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发展乡村旅游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传统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可以提升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和品质,促进乡村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加强乡村文化建设,增强文化自信,促进乡村振兴。当前,传统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面临智力支持不足、传统文化传承和保护不足、传统文化特色不突出、与乡村旅游产业融合程度不够等困境。进一步推动传统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需要加大对乡村旅游和传统文化的智力支持、加强对乡村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深入挖掘乡村传统文化特色资源并与乡村旅游业融合形成产业,同时,还需要多元利益主体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
《世纪桥》2015,(4)
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对我省建设"文化强省"、"旅游经济大省"等具有战略意义。在相应取得成绩的同时,我省文化与旅游融合也存在融合领域不宽、效益不高等不足,制约了发展。我省应采取政策、法律等综合措施,精准发力,加快特色文化与旅游产业大融合,以推动区域经济中高速、中高端发展。  相似文献   

3.
尹辉 《当代贵州》2011,(30):35-35
旅游是文化性很强的经济产业:也是经济性很强的文化产业。我省是一个文化旅游资源大省,丰富的原生态文化和生态文化、厚重的红色文化及文化活动成果,为发展文化旅游提供了坚实基础。站在旅游角度,抓住文化就抓住了核心价值;站在文化角度,抓住旅游就抓住了一个巨大市场。如何把文化的“软实力”转化为旅游的“硬实力”,我们要全力推进旅游和文化产业融合发展。一要强化旅游文化高度融合发展引导。编制高起点、操作性强的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规划,加大扶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4.
尹辉 《当代贵州》2013,(14):10-11
黔南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具有一定程度的唯一性和独特性,做好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对传承和保护民族文化、壮大旅游产业等意义重大。文化提升旅游,旅游传播文化。文化是旅游之魂,文化的内涵决定着旅游的品味;旅游是文化之体,旅游是承载文化内涵的重要载体。文化与旅游融合,必定会迸发出新的活力。黔南州如何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本刊专访了黔南州委副书记、州  相似文献   

5.
姚兰 《党史博采》2013,(4):30-31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近年来秦皇岛市在推动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方面做出了四方面创新性尝试,本文从把握文化需求、挖掘特色文化和依托新兴文化载体三个方面提出了进一步推动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关联性强。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要注重大交通对旅游的促进作用;大产业、大市场、大城市对旅游业的辅助作用;景点打造对旅游的核心作用;合作开发对旅游的提升作用;旅游营销对旅游的畅销作用。渠县文化资源丰富,历史悠久,自然景观优美,风土人情多样,要加强旅游的文化内涵提升,探索旅游与文化相结合的途径,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7.
文化与旅游融合:产业提升的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与旅游具有必然的耦合性,文化是旅游的内涵和灵魂,是旅游的焦点和轴心;旅游则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文化与旅游融合凸显产业发展空间,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紧密结合、互动发展,是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促进文化与旅游的完美融合,我们既应有长远的发展眼光、创新的文化眼光,同样需要有敏锐的市场眼光。  相似文献   

8.
杨春光 《求是》2012,(1):56-58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提出,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增加相关产业文化含量,延伸文化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可以说,当今时代,文化的经济属性与经济的文化属性融合共生,日益成为地区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特别是文化与旅游融合产生的文化旅游产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一、促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平凉市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其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仍存在着管理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基础设施薄弱、瓶颈制约明显,产业发展层次低、效益不高,从业人员结构性矛盾突出、服务质量急需提高等突出问题。因此,建议从创新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完善基础设施、增强竞争实力,发挥资源优势、健全产业要素,加大人才培养、提高服务水平,突出规范管理、优化发展环境等方面提升平凉市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0.
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大理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风光迷人,走自然与文化融合发展之路,是实现旅游与文化的互融共进,促进大理旅游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就发展大理旅游业过程中融合旅游资源与文化资源的路径作粗浅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正>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推动文化旅游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本文围绕制约W市文化事业单位文旅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立足机构编制部门职能定位开展针对性研究,旨在推动文化资源资产创造性转化和文化事业单位创新性发展,着力开创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旅游发展质量持续提升的文旅融合发展新局面。  相似文献   

