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丁元竹 《前线》2012,(12):169-171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再次把社会建设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来强调。十八大报告中关于社会建设有一些新提法,需要我们认真学习领会。  相似文献   

2.
魏建国 《奋斗》2012,(12):45-46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我们要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步伐,完善社会领域体制机制,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3.
胡锦涛同志枉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加强社会建设,足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十八大报告体现了党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重视,个业的稳定发展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杨宜勇 《前线》2013,(2):12-14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这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努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加强社会建设,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目标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5.
社会管理的作用在于协调社会建设各领域、各主体和各环节作用,保证社会建设的有序进行。党的十八大报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充分反映中央对社会稳定的高度重视。创新社会管理是我国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又是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6.
陈大庆 《学习导报》2012,(23):53-53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必须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机制、能力、人才队伍和信息化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力量的协同参与。社会组织、企业单位、村居社区等基层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在社会管理中能起到很好的疏导、缓冲和润滑作用。  相似文献   

7.
杜家毫 《奋斗》2012,(12):11-12
社会管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报告着眼于全面推进社会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第一次鲜明提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的重要战略思想,并具体要求加快形成社会管理体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和社会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8.
“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胡锦涛同志的重要论述,为我们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指明了方向、目标和重点。  相似文献   

9.
高菖 《党建》2013,(4):21-22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强社会管理,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当下,伴随着改革驶入“深水区”和“攻坚区”,中国的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利益多元化和利益分化明显加速,进而导致社会矛盾凸显,社会不稳定隐患增多,社会的“风险性”不断放大,直接影响到了中国未来的发展。因而,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化解社会矛盾,成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社会建设如何建?这个问题一直是广大人民群众所关心、党中央所关注的重要问题。从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代会的报告都对社会建设有所表述。十八大更是将社会建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报告指出:"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报告还分别从教育、就业、居民收入、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社会管理的六个方面进行了一一阐述。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党的十八大报告对加强社会建设的论述是亮点纷呈,值得我们认真学习,深入领会。  相似文献   

11.
张家明 《前线》2013,(4):19-21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谈到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时指出,要“强化公共安全体系和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建设,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做好首都的安全生产工作,必须与首都发展的实际相结合,要深刻认识和把握首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出发,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高度全面审视安全生产工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2.
进入新世纪,党和国家不断重视和加强社会建设和民生工程。党的十七大把社会建设列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总布局之中,十八大报告也明确指出要“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这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把“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的首要任务,并在提高教育质量、推动内涵式发展、深化改革创新等方面提出了具体任务。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天津外国语大学要实现新的发展,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以特色发展带动内涵发展促进和谐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4.
《求实》2013,(10)
社会体制改革是社会建设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的重要论断,是对社会建设动力机制的重大创新。社会体制改革的目标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管理体系,原则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5.
加强社会管理是建设幸福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的凸显期。特别是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快推进,各种未解决的深层次问题和改革发展中产生的新问题交织在一起,由此引发的社会矛盾日益增多。  相似文献   

16.
《当代贵州》2013,(33):56-56
答: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积极稳妥地解决好社会建设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迫切需要我们适应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管理体系,用体制来推动,用体制来促进,用体制来保障。因为,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完善的体制机制和制度体系,是促进社会和谐、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保证。因此,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7.
自从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快推进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以来,党和政府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开展以“五有”为主要任务的社会建设,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民生问题仍然突出。为此,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这标志着我国的社会建设由之前的“以民生为重点”的单向度推进,进入到以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两大重点的双向度推进。这一转变表明,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必须通过社会管理的创新才能获得有效推进。那么,社会管理“管什么”,创新社会管理有哪些基本要求?这些看起来只是一般常识性的问题,但在大力开展创新社会管理的今天,却往往被人们所忽视,很值得我们去梳理。  相似文献   

18.
王名  张严冰 《前线》2013,(5):17-19
党的十八大报告以“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为题,用一个相对独立的篇章专题论述社会建设,突出强调改善民生是社会建设的根本目的,创新管理是社会建设的关键手段,两者并举才能全面推进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9.
刘莲玉 《学习导报》2012,(23):29-31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阐述加强社会建设,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时强调,要“健全劳动标准体系和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和争议调解仲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劳动关系是现代社会经济生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企业党建》2013,(2):2-3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强调,组织战线要充分认识党的十八大对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为中心,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为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目标任务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