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李贽是明朝中后期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他在史学方面具有较为突出的成就,提出了许多异于传统的史学思想.他一生著述繁盛,<藏书><续藏书><焚书><续焚书>是其史学思想的结晶,其中体现了他丰富多彩、新意迭出的史书编纂方法.  相似文献   

2.
郑朝波 《新东方》2009,(6):27-31
丘浚的著述十分宏富,其中的史学著述十分惹眼。丘浚的史学著述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官修史书,包括《英宗实录》《宪宗实录》等;一种是私修史书,包括《续修通鉴纲目》《世史正纲》《评定交南录》等。丘浚最主要的史学著述就是《世史正纲》。我们探讨丘浚的史学思想,就是要在他现有的史学著述中仔细发掘、悉心整理,展现出他的史学思想的全貌。  相似文献   

3.
叶辉  马跃明 《今日浙江》2013,(18):54-56
北宋大文学家、史学家司马光,历时19年完成了史学巨著《资治通鉴》。在诸暨市,一个非史学专业的年轻人,穷十年之功,七易其稿,用文言文完成了400余万字的《资治通鉴续纪》。8月15日,来自中国社科院、北大复旦、浙大、浙江省社科界的十多位史学专家来到浙江诸暨,参加了《资治通鉴续纪》研讨会。在散发着油墨芳香的三大册《资治通鉴续纪》前,专家们赞赏之情溢于言表:"在世风浮躁的今天,10年业余时间足不出户,潜心写作,完成了中国史学上这样一部奇书,有几个人  相似文献   

4.
李贽是我国明代一个敢于面对现实,敢于直言,同虚伪、反动的道学进行了不屈不挠斗争的进步思想家。但长时间以来,李贽却是以“非孔反儒”的形象出现的。一九五○年中国历史研究会编写的《中国通史简编》指出,李贽“公开斥责孔孟以下诸儒”。一九六三年,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和北京大学哲学系编的《中国历代哲学文选》认为,李贽“对六经、语、孟予以攻击”。一九七四年,中华书局出版的《藏书》、《续藏书》“再  相似文献   

5.
代表我国文化的四十种书一、哲学思想《论语》、《墨子》、《孙子》、《老子》、《庄子》、《孟子》、《荀子》、《韩非子》、《论衡》、《金刚经》、《化书》、《李氏焚书》、《明夷待访录》、《续四书大全说》、《四百编》、《太平天国文选》、《天演论》、《清代学术概...  相似文献   

6.
杜佑思想局限性述论剑光,国慰一部《通典》奠定了杜佑在史学上的地位。学者们除了对杜佑在史学上的贡献进行研究外,还对杜佑的思想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在研究中,学者们往往看到了杜佑思想先进、积极、可取的一面,而关于他思想局限性的一面,则往往是在长篇赞颂后稍微点...  相似文献   

7.
张朔人 《今日海南》2023,(11):33-34
<正>丘濬一生,参与编纂《大明一统志》《英宗实录》《寰宇通志》《宪宗实录》《续通鉴纲目》等官修史书。私家著述包括:政治类,《朱子学的》《家礼仪节》《大学衍义补》;史学类,《世史正纲》《续资治通鉴纲目》;军事类,《两广用兵事宜》《两广备御猺寇事宜》《平定交南录》;医学类,《本草格式》《明堂经络前图》《明堂经络后图》《群书钞方》;剧本,如《五伦全备忠孝记》《投笔记》《举鼎记》《罗囊记》,及个人文集《琼台诗文会稿》等存世。如果说官修史书编纂,是翰林院主要职责所系;那么涉猎诸多学术领域,取得如此成就,则完全是个人学术禀赋。他对地方文化起到怎样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8.
张闻天的史学思想发展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青年时期他翻译了一些西方史学著述,并对历史定义、历史特征、历史价值等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张闻天史学思想成熟的阶段,他编写了《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指明了中国革命史研究的对象、范围、内容和基本线索,初步建立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革命史研究的科学体系,体现了中国马克思主义革命史研究的新水平,对抗日战争作出了重要的理论贡献。其构建的中国革命史研究科学体系、评价的重要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使用的马克思主义历史研究方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司马光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之一,所撰《资治通鉴》是一部不朽的史学巨著。本文拟从《资治通鉴》和《温国司马文正公集》中的论史部分,对司马光的史学思想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0.
明万历年间,意大利传教士艾儒略著《职方外纪》,第一次向中国介绍了西方藏书和图书馆事业。但作为中国人,最早从事这项工作的则是林则徐和魏源。 林则徐早在翻译《华事夷言》时,就注意到了西方的藏书,特别是西方所收藏的中国图书。后来林则徐在其翻译的《四洲志》里,对西方藏书及图书馆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在他之前,传教士对西方图书馆的介绍仅限于欧洲国家,而《四洲志》的介绍则包括了美国。  相似文献   

