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张杰 《前线》2022,(5):53-55
北京紧紧抓住疏解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做减法,天津、河北积极承接首都疏解产业做加法,京津冀区域产业分工与制造业发展格局不断优化,三地经济实力获得不同程度的提升。京津冀地区生产总值在全国比重的提升,有赖于区域创新链、供应链、要素链主导的区域性一体化大市场的形成。相较于津冀两地,北京具备发展世界级先进制造集群的基础,优先培育和发展高精尖制造业体系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将自身制造业增加值占比进一步提高,从而积极发挥北京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辐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高精尖产业体系是北京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进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引擎。创新是高精尖产业体系的根本动力。建设高精尖产业体系,北京要着力提升创新主体能力,夯实高精尖产业发展能力支撑;要着力促进创新型服务业主导的全面深度融合,夯实高精尖产业体系结构动力。  相似文献   

3.
京津冀协同发展:现状、问题及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国平 《前线》2020,(1):59-62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五年来,在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调控北京人口、促进产业转移升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治理与生态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和河北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十四五"时期是京津冀地区建设成为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的关键阶段。加快区域高质量发展,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打造"一核两翼"新格局,在生态、交通、产业、创新、公共服务等领域取得新进展,将是"十四五"时期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点任务及其方向。  相似文献   

4.
<正>为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加快疏解非首都功能产业,同时解决在京生物医药企业的原料药生产和认证的现实需求,帮助其在京津冀区域内优化布局、合理安排产业链环节,2014年5月,北京市经信委与北京市食药监局会同河北相关部门共同启动了"促进京津冀区域协作、完善首都生物医药产业链"专项工作,拟充分利用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机遇,在北京周边选址建设北京生物医药专业园,为京药企业提供上游化学原料  相似文献   

5.
《前线》2016,(8)
正顺义作为北京东部发展带的重要节点、重点发展新城之一,是首都国际航空中心的核心区,是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临空产业中心和现代制造业基地。近年来,全区上下紧紧围绕服从、服务首都新时期城市发展战略定位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牢牢把握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全区呈现出临空经济势头强劲、重点新城日新月异、社会建设更加和谐的良好态势。顺义已经成为北京发展速度最快、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十三五"时期是顺义区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阶段,是落实北京市"四个中心"城  相似文献   

6.
赵继敏 《前线》2023,(6):71-74
新时代以来,北京紧紧抓住疏解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高水平推进城市副中心建设,在承接疏解、改革创新、经济动能培育和产业生态体系构建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在新发展格局下,城市副中心着力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两区”建设和数字经济转型三大战略机遇,加速推进现代服务业和高精尖产业向运河商务区、文化旅游区以及张家湾、台湖、宋庄等特色小镇集聚,引领带动周边地区一体化发展,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高质量样板和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  相似文献   

7.
沈聪 《前线》2010,(6):42-43
当前,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首都新一轮科学发展已刻不容缓。作为北京市国有重点企业的京城机电控股公司(以下简称"京城机电"),围绕首都功能定位和经济发展方向,结合市国资委关于产业发展的部署和要求,结合企业发展实际,总结经验,攻坚克难,谋划公司"十二五"发展的战略布局,全力推进技术创新,力求打造首都高端装备制造业。日前,记者走进了这家企业,感受了他们创新的精彩和活力。  相似文献   

8.
《前线》2017,(12)
<正>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转方式、调结构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方式和内驱动力。北京作为首都,产业结构具有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自身特点,更体现着国家对首都的定位和要求。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了北京"四个中心"战略定位,提出北京要放弃大而全的经济体系,构建高精尖的经济结构,使经济发展更好服务于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为北京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指明了方向。几年来,  相似文献   

