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80年代初,随着上海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饮水水源的保护更引起历届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世纪之交的上海工商行政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一是党中央国务院把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发展作为新一年经济工作的重点,市委市政府把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作为上海“十五”发展的主线,这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如何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更有力地促进经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是我国即将加入世贸组织,加快了我国经济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同时也对政府的行政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成章瑜  辽野 《台声》2003,(8):29-31
台湾的新上海人,在世界经济版图重整下诞生。新上海人,代表了包容、视野、选择、自主,更代表新人生的追寻:  相似文献   

4.
时代的要求和哲学发展的历史都告诉我们,哲学要发展,应当和经济学报相结合,尤其是历史唯物论的发展更需要和经济学结成联盟。当前,经济改革对历史唯物论已提出了一系列新课题。首先是区域经济与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问题。建立经济区(如上海经济区)是经济改革的重大措施。建立经济区的重要依据之一,是地理环境的优势能促进经济的发展。历史唯物论认为生产力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反对地理环境决定论。但以往由  相似文献   

5.
肖淇 《今日上海》2009,(8):34-35
可以预见,2010年上海世博会所呈现的远不止是一场汇聚世界各国文化、展示全球创造精华的盛会,其效应更将影响上海未来的发展。近日,上海借“世博东风”已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申报“创意之都”的称号。“创意之都”,是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它强调消费引导经济、以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双轮驱动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前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楼宇经济。我国,尤其是上海近年来楼宇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2010年世博会将在上海举行,这将给上海的楼宇经济带来更为蓬勃的发展。所以从现在起就要重视对楼宇经济的认识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黄辛 《民主与法制》2011,(27):46-47
上海的决策层在经济与贸易中心的突破上加快了步伐。上海国际酒类商贸功能区落地虹口区就是上海贸易中心建设中重要的一大步,此举意味着上海贸易中心的建设变得更有特色并由此驶入快车道。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增长极理论,以上海与浙北区域经济关系发展为例,解构上海与浙北的区域经济关系发展历程.两地从明清时期的"邻域渗透型区域经济关系"发展到近代集聚为主、扩散为辅的"腹地中心型区域经济关系",再发展到当代扩散为主、集聚为辅的"腹地中心型区域经济关系".上海开埠后,扮演了长三角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增长极角色,引领长三角区域经济关系构架的变迁和转型.明清至近代,上海与浙北区域经济关系的发展,是上海与长三角其它地区和整个长三角经济关系发展的缩影.  相似文献   

9.
在近代上海对外开埠以后,上海原有经济迅速与世界资本主义市场接轨,城市也走上了发展和繁荣之路。至本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已成为世界公认的国际大都市。回顾这一近代上海经济发展的轨迹,探讨分析上海经济近代化的内部动因,这对我们今天发展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是有借鉴意义的。一、企业家精神与近代上海经济繁荣近代上海民族资产阶级是近代实业的经营主体。近代企业家是近代上海民族资产阶级中的一批精英人物。近代上海经济的发展自然离不开众多的客观条件,但是这些客观条件最终有赖于经营者的充分利用,才能真正转化为经济发展的现实有利要素。况且,  相似文献   

10.
肖普在《镜报》上撰文,中国大陆经济近几年发展速度之快,令世界为之瞠目。而上海则又以效益在先的前提,高于全国平均速度发展,实在令人吃惊。 上海经济三年持续增长 上海在邓小平1992南巡讲话发表后的三年间,经济出现了持续高速增长,国民生产总值以年平均14%的速度递增。1994年,其中作为上海经济主要支柱的工业、已完成3,400亿元左右产值,与去年同时期比较,增速达18%。 上海在过去的三年间,以前所未有的规模,投入了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一系列以改变交通状况为主的大工程先后兴建、竣工、更成为“三年大变样的“形象性进度”。 黄菊提出五条基本思路 黄菊的新三年目标设想,突出五条基本思路:其一,经济增长率仍确定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重点加速经济运作体制、配套措施的改革,从而整体上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同时对规划多年的产业结构调整方案作最后完成,以找到可以形成新经济增长点及综合优势。其二,在现有基础设施建设中,更多考虑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上海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软件”建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雄厚的工商业基础迅速成为中国最重要的经济、金融及贸易中心。到了上世纪90年代,浦东开发开放更吹响了上海经济大建设大发展的号角。于是,苏商南下、浙商东进、闽商北上,各路商帮纷纷抢滩大上海。在这场商海大会战中,一大批闽商企业在沪上悄然而稳健地崛起,创造了辉映浦江两岸的一个又一个商界传奇。"建配龙"就是这众多商海传奇中的经典之一,正如家居行业时下盛行的一句"江湖话":在上海,你可以不认识郑良贤,但你不能不知道建配龙。  相似文献   