12.
肖凌之 《学习导报》2011,(19):58-59
旅游与文化的深度融合,是旅游发展到高级阶段的重要标志,是社会进步和人们文化消费提高的反映。推动旅游与文化深度融合,是促进张家界旅游产业扩容提质升级,以满足游客不断增长的文化需要的必然要求和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3.
<正>"十三五"时期将是推进贵州文化和旅游业融合发展的关键时期,按照"市场主导、多元整合、特色突出、创新驱动"的要求,推动文化和旅游业在更高层面的融合发展,为推进贵州生态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和建成"国家公园省,世界知名、国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休闲度假胜地,文化交流重要平台"提供支撑。一、关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路径和模式(一)融合路径选择"十三五"时期贵州文化和旅游业融合发展仍然应当以资源融合为主要  相似文献   

14.
旅游与文化有着天然的联系,旅游是文化的形和体,文化是旅游的根和魂。兴安要推进文化旅游品牌升级,只有把地方文化特色融入旅游中,推动文化与旅游的融合,才能使旅游业的发展长盛不衰。  相似文献   

15.
桂林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旅游兴市"发展战略,致力把桂林市建设成为世界闻名的国际旅游名城、历史文化名城和生态山水名城。为此,各县区纷纷将"旅游兴县"战略写入"十二五"发展规划和工作报告,真正把旅游业作为一项战略性支柱产业来抓。然而,文化是旅游的核心和灵魂,如何将文化融合旅游产业,促进旅游业持续发展,桂林市委党校第十二期中青班第八调研小组通过对阳朔县旅游与文化的融合情况进行调研,对如何深度融合文化要素,有效推动县域旅游发展作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16.
文化创意可以通过挖掘旅游产品、丰富旅游市场来为旅游业服务,而文化产业又对旅游产业链起到了推动延伸作用。本文以太原市为例,分析了文化创意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价值、优势和问题,并结合国内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经验,提出文化创意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是推进太原“华夏文明看山西旅游中心”建设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文化体育旅游融合是产业发展的新趋势、产业演进的新模式、产业升级的新动能。推动文体旅产业融合既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更是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有效路径。文化、体育、旅游产业融合的核心是获取资源重新配置效率,通过资源共享、要素渗透、业态耦合、市场叠加、规制创新五大作用机制,一体化发展、产业重组、产业延伸、产业渗透四种模式,形成两业融合、三业融合的新型价值链。目前,国内外主要从"文化+旅游""体育+旅游""文化+体育""文化+体育+旅游"四个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结合我国实际,推动文体旅产业融合有四个路径选择,即以赛事资源为核心发展体育旅游、以产品创新为核心升级文化旅游、以业态融合为纽带融通文化与体育、以产业生态为核心促进文体旅融合。  相似文献   

18.
"文旅融合"发展是运城文化旅游业的重要引擎,尤其是进入新时代,运城要努力将文化旅游业打造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针对运城历史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地处黄河金三角等人文和地域优势,运城要努力从以下三方面推进"文旅融合"发展:一是统筹布局,加快推进文旅顶层融合,丰富完善运城文化旅游新思路;二是创新方式,加快推进文旅产品融合,倾力打造运城文化旅游新产品;三是多措并举,加快推进文旅营销融合,全面展示运城文化旅游新形象。  相似文献   

19.
张作荣 《共产党人》2011,(Z1):96-98
<正>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是加快旅游发展的精神动力;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是提升文化魅力的重要依托。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积极意义。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创新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创新,是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的重要保障。近年来,一些地区和部门在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20.
一、贵州特色民族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重要性 (一)提升贵州旅游产业水平需要文化融合 随着人们对旅游消费需求的日趋旺盛,我省旅游产业快速发展。2011年全年贵州旅游总收入1429.48亿,同比增长34.70%,同比增长数排名全国第四,旅游创汇不断增加,影响力不断增强。然而纵观全省旅游业发展,取得成绩显著,但却与丰富资源不相匹配,或者说资源性价比不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