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濉溪县人民检察院驻所检察室在对看守所检察监督中,通过在押人员约见制度认真履行职责,有效保障了在押人员的合法权益.为在押人员李某找回错误刑期12天。  相似文献   

2.
找在押人员谈话,是人民检察院驻看守所检察的一项基本工作,也是开展执法监督和安全防范检察的一个重要渠道。笔者认为,提高谈话效果必须把握好以下六个环节:一、确定重点谈话对象。驻所检察人员找在押人员谈话,是为了更加全面、准确地掌握监内在押人员的思想动态,维护监管秩序稳定,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教育,同时也是开展狱政攻势,敦促在押人员交清余罪、揭发他人犯罪线索的有效形式。驻所检察干部找在押人员谈话的对象包括所有在押人员,既包括未决犯,也包括已决犯,还包括留所服刑犯。要使谈话达到预期效果,必须对谈话对象有所选择、有所…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河南省巩义市检察院驻看守所检察工作坚持围绕维护和保障在押人员合法权益的工作主题,不断加强对刑罚执行和监管活动的法律监督,确保思想认识到位、安全防范到位、监督落实到位,取得较好效果,所驻看守所连续22年无发生在押人员脱逃、伤残、非正常死亡等重大安全事故,被授予国家一级看守所、全国标兵看守所,驻看守所检察室被授予全国"双加强、双保障"示范单位、"一级规范化检察室"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4.
严瑾丽 《检察风云》2014,(15):69-71
一堵厚实的高墙,隔绝了外面的世界;一扇坚固的铁门,改变了人生的轨迹;一副冰冷的手铐,失去了原本的自由。看守所,这个对大多数人来说十分陌生,甚至有些不寒而栗的地方。有着这样一群法律监督者,日复一日的巡视检察、劝诫谈话、提供法律咨询,以实际行动倾听着在押人员的心声,维护着在押人员的合法权益,让迷惘的人们重燃希望,让墙外的亲人安心慰藉……他们就是检察机关驻看守所检察官。今天,让我们跟随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检察院驻所检察室检察官王陆平的脚步。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进程的推进和人民群众法律意识、维权意识的提高,看守所在押人员合法权益的保障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因此,如何在检察监督工作中坚持打击与保护并重,如何对在押人员的人权予以保障,特别是对在押人员申诉权利行使等问题加以研究,在当前具有重要意义。2010年8月,安徽省芜湖市被中国人民大学诉讼制度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选定为"看守所投诉处理机制项目"课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牢头狱霸”打伤、打死在押人员事件不时见诸报端,严重损害了公安机关的执法公信力,看守所检察工作也深受质疑.有效预防与遏制看守所“牢头狱霸”滋生、蔓延的检察对策应从看守所、管教干警和在押人员的三维立体检察视角来入手.  相似文献   

7.
《法律与监督》2006,(3):22-25
监所检察部门,是检察机关业务职能机构之一,是刑事诉讼监督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监所检察工作任务是依法对刑罚执行和监管活动实行监督,查办监管人员职务犯罪案件,惩治在押人员犯罪活动,维护监管场所的稳定,保护被监管人员合法权益,保障国家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监所检察官肩负的主要工作职责是刑罚执行监督和监管活动监督。查办刑罚执行和监管活动中发生的职务犯罪案件。全市检察机关派驻监管场所的干警们,紧紧围绕“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工作主题,认真履行法律监督职责,在工作条件艰苦,监督任务繁重的情况下,爱岗敬业、恪尽职守、勤奋工作,涌现出了一批政治过硬、业务精通、秉公执法、清正廉洁、无私奉献的优秀派驻检察官,为维护司法公正和监管场所的安全稳定,做出了突出贯献。在2006年1月召开的仝市检察长工作会上,重庆市人民检察院决定,对在全市捡察机关第二届优秀派驻检察官评选活动中评选出的6名优秀派驻检察官,予以表彰。他们是:一分院驻重庆市看守所检察室检察官吴蓓,万州区院驻万州区看守所检察室检察官余伯建,渝北区院驻渝北区看守所检察室检察官黄志贵,江津市院驻江津市看守所检察富检察官吴炳衡,武隆县院驻武隆县看守所检察宣检察官郑福建,石柱县院驻石柱县看守所检察室检察官吴晓惠。  相似文献   

8.
看守所在押人员投诉处理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躲猫猫"等事件的曝光,使得看守所在押人员的权利保障问题日益成为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如何处理看守所在押人员的投诉随之成为司法界的焦点。实践中,看守所在押人员大多不会实施投诉行为,其主要原因是不愿投诉、不能投诉。因此,需确立看守所在押人员投诉处理的人权观念,从立法救济、行政救济、司法救济等多途径,畅通投诉渠道,建立现代法律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鹤璧市山城区人民检察院驻所检察室加大对看守所的法律监督力度,对在押人员的年龄结构、文化程度逐一进行登记,根据在押人员的文化层次,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全面提高在押人员的道德观念、守法意识。  相似文献   

