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瞬息万变的大数据时代,社会风险系数不断提高,网络舆论危机事件频发,迫使人类在寻求社会和谐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将舆论危机治理作为公共管理的基础职能。在这一时代背景之下,政府等公共部门在网络舆论危机管理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自身职能,积极开发以数据整合为支撑的网络舆论危机技术管理体系、健全以数据分析为内容的网络舆论危机感知管理机制和营造以法治数据为保障的网络舆论危机制度管理环境。贯彻和落实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完善政府等公共部门在网络舆论危机管理中的体制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2.
处置公共危机的关键环节之一是对危机信息的治理。经过近年的发展,我国危机信息管理体制初步确立。传媒在危机信息传播中的作用得以优化,公共危机信息管理制度化水平逐步提高。公众公共危机意识在危机频仍中得到加强。但公共危机信息传播管理体制仍未尽合理,信息共享问题仍未解决,信息系统建设滞后于政府危机管理的需要。因此需进一步完善危机信息治理模式与机制,健全危机信息保障资源配置系统,从组织制度和技术上提高公共危机信息系统整体应急反应能力,发挥专业人才和技术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数据成为基础性战略资源。大数据给政府治理能力提升带来了机遇,促进公共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公共服务精细化人性化、公共管理透明化高效化、社会治理精准化法治化。目前,我国大数据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网络基础设施薄弱、开放共享程度较低、法治建设相对滞后、管理技术人才匮乏,使得大数据开发利用不充分,影响了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为此,必须进一步理顺大数据管理体制机制,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数据信息开放共享,健全网络数据管理法治,加大数据人才培养力度,提升政府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4.
对于突发公共危机治理,我国充分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党的领导、举国体制、对口援助和全员参与是化解公共危机的重要法宝。但我国的危机治理仍存在应急管理法治不健全、应急处置过程中信息沟通不畅、管理体系中权责不对等、紧急状态下公众个人需求与防控举措存在张力等问题,需进一步推进公共危机应急管理法治化、健全公共危机事件信息流动机制、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权责制度化、完善危机事件预警与应对预案及提升公众危机意识与应急能力,以全面完善公共危机治理体系,增强公共危机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5.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信息流动的路径和权力运行的向度,正推动着政府治理机制的深刻变革。政府治理机制从信息流动与权力运行角度而言,经历了传统的主动与被动机制、过渡时期的互动机制以及大数据时代的联动机制,但其共同的目标就是实现善治。以善治为目标,构建与大数据时代和社会转型相适应的政府治理机制,推动政府治理从互动向联动机制的转变,是政府治理机制变革的必然选择。大数据时代下政府治理联动机制以法治保障主体地位平等为基础,根据时代需要重新建构联动机制的运行机理,提出构建政府治理联动机制的具体进路,是政府治理的重要命题。  相似文献   

6.
高华丽  闫建 《探索》2015,(1):104-107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我国政府的决策模式、治理模式和工作方式等都提出了新的挑战。推进政府大数据战略对实现政府治理有着重要的意义,是政府治理实现的强力助推器。当前,这一工作的推进面临着数据公开缺乏社会规范条件、数据共享缺乏有效体制保障、大数据可用性研究相对薄弱和领导干部认识缺位等瓶颈因素制约。推进政府大数据战略需要弥补大数据立法空白,设立大数据常设机构,搭建大数据应用平台,培养和引进大数据人才,强化领导干部大数据思维。  相似文献   

7.
周晓丽 《新视野》2012,(3):66-69
风险社会和全球化使公共危机的协作治理成为一种趋势。协作性公共管理的纵向与横向的方式,群件的构成、平等互惠的关系以及责任的明确为公共危机的协作治理提供了有效的借鉴。为使公共危机协作治理成为可能,必须从协作治理的相关要素的整合及其制度完善入手,构建公共危机协作治理的软环境和制约机制。关于公共危机协作治理的要素整合,重建信任是协作的前提和参与的关键,对话沟通是协作的基础和条件,信息的公开与共享是协作的核心和保障,而责任分担则是协作管理的重点。公共危机协作治理的制度建构,一是要组建协作管理的机构,二是要明确协同治理的范围和网络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8.
治理性政策的本质发端于决策,多源流框架则擅长解释模糊性条件下的政策(决策)变迁。突发公共危机得到了政策共同体的广泛关注,危机治理政策的出台与调整,遵循多源流框架的基本原理和过程,经历了一个从保守谨慎到积极乐观再到全面统筹的政策变迁过程。多源流框架为政策议程设置现代化提供了新的分析工具,更为实现突发公共危机决策的清晰化转向提供了新的观察视角。突发公共危机中的问题流、政策流、政治流等如何穿过决策系统实现高质量政策变迁?后疫情时代需要依据决策机制、决策信息、决策逻辑等关键要素,构筑中国语境下突发公共危机决策的清晰化治理路径,以在国家制度情境与地方创造性的复杂张力中追求善政善治的平衡。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中国社会转型期的到来也为中国带来许多挑战,公共危机成为社会转型的衍生物。公共危机治理中信息交流的顺畅对于危机的治理至关重要,而政府作为权威信息源对于危机治理则是十分关键。但是现实中一些地方政府在危机治理中的信息缺位与失语却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危机的影响,所以探究政府在危机治理中信息缺位与失语的原因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0.
公共危机治理模式的创新是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体系创新的重要内容和环节,对治理效果有直接的影响.我国公共危机治理模式的创新,在吸收借鉴国外相关经验和理论研究最新成果的同时,必须充分考虑中国所处的经济、政治、文化环境.在市场经济不发达、公民社会发育不成熟的条件下,构建"政府主导的公共危机复合共治"模式,以应对全球风险社会和社会大转型所带来的日益复杂多样的社会风险和公共危机,这是一个较为理性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整体性治理:当前我国公共危机治理的模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的公共危机治理模式呈明显的碎片化特征,已无法有效应对日益具有高度复杂性、深度不确定性、鲜明跨界性的公共危机。整体性治理作为一种以整体性为取向的治理理论和治理工具,与当前我国公共危机治理的碎片化整合高度契合,成为当前我国公共危机治理理想的模式选择。构建我国公共危机的整体性治理模式,需要从公共危机的治理理念、治理主体、治理机制、治理流程、治理方式等方面加以整合。  相似文献   

