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历史的车轮即将驶入21世纪的关键时刻,作为炎黄子孙,不能不关注21世纪中国的发展,因而不能不关注现时代中国青年,即第五代中国青年。第五代中国青年是横跨两个世纪的一代,是21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和栋梁,他们掌握着未来中国发展的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2.
恩格斯指出,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37页)。马克思和恩格斯是这一科学的创始人,并为这一科学的传播和运用奋斗了一生。但是,他们并不是生就的历史唯物主义者,他们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3.
胡乔木同志在《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一文指出:“历史唯物主义指出,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的矛盾,以及阶级社会中表现这一矛盾的阶级斗争,才是历史发展的动力。”(《理论月刊》,1984年第二期,第7页)表明构成阶级社会的历史发展的动力有三个因素:生产力、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的矛盾和阶级斗争。生产力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最终动力,而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向前发展的“直接动力”。(《马恩文选》第三卷,第374页)  相似文献   

4.
《科学社会主义》2007,3(4):8-10
今年是俄国十月革命90周年纪念.作为开创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并深刻影响了人类发展进程的重大历史事件,每逢重要的历史时刻,尤其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转折关头,十月革命总要进入人们的视野,引发思索和争议.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指出:任何科学的理论,“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卷第121页)江泽民总书记关于“三个代表”的思想,站在面向新世纪的历史制高点上,从时代发展的要求出发,高屋建领,总揽全局,用新的思维总结了我们党近80年的历史,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提出了加强党的建设的新思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时代精神,其要旨在于增强党的先进性和战斗力,提高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紧跟历史进步潮流,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把中国的事情办得更好。 共产党作为实现工人阶级历史使命的先锋队,是顺应历史发展规…  相似文献   

6.
李继高 《理论导刊》2003,(10):29-31
我党第三代领导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总结了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上宗教运动的规律,结合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国内改革开放的大局,集中全党的智慧,精辟阐述了关于宗教问题的思想,基本形成了系统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7.
正一、海上丝绸之路形成的原因1.中国经济的发展,是海上丝绸之路形成的基础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的、统一的国家。政治上安定统一,经济上实行货币、文字、度量衡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对秦朝的生产发展和科技交流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但由于实行残暴的统治,秦朝只存在了短短十四年。汉承秦制,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强大且历时久远的  相似文献   

8.
杨建华 《求知》2009,(2):19-23
在现代大城市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在实现环境整体功能和环境价值、保持历史文化的延续、有效开发旅游资源和有序发展城市建设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处理好城市发展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之间的关系。政府的作用至关重要。本期将市委党校第72期进修一班学员对这一课题调查研讨的发言摘登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科学的哲学史的研究对象,本质地说,应当是人类认识矛盾发展的逻辑过程。相对历史的现象形态,这个逻辑进程,可以简单地说就是哲学范畴的演变史。因此,研究哲学史必须排除历史的偶然性和诸多干扰因素,透过各个具体的哲学体系、哲学派别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所提出的哲学范畴及其特殊应用,把握它们在人类哲学认识发展中的逻辑意义和客观地位。“从逻辑的一般概念和范畴的发展与运用的观点出发的思想史——这才是需要的东西。”(《列宁全集》第38卷,第355页)本文试图遵循上述思想,重新探讨玄学研究中的两个传统例题,并就教于专家师长。  相似文献   

10.
关于人的全面发展问题,马克思恩格斯通过考察人类历史的一般进程,提出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人类实现了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飞跃,于是“人终于成为自己社会结合的主人,从而也就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成为自己本身的主人──自由的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43页)这时,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完全自由地发展和发挥他的全部才能和力量。共产主义的实现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因此人的全面发展不只是一种理想目标,它是一个现实的历史过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它是人走向全面发展的重…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制度是人类历史上崭新的社会制度。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至今不过70多年,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及其对人类进步和世界和平的巨大贡献,却显示出社会主义优于一切剥削制度的先进性和强大生命力。事实证明,马克思主义运用唯物主义、辩证法观点分析、研究社会历史一般发展规律和资本主义特殊历史发展规律所得出来的结论是完全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伟大理论,不仅是无产阶级打破旧的国家机器,推翻  相似文献   