9.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以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引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首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略。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战略引擎,将增强首都经济内生创新发展动力;是经济体系创新升级的核心支撑,引领以"高精尖"经济结构为主要特征的首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将为经济创新发展提供制度示范,促进优化首都经济高质量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0.
非首都功能疏解是缓解首都"大城市病"的有效途径,也是新常态下首都发展模式转变的客观要求,更是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战略先导。通过产业转移实现非首都经济功能的疏解应作为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先行步骤。天津作为京津冀都市群重要的增长中心,与首都北京有着紧密的经济社会联系,并具备了良好的产业发展条件,能够承接非首都功能中的高端制造业和科技成果转化型企业转移。为推动京津产业对接,天津应努力克服产业对接中可能产生的发展压力、环境差异与利益冲突等困难,通过产业转型升级、基础设施一体化和体制机制创新等举措,为京津产业对接创造良好条件,并通过京津产业对接促进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1.
贾品荣 《前线》2022,(5):75-77
在高质量发展中,北京充分发挥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优势,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十四五”时期,北京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高精尖产业引领,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营造更优的创新生态,将推动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70年来,北京市经济发展质量和产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产业结构实现深度调整,逐步构建起"高精尖"产业格局。北京产业结构调整特点明显:中央指示指明正确方向,高端服务业快速发展,科技创新是动力源泉,正在向纵深发展。这表明,优化产业结构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进一步强化首都核心功能,切实推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充分发挥首都资源优势。  相似文献   

13.
张延昆 《前线》2009,(10):40-41
顺义区作为北京新城之一、首都临空经济区和北京现代制造业基地。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区县功能定位,大力发展航空产业、现代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区域经济走上了一条产业结构不断升级、高端产业加速聚集、功能区辐射日趋强劲的良性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14.
李星坛 《前线》2016,(11):76-78
正自2008年北京提出"一主一副三新四后台"的总体金融业空间布局以来,全市金融功能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对经济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尤其为优化产业布局和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提供了有力支撑。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首都经济主动降速提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成为现阶段首都发展的重中之重。金融作为现代经济核  相似文献   

15.
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战略思想,要紧紧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个主题,牢牢抓住高质量发展这条主线,准确把握北京城市战略定位这个立论之基,积极稳妥有序推进疏解非首都功能这个核心问题,将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积极置身于国家发展战略全局之中,加深思想认同,强化行动自觉,提高实践水平,确保党中央的部署高质量落地落实。  相似文献   

16.
李春亭 《前线》2016,(4):66-67
正民防是利国利民的公共事业,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中央专门下发决定,对深入推进人民防空改革发展作出了专门部署。首都人民防空改革任务十分艰巨,北京民防建设发展任重道远。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我们要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领,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把北京民防建设放在首都全面贯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来谋划和推进,正确处理好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的关系,正确处理好国防建设和经  相似文献   

17.
我省“一芯驱动、两带支撑、三区协同”发展战略布局明确提出,大力发展以集成电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成长型产业,培育“芯”产业集群。当前,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及中西部地区等区域正加大政策支持和人力资本投入,布局发展“芯”产业,我省面临巨大竞争压力。我省“芯”产业发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产业特色模糊。  相似文献   

18.
黄嘉瑜 《前线》2017,(1):84-88
作为世界典型的首都城市,伦敦的经验表明,首都城市要实现良性发展,必须形成合理的空间形态和功能布局,推动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转型升级,构建高效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实现上述目标,需要依靠合理的、精细的城市管理体系和针对性的政策手段,依靠立法保障、跨区协同、高位统筹、动态调整的首都发展规划引领。未来北京应以首都规划引领区域发展和功能布局调整,打造符合首都战略定位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相关产业体系,加快推进综合交通网络建设,大力提升城市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有效利用各类政策工具精准引导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  相似文献   

19.
武义青  刘海云  李清 《前线》2021,(4):67-69
以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为契机,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通过制度创新、协同攻关,共同打造具有全国和全球竞争力的产业链特别是制造业产业链,引导京津冀区域内产业合理有序转移,推动京津冀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毛敏 《学习月刊》2021,(1):17-20
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高新技术产业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产业基础。2019年1月,湖北省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大力推动新时代湖北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湖北特色高质量发展的产业战略布局是"一芯驱动、两带支撑、三区协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