11.
试论史学与经学之分途李金河我国的史学源远流长,自孔子修《春秋》、左丘明作《左传》始,经西汉司马迁著《史记》奠定了纪传体史书的基础,班固撰《汉书》立皇朝史撰述“正史”的固定格局。武帝以后,政治、思想、文化领域都成为儒家经学的一统天下,史学亦完全附翼于经...  相似文献   

12.
仓修良教授 ,江苏泗阳人 ,浙江大学历史系教授。兼任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副会长、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地方志协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献研究所兼职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史学研究所兼职教授等。对中国史学史研究有年 ,著述甚丰 ,涉及史学史、方志学、谱牒学等各个方面。著有《中国古代史学史简编》、《章学诚和〈文史通义〉》、《方志学通论》、《章学诚评传》(两种 )、《史家·史籍·史学》 ;古籍整理有《爝火录》(合作 )、《文史通义新编》 ;主编有《中国史学名著评介》(三卷 )、《史记词典》、《汉书词典》等。本文以访谈形式 ,论述仓修良教授的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3.
文廷海  谭锐 《求索》2012,(4):97-100
原始史书《鲁春秋》为孔子的改造提供了思想基础和体例基础。孔子对《春秋》的改造,赋予《春秋》思想诠释的多义和开放性,造就《春秋》性质的不同。在经学家的视野中,因《春秋》对政治的影响,以及文本的义理诠释传统,因而属于经学;而在史学家的视野中,《春秋》是一种史学体裁的起源,甚至成为一种史料。历代多数学者主张《春秋》包含经学与史学属性,二者不可截然分梳,故《春秋》具有"义经而体史"的性质。  相似文献   

14.
冯利华 《求索》2010,(6):F0003-F0003
在中国小说史上,续书现象较为普遍。特别是明清时期.《三国演义》、《西游记》、《金瓶梅》、《水浒传》、《红楼梦》等名著.皆有大量续书.如《后三国演义》、《后西游记》、《续金瓶梅》、《水浒后传》、《泣红亭》等。尤其引人注目的是,《施公案》、《三侠五义》、《彭公案》等小说被一续再续,成为小说史上的一大热点,如石庵《忏观室随笔》所云:“《小五义》也.《续小五义》也.再续,三续.四续《小五义》也。  相似文献   

15.
刘兰肖 《求索》2007,(3):221-224
魏源编辑或研究撰写的《圣武记》、《元史新编》、《道光洋艘征抚记》、《海国图志》等一系列史学著述,不仅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为晚清以来的社会改革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而且代表着嘉道时期史学的新成就,其经世致用与爱国御侮的编撰宗旨,在外国史著述体裁方面的探索与尝试,以纪事本末体撰述当代史的成功范例及对纪传体史书体例的扬弃与创新,在历史编撰学方面亦具有一定的价值和借鉴意义,开启了传统史学向近代史学转变之枢机。  相似文献   

16.
文廷海  丁光泮 《求索》2008,(7):226-229
苏辙在集解《春秋》时,从思想史的角度对《春秋》的思想进行解读。政治思想,首先从“尊王命”、“正周班”、“尊王官”、“尊王人”、“王者无敌”、“天子无出”、“天子不会”第一次对《春秋》“尊王”之义进行全面的解说,这是苏辙《春秋集解》的重要贡献。此外,夷夏之防、“轻刑慎杀”等政治思想,也阐发新的见解。伦理思想,以“隆君父”为说,强调《春秋》的政治教化意义和“诛心”的作用。史学思想,说经以《左传》史实为本,标举《春秋》“书实”的思想,对春秋时代作“通变”性的历史考察,灌注了自觉的史学意识。苏辙《春秋集解》阐发思想内容丰富,对当时“以意说经”的《春秋》学风有所矫正。  相似文献   

17.
刘勰的《文心雕龙》是一部著名的文学理论著作,而其中《史传》篇却更多地涉及(?)史学,它集两汉史评之大成,对唐代刘知几《史通》的著作有重要影响,在古代史评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试从史学角度对《文心雕龙·史传》篇的主要思想和影响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8.
记得“四人帮”粉碎后不久,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主持选编的《唐诗选》。它囊括了自初唐至晚唐的130多家、600多首有代表性的作品。出乎意外的是,晚唐诗人章碣广为流传的咏史诗《焚书坑》竞付阙如,  相似文献   

19.
厦门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导郑振满是无党派人士,省政协委员。他从事史学研究30年,先后出版《明清福建家族组织与社会变迁》、《民间信仰与社会空间》、《乡族与国家:多元视野中的闽台传统社会》,  相似文献   

20.
张挺 《前沿》2014,(3):61-62
《大学》是儒家论大学教育的文章。本文通过分析蕴含在《大学》中的思想教育理论,进一步研究其理论的现代启示及其社会功用,对加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亦体现了史学的社会功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