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接到母亲的电话。母亲问,今天是什么日子?我想了半天。母亲说,今天是你的生日啊。三十几年了,母亲不怎么看日历,儿子的生日却一次不落地记得。小时候,日子过得再怎么艰难,母亲到了这时总给我煮两个鸡蛋。而且,母亲会把手从繁忙的家务中解放出来,长时间放在我的头顶,让我周身流遍慈爱。儿子回家了,我问儿子,今天是什么日子,儿子说,今天星期五,明天不用上学了。妻子回家我问妻子,妻子说,今天18号,好像还是星期五,有《同一首歌》。连我自己都不记得,他们怎会记得?儿子的生日只有母亲记得。因为几十年前的那个寻常日子,一个生命的诞生,对其他人…  相似文献   

2.
有一则小故事说,在一座非常破旧的古庙里,住着一个贫病交加的乞丐。他每天都要风雨无阻地出外乞讨,还是常常过着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日子。他于是便常常对着古庙里供奉的天神跪地祈祷:“天神呀,求求你发发慈悲,让我发财吧。如果你保佑我发了大财,我一定要为你重修庙宇,重塑金身……”有一天,天神奉命到人间巡查,恰好听到了乞丐这番祈祷的话,于是,天神便来到乞丐的身边,对他说:“可怜的人,就让我来满足你的这个愿望吧。”天神从身上掏出一个钱袋递给乞丐,并告诉他说:“我送给你一个拥有魔力的钱袋,钱袋里永远会有一枚金币…  相似文献   

3.
罢宴     
下班的时候,我突然接到一个老同学打来的电话。她说她到了我所在的这个小县城。屈指算来,我们从高中毕业分手到如今,已有20年未曾谋面了。他读完大学后在省城高就,仕途如鱼得水。这些年来,失落与自卑让我无颜与他联系,多年寒窗苦读所结下的情谊让时光老人已然打磨得锈迹斑斑。现在,他的到来定能唤醒沉睡在我们心中的许多美好的情感。我想我这次应该好好尽一下地主之谊破费一点了。可是,老同学打电话是请我去陪吃。他们的饭局已经安排在品位不俗的临河酒店。现在,老同学在省城八面风光,下到我们这样的小县城,下属对口单位自是应接不暇,哪还轮…  相似文献   

4.
(一) 在讲授《简史》社会主义这一内容之前,我了解到,有一些同学认为资本主义比社会主义好。怎样纠正这种认识呢?干讲,效果不理想;光批评,不能服人。正好,学校有一位老师刚从国外探亲归来,我请他来现身说法。这位老师不久前去了新加坡、香港等地,那里确实到处都是现代化景象,花花绿绿,高楼林立;到了晚上,灯火繁华、五光十色。可是,当他拜访了一些老同学之后就深深感到,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有的老同学当上了资本家,可日子并不舒心,成天担心企业倒闭、忧心忡忡。在国外,中小资本家的企业常常是说  相似文献   

5.
一天.一位同志给我打电话,说我有个老同学骨折住院了,叫我一起去看看。那位老同学快50岁了,是一个单位的中层领导干部。看到我们,这位老同学懊丧得很.说自己下雨天滑了一跤,到医院检查、拍片,结果发现腰椎骨折了。医生还说他有骨质疏松症.要他卧床休息2个月。他十分不解,怎么这么轻轻地摔一跤就会骨折了?我对他说:“这主要就是因为你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6.
老师与师兄     
那天,开会遇见郝诒纯先生。郝先生对我说:“你的老同学,在我们那里当专职副主席了。”郝先生是著名女科学家,现任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我们可算同事。她的学识、人品、仪态,令人敬佩。郝先生也是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副主席,她所说的我的老同学,是当年我在北京大学中文系念书时的师兄金开诚。我念大一时开诚念大四。1957年我们都被“划右”,又是同科。开诚以文艺理论家鸣世,其实他本工古文献学,是一位学识渊博的教授。念大学时,他就是个才子。风  相似文献   

7.
一百年前的今天,因为一个婴儿的诞生而使中国变得辉煌,他就是邓小平。今天,不仅仅是中国,而且全世界都因为他而记住了这个日子——1904年8月22日。这是因为他的一生为中国,也为世界的进步、发展、繁荣带来了重大影响。他是让中国人民站起来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中的重要成员,又是让中国人民富起来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全中国人民都在自己的生活中深切的体验到他的伟大功绩,全世界华人都因中国的和平崛起而扬眉吐气。他曾充满深情地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当我们回顾他的一生业绩和理论著述时,越来越为他那颗滚…  相似文献   

