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2 毫秒
1.
中国脊梁     
《新湘评论》2012,(24):63-63
他不是“国学大师”却博古通今、学富五车;他不是“学界泰斗”,却德高望重、著作等身;他不是“国宝”却备受尊崇、无人比肩。生前,他在《病榻杂记》中著文力辞外界《加》在自己头上的《国学大师》。  相似文献   

2.
中国脊梁     
《学习导报》2012,(24):63-63
他不是“国学大师”却博古通今、学富五车;他不是“学界泰斗”,却德高望重、著作等身;他不是“国宝”却备受尊崇、无人比肩。生前,他在《病榻杂记》中著文力辞外界《加》在自己头上的《国学大师》。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名德高望重的学者,吴小如先生学术造诣深厚,在戏曲和古典文学研究等方面成就斐然,享誉海内外。而他之所以取得如此的成就,是因为“认真、坦率和热情是吴小如先生为人处事的鲜明特点”.更因为他对传统国学的一往情深。因为热爱国学,所以他几十年如一日.醉心于国学的研究与传授。  相似文献   

4.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名誉所长刘大年,是我国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刘大年,1915年8月1日出生于湖南华容县一个小康的读书之家。父亲是师范毕业生,31岁便去世了。到了抗日战争前,他的家境已经衰落。刘大年6岁念私塾,1936年肄业于长沙湖南国学专修学校。他从上小学直至湖南国学专修学校肄业,所受的基本是旧式教育。他把“国学”看作是祖宗立国的根本学问,用力颇勤,从而在青年时代便打下坚实的国学基础。抗日战争的爆发,使得这位渴求新知的青年学子开始接触到许多新鲜事物。1938年在湖南籍著名教育家、革命老人徐特立和老…  相似文献   

5.
从《毛泽东早期文稿》可以看出:青年毛泽东已经"略通国学大要",具备很好的国学修养。青年毛泽东对何为国学、国学何为、如何学国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青年毛泽东"略通国学大要"是他日后接受马克思主义和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要主体素质方面的条件。  相似文献   

6.
朱薇 《湘潮》2008,(9):25-27
刘大年,1915年8月8日出生于湖南省华容县一个农民家庭。作为三代单传的父亲的长子,他背负着全家的希望,从私塾到县城小学,到“辍学”,再到插班衡阳高中、长沙孔道中学,最后肄业于湖南国学专修学校。此时,中华民族在日寇的步步进逼下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机,国学故纸堆的肃穆宁静掩盖不了刘大年心中那种找不到目标和价值的困惑,他开始思考家国的出路。偶然看到的一则介绍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的消息使他兴奋、欣喜,充满向往。  相似文献   

7.
《当代贵州》2008,(5):43-43
季羡林先生是著名学者、国学大师,同时还是著名的散文大家。他襟怀坦荡、学贯中西,读他的散文是一种享受,开怀释卷,典雅清丽的文字拂面而来,纯朴而不乏味,情浓而不矫作,庄重而不板滞,典雅而不雕琢。无论记人、状物或摹事.笔下流淌的是炙热的人文情怀,充满着趣味和韵味。本书收录了季羡林先生关于人生、治学、生活等方面的文章,从中可以窥见国学大师的生活态度,  相似文献   

8.
马一浮楷定“国学是六艺之学”的现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一浮将 “国学”楷定为“六艺之学”,是为了说明“六艺统摄一切学术”。对此说,不能从学理上把握其合理性,只能探讨其在现代社会背景下如此说的目的。本文认为,他这么说的目的有大有小。从小的方面说,有两方面的具体目的:一方面反对以“小学”(文字学)作为治“国学”之门径,将“国学”的根本定为“六艺之学”;另一方面反对以“西学”规范“国学”,而用我之固有的“六艺之学”规范“西学”。作为现代新儒家第一代宗师,马一浮可谓以这一特殊的学术取向体现了文化保守主义的根本立场。从大的方面说,他这么说的理想在于:通过张显“六艺”的精神价值以说明儒家思想的普世价值,从而强调“世界人类一切文化最后的归宿,必归于六艺。而有资格为此文化之领导者,则中国也”。  相似文献   

9.
隔山 《党课》2012,(7):120-121
上世纪初,有许多留过洋的中国文人,对国学和国画是持批评态度的。但他们大多有国学的根底,中国文人的气质终是挥之不去。徐悲鸿旅欧八年,回国后虽然反感中国传统绘画的旧弊,但在他身上,实际上还是留存了很多传统文人的性情,常借国画的笔墨来言志,朋友间也常有字画唱和。他喜欢画马来抒发宏大的志向,猫画则大半是他画来酬答友人的小品,题跋的文字往往风趣随意,见出古风。1931年,徐悲鸿就画了一幅《猫》赠给诗人徐志摩。  相似文献   

