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蒙古族茶文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盛明光  塞树林 《前沿》2010,(13):125-129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分支,其形成与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本文以蒙古族茶文化研究为例,对蒙古族饮茶的历史及其发展的茶文化进行探讨,一则探索蒙古族茶文化自身的内涵与外延的演变规律,二则对蒙古族茶习俗事像进行一定的理论阐释,希望有助于对蒙古族饮食文化特点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树仁 《两岸关系》2002,(1):38-39
一茶之为饮,发乎神农,闻于秦汉,盛于唐代,遂成中国人普遍喜爱的饮料。大约在两宋时代,随着福建先民移居台湾,饮茶习俗遂传入台湾。明末清初(17世纪上叶),福建、广东移民大量入台时,饮茶风俗已在台湾流传。到了20世纪70、80年代,饮茶风尚在台湾成为潮流,饮茶也由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升华为富含文化气息的品饮艺术。  相似文献   

3.
茶故乡,绚丽多姿茶文化。一族众多的国家,生活在这个大家庭中各族人民有着各种不同的饮茶习俗,真可谓一历史久远中国是世界茶叶的故乡,种茶、制茶、饮茶有着悠久的历史。  相似文献   

4.
茶是中国的“国粹”。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创造了灿烂的茶文化。中国各少数民族的茶文化是这一文化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汉族的茶文化相比,无论是茶的种类,茶的制作,还是饮茶习俗和茶的功能,都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和民族特征,是充满生机,极富个性的茶文化。一、少数民族饮茶习俗的起源与传播1、起源据一些学者考证,我国首先利用和生产茶叶的,不是中原的华夏族,而是南方少数民族。陈祖梁、朱自报先生考证了神农氏发现茶叶的传说,认为“神农”是被称为“三苗”、“九黎”的一个生活在南方的氏族或部落,神农氏族或部落最早…  相似文献   

5.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闻于秦汉,盛于唐代,遂成中国人普遍喜爱的饮料。大约在两宋时代,随着福建先民移居台湾,饮茶习俗遂传入台湾。明末清初(17世纪上叶),福建、广东移民大量入台时,饮茶风俗已在台湾流传。到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饮茶尚在台湾成为潮流,饮茶也由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升华为富含化气息的品饮艺术。而要享受这“人淡如菊”般的品饮意境,最好的方式就是去茶艺馆。  相似文献   

6.
少数民族的茶与婚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饮茶习俗是我国茶文化的一大特色。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民族不同的生活习俗构成了多姿多彩的茶与婚俗趣话。 在云南的拉祜族,当男方去女方家求婚时,必须带上一包茶叶、两只茶罐及两套茶具。而女方家长以男方送来的“求婚茶”质量的优劣,作为了解男方劳动本领高低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华芳 《今日上海》2009,(5):44-45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人们在饮茶、品茶的同时更是酝酿了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始于1994年的上海国际茶文化节,以茶会友、以节引商,茶香绵延16年。如今,该节已成为上海著名的文化品牌和节庆活动、闸北区重要的文化名片,累计共有300多万来自于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人们曾参加过历届活动。2008年底,上海国际茶文化节更被人民网60万网民投票评选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最受关注的节庆会展”。  相似文献   

8.
魏晋以来中国社会习俗虽已出现尚文轻武的发展趋势,但河北仍为一包含尚武文化这一悖主流趋势在内的文化区域,加以唐代后期河北藩镇割据、镇兵相对正面的形象,唐代后期的河北地区产生了大量的体现尚武情怀的、独具地域文化特色的墓志作品.这是地域文学发展中悖主流习俗影响地域文学作品的典型的案例,为我们探究地域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9.
正从2013年首届两岸茶文化论坛在四川乐山峨眉山市举办至今,两岸茶界精英每年都如约相聚品茗论道。两岸同根同源、同文同宗,茶文化一脉相承,千百年来,名茶、名山、名水、名人、名胜,孕育出历史悠长、底蕴丰富的中华茶文化,茶已成为中国经济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台湾同胞种茶、饮茶、品茶的过程,充分体现了台湾历史是中国历史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喝一杯好茶     
陈云君 《天津人大》2009,(11):44-45
以茶为载体的文化现象,就饮茶形式言,在中国大陆称为“茶文化”,台港澳地区称为“茶艺”,日本称为“茶道”,韩国称为“茶礼”。虽似纷纭,其致一也。于是近二十年来,我国大江南北茶艺馆大兴,各省市纷纷成立各种茶文化组织。  相似文献   

