在“十五”期间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两个动力的作用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坚持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0.
目前,流动资金短缺、融资渠道不畅、融资困难已成为阻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瓶颈。因此,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要有政府政策支持。通过组建服务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专门金融机构,广泛筹措和运用科技开发推广资金,努力培育和完善金融市场,大力发展金融租赁信用,建立健全风险防范机制以及加强立法等保障企业科技创新活动。  相似文献   

11.
伊彤  江光华 《前线》2022,(4):62-65
文化科技融合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有效支撑,也是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动因,更是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途径。北京具有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先发优势和良好基础,信息技术发展迅猛,文化产业呈现高端化、创意化的特点。文化与科技共生互融,着力在现有体制机制基础上不断探索,鼓励文化企业开展科技创新,为文化科技企业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2.
公共财政的“四两拔千斤”作用,使科技创新成为经济增长和企业转型升级的强力引擎。本文从鄞州区科技创新的概况入手,从总量、结构两方面分析了鄞州财政科技投入的现状,然后应用CES模型分析公共财政促进科技创新的作用,并从纵向和结构二个角度应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公共财政促进科技创新的绩效进行评价,最后根据纵向以及结构评价结果,发现鄞州区公共财政促进科技创新的绩效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指出 ,推动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必须依靠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 ,积极扶持中小企业 ,特别是科技型企业 ,促进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的方向发展。技术创新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 ,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 ,我们要认真贯彻五中全会精神 ,抓住机遇 ,创造条件 ,大力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增强中小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一、当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所面临的问题1.中小企业缺乏忧患意识 ,创新观念淡薄。我国的不少中小企业都不同程度地缺乏创新观念 ,科技创新意识淡薄 ,这必然会导致一些靠政策和机遇因素迅速壮大起来的中小企业陷…  相似文献   

14.
库区产业发展是解决经济社会问题的“牛鼻子”和当务之急,因此,发展库区中小企业,将会有力促进三峡库区产业的整体进步。目前,这些企业大部分还属于传统产业,必须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促进产品升级换代。提高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孟艳 《理论学刊》2007,(11):66-69
目前,我国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财政政策已初步形成综合性的框架体系,并较好地实现了鼓励创新、促进科技进步的政策目标,为推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奠定了基础。为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此类政策体系,激发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的积极性,有必要探讨既有政策的缺陷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始终把科技发展摆在重要战略位置,坚持将提高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省份作为实现目标的核心,不断强化激励机制,营造创新环境,积极引导和激发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加速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使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日益凸显,实现了全省科技投入的80%以上来自企业,科技研发人员的60%以上在企业,专利申请授权量的70%以上出自企业,为全省科技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7.
企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而科技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法制建设对企业科技创新非常重要。我国企业科技创新的法律制度还存在问题。国家应当完善有关法律制度,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8.
郭金龙 《前线》2012,(10):7-10
前不久,中央召开了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出台了《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在大会上作了重要讲话,深刻总结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实施以来我国科技工作取得的成就,科学分析了推动科技创新所面临的形势,提出了新形势下推动科技创新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强调了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要求。这次大会是中央在新的形势下,号召全党全社会行动起来,锐意进取、勇攀高峰,全面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会议。  相似文献   

19.
山东省民营科技企业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营科技企业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政府通过改善民营科技企业创新环境和科技中介为其提供市场服务都是民营科技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有力支撑。本文从政府和科技中介两个方面分析了其在服务民营科技企业创新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促进山东民营科技企业创新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其服务功能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但继恩 《学习月刊》2009,(10):75-75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支持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性技术研究。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湖北是高教大省,省委、省政府多次强调要将高教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高校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高校科技创新体系湿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