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方自治是近现代民主国家越来越多采用的一种治理方式.它体现平等、自由的基本价值追求,代表法治建设的发展方向.然而,"地方自治"是一个看似简单,却容易引起误解的概念.准确理解其内涵是正确认识制度的前提.地方自治制度是俄联邦国家宪政结构的基础环节.本文旨在对俄罗斯联邦地方自治的内涵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2.
公民社会组织的参与是治理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其中地方治理强调地方分权和地方居民自治背景下的治理体系,地方居民为主体的公民组织是其重要参与者。日本的自治会作为地方社区的基层公民组织,无论从数量上还是分布规模来看都是日本最大的公民组织,是日本地方治理中的重要参与者。同时自治会又具有辅助行政功能的色彩,与市区町村的地方政府保持良好的合作、协调关系是其特色。因此自治会在参与地方治理中表现出了"行政媒介型公民参与模式"的特征。自治会一方面发动地方居民的力量参与地方治理,实现地方居民的主体性参与;另一方面通过参与协助地方政府的行政,和地方政府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进而达到影响地方政府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以"宪法"和"地方自治法"为准绳,韩国实行地方自治制度,以团体自治和居民自治相结合的自治模式,由选举产生的各级地方议会、政府具体行使自治权。20世纪50年代,韩国经历了短暂的、不完全的地方自治,之后中断了31年。自20世纪90年代至2010年6月,韩国共举行了5次地方选举。韩国政党通过推荐或支持候选人参与教育监和教育议员以外的地方自治团体首长和地方议员的选举,积极地介入地方自治的整个过程,从另外一个侧面反映出了韩国政党的参政方式和特点。  相似文献   

4.
孙群郎  邓先竞 《美国研究》2016,(4):139-154,8
托克维尔对美国地方政府自治权的论述有夸大之嫌。事实上,自美国建国以来,地方政府几乎没有多少自治权可言,它们在各项地方事务中受到州政府事无巨细的干涉,由此导致了美国地方事务管理不善,漏洞百出。从19世纪后期美国兴起了地方自治改革运动,到进步主义运动时期达到第一次高潮,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地方自治改革运动再次兴起并不断深化。经过100多年的努力,地方政府确实获得了一系列的自治权,尤其是在结构自治和功能自治方面,但在财政自治和人事自治方面还受到州政府的一定干预。  相似文献   

5.
金瑛 《当代韩国》2004,(2):38-40
194 6年 11月 ,韩国颁布了军政法令第 12 6号 ,宣布实行地方自治。 194 9年 8月 15日 ,公布了韩国历史上第一部《地方自治法》 ,开始了地方议会的历史。韩国自治团体分为决定地方自治团体意志的决议机关———地方议会和执行地方自治团体一般事务的执行机关。地方议会包括特别市、广域市、道议会 (简称市、道议会 )和市、郡、自治区议会 (简称市、郡、区议会 )二级。本文着重介绍韩国地方议会的组织体系、主要特征、职能及其运作的基本原则。一 地方议会的组织体系1 地方议会议员定额。韩国地方议会议员定额依地方自治团体种类而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6.
民主巩固理论是用来解释第三波民主化浪潮中,部分新型民主国家民主制度的倒退或进一步深化发展的重要理论框架,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狭义的角度看,执政党和总统和平轮替的次数往往被看做民主巩固程度的重要指标;从广义角度看,地方自治和作为地方自治核心组成部分的地方选举的代表性和独立性程度被看做判断民主巩固与否的重要指标。韩国是第三波民主化浪潮以后民主发展比较成功的国家,本文试图以地方选举的独立性和代表性程度来判断韩国的民主巩固程度。  相似文献   

7.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印尼政府推出了大规模社交限制政策,其显著特点是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参与防疫.印尼地方政府在这项政策的出台与实施阶段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间存在怎样的联动关系?这些都可以运用艾利森提出的政府决策组织行为模式进行分析.在大规模社交限制政策的出台与实施过程中,印尼中央政府各部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组织的行动均相互关联,各部门间存在显著的联动关系.这种联动关系的存在以及印尼的地方自治制度使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变通执行、制定特殊政策、进行反馈等方式影响中央政府的政策内容及最终实施效果.随着地方自治制度下地方政府职能的加强,作为中央政府的基层组织,地方政府不再只是机械地执行中央政府政策的工具,而是所在地区社会服务的主要提供者.  相似文献   

8.
乌克兰地方自治制度在21世纪初已成型,却一直未很好地落实。2013年年底乌克兰危机之后,地方自治改革成为乌克兰政局中的关键问题。乌克兰地方自治问题包括东部省份的自治地位和其他地区的自治制度问题。目前,东部省份地位问题虽有所进展,但仍未打破僵局。对此,乌克兰有关各方应尽早就东部省份获得何种自治地位达成一致。其他地区正在朝着"波兰模式"前进,但尚需解决一些具体问题。此外,还需要考虑到俄罗斯族占多数的"灰色"区域的自治地位问题。只有尽早解决这三类问题,更好的地方自治制度才可能顺利建立,乌克兰才有可能早日渡过危机。  相似文献   

9.
“道州制”是一种从未实现过的日本中央政府官方较为热衷提倡的行政改革构想。道州制的类型主要分为“官治型道州”和“自治型道州”,有关其构想的谱系也从二战前一直绵延到当代。在战后日本新宪法秩序下地方自治相关规定的影响下,如今的道州制构想已经基本断绝了“官治”的可能性,但即便是“自治”的道州,其背后也隐藏着“地域综合行政主体论”的特色逻辑。日本基础自治体的存立与地方自治的未来在保守思潮的围堵中,需要通过该国宪法规范和理念作为指引,对相关概念和构想进行根本性的批判。  相似文献   

10.
(法国《东西方比较研究杂志》1882年第2期)作者是贝尔格菜德大学法律系教授,他在本文中主要根据宪法分析区(公社)在南斯拉夫宪法制度中的地位。区是基层的自治和社会政治共同体,是南斯拉夫自治制度的基础结构。作者回顾了南斯拉夫地方共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