12.
大数据时代,危机背景下的敏捷治理是各国政府面临的热点话题和重要问题。新冠疫情这场公共危机给世界带来了巨大危害和挑战,也为地方政府部门的治理和创新提供了机遇。面对疫情,中国各省政府令行禁止,快速有效地控制了疫情蔓延,体现了特有的"中国速度"。本文以四川省的疫情防控工作为例,通过复盘典型案例揭示了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敏捷性机制。主要贡献为:(1)将敏捷性的内涵与特点拓展到公共部门的应急管理领域,识别出公共组织敏捷性体现为危机识别、流程以及双元敏捷性;(2)提出危机治理能力和高效的管控方式的动态匹配是获取敏捷性的核心要素,其中危机治理能力是实现敏捷性的基础,高效的管控方式是实现敏捷性的关键手段;(3)归纳了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敏捷性机制过程模型。本研究结论为各省政府的制度建设以实现敏捷治理提供有益指导,也进一步丰富了地方政府创新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大数据思维和应用目前正以一种迅疾的速度进入公众视野,成为推动政府治理创新的有力支撑。实践中,由于人们思维意识落后、数据开放共享困难、数据人才缺乏等制约因素存在,使得大数据在推动政府治理创新中阻力重重。为此,应树立大数据理念,引领全社会的数据共享开放,全方位保障数据安全,大力培养大数据人才,弘扬大数据文化,进一步推进政府治理创新。  相似文献   

14.
“双碳”目标为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城市与区域治理提出了绿色低碳转型的新要求。公共机构率先实施节能降碳行动对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具有减量、带动与政策效应。当前公共机构在节能降碳过程中存在地方性权责与测算标准尚不明确、地区间治理成效差距较大、数据与信息共享不足、示范带动效果尚未显现等现实困境,结合“双碳”目标下公共机构节能管理的新要求,以公共机构节能降碳为引领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存在“央地—部际—区域—主体”多重协同机理。在“十四五”时期国家和地方可通过整合权责以统筹协调降碳行动、弹性协作以搭建政策协同平台、促进数据共享以完善区域治理网络、公私合作以提升降碳协同效能等方面的制度创新,助推公共机构节能降碳工作增效提质,实现对绿色低碳发展的有效带动。  相似文献   

15.
厘清公共危机治理中的原则性与灵活性关系问题,能够更好地解放政府工作人员处理公共危机的"裹足"思想或"冒进"思想。在公共危机治理中,只讲"原则",不能顾及到公共危机的变动性,只论"灵活",不能从整体上把握对公共危机的治理。因此,公共危机治理中的原则性和灵活性,犹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合则两美,离则两伤",两者有机统一起来,才能实现公共危机治理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6.
公共危机整体性治理是我国在日益跨域化、复合化的现代公共危机治理上的模式选择,旨在通过多元主体的协作共治来化解、消弭公共危机。实践中,我国公共危机整体性治理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可以尝试从提升社会信任、加强规范体系建设、发展公民社会三方面着手培育我国公共危机整体性治理中的社会资本,提升公共危机整体性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17.
政府成功治理公共危机中的政策工具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政府危机管理一般包括事前管理、事中管理、事后管理三个阶段,分别具有危机治理前的预防预警性、危机治理中的事态控制性、危机治理后的转危为机性特点。其中,最关键的阶段是危机治理中的事态控制性。本文以政府在危机成功治理中的实例为文本,提出以人民生命为本的政策目标,权威、组织、信息、制度、科学、舆论、合作等政策工具的综合运用,系统发力,能够实现对公共危机的综合治理,控制危机事态恶化,化危险为机遇。  相似文献   

18.
区域性危机频发存在着一种机制上的误区,危机治理理应关注区域中的公共利益、个体利益和区域利益等利益因素。需要对区域公共危机治理领域进行利益层次的分析,以利益衡量方法确定区域公共危机的治理路径,通过构建区域危机治理的社会参与机制、利益平衡机制,发挥各治理主体的动能,形成一种区域性危机合作与协调治理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19.
公共危机整体性治理是我国在日益跨域化、复合化的现代公共危机治理上的模式选择,旨在通过多元主体的协作共治来化解、消弭公共危机.实践中,我国公共危机整体性治理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可以尝试从提升社会信任、加强规范体系建设、发展公民社会三方面着手培育我国公共危机整体性治理中的社会资本,提升公共危机整体性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20.
关于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公共危机治理中,政府因其权威性、资源的优越性以及自身的使命理所当然成为公共危机治理的主体。有效的危机治理需要多元化参与和合作。因此,积极探索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在公共危机治理中的应有作用及其实现路径,不仅具有重要理论价值,也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