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诉讼契约是指以产生诉讼法上效果(程序形成效果)为直接目的的当事人之间的合意。审判局限性的存在以及强化当事人程序主体地位的理念,要求构建诉讼契约理论,拓展其类型。但民事诉讼目的的多元性、纠纷类型的多样性、民事诉讼法的公法性质都决定了诉讼契约应以诚实信用原则、契约双方诉讼能力相当以及不危及公益为限,并对其进行相应的规制,方能确保此项制度更具理性和生命力。  相似文献   

2.
诉讼和解制度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民事诉讼中一项重要的制度,其最能体现市场经济主体的意思自治,即当事人合意。英美法系国家或地区大多对诉讼和解制度作了详尽的规定。而且,在诉讼实务上,法官经常劝谕当事人和解,双方当事人也乐于和解而终结诉讼。  相似文献   

3.
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诉讼和解作为诉讼契约的一种方式已受到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青睐,它以当事人的合意来解决纠纷,体现了市场经济主体的"意思自治",能及时、彻底地解决纠纷,减少大量讼累.而在我国,现行民事诉讼立法对于诉讼和解的规定仅以一条文示之,还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制度体;实践中,由于我国法院调解制度的影响,造成当事人自行和解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出现严重萎缩的局面,法院调解本身又受职权主义的影响,性质定位不妥,根本无法良性运行,并且带来了许多负面效应,因此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4.
我国法律没有规定举证时限制度,导致拖延诉讼、诉讼效率低下、当事人讼累增加、法院权威受损。本文认为,举证时限制度具有实现程序公正、提高诉讼效率、强化诚实信用原则、有利于促使当事人和解等功能,因此,在民事诉讼中建立举证时限制度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5.
民事诉讼答辩失权制度若干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民事诉讼立法中尚未确立答辩失权制度,而现行的答辩制度在实践中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建立答辩失权制度是对当事人处分权的合理限制,有利于落实诉讼平等原则、避免举证混乱、提高诉讼效益.实现“公正与效率”的双重价值目标。国外答辩失权制度的实践也充分证明了该一制度存在的合理性,因此我国应当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构建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民事诉讼答辩失权制度,同时也应注意保护被告在谊一制度中的合法权利。  相似文献   

6.
证据契约是平等的当事人之间就诉讼中的事实确定方法缔结的旨在产生诉讼法上效果的合意,属于纯粹的诉讼行为.由于我国公民权利观念淡薄与民事诉讼的职权主义模式,我国尚不具备建立证据契约制度的条件.但"和为贵"的传统思想与法官职权探知仍对建立证据契约制度有利.  相似文献   

7.
诉讼和解是民事诉讼当事人合意解决纠纷的一种便利高效的诉讼制度。体现了现代司法理念和诉讼立法精神,反映了诉讼民主化、纠纷解决机制合理化及多元化的价值取向。对于化解社会矛盾,快速调节经济关系,增强团结,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其它结案方式所不可替代的优越性。注重并构建完善的诉讼和解制度,应建立完善的审前准备程序,强化贯彻处分原则,确定和解的期间、条件及法律效力。  相似文献   

8.
试论民事诉讼释明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事诉讼释明权的行使是法官的职责,也是法官的权力.完善的民事诉讼释明制度能够有效地修正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的缺陷,对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下的司法公正实现有重要的作用.我国民事审判方式改革以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为学习对象,故而释明制度的构建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9.
在民事诉讼两造平等对立的基本构造下,现代各国民事诉讼均以辩论原则为基础,采取"当事人对立地提出事证、进行攻击防御"为主的证据收集制度。但是,在检察机关介入民事诉讼时,为了避免对当事人的对等地位造成冲击,确保诉讼辩论原则的进行,有必要以民事检察的性质为基础,根据调查目的和案件性质的差异,对检察机关所拥有的调查核实权进行规制,在有限调查的原则下构筑民事检察中当事人和检察机关和谐的证据收集制度。  相似文献   

10.
德国民事诉讼促进的义务是指德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民事诉讼主体在民事诉讼过程中,为促进诉讼顺利进行应承担的义务,内容包括当事人义务和法官义务。德国民事诉讼促进的义务是国家干预理念在民事诉讼中的体现,其目的是为了提高诉讼的效率,其实质是行使裁判请求权的一种辅助性义务。我国民事诉讼立法应当借鉴德国相应做法,构建和完善我国民事诉讼促进义务的相关制度。  相似文献   

