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儒家思想内容广博,乃是中国传统思想之精华所在,其中所蕴含的丰富内涵对当今的管理工作产生极为深刻的影响。当今高校管理工作可以从儒家的“仁义礼智信”的五常思想中汲取经验,结合现代管理的理解,强调在管理中以人为本即为“仁”,培养公平正义、敬业奉献精神即为“义”,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礼仪文化即为“礼”,树立创新意识、合理安排人员即为“智”,诚实守信、言出必行即为“信”。我们要将儒家文化中的传统优秀管理思想与现代管理理论、管理经验有机结合,培育中国特色的高校管理文化,帮助学校科学发展和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
我国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需要“文化自觉”,尽可能地汲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营养,儒家“和”的思想就是这样的营养。本文阐述了儒家“和”的思想的六个方面的内容,即“太和”的思想,“义和”的思想,“中和”的思想,“人和”的思想,“协和”的思想,“共和”的思想,指出儒家的这些“和”的思想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四个方面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传统管理思想与现代企业成本管理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实践的结合已日益成为众多学者探讨和研究的重点,儒家、法家的管理思想,对创建节约型企业、提高企业成本管理水平有着重要的价值。通过对儒家、法家管理思想的精髓进行梳理和剖析,汲取其精华,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可以有效发挥其在现代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军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支撑就是指文化为军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精神路标、动力支持和育人载体。其主要内容是文化理论支撑、文化形态支撑、文化精神支撑、文化创新支撑。其实现途径是树立“大文化”育人的现代观念;加强各项文化建设;塑造独特的校园精神;开展文化创新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5.
和谐思想是儒家思想的理论精髓,是儒家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探究儒家和谐思想的内涵,引申出对儒家和谐思想的现代价值思考,使儒家和谐思想真正的融入现代、融入我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6.
随着商品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精神安顿和终极关怀的问题日益凸显.科学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是解决终极关怀问题的重要手段.在中国悠久的文化历史中,儒家形成了一整套终极关怀理论.从儒家终极关怀理论中汲取智慧,联系实际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将这两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是解决现代人终极关怀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儒家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和谐思想,我们应以批判继承的精神,吸取精华,去除糟粕,深入研究和发掘其思想精华,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从“仁者爱人”的人际和谐;“均无贫,和无寡”社会和谐;“天人合一”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和而不同”、“和为贵”的国与国之间的和谐四个方面来论述儒家和谐思想的意蕴。启示我们要构建以人为本的人际和谐;构建和谐社会要坚持社会的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要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之路;启示我们要构建持久和平、发展繁荣的和谐世界。  相似文献   

8.
儒家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和文化建设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说,历经两千多年漫长历史岁月,兴盛为传统文化的主流,在国民道德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规范乃至社会心理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成为塑造国民特质的主导力量。近几年来,儒家学说中管理思想对于现代管理的价值,己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儒学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中国近代及现代企业文化构建,并对日本、东南亚等周边国家及全世界产生深远影响。本文从儒家中“仁”、“礼”、“义”的思想出发,探讨了这些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和文化建设的启示,这对我国企业更好地吸收传统文化的精髓,加快企业管理和文化建设步伐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相对于西方理性的企业精神,中国儒家以“仁”、“和”为核心,建构了一个以弘扬人文精神和实现人性为核心的个人管理、社会管理和国家管理的思想体系。人类文明发展至今,西方传统管理理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危机,以人为本已成为现代管理的基本理念。本文仅就孔孟仁学与现代人本管理理念的相互关系做一初步探讨,从管理的视角展现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在当代的重大意义与影响。  相似文献   

10.
徐复观对儒家的“德治”展开了一种创造性的解释——德治即“无为之治”.为政者要消解自己的好恶和才智,限制自己的政治权力,使自身处于一种无为的状态,即非主体性的状态;而以人民的好恶为好恶,即“以百姓之心为心”,突出天下人民在政治中的主体性,以天下治天下.德治即无为之治,蕴含着深刻的民主精神.徐先生的解释把儒家的德治与现代的民主政治结合起来:儒家的政治思想具有民主精神,但没有建立民主的制度和法治;现代的民主政治,只有建立在儒家之仁义道德的基础上才能根基牢固.  相似文献   

