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魏徵拒升官唐初政治家魏徵先后向唐太宗陈谏200余事,曾提出“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多次劝太宗以隋亡为鉴,认为君好比舟,民好比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必须“居安思危,戒奢发俭”,“任贤受谏”等等,辅助唐太宗创造了“贞观之治”。一天,唐太宗宴请群臣。他说,为国家利益着想,敢于向他提意见,帮助他纠正错误的只有魏徵。他决定加封魏徵的爵位,以表彰其卓著功勋。魏徵却担心个人爵位高了容易滋长骄气;个人俸禄高了容易趋于奢华。他婉言谢绝了太宗皇帝的加封。又一次,魏徵主持修完了朝廷的“五礼”(祭礼、朝天子礼仪、军礼、婚礼、丧礼)。唐…  相似文献   

2.
居功不摆谱     
《党课》2013,(22):100-100
宋仁宗在位时,一直没有儿子。有一次他生了重病,文彦博和韩琦等大臣建议皇帝早立储君。病危中的宋仁宗让他们在皇族子弟中推荐人选,就这样,后来的英宗当上了皇帝。  相似文献   

3.
孙思邈是我国唐代著名的医学家,曾多次拒绝唐太宗所授爵位,长期居住民间研究医学,为人疗疾,采种中药,著书立说,被人们尊称为“药王”。同时,孙思邈又是一位著名的养生学家,他提倡养生、食治和怡老,内容丰富,涉及到预防医学、心身医学、老年医学诸方面。由于他身体力行,活到  相似文献   

4.
居功不摆谱     
《党课》2012,(21):126-126
宋仁宗在位时,一直没有儿子。有一次他生了重病,文彦博和韩琦等大臣建议皇帝早立储君。病危中的宋仁宗让他们在皇族子弟中推荐人选,就这样,后来的英宗当上了皇帝。  相似文献   

5.
<正>他出身皇族,父亲是溥仪的族兄、清朝末代肃亲王善耆,姐姐中则有中国近代史上臭名昭著的汉奸川岛芳子;他曾经被送到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取过一个日本名字"川岛良智",后来却成为爱新觉罗家族中的第一位解放军军官,跟随四野大军南征北战;在遭遇了人生坎坷之后,晚年的他又为中日友好事业奔走呼号。他就是葫芦岛市原政协委员、原杨家杖子矿务局工程师艾克。  相似文献   

6.
刘军 《先锋队》2013,(12):51
狄仁杰,唐大臣,先后两次任宰相,被当时人称为"海曲之明珠,东南之遗宝",意在盛赞他一生执法严明,是捍卫法制尊严的国家栋梁。唐高宗仪凤年内,狄仁杰出任大理丞一职。他在处理武卫大将军权善才一案中,充分显示了执法不阿的品质。当时,武卫大将军权善才领兵驻扎在唐太宗昭陵附近。唐高宗的一个侍卫军士在陵区犯法,权善才依据条例责罚了他。这个皇族出身的军士怀恨在心,借机求见高宗,故作悲泣,状告权善才  相似文献   

7.
卖官今说 “卖官”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存在于我国封建时期的各个朝代。 据史料记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不是“卖官”而是“鬻爵”。所谓“鬻爵”,是指用爵位来换取粮食,与钱尚无关系,目的是救灾。可以说“鬻爵”是国家在面临自然灾害时,因粮食不足而采取的应急措施。而“卖官”则始于汉武帝时代。当时边关多事,国库开销甚大,用爵位换取粮食的做法已不  相似文献   

8.
贾政的难题     
《红楼梦》里,荣国府的二老爷贾政,老实办差,勤奋做官,被安排了一个江西粮道的“肥差”。他自幼饱读诗书,家世显赫,更有多年的中央部委工作经验。然而,到了地方上当官,由于不懂“吏”情,照样被小吏收拾得服服帖帖,栽了大跟头。贾政是一心想成就清官之名的,一来家里有钱,钟鸣鼎食,犯不着为五斗米折腰;二来有这个世袭的爵位,不愿为小利坏了大局。可是,他底下的吏们却不乐意了,联合起来收拾这位清天大老爷,搞得他事事不爽,样样不利。贾政想出趟门,没人打鼓,没人抬轿,没人吹吹打打,寸步难行。贾政没办法,只好向这帮吏的头子李十儿打听,李十儿告…  相似文献   

9.
付秀宏 《党课》2013,(22):121-122
启功,一个睿智勤勉的大书法家,一个年少多磨的末代皇族,一个和蔼宽容的慈祥老人,一个拥有众多粉丝的文博大家。  相似文献   

10.
1906年,清廷抛出"预备立宪",其实质是为了加强皇族的权力,立宪派对此极为不满。1908年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相继去世,年仅3岁的宣统皇帝溥仪即位,其  相似文献   