12.
《上海人大月刊》2006,(1):27-27
为贯彻落实去年1月制定的《上海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实施纲要》.近日上海又制订印发了配套性的《关于上海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若干政策意见》。这无疑确定了上海服务经济的新“坐标系”!通过深化内涵,扩大外延,现代服务业必将成为上海“十一五”期间快速发展的“经济引擎”。  相似文献   

13.
张辉 《小康》2006,(6):60-61
2006年,上海加快了发展总部经济的步伐,以各种优惠政策向国内外企业频送秋波,但是与北京、广州、深圳的总部基地相比,上海的优势在哪?上海要发展什么样的总部经济?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上海一批律师受理了多宗台资企业经济纠纷案,他们深入调查,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切实维护了台商的合法权益。这里记述的是深受台商信任的两位上海律师秉公办事、维护台商利益的故事。 沈律师,你使我们投资上海更有信心  相似文献   

15.
在上海市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表彰大会上,市委副书记罗世谦充分肯定了改革开放以来,上海非公有制经济和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为上海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他希望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在市委的领导下,自觉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抓住机遇,不断进取,努力发扬“优秀建设者精神”,为上海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作出新的贡献。一要认清形势、坚定信心,进一步增强加快上海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使命感。从政策环境和上海发展的趋势看,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大政方针更加明确, 政策环境进一步优化。希望广大非公经济人士深入学习、深刻领会中央和市委精神,认清形势,把握机遇,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深圳和上海两座城市都取得了瞩目成就。深圳和上海两种代表性发展模式都是从工业型经济开始起步,然后逐步向创新型经济、知识型经济和服务型经济过渡;并且,在创新型经济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等方面也有很多共性。深圳和上海两种代表性发展模式也存在诸多不同,如开放初期起点和经济类型的不同,起飞阶段创新型经济产业内容和承载使命的不同、知识型经济和服务型经济实物资产贡献度的识别方式和利益分配的不同等。深圳和上海外向型经济模式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很多的成功经验和启发。  相似文献   

17.
序幕:国家“政策引擎” 开启2009年4月2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第一次在北京以外的上海.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刘铁男,中共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杨雄,市委常委、副市长屠光绍介绍了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的有关情况。刘铁男在发布会上表示,制定并实施该《意见》,不仅对上海经济转型和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更重要的是表明。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关键时刻,  相似文献   

18.
上海纺织建设性调整是前阶段大规模适应性调整的延伸,是从“调整中发展”向“发展中调整”的转折,是纺织面向新世纪、谋求新发展的飞跃。 上海纺织行业处于技术含量低、市场变化快、行业进出壁垒少的一般性竞争领域,在国内外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前阶段受宏观环境中不利因素的挤压,行业内企业的生存、发展仍十分艰难。为此,思想政治工作更要紧紧围绕经济工作展开新的探索。 1、发挥党的组织资源优势,在上海纺织  相似文献   

19.
费孝通撰文称:我有一个想法,算是老叟狂言吧,就是要从国际经济转向洲际经济。21世纪开始的时候,世界经济的一个基本格局,将是欧洲、北美、东亚三大块为基地的工业力量,利用非洲、澳大利亚、南美洲的资源,形成一个远洋交通所联系的全球社区。长江三角洲是中国历史上开发了很长时间的地方,是块熟地。珠江三角洲比起长江三角洲来,长江三角洲要更“熟”一些。江浙两翼的熟地,加上长江的出口,是个不错的结构。在这个宏大的格局下讨论长江经济带的发展,中国经济的发展,就要树立起区域经济的观点。东亚地区的一个经济中心应该落在上海。上海应该瞄准这个大格局和大目标去做事  相似文献   

20.
郭强 《今日上海》2014,(12):12-15
经济继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引擎 2014年的“双十一”过去了,留下一个互联网购物的峰值,上海经济自然受益不少,因为在互联网经济领域,如今上海在部分细分领域的优势已经十分明显,因此国内第三方支付有60%的业务量都聚集在了上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