11.
孟子的“四德说”和董仲舒的“五常说”通常被认为是关于儒家核心价值体系较为标准的概括,在儒学发展史上有较大影响。宋代儒学复兴,学者们对此问题的探讨则侧重于分析各种价值之间的关系。儒家功利学派的代表人物李觏把礼作为儒家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心,以之统摄其余;理学大师朱熹则将仁作为最高的范畴,以之兼摄其它。两人的不同认识反映了他们思想体系内在理路、学术传承的不同,也反映了儒家内部关于社会治理思想的不同取向。  相似文献   

12.
“三个务必”是中国共产党破解“赶考”命题、实现长期执政的崭新叙事和科学回答。“三个务必”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镜鉴历史过往的科学总结,也是回应大党独有难题的深刻洞察,更是对时代和人民所赋予使命任务的历史自觉。“三个务必”内涵丰富,蕴含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和奋斗目标、鲜明底色和制胜法宝、精神气质和策略方法。全面落实“三个务必”,必须加强理论武装,在汲取思想伟力中筑牢思想根基;坚持人民至上,在厚植为民情怀中践行初心使命;增强忧患意识,在推进自我革命中战胜风险挑战;发扬斗争精神,在锤炼斗争本领中把握历史主动。  相似文献   

13.
“以人为本”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主题和重要特征,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为此,研究现代企业管理就要对“以人为本”进行三个方面研究,一是关于“以人为本”管理模式的形成;二是关于“以人为本”管理思想的内涵;三是关于“以人为本”管理机制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德治”思想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提出的治国理论,是中国封建社会政治伦理化的产物。“德治”思想重视君主和最高统治者的道德品质、道德修养;注重对人民的道德教化;主张以德选官、实施仁政。批判地继承传统“德治”思想,挖掘其现代伦理价值,对我们落实“十六大”报告精神,贯彻“以德治国”的思想,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培育发展型文化是毕节试验区新一轮改革发展目标总体框架“一轴四轮”中的一轮。培育发展型文化,笔者认为,应树立发展型思想,强化政治理论教育,提高干部思想水平;砥砺发展型精神,强化理想信念教育,激发干部工作热情;锤炼发展型作风,强化能力提升教育,解决本领恐慌问题;植入“培训文化”理念,强化培训战略体系建设.提高干部培训质量。  相似文献   

16.
“和”是中国文化贯通古今的重要概念,也一直是西方哲学思想演变过程的主动脉。申西方哲学申的和谐思想不仅构成了现代企业谋求生存与发展的哲理依据,而且也成为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理念。“和谐”因其整体、有序和协同精神成为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灵魂,也成为现代企业营运过程努力不懈的一种信念和竭力追求的一种理想。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不少人认为,孔、孟儒家学派在政治上是保守的、迂腐的。本文针对这一观点,着重论述了孔、孟儒家学派政治哲学中的权变思想,指出他们的言论中闪耀着政治智慧之光,这是政治思维中辩证法的反映。孔、孟儒家学派的政治权变思想,主要反映在下述几方面,如他们认为,杰出政治家(即“大人”)应当是“识时务、通权变”的;在政治选择上,应当是“有义存焉,无可无不可”(高度的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为政者“有所不为方可有为”,以及在逆境中,高明的政治家应当是大智若愚的,等等。当然,就是在权变思想中,也反映出了儒家学派政治观上的历史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  相似文献   

18.
“慎独”作为传统儒家一种重要的修身功夫,在古代中国人的道德修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慎独”的根本要义就是要谨防心中欲念萌动的隐微之际,就其实质来讲就是慎心。进入新时代,深入发掘传统儒家慎独思想的内涵,对其进行创造性的阐发,有助于解决党建工作中提高党员党性修养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弘扬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人在党性修养上可以合理汲取儒家的慎独思想,努力实现“我将无我”的境界。  相似文献   

19.
孟子预设天赋良知,从“人性善”的哲学命题出发,得出了个体道德修养向内用功的法门——求其放心;《大学》承接孟子,提出“三纲”、“八目”,把“求其放心”具体化,使个体道德修养具有可操作性;逮至宋明新儒学的兴起,朱陆在个体道德修养的入口处争执起来,余讼不已;阳明先生上承孟子,范围朱陆,创建“致良知”学说,指示成就“圣贤”之路,遂成儒学工夫论的集大成者;及至西学挟西力东渐,君权殁于辛亥之炮,名教焚于“五四”之炉。劫灰中现代新儒家生焉。然遍观现代新儒家诸贤,汲汲于“良知”者,甚过矣。  相似文献   

20.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为企业改革、发展、稳定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正确认识新形势、新挑战,树立和强化“五个意识”;健全五项机制,实施六项举措,努力开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