11.
王彦峰 《先锋队》2014,(1):53-53
"我不爱爵位,不爱金钱。头颅可以断,信仰不可移,气节不可丢。"早在中学时代,读方志敏同志的《清贫》时,就被他那种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精神所感动。今日再读,联想目前反腐倡廉和党风廉政建设现状,心情激荡,感触颇深。《清贫》全文仅仅983字,但字字千金,句句如雷。文章讲述的是方志敏同志被捕后受到两个国民党士兵勒索的故事。敌兵搜遍方志敏全身,结果除了一只怀表和一支自来水笔之外,一个铜板也没有。  相似文献   

12.
日本的皇族,就是历代天皇的直系亲属;“日本皇室”,就是这些亲族的总称,其中包括亲王、王(男性)、内亲王(女性)及其配偶。他们在成婚  相似文献   

13.
贵州苗族共有430万人,遍布全省,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最多。由于长时期、远距离、大规模迁徙,被迫蛰居于武陵山、腊尔山、雷公山、月亮山、云雾山、大娄山、乌蒙山等荒山野岭,彼此往来不便,形成许多支系。就其语言,即有三大方言、七个次方言、十八种土语。如按服饰划分支系,多达一百余种。  相似文献   

14.
《资治通鉴》第一卷记载:春秋晚期,晋国卿大夫智宣决定由智瑶继承爵位,族人智果却积极推荐智宵。他认为,智瑶虽相貌堂堂,武艺高超,多才多艺,能言善辩,刚毅果敢,但品质败坏,心灵丑恶,袭爵后必定恃才为恶,导致智氏家族灭亡。尽管智果慷慨陈词,剖析透辟,无奈智宣不听忠言,一意孤行。智瑶承爵后果然恣意横行,无端挑衅韩康、魏桓、赵襄等卿大夫,狮子大张口地向人家索要土地。韩、魏、赵忍无可忍,联合进攻智瑶,杀其身,灭其族。  相似文献   

15.
箐鸡的故乡     
余未人 《当代贵州》2009,(17):76-76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序号:126 类别:民间舞蹈 编号:Ⅲ-23 项目名称:苗族芦笙舞 发布时间:2008年6月 申报地区或单位:贵州省雷山县、关岭自治县、榕江县、水城县. 简介:水域县南开乡三口螗是黔西北最大的苗族跳花场,每年二月十五.以水城县小花苗支系为主,遍及周边纳雍、赫章、威宁等县小花苗支系的同胞,数万人都要到此劲舞欢歌过节.  相似文献   

16.
前不久报章披露一条新闻:有专家建议恢复“爵位制”。读此言论,目瞪口呆,如坠五里雾中。究竟得了什么“病症”,非要开这般“药方”医治?原来,专家经过调查,发现几乎所有社会热点问题的背后,其实质都是“道德问题”。于是,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成了专家眼中的“一号问题”;接下来,“根据对国家的贡献和长期表现,尝试恢复爵位制,以激励公民的荣誉感”的建议,就出台了。专家的调查发现一点都没有错,公民素质、道德建设、人的现代化问题,确实是解决当前社会热点问题的一个症结。但这并非什么新发现,而是若干年来一直困扰人们的老问题。当年鲁迅先生…  相似文献   

17.
吾爵益高,吾志益下;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禄益厚,吾施益博。春秋时期楚国杰出的政治家孙叔敖说,爵位越高心气越要卑下,权力越大处事越要谨慎小心,俸禄越厚对民众的施予越要广博。今天,对于我们的领导干部来  相似文献   

18.
《论语》一开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要读懂《论语》,首先就要读懂这个“子曰”。王力主编《古代汉语》第三单元文选:“子,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子”,在春秋时代本来是一种爵位,只是随着历史的变迁,朝代的更迭,“子”字也随之而降级:“诸侯———微子,箕子;诸侯之大夫———季文子,赵简子;士人———孔子,孟子;乃至于———小子,婊子”(傅斯年《与顾颉刚论古史书》)。这样看,“子”从春秋时代的一种爵位,变成一种对人的尊称,已经是一种降格。以“子曰”开头,是一种偶然呢,…  相似文献   

19.
话说“官本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武斌 《求是》2000,(24)
“官本位”的思想几乎和中国的封建制度一样古老。早在秦汉时代,实行“品位分类”的制度,把官员分作若干爵位等级,从公士、大夫以下一直分为20个等级;魏晋改爵位为“品”,从上而下分为一至九品。后来因为品位太少,大小官员排列不开,于是将每品分为正、从两个等级,有时在四品以下的正、从等级又分为上、下两阶,如此,大小官员们共分为30个等级。这种官僚等级制度一直持续到明清时代。“官本位”制度造成社会成员等级森严,尊卑贵贱界限分明,“公之子恒为公”,“士之子恒为士”,身份不可变更,等级不能混淆。 封建时代的“官本位”的突出特点是“官为贵”。整个社会以官为尊,以官职的大小论社会地位之高低,官员成为整个社会的主体和中心。所以,官不  相似文献   

20.
达康 《支部生活》2007,(9):46-46
哈尼族是一个支系繁多的民族,由于居住地理环境、自然条件等方面的差异,各地哈尼族在婚恋习俗方面也具有一定差异。居住在普洱市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勐先乡的哈尼族(自称豪尼)的婚礼习俗更是别具一番情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