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治安当场处罚应当收集证据,从实践、理论及立法上看都是十分必须的。但是,鉴于当场处罚的特点,收集证据应当以可能和必要为原则。 相似文献
2.
李春华 《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8(6):57-60
治安管理处罚是公安机关以国家名义,依法强制剥夺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的人身自由、名誉、财产和其他权利的行政法律制裁。治安管理处罚制度自始至终就是我国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制度与当前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在终极目标上契合一致,并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但由于它前身所具有的特殊强制性和社会公众性,必须将其置于有效的监督下。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和安定有序是治安管理制度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必须处理好治安管理处罚权和公民人权保障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权明丽 《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9(2):70-73
非刑罚处罚标志着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和人的价值的实现,它既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又是推进和谐社会构建的有效手段.但目前非刑罚处罚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其中既有理念上的障碍,也有立法和司法规范中存在的问题,因而有必要对之修改和完善,以更好地体现人本精神和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4.
针对当前立法、司法现状,从依法行政的角度提出在治安管理当场处罚程序中必须收集和运用 证据,这是治安处罚行为合法的要求,是当场处罚程序自身的要求,也有助于减少行政争议。治安当场处罚 程序中的证据除具有一般证据的特征外,还具有直接性、程序性和时效性特征。这是在研究和制订证据规则 时必须重视和体现的。 相似文献
5.
客观处罚条件以其超越责任主义的特性帮助司法机关在一些罪名的成立上降低了证明的难度,但这一点也为之招致批判之声。目前客观处罚条件的生存主要面临三重困境,一是与责任主义的悖反,二是究竟是限制处罚还是扩张处罚难以确定,三是性质不明身份暧昧。风险社会理论无法为客观处罚条件成为责任主义原则的例外提供支持。人们并不关心客观处罚条件的立法本意究竟是扩张处罚还是限制处罚,它带有功利主义色彩的制度设计使它贯通了犯罪论与刑罚论之间的鸿沟,不法与责任只是决定了行为的可罚性,客观处罚条件成为决定行为需罚性的素材。 相似文献
6.
7.
《刑法修正案(八)》关于老年人犯罪的规定,对于已满七十五周岁的老年人犯罪在刑罚的设置上呈现轻缓化趋势,并且禁止适用死刑,这不仅使刑法与我国的优良传统相契合,而且符合刑法现代化发展的趋势。但该规定在老年人年龄的认定、起算基点和死刑禁用的例外情形等方面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进一步完善刑法关于老年人犯罪的规定,对老年犯从宽处理的年龄认定应以结果发生时为计算基点,对老年犯禁止死刑的年龄起算点应以犯罪时为基点,取消对于已满七十五周岁的老年犯禁止死刑适用的例外条款。 相似文献
8.
无照经营是指未依法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注册并领取营业执照而擅自开业的行为。无照经营属非法经营,应当予以取缔。国家先后出台了《公司法》、《合伙企业法》、《个人独资企业法》、《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私营企业登记管理条例》、《个体工商户登记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江苏省人民政府还专门制定了《无照经营行政处罚暂行办法》的规章。 相似文献
9.
《刑法修正案(七)》降低了绑架罪的起刑点,但存在减轻处罚情节设置过于粗糙的问题,未对经谈判自愿释放人质减轻处罚明文加以规定。立法规定经谈判自愿释放人质减轻处罚可以为法官更加合理地解决劫持者的刑事责任问题提供法条基础;为警方解决人质危机提供法律依据,有助于促进人质危机的和平解决,从而提高反劫持人质犯罪的效率。我国劫持人质犯罪的立法上也应增设经谈判自愿释放人质减轻处罚的特别减轻条款。 相似文献
10.
郑新 《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2(1):88-89
本文着重从当场处罚程序性规定的不足和公安机关在行政诉讼中承担举证责任两个方面 ,论述了将制作现场笔录纳入当场处罚程序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刘晶晶 《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2(5):54-58
传销犯罪在我国存在已久,目前总体上仍呈高发态势,不容忽视。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的确立,立足于当前我国传销犯罪的客观实际,反映了国家打击传销犯罪的坚定决心,同时也体现了立法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为公安机关的精确打击提供了执法依据。然而,近年来公安机关在打击传销犯罪的实践中对某些概念和问题的理解存在困惑,影响到法律的准确适用。因此,在现有的立法框架下,有必要明晰这些疑惑和争议,以增强法律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2.
