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7 毫秒
1.
冯宏良 《理论月刊》2012,(7):121-124
社会政治稳定具有一种动态的内在逻辑,它可以从权力、利益、自由三个逻辑支点出发进行解读,从而形成社会政治稳定完整的逻辑结构。公共权力是政治运行的核心要素,它在一定意义上决定了政治运行的稳定状态,利益是政治关系形成的逻辑起点,是推动政治运行的基本原因,自由是衡量政治运行秩序的基本价值尺度。社会政治稳定的逻辑结构体现为三个基本的逻辑向度:国家与社会的互动生长构成了社会政治稳定的基本规定性;利益冲突的生成与消解构成了社会政治稳定的本质规定性;自由与秩序的互动共存构成了社会政治稳定的价值规定性。  相似文献   

2.
刘勇 《前沿》2010,(7):20-24
维护政治稳定是民族国家在推进政治现代化进程中所追求的最高政治价值。随着改革开放深入和社会转型的发展。我国社会出现了因利益过度分化产生的不稳定因素,使得政治稳定面临新的、严峻挑战。通过利益整合来积极寻求转型时期利益分化与政治稳定之间的一种和谐互动,无疑是当前化解利益矛盾,消除稳定隐患,巩固执政基础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3.
政治稳定是现代政治发展追求的目标之一。它是指国家政治生活的有序性和国家政权的连续性。前者指国内不发生全局性的政治动荡和政治骚乱,后者指政权性质不发生变化和政治生活秩序没有被打乱。 当代中国,对政治体系不合理部分的变革表现为政治体制改革。它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多元文化产生,公民独立人格意识增强,参与欲望不断提高的社会条件下进行的,这  相似文献   

4.
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的政治参与和政治稳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的政治参与和政治稳定张永强政治参与是指公众为了争取、实现和维护自己的利益,围绕国家政权展开的活动。政治稳定是指一国政治体系的连续性和有序性,它包括稳定的政权性质、合理的国家权力结构和有序的政治过程三个不同层次的范畴。在剥削阶...  相似文献   

5.
对于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来说,如果能够协调各民族之间的利益纷争与冲突,化解利益纠纷,制定相应的利益保障机制,就有利于维护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反之,若国内民族冲突频发,就会阻碍民族社会政治稳定,破坏政治统治的合法性。文章从民族利益纠纷、民族政治冲突、民族文化冲突以及其它民族社会矛盾等方面对民族冲突与民族社会政治稳定的互动关系等相关因素进行深刻的、系统的分析和研究,以期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社会稳定、民族关系和谐提供一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体制转轨时期,随着社会利益格局的重新分化、组合,利益群体逐渐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参与主体,对政治发展的影响日益深刻。一方面,利益群体的成长、成熟及其对政治过程的有效参与有力地促进了政治发展的民主化、现代化进程和实现程度;另一方面,利益群体发展过程中的某些非正常现象和行为也有可能诱发转型时期社会政治的不稳定,造成社会对国家政权合法性认同的流失,阻碍政治的一体化进程,成为政治发展的障碍性因素。因此,在政治发展中应积极谋求利益群体良性发展的制度化对策,使其成为我国政治民主化、现代化进程的新的推动力和生长点。  相似文献   

7.
政治稳定视野中的利益关系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体制转轨时期 ,利益关系的重新调整与组合 ,特别是各种利益之间的分化 ,对当代中国的政治稳定和政治发展具有双重效应。在改革发展进程中应积极构建系统的利益协调机制 ,以机制的有效运作协调各种利益关系 ,实现和保持利益分化与政治稳定之间的和谐共进 ,促进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社会的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8.
当前,随着我国转型期社会矛盾的日益复杂化,政治秩序不稳定已经成为影响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我们要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加强秩序稳定机制的完善,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一、政治秩序不稳定内涵及行为表现 政治秩序稳定,主要指社会政治生活的有序化,其本质是指社会中各个利益主体之间相互关系的和谐或相对均衡状态。政治秩序不稳定则是这种均衡状态被打破,利益双方的关系处于失衡状态。  相似文献   

9.
政治文化与政治稳定的价值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政治发展研究中,政治文化与政治稳定是两个极为重要的概念。政治文化是政治人在政治认知和评价中内化了的政治制度,标示着一个民族的政治个性。它影响甚至决定着一个民族或每个政治角色的政治行为方式及价值取向,是政治体系或稳定地有效运行或发生变异甚至动荡的深层原因。政治稳定则是一个国家政治体系的有序性和政治发展的持续性。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是一致的,只有通过政治发展才能求得政治稳定。没有政治发展的政治稳定在现代化进程中是不可取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既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也是中国经济、社会、政治稳定和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一直面临着两大压力:稳定与民主。从政治含义来看,稳定意味着在社会转型期需要有一个强固的政治权威有效地动员资源,构建市场,提供和保护社会公正的制度框架,组织和保证公共物品的供给,它的本质在于秩序,它的载体在于国家。而民主则意味着面对转型期国家权力的扩张,公民能够运用什么手段,通过什么机制,表达自己的意愿.影响政府的决策,从而把国家的扩张限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显然,民主的本质在于参与,社会是它的载体。稳定与民主体现了政府与人民、国家与社会这两个主体对各自不同利益的认知取向,无庸讳言,…  相似文献   

