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统筹城乡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仟务”。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并将统筹城乡发展放在第一位。十七大提出,要“统筹城乡发展,  相似文献   

2.
林凤君 《求知》2004,(5):32-33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贯彻“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和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这“五个统筹”是在深刻总结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用科学的发展理论分析现实而形成的新的实践观念。它是一种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笔谈)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及随后召开的200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都明确地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如此突出地强调这一问题,表明我们党对新农村建设的高度重视。建设  相似文献   

4.
建设与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在我国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的,而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标准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相似文献   

5.
《党政论坛》2006,(3):6-8
2005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了今后5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了切实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的战略部署,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步伐。中共中央、国务院进一步发出《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义、目标、任务和要求,都做了具体而…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着眼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从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出发,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中共中央2006年一号文件在具体部署农村工作时,又从八个方面提出了32条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我们了解到,绝大多数同志都充分肯定新农村建设的深远意义,并努力探讨如何借鉴国内外历史上的经验教训,积极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出谋划策。但是,也有部分党政领导干部和关注三农问题的人士在思想认识上存在着许多困惑,提出了一些担…  相似文献   

7.
十六大实现了从小康水平到小康社会的观念转变;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进一步丰富了小康社会的内涵,体现了党在发展观认识上的深化;小康社会发展目标反映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科学发展观是实现小康社会的理论指南。  相似文献   

8.
张凤龙  张淑芳 《求知》2006,(3):32-33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9.
HACCP体系     
《求知》2006,(6):45-45
2005年10月8日至10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京举行。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确定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性任务。提出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全面推进农村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信息窗     
《决定》提出的新论断、 新思路、新举措 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提出了很多新论断、新思路、新举措,现举隅如下: 第一次提出社会发展上的“五个统筹”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新农村建设:终结“三农”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柯炳生 《团结》2006,(4):29-32
200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2005年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2006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新农村“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胡锦涛总书记在2006年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负责同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的讲话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个字的要求,涵盖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主要方面。从这些重…  相似文献   

12.
提升农民素质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颖 《求知》2006,(6):11-1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整个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13.
"三农"问题是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建议>, 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1].  相似文献   

14.
走出新农村建设的认识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凡强的“走出新农村建设的认识误区”一文指出,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但有些同志对这一问题的认识还有偏差。误区一:“新村建设”论,误区二:“农村自我发展”论,误区三:“政府主体”论,误区四:“基层政府无为”论,误区五:“同步实现”论。只有走出这些认识误区,才能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自觉性。P  相似文献   

15.
陈滢 《求知》2005,(12):34-36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指出,必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在农村和西部地区。要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我市作为中国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2020年的农村城镇化率将达到80%,每年递增2个百分点以上。因此,如何推动我市农村城镇化健康协调地发展,将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张怀西 《民主》2005,(11):7-8
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共十六大精神,全面落实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解决新形势下的“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建设农村小康的根本途径。它对新形势下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瞭望》2003,(43)
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通篇凝聚着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上和实践上的创新智慧和成果,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又一座里程碑。其中,关于新的发展观和五个统筹发展的崭新论断,是重大的理论创新点,需要各级领导干部深刻领会,并在实践中认真贯彻落实。 新的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五个统筹发展,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  相似文献   

1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在新形势下统筹城乡发展、着力破解“三农”问题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驱动农村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协调发展,是当前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大历史任务。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键是做到“三个结合”。  相似文献   

20.
唐黎标 《民主》2006,(10):12-13
中共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决定,不仅是切实加强“三农”工作、惠农支农、推动农村形势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决策,也是促进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开放成果、统筹城乡发展、加大内需调动、事关发展全局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定会为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带来巨大的动力,创造美好的前景。但是,从我们观察到的一些情况看,先前在新农村的建设中,有不少地方存在着“重外表形象多,重生活质量少”、“重个体单干多,重集体协作少”,“重经济发展多,重社会发展少”、“重锦上添花多,重雪中送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