12.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党的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我们党经历了一个伟大的历史性转变时期。这种历史性转变在我们党的历史发展中已经是第三次了。这三次转变,都是我们党在受到严重挫折之后实现的,都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历史经验。第三次历史性转变是建国以来出现的唯一的一次,它所能提供的经验,显然更加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历史编纂学是正在建设的一门学科。拓展这一领域的研究,关键所在是不能将之视为单纯的技术问题,而亟须加强对其哲理层面的思考,深入发掘史学名著的成就,认真总结中国历史编纂学的优良传统和人文精神。当前尤应深入探索以下四项有效的研究途径:第一,贯彻发展观点,将创始时期的特征与以后的纵向发展联系起来考察;第二,确立整体观念,深入总结史学名著所蕴涵的深邃哲理与高度审美价值;第三,贯彻“历史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克服偏颇之见;第四,运用比较研究方法,阐释传统史学精华在历史变局面前所具有的应变力。  相似文献   

14.
改革与传统     
改革是对传统的发展,还是对传统的否定? 恩格斯非常机智而又深刻地说过,在人类命运中,“除了不固定本身之外没有任何固定的东西,除了变化本身之外没有任何不变化的东西。”(《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9卷第37页)这就是说,历史、人类的命运是永远不固定的,永远在变化的。这就是我们进行改革的最深刻的理论依据。的确,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在任何时期为了向前发展,总要继承前代留下的生产力和思想资料;但同时也指出历史又往往有惰性力。这又给了我们以历史辩证法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5.
《民主》2022,(1)
中国民主促进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21年12月16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学习贯彻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听取和审议了民进中央主席蔡达峰代表民进第十四届中央常务委员会所作的工作报告。会议认为,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是在中共建党百年之际、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交汇的重要历史关头召开的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牢记初心使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  相似文献   

16.
伟大的历史命题:胡锦涛中国当代国家发展模式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站在人类历史发展的潮头,提出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和创新型国家三位一体战略思想,形成了中国当代国家发展模式的基本理论框架;它揭示了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的新方向,是指导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胡锦涛中国当代国家发展模式战略思想的创立,是一个伟大的历史命题,是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发展史上第三个里程碑,展示了奔向共产主义伟大理想的新途径,是党的十七大的思想理论基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6,(2)
辽都城上京在历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因为它是少数民族建立的第一个都城,是游牧民族和农耕文明交流融合的结果,是契丹族的一座历史纪念碑。上京的建立为辽朝二百多年的统治打下了基础,上京作为辽朝政治文化中心,极大地推动了契丹社会的发展。文章通过研究上京兴建的背景和历史地位,从一个全新的角度了解了辽朝历史。  相似文献   

18.
回顾四十年的改革开放,应具有国际共产主义(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理论和实践、人类社会发展现化代一般进程的理论高度、广度、深度。在此基础上,为研究提供历史和现实的坚实基础。四十年改革开放的历史地位和意义十分巨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一个更为强大、更为完善的新境界;二是它创造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第三个新样式;三是它开辟了人类现代化的第三条路径。  相似文献   

19.
论点摘编     
《毛泽东研究》2023,(1):123-126
<正>中国共产党第三个历史决议对毛泽东思想认识的升华田克勤在《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2022年第3期撰文指出,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在延承前两个历史决议关于毛泽东思想基本概括的基础上,对其认识有了新的升华,集中体现在:提出了“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的论断,突出强调毛泽东思想为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作出的重大原创性贡献,准确揭示了毛泽东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的论断,  相似文献   

20.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基本观点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资产阶级的历电学家和经济学家就曾经指出社会上存在着阶级对立的事实,并叙述了欧洲中世纪以来阶级斗争的历史发展。因此,发现阶级和阶级斗争,并不是马克思、恩格斯的贡献。马克思的新贡献在于他科学地证明了:“(1)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2) 阶级斗争必然要导致无产阶级专政;(3) 这个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332-333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