11.
利益集团参政是美国政治的一个显著特征。利益集团作为美国政治过程中一支基本力量 ,它们在美国政治生活中的地位 ,主要表现为其对美国政治过程的全面渗透和对政府决策过程的广泛介入。利益集团参与政治过程的积极作用是有利于促进政府决策的科学和民主 ,有利于促进社会平衡和社会制约 ,有利于政治的沟通和利益的表达 ,也有利于缓解社会冲突、保持社会的长久稳定 ;利益集团参政的消极影响是容易导致政治的腐败 ,加剧社会的不平等 ,削弱政府的权威并导致政府效率低下 ,损害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12.
在社会生活中,利益是人们从事政治活动、结成政治关系的动力和目的。利益相对于政治而言的动力性和目的性,规定了政治的基本功能。政治既要时刻以利益关系的均衡和利益秩序的稳定为活动方向和内容,同时又要不断地对社会利益关系和利益矛盾进行权威性调控,以实现社会利益关系的和谐与均衡发展,保证社会在稳定和有序的状态中良性运行。政治对一定社会利益关系的维护和调整,是政治组织、价值理念和政治制度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3.
当代任何国家都既需要民主政治,又需要政治稳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的发展中国家更是如此,民主政治和政治稳定是其政治发展不可缺一的目标。从总体而言,民主政治是适应发展中国家由传统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过渡要求的。它能够协调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的各种群团的物质要求和政治要求,从而造成政治稳定的社会基础。具体而言,在发展中国家,民主政治对政治稳定的促进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拓宽公民政治参与渠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着经济、政治和社会结构等领域的转型。社会的转型,促进了利益主体多样化和公民政治参与意识的觉醒,公民要求参与政治的愿望和要求增强。但从总体上说,目前我国政治参与的形式和渠道相对单一,同公民要求参与政治的愿望和热情还不适应。因此,努力拓宽政治参与渠道,保证公民积极有序地参与政治,对于实现党的领导、维护政治稳定、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公民政治参与的发展政治参与,又称参与政治,通俗地说就是,公民在政治运行过程中表达自己的思想、意图和利益以影响国家政治决策行为的活动。政…  相似文献   

15.
<正>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科学地规定了社会主义政治稳定的基本含义,认为社会主义的政治稳定是指社会主义的政治体系具有适应社会变迁和政治体系内诸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发展变迁的调适能力,它能容纳、规范政治的利益与矛盾,使之不至于发展为全局性的对抗性冲突,它能把各种政治矛盾较为稳妥地处理好,从而保证整个社会循着社会主义制度的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今中国,政治稳定是最高利益,是压倒一切的大局。文章通过分析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不稳定因素及成因,研究如何使整个社会政治系统和谐稳定持续正常地发展,阐明共产党的领导是社会稳定的决定力量,并探索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7.
由于转型期中国特有的政治参与机制、公民政治素质、利益诉求、社会心态等因素,中国出现了比较严重的政治冷漠现象。从国家和社会两个层面分析,政治冷漠将对中国当前的政治改革、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危害。要破解“政治冷漠症”,需要从多方面入手,消除中国公民政治参与的物质、制度、组织和人为障碍。  相似文献   

18.
曲光华 《人民论坛》2014,(11):68-70
在马克思关于国家和社会关系的理论视野下,政治秩序的实现首先需要民众具备达成共识的理性,应将稳定的政治秩序作为社会共同体的首要价值目标,将稳定政治秩序的维护奠基于"强国家"和"强社会"的良性互动。而政治秩序得以实现的路径选择包括树立强大的公共权威,有序的政治参与和公共利益优先的利益均衡结构。  相似文献   

19.
江畅 《探索与争鸣》2024,(1):100-111+179
在政治哲学的意义上,政治的真实本性在于人民性,即人民统治和治理社会,具体体现为人民为了自身的幸福,运用法律统治社会,并授权其代表在法律范围内依据法律治理社会的社会管理活动。政治是在人类基本共同体日益复杂化的条件下伴随国家出现的,它是统治阶级为了实现自身利益和维护社会秩序,凭借以暴力机器为后盾的公共权力对社会实行治理的活动及其方式。到目前为止的政治都是统治阶级以国家为载体实现的,但这绝不意味着政治必定与国家相伴随,更不意味着国家的本质就是政治的真实本性。政治本性源自社会本性,而社会本性源自人类本性,人类本性则是与万物相通的。社会本性是政治本性的直接基础,人类本性则是政治本性的深层根基。  相似文献   

20.
公民是社会的最基本因子。公共政策是对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分配和落实的协调机制,是维护、提升人民福祉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工具。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维护人民当家做主地位的重要体现。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公共政策过程并非易事,它既需要良好的政策设计来保证,也需要理性的公民存在。当前,影响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的因素依然存在,应认真分析与对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