10.
根据修改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三条的规定,驻所检察部门在驻所检察工作中发现不需要继续羁押的,可以提出释放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变更强制措施的建议。根据规则的要求,驻所检察部门可以在侦查、审查起诉和审判阶段全过程开展羁押必要性审查。为保障刑罚执行和监管活动的正常有序开展,维护在押人员的合法权益,本文从驻所检察工作的角度,以C检察院为视角,探讨对羁押必要性的认识及羁押必要性审查中提出建议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正我国加强法治建设的工作已经开展了多年,人权入宪也有多年,但坦率地说,围绕看守所在押人员人权保障展开的探讨、研究,似乎均集中在刑事诉讼的显环节上,而对于与刑事诉讼的有序推进相关联却隐性的环节或场所却少有关注,在押人员被拘捕后受羁押时的人权状态一直是我们的"盲点",其人权保障状况往往受到忽视和遗忘。直到"躲猫猫"、"睡觉死"等一系列事件的发生,看守所才得成为主角,并为实务界、学界所重视。  相似文献   

12.
我国加强法治建设的工作已经开展了多年,人权入宪也有多年,但坦率地说,围绕看守所在押人员人权保障展开的探讨、研究,似乎均集中在刑事诉讼的显环节上,而对于与刑事诉讼的有序推进相关联却隐性的环节或场所却少有关注,在押人员被拘捕后受羁押时的人权状态一直是我们的“盲点”,其人权保障状况往往受到忽视和遗忘.直到“躲猫猫”、“睡觉死”等一系列事件的发生,看守所才得成为主角,并为实务界、学界所重视.  相似文献   

13.
王胜 《法制与社会》2012,(25):295-296
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高度重视看守所在押人员人权保障问题,对在押人员的律师帮助权、人身安全权、人身自由权、刑罚变更平等权等权利的保护都有所增强.检察机关监所检察部门应完善在押人员人权保障监督机制,强化监督效果,突出人权保护功能,确保修改后的刑诉法得到正确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4.
话教育是看守所检察工作中的一种常用工作方法,谈话教育笔录是这种工作的形式载体。针对性地开展谈话教育工作,听取在押人员的呼声和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对其进行法制宣传教育,进行检务公开宣传监所检察监督职能,拓宽监所检察监督渠道,从而维护在押人员的合法权益,促进监管场所严格执法,文明管理,保证刑事诉讼活动顺利进行,维护监管场所的秩序和稳定有重要作用。但是当前驻所检察工作中谈  相似文献   

15.
邬伟国 《法制与社会》2011,(17):212-213
县级看守所做好安全监管工作是基层公安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驻所检察监督工作重要内容。看守所安全问题不容忽视,管理体制不完善,执法手段与执法理念与法治存在一定差距。客观分析和有效解决新形势下县级看守所安全监管工作存在问题,维护被监管人员的合法权利,共同做好安全监管工作。  相似文献   

16.
重庆市九龙坡区检察院驻区看守所检察室对在押人员权利义务告知制度进行创新,把在押人员权利义务、在押人员约见检察官制度、在押人员维护合法权益绿色通道规定等内容录制成有声音、文字的光盘,利用看守所的内部闭路电视每天进行循环播放,保证在押人员充分了解其权利、义务。  相似文献   

17.
编辑同志:某县检察院派驻看守所检察室两年前被评为规范化检察室,可是近两年该县看守所羁押的在押人员(包括留所服刑罪犯)一直不足100人。按照最高人民检察  相似文献   

18.
正春节两个月以来,由于金寨县多山区,坟墓多建在山中,百姓节日上坟活动导致山中失火事件频发,该县看守所放火失火案件涉罪人员也比其它季度明显增多。因过节上坟引发失火而被收收入看守所,百姓往往难以理解,在押人员情绪也容易激动,针对现状,金寨县检察院驻所检察室干警与看守所进行沟通交流,分析此类案件在押人员的特殊犯罪经历和思想状况,进行风险评估,从两方面研究监管监督措施,确  相似文献   

19.
看守所作为监管场所,有公安局监管大队(以下简称监管大队)、武警中队、检察院驻所检察室(以下简称驻所检察室)三个部门办公。三个部门各有分工,各有自己的上级机关,又都有共同维护监管场所安全稳定的任务,因此,协调好三个部门之间的关系,促进监管场所的和谐尤为重要。驻所检察室作为检察院派出的监督部门有必要发挥其作用,为监管场所的和谐稳定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20.
2009年以来,江西省抚州市检察机关坚持把充分履行检察职能与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探索维护在押人员合法权益工作的新方法,在看守所开展每月维权办实事活动,及时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取得了明显成效。据统计,2009年2月至2010年12月,抚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