8.
表炫“忙”     
"晶晶,下周六我结婚,咱们可是七八年的好朋友了,你可不能不来啊!""实在对不住了,老同学,最近实在太忙了,公司刚签了一个大项目,你看见我在微信里发的消息了吗,我和我的团队没有一天不加班。等忙完这段,我请你吃饭啊,红包后补。""晶晶,周末回家一趟吧,你都多长时间没回家了,爸妈都想你了,上次你爸买的羊肉还在冰箱里冻着呢,就等你回来给你做葱包羊肉呢!"  相似文献   

9.
两年前,我和先生在到亲戚家拜年的车上,第一次提到了在家上班的问题。那时我们都是身不由己的上班族,每天在单位里点庚点卯应付领导,勤勤恳恳做着非常渺小的职员,这种日子早已让人厌倦透顶。那年我先生正好考过国家资格的造价工程师,对前途有无限的憧憬,而我也早打算退回家做个自由撰稿人。想起工作日的早上打着哈欠蹩进办公室,整天看着别人的脸色过日子,就觉得没有自由的生活简直是地狱。我们争相构想美好的未来。在家办公当然第一件事就得跟单位说“bye-bye”,最好的办法当然是先争取下岗。然后是实施这一方案所需的物质条件。最重要的一…  相似文献   

10.
周克 《现代领导》2008,(2):38-39
第四章 从共和国初创的日子到非常岁月(1949年-1978年) 在地下斗争的日子里,我心中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能活着看到解放,哪怕是看一眼解放的天也好!”这是一种多么简单然而又是多么诱人的幸福憧憬啊!当这一愿望已经变成现实时,胜利的喜悦,奋斗的艰辛一起涌上了心头!  相似文献   

11.
笔者供职的新闻单位,每天都会收到一些群众的投诉信。前些日子,江苏一位有40年党龄的老党员反映,自1994年以来,他反复举报市里某领导滥用职权给国家造成巨额经济损失。来信附寄的这些年举报和批转的材料竟如砖头一样厚。这位老党员在信中说,十多年来,他的举报“由匿名到实名,由隐蔽到公开,由信访到上访,由正常上访到非正常上访……可以说所有的路子都走了,  相似文献   

12.
读者俱乐部     
本期主人公:子瑶心语:写给爸爸妈妈的一封信心愿:爸爸,我还是愿意相信您依然爱我;好妈,我不在家的日子,您要多注意身体。弟弟才上一年级,学习不好,也不要太把他的成绩放在心上。我会珍惜这次机会的,请你们放心吧。亲爱的爸爸妈妈:这是我在去往石家庄的火车上给你们写的信。我知道你们很忙,不能送我去学校。从海南参加完高考回家,直到昨天登上火车,整整一个半月的时间里,我都没与你们说过话。我知道你们很难过,其实我也很难受,真的很难受。你们花了一大笔钱让我去海南参加高考,知道自己考砸了以后,心里不知道该怎么面对你们,面对帮助过我的亲人,我选择了沉默、逃避。因为,在我心里,我把自己惟一的这次离开家里的机会弄丢了。  相似文献   

13.
前不久,宁夏东方皮件厂一个名叫李正杰的下岗职工给人民日报驻宁夏记者站寄来一封信。他在信中说:我是一个下岗工人,但我又是一个共产党员;我的工作下了岗,但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决不下岗。在信中,李正杰向记者谈了他学习十六大报告的体会。他说,中国共产党是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  相似文献   

14.
在回家的路上,我和小妹都乐滋滋的,快乐地数着各自收到的压岁钱,虽然不过两三块钱,可是却感到十分满足、十分幸福,仿佛成了百万富翁。年根儿了,朋友说他的宝贝女儿一到过年,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收到几千块压岁钱!这些年来积攒起来的压岁钱已经有好几万了,他用女儿的名字存到了银行……我听得目瞪口杲,不由得想起儿时在家过年的情形,想起了自己那点可怜而幸福的压岁钱。我小时候,日子甚是清苦。不光是我,在那个年代,每家每户的日子都好不到哪儿  相似文献   