11.
在实践中,法院调解曾经在消弭纷争、维护社会安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我国目前的调审合一、以调为主的运作方式逐渐暴露出强迫调解、久调不决等诸多弊端.解决这些弊端关键是完成诉讼模式的根本性转变,以诉讼和解代替法院调解,建立非诉化民事调解,赋予当事人程序选择权,从法律上保护当事人对程序和实体上权益的处分.  相似文献   

12.
在经历了近代民法的“从身份到契约”之后,现代民法又掀起了“从契约到身份”运动,人类开始了对自由的更高追求。实现人格的实质平等、实现民法的公平正义是“从契约到身份”运动的目标。民法的这一变革相应地引起了现代身份权体系的重新构筑,伴随着传统身份权类型的衰亡,新的身份权类型成为现代身份权体系的中坚,身份权与契约一同承担起规制市场经济主导下的现代社会的重任。  相似文献   

13.
现行法律中,因刑事与民事法律规定不统一,导致了同一法律行为被不同评价。特别是在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中,法院在对投资人财产权救济上存在不同的审判标准,进而在合同效力认定、利息保护、判决执行等实务层面产生了不同影响。建议在处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件中,以"刑民并行"原则为主,"先刑后民""先民后刑"原则为辅;合同按照民事法律规范进行处理,合同若有效,投资人应当给付合法利息;民事裁判作出后,刑事裁判认定所涉合同无效的,法院应对民事裁判启动再审。  相似文献   

14.
在国际合同的法律适用领域,同一制和分割制作为两种不同的法律适用理论,分别代表着两种不同的法律选择标准和价值取向.但随着国际民商事交往的纵深发展和国际合同法律关系的日益复杂,分割制将处于绝对优先的位置.尤其是对于涉及物权设定和交易的国际合同来说,物权区分原则加强和推进了分割制在合同法律选择方法的绝对地位.我国在当前的立法中应采纳并强化分割制的理论原则,并将其明确规定为涉外合同法律适用的基本制度.  相似文献   

15.
加害给付责任中责任竞合与责任聚合之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加害给付理论被喻为"法学上的伟大发现",它是伴随现代社会合同责任体系扩张而出现的合同法与侵权法的一个边际问题。加害给付责任是一种特殊的违约责任,是侵权责任的契约化。我国传统法学理论倔强地坚持加害给付责任的责任竞合的绝对化处理模式,而加害给付的侵害往往具有双重性,采用责任聚合理论更符合公平正义。而且对于加害给付究竟采用责任竞合还是责任聚合不能一概而论,应当根据加害给付所侵害的不同利益所发生之损害赔偿加以区别。  相似文献   

16.
文章意在研究“公民宗教”对于卢梭“社会契约论”的意义。从自然状态过渡到公民社会的“瞬间”,就形成了公意,但学者们在解释公意的形成和实质时,通常过分强调了契约观念的重要性。通过对《社会契约论》文本的细致解读,作者指出,“立法者”和“公民宗教”比契约观念对于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更为重要和根本,并指出了卢梭的“立法者”和“公民宗教”与古代的异同。  相似文献   

17.
诉权是一项制度性基本人权,是与公民实体权利密切相关的“权利救济权”或者“请求司法解决权”。它也是一种宪法性权利,相对于基于民事契约关系而产生的“请求权”而言,诉权对抗的是国家权力,是一种宪法性的权利。诉权具有普遍性、平等性和自主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合同自由原则 ,即契约自由原则 ,是近代资本主义社会民法的四大原则之一。在契约自由原则的覆盖下 ,早在 16世纪就出现的意思自治原则便成为国际私法中合同准据法确定上的首要原则。我国在合同法颁布之前 ,有关涉外经济合同中意思自治的运用 ,吸收了国内外的最先进成果。 1999年 10月 1日颁布施行的合同法对意思自治原则做了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19.
市政特许经营包含有多种法律关系,作为其基础法律关系的所谓"特许经营权"的授予是行政法律关系,即所谓的"行政合同";而作为其外部法律关系的大量的合同关系,说到底,是主体特殊的民事法律关系,故"特许经营权"应是一种财产权利,即新型的准物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