论惩治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基本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恐怖主义行为滋生于 2 0世纪初叶 ,一些组织或个人基于各种各样的动机或目的不断实施危害人类的行为 ,如劫持航空器、劫持人质等。这些行为在国际社会层出不穷 ,愈演愈烈 ,逐渐发展成具有组织性、有针对性 ,甚至带有某种政治色彩的国际性恐怖主义罪行。如何有效地惩治这种新型国际性犯罪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有关惩治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理论与实践也是各国刑事法学界重视的研究课题。结合现代国际法和国际刑法的相关理论 ,本文重点就恐怖主义犯罪的概况、性质及惩治与防范策略加以研究 ,以期促进对此问题的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拐卖人口犯罪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拐卖人口犯罪古已有之,在漫长的中国古代社会,拐卖犯罪这一社会"巨蠹"有着自身发生、发展和演变的特征,而中国古代的统治阶级也在治理拐卖人口犯罪方面摸索和总结了一系列的经验和对策。 相似文献
14.
JOHN CROFT 《The Political quarterly》2005,76(1):114-123
John Croft is a former head of the UK's Home Office Research and Planning Unit, so is able to draw on extensive experience to offer this reflective examination of half a century of involvement in the criminal justice system. He surveys the shifting patterns of research, popular attitudes and social emphasis, relates them to the changing political context, and asks a number of telling questions — including 'What works?' The author concludes that not much does work, and that government has had little influence on fluctuations in the crime rate since the Second World War. He recommends periodic reviews of research across the whole criminal justice system, perhaps on a ten‐year cycle; more comparative research, which would help to illuminate problems and perhaps suggest solutions; a closer look at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ocial and criminal policies; and a re‐examination of risk assessment, particularly in its implications for penology. 相似文献
15.
肖晚祥 《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0(6):78-83
认定假冒注册商标罪,需要对同一种商品、相同的商标、使用进行正确理解。行为人生产的产品既假冒了他人的注册商标,又属于伪劣产品的,构成假冒注册商标罪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成立牵连犯,应从一重处。 相似文献
16.
犯罪构成及其客体要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犯罪构成作为刑法理论的一个核心概念,是罪刑法定原则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犯罪构成理论采用了与德、日及英美不同的综合式的模式,将犯罪构成作为评判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的唯一标准。但在实践中这一标准因为《刑法》第13条的但书及排除违法性事由出现了例外,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犯罪客体要件存在漏洞,将刑法所要保护的社会关系作为了客体要件。为了将这些例外情形纳入到犯罪构成中,应该对我国犯罪构成的客体要件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17.
论转化型抢劫罪的犯罪形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转化型抢劫罪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抢劫罪 ,由于涉及基本罪和转化罪两个方面 ,在理论上比较复杂。特别是关于转化型抢劫罪犯罪形态 ,理论上存在着多种观点 ,实践中难以认定。认定转化型抢劫罪的犯罪形态必须明确三大理论前提 ,并将转化型抢劫罪划分为基本构成的转化型抢劫罪和加重构成的转化型抢劫罪 ,才能准确认定它的犯罪形态。 相似文献
18.
吕华红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0,(2):87-89
制作、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罪就是传播淫秽物品的行为犯罪。现行刑法关于淫秽物品犯罪的规定存在不足,应从罪名确定、法定刑配置、过失罪取消、走私罪调整等方面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9.
郑翀 《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2(3):51-53
关于有组织型经济犯罪,理论界尚无过多的研究专著,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组织型经济犯罪作为一种常见的经济犯罪形态严重地威胁着我国经济运行环境的健康发展。有组织犯罪应指三人以上为长期实施一种或多种犯罪获取某种巨大利益而建立的犯罪团体,有计划、有分工地故意实施依法应受刑事处罚的行为。有组织型经济犯罪具有法定性、牟利性、组织性、智能性、隐蔽性、复合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罗开卷 《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23(3):61-67
危害药品安全犯罪涉及生产、销售假药罪,生产、销售劣药罪,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非法经营罪,诈骗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等多个罪名。实施生产、销售假药、劣药犯罪,同时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侵犯知识产权,非法经营等犯罪的,应按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对于以销售假药、劣药为名行骗取他人财物之实,数额较大的,应以诈骗罪定罪处罚。生产、销售假药、劣药罪与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界限,关键在于把握犯罪构成的主观方面。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