15.
送一度温暖     
小悦 《协商论坛》2006,(9):62-62
那个冬天,他的事业遭到灭顶之灾,由于贷款没能在限定的时间还清,他们不得不搬出那套豪华且温暖的住宅。他们在市郊租了一处简陋的房子,房间里阴冷潮湿,他对她说“:相信我,会好起来的。”她信。白天,他在外面玩命地奔波。晚上回到家,他坐在电脑前查阅资料,整理信息,然后沉沉地睡去。不管多累,他都要天天洗澡,那是多年养成的习惯。浴室里只有简陋的淋浴,这让她很怀念那座温馨的豪宅。想起从前的日子,她有些伤心。因为她突然发现他不在乎她了,从洗澡这件事就能看出来,她记得在以前,他们一起从外面回来,他总会微笑着说“:你先洗吧。”他自己却带…  相似文献   

16.
和yw的见面采访从2003年夏一直约到了2003年冬,不是我临时有事就是他身体欠佳,中间又赶上主持《沈哥聊斋》栏目的残疾人沈玮突然病故,yw作为沈玮的老同学、老朋友义不容辞地忙着帮助料理许多事,累得病了些日子。直到2004年春节过后的一天,yw托人带信给我,说他可以接受采访了,我俩这才见上面。推开疗养院病房的门,看到迎面一张病床上平躺着的他,这是一个方头大耳,估摸身高1.80米左右的中年男人,身体大部分动弹不得,惟一能动的是他的头和手臂。房间里一个民工模样的男人,yw叫他“老曹”——新来的护工。老曹把病床的上半部分摇高,yw得以用半倚半坐的坐势和我交谈。谈到一半时,yw停了下来,皱皱眉头,迟疑地说:“老曹不在,谢谢你,帮我把床头柜上的喝水杯拿来,给我口水喝……”我后悔着自己的粗心,赶忙帮他……  相似文献   

17.
他是个商人,自掘到第一桶金之时,就默默地走上了“扶贫济困、捐资助学”的道路。当他成为令人羡慕的亿万富翁之后,还依然保持着“勤勉、务实、低调、严谨”的作风,依然保持着淡泊名利、乐于奉献的精神。他说:“致富思源,回报社会,是我的责任。”他不是农民,却为了贫困的桂花村里那一万多村民奔波劳碌。大到修路、架桥,小到吃饱、穿暖,只要是村里的事,他不仅——记挂在心,还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落实。他说:“身为村官,让村民们早日过上富裕安康的日子,我责无旁贷。”他是一名市人大代表,多年来,无论身份地位怎样改变,他始终认真履行代表职责,充分发挥代表作用,受到了选民的好评。面对赞扬,他说,“作为一名市人大代表,无论何时何地,都应该多一份责任感……”  相似文献   

18.
守候     
我的家,在小巷深处。这个位置,离闹市很远,听不到车水马龙的喧嚣,甚至连走街串巷卖豆腐的人都不愿光顾这条小巷。然而每天我都聆听着一种声音——一种摩托车驶近的声音——那是他回家的信号。他工作在百里之外的乡下派出所。所里只有三个人,工作很忙。没有特殊情况时,他都是周一早上骑车去上班,周五晚上回来。日子久了,他的摩托车发出的声音就成了家里特殊的门铃。而我,每到周五就会早早地准备好一桌丰盛的晚宴,等候他归来。当他如期而归的时候,我会像一只幸福的小鸟,为他开门,帮他推车,唧唧喳喳对他说个不停;而当他不能如期归来,我又会为他…  相似文献   

19.
抉择     
今天是《人民公安》杂志创刊50周年的大喜日子。对这份刊物,我是情有独钟的。那是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说准确些,是1986年的7月份,我从陕南的紫阳乘火车欲到安康铁路分局人事科,看我调分局宣传部或调铁路运输法院的事儿“落实”得怎么样了。谁知就在那天的车上,我遇到一位四川的老公安,约50多岁,两鬓已经斑白。仅几句话的搭讪,我们就似乎很熟了。当我看到他将自己刚刚浏览了的那本《人民公安》杂志放进提包里,我便跟他讲,能否让我翻阅一下?他犹豫了一下说,你能否给我看一下你的工作证件。我说可以,便从上衣口袋掏给…  相似文献   

20.
正我至今都记得院坝里的杨大哥,因为他的那些书为我打开了一扇窗,清苦生活中的那缕书香,让我觉得苦亦不苦、饿亦能熬,那又是为何,我上课的时候会常常走神呢?我在牵挂什么?至今,我都"牵挂"着一些人,确切地说,是对他们心存感激,比如杨从宁大哥、杨三姐大姐,他们兄妹俩是在院坝里居住的杨大姑妈家的一双儿女。杨从宁大哥在牛奶场上班,大龄未婚,唯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