11.
唐代极为兴盛的佛教文化 ,对唐代诗歌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内在影响。浓厚的佛门三味 ,陶冶了唐代诗人们审美化的心胸 ,形成了唐诗内在化的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12.
流行文化作为一种消费性文化,深受青年群体的喜爱,对青年群体的生活方式与价值取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流行文化的个性化、感性化和低俗化的消费特征,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当代青年群体在商业社会中面临的文化困境.  相似文献   

13.
姚伟钧 《人民论坛》2023,(1):110-112
中国各地地形、地貌、气候、物产的不同,是产生和形成地方风味的重要原因。同时,中国烹饪技艺还借助民众周期性的实践积累,发展为不同的饮食习俗,从而不断加深了相关社区、群体和个人的文化认同,反映了民众在审美情趣、宗教信仰等方面的文化观念,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历史发展过程中,消费文化是构建社会空间重要因素。近年来电商的爆发式增长对认识和解释当代消费文化与当代空间生产提出了新的问题:当代消费文化正在成为公共化、群体化的文化形态。一方面由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造成的集体消费把社会空间也变成了消费对象,产生了都市空间集体消费;另一方面则是电商由大数据处理产生的大规模的隐形消费群体和"云空间"消费。几乎每个人都同时在两个不同的空间活动着:集体消费的都市地理空间与大数据构建的云空间混合造成了都市空间的混杂化和每个人生存环境的双重空间并置与互渗,并进而导致个人的身份分裂,这种身份分裂是当代社会矛盾冲突的重要内因。  相似文献   

15.
白童 《台声》2004,(5):84-87
饮茶,雅称“品(?)”,是东方民族历史悠久、独具特色的民俗习惯之一。茶艺,则是千百年来我们聪明的祖先在饮茶实践中结合社会形态、社交礼仪以及时代背景等逐渐探索形成的一种文化瑰宝。早在唐代陆羽所著的《茶经》中,就对与茶有关的文化内涵和基本常识进行了详细的论述。而在古代文献上第一次出现“茶”与“茶  相似文献   

16.
茶是全球饮用人数仅次于水的日常饮品。作为茶文化的发源地,中国是茶的故乡,拥有悠久的茶文化历电。不过时下的年轻人群中,饮茶的人数不断减少,咖啡反而取代了传统茶成为首选。从遍布街头巷尾的星巴克、C0STA咖啡和越来越少见的茶馆、茶楼就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7.
陈立宇 《两岸关系》2008,(10):49-50
茶,是中华民族最大众化的饮料,饮茶、品茗及由此形成的茶文化在中国堪称源远流长,独一无二。而就劳客中有兴趣了解台湾乃至大陆茶文化的旅行者来说,从台北市驱车约40分钟,到台北县的茶乡坪林去走一遭,作一番探访,定会不虚此行。  相似文献   

18.
茶,作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是中国物质文化的一块瑰宝。而茶所承载的文化涵义则远不止于此,中国的茶文化是中国人对世界文化的一大贡献,世界各国无论是茶物质文化还是茶精神文化都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中国。一、茶是中国浓茶起源于中国,历史悠久,“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在陆羽的《茶经》出现之后。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的《茶经》可以看做是茶的发展的成熟阶段的标志,它的问世标志着我国的茶文化在唐代进入了繁荣  相似文献   

19.
英国文化学家E·B·泰勒(1871)在其《原始文化》中将“文化”界定为一个复杂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聋人作为少数群体.在群体发展的过程中,不仅手语得到切磋、发展和交流,而且聋人共享的习俗、禁忌、价值观等也逐渐得以确认,并进一步发展成为聋文化。对于聋文化,在英美和欧洲大陆已经有了相当的研究和成果,而国内的研究却相对不足。本文将略现美国的聋人文化.以期推动我国聋人文化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0.
禅茶一味     
从来名士能萍水,自古高僧爱斗茶。僧人多爱茶、嗜茶,并以茶为修身静虑之侣。茶笋尽禅味,松杉真法音。禅与茶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茶禅文化兴起于唐代。唐人封演所著《封氏闻见记》卷六中,专门记载了饮茶一事:开元中,太山灵岩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恃其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茶文化在兴起之初便与禅文化紧密结合,原因大致有二。一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