10.
国学大师钱基博其人其事顾育豹钱基博先生(1887-1958年),江苏无锡人,是闻名海内外的近代国学大师,系著名学者钱钟书之父。他一生著作甚丰,著名的如《经学通志》、《版本通义》、《古籍举要》、《中国文学史》、《明代文学史》、《现代文学史》等。南通实业...  相似文献   

11.
青年时期的周恩来,是在民族危机、西学东渐的背景下思索“国学”与“国魂”问题的,是把“国学”、“国魂”置于关乎民族存亡、国之安危的高度来肯定其价值存在的。周恩来青年时代成长的过程,就是在各方面熏陶下不断吸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过程,他从小就树立了“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理想志向。  相似文献   

12.
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去世后,不少的人认为“中国再无国学大师”。但季老生前却不承认自己是“大师”,而称赞饶宗颐为“大师”。他说:“近年来,国内出现各式各样的大师,而我季羡林心目中的大师是饶宗颐。”季老与饶宗颐相识数十年,两人在语言学、中西文化交流等方面研究颇有交集,惺惺相惜,“北季南饶”成为学界佳话。  相似文献   

13.
徐恒足 《世纪风采》2007,(10):26-27
季羡林先生在《病榻杂记》中昭告天下,请求摘下他头上“国学大师”、“泰斗”和“国宝”三顶桂冠,读来令人唏嘘感慨。现摘录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严海建 《党建》2014,(12):57-58
正他是文化田园里的一位农耕夫,他的学术成就为海内外同知共仰,他的治学精神值得永世传承!2014年金秋,97岁的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荣获"全球华人国学奖终身成就奖"。组委会在给饶宗颐先生的颁奖词中称,"他出身书香名门,自学而成一代宗师。其茹古涵今之学,上及夏商,下至明清,经史子集,诗  相似文献   

15.
感受吃文化     
凡夫唐 《廉政瞭望》2010,(19):62-62
听到人们鼓吹国学,我总不以为意,觉得哪怕是再博学的大师也只得到些皮毛和末节,并未深谙国学之精妙,窃以为,国学的所有精髓都凝结在一个“吃”字里。  相似文献   

16.
1959年初,已近80岁高龄的国学大师陈垣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党组织对陈垣的入党申请非常重视,立即研究,很快就批准了他的入党申请,并在这年1月28日接纳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这位经历新、旧两个社会的高级知识分子、享誉中外的老一辈史学大师,  相似文献   

17.
《理论与当代》2006,(3):53-53
吴江在1月27日的《文汇读书周报》上撰文指出:作为一个堂堂大国的国人岂能不懂自己的“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毛泽东语)的国学!但是,话虽如此说,毕竟研究国学和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不能回避。这是任何一个热心于研究国学的人(尤其是共产党人)所必须面对的问题。这个问题,依我的私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研究国学须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史观为指导,历史唯物史观应看做是研究国学的“导言”。  相似文献   

18.
北大校长、国学大师、开学术自由之风,立兼容并包之规……这是国人熟悉的蔡元培。但还有一个蔡元培是一般人非常陌生的,那就是:他曾经是一个立场无比坚定的暗杀者。  相似文献   

19.
正"国学"是近几年的一个热点话题,在全民"国学热"的背景下,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王杰提出,党员领导干部更应该学习国学,他认为国学有助于提高领导干部的个人素质和修养,这对于构建健康和谐的政治生态有着极大的助力作用。此外,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诸多政治智慧,也可为今天的领导干部在施政、行政过程中提供一些智力支持。近日,本刊记者(以下简称"记")专访了王杰教授(以下简称"王"),对领导干部为什么需要学国学和该如何学国学等相关话题与王教授展  相似文献   

20.
国学的兴起,是近年来文化界最为引人瞩目现象之一。2005年,中国人民大学正式成立“国学研究院”。随后.海外也成立了不少类似“孔子学院”、“国学会”的民间学院。2008年.政府出钱、民间捐款300个亿.在孔子的家乡修建“中华文化标志城”。这些工作对振兴国学当然很有意义.但国学是扎实而严肃的学问.需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研究.有了扎实的群众基础和踏实的专业研究.“国学”才会流入到我们的血液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