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军不断扩大侵略态势,中国国民政府采取不予抵抗,将事件诉诸国联和平解决。迫于压力,国联在"九一八"事变后成立调查团来中国调查情况。而对国联调查活动时间、内容及态度的研究,可以窥探出国联调查团对日本的妥协、偏袒而最终助长其嚣张气焰,并导致发动全面侵华的野蛮行径。国联全称国际联盟,也称国际联合会,是根据1919年巴黎和会通过的《国际盟约》于1920年1月成立的国际组织。其总部设在日内瓦,先后有六十多个国家参加,中国和日本都是最早参加的会员国。当时,国联大会、行政院和秘书处的领导权,都操纵在英法等少数帝国主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6,(12)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军不断扩大侵略态势。中国国民政府却采取不抵抗政策,将事件诉诸国联和平解决。迫于压力,国联在"九·一八"事变后成立调查团来中国调查情况。而对国联调查活动时间、内容及态度的研究,可以窥探出国联调查团对日本的妥协、偏袒而最终助长其嚣张气焰,并导致发动全面侵华的野蛮行径。  相似文献   

3.
《侨园》2016,(Z2)
正最近,辽宁省社会科学院召开了"《TRUTH》史料与九·一八事变"学术研讨会。会上,有关专家对"国际联盟"(以下简称"国联")的作用等相关问题进行了重新认识和评价。为此,记者就"国联"成立的背景、性质以及"国联调查"的结果和作用等采访了辽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东北沦陷史研究室主任张洁。记者:"国联"是个什么组织?张主任:"国联"是世界上第一个国际性集体安全组织。"国联"成立于1920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以促进国际合作、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反对战争为宗旨的国际政治组织。  相似文献   

4.
解放海南岛     
马闻 《侨园》2012,(5):61
61年前,解放海南岛战役打响.人民解放军靠着简陋的木帆船,强渡琼州海峡,在半个月的时间里取得全胜木船打军舰,创造了世界战争史的奇迹. 7天后,象征国民党最高行政机构的"海南特区行政长官公署"被解放军一举攻克.门楼上方,青天白日旗黯然落下,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号角声中徐徐升起,迎风招展.  相似文献   

5.
香港基本法第45条规定普选行政长官要先由提名委员会按照"民主程序"提名,但是基本法对该"民主程序"没有作进一步的细致规定。"民主程序"必须贯彻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必须有利于爱国爱港人士成功出线成为行政长官候选人。因此,"民主程序"不仅是一个法律程序问题,更是一个政治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6.
两条腿走三步——美国对华反补贴态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美国在反倾销中只适用国内法对华采取反倾销措施不同,美国反补贴当局适用国内反补贴法和诉诸WTO争端解决机构两种途径来解决中国的"补贴"问题。美国对华反补贴行动分三步走:第一步,2006年之前的理论酝酿;第二步是适用国内法对我国出口产品发起反补贴调查;第三步将是频繁地诉诸多边机制,即更多地将中美反补贴争端诉诸WTO争端解决机构。  相似文献   

7.
正2008年6月26日,一份在联合国日内瓦图书馆沉睡近八十载名为《Truth》的史料被发现后,一段东北知识界精英组成"爱国小组",在"九一八"事变后冒死收集日本侵华罪证并上书"国联"的故事浮现在世人面前,它讲述了东北爱国知识份子巩天民、刘仲明等九人(史上称为"九君子)在"九一八"事变后冒死搜集、整理、翻译、编写并上交国联的历史文件。《Truth》史料客观、真实地揭露了"九一八"事变后日军侵华真相,是不同于拿起武器抗日反击日本侵略者的另一种抗日救亡方式,《Truth》史料的发现向我们展现了国难面前东北知识分子的不屈不挠、据理力争的傲骨和风采。他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7,(1)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东北军政最高长官张学良对东北军下达"不抵抗命令",致使日军6天即占领辽宁省三分之二及吉林省城与铁路沿线城市。笔者从张学良先生晚年的回忆口述史料入手,分析张学良本人对日本政局、东北局势、列强立场、中国时局、东北军自身等五个方面存在的主观误区,力争解析支撑张学良错误下达"不抵抗命令"的根源。  相似文献   

9.
张洁 《侨园》2014,(10):10-11
第一,"九君子"为赢得国际仲裁而汇编了《TRUTH》。"九君子"决定展开国联外交的出发点就是要借助"国联"之口揭穿日本侵略中国的真相。刘仲明说:昔日老友已去关内,揭露日本侵略的任务只能由我们来承担。"国际联盟作为一战后维护国际和平与合作的组织,固然被大国操纵,但是它是否可以为弱小国家说话,还在于各国怎么利用它。当日本在国联颠倒黑白的时候,国联是难以了解事情的真相的。他们之所以远道而来进行调查,目的也是要了解真相。  相似文献   

10.
11月11日,美国负责伊战后重建事务的最高文职行政长官保罗·布雷默突然赶回华盛顿,与布什政府多名高官就伊拉克问题进行了紧急磋商。这一出人意料的举动可能意味着美国急于从伊拉克“泥潭”中脱身。  相似文献   

11.
罗斌 《学理论》2012,(14):31-32
美国总统作为联邦的最高代表,是国家的象征。既然美国总统有如此显赫的地位,那么探讨美国总统的职权就显得格外重要。美国总统扮演着国家元首、外交家、武装力量总司令、立法者、最高行政长官这五个举足轻重角色,美国总统的职权也是集这五个角色的职权于一体,而不仅仅是国家元首的职权。  相似文献   

12.
《侨园》2017,(6)
正在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前夕,应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新闻处邀请,本刊记者随内地媒体访港团一行,到访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行政、立法、金融、基建、文化、科创、服务等机构,了解和感受香港回归祖国20年来各个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及"一国两制"方针和基本法在香港的全面贯彻落实,并在香港特区行政长官府邸专访了即将卸任的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梁振英。梁振英表示,回顾过去五年工作,他对香港未来充满信心。  相似文献   

13.
自我合理化作为一种认知调适机制,其本质是通过重构自身行为的道德内涵以使其获得主观可接受性,从而减少认知失调所带来的心理压力。当行动者涉入腐败时,道德认知冲突往往使得他们诉诸自我合理化策略。具体而言,腐败涉入中的自我合理化策略主要包括八种类型,即合乎法律性、对责任的否认、对损害的否认、理所应得、有利对照、诉诸更高层的忠诚、功过相抵以及调整注意力。基于多渠道文本的编码分析呈现了腐败官员进行自我合理化的策略表现以及不同策略的使用频率。其中,对责任的否认、有利对照以及合乎法律性,是腐败官员最为常用的三种自我合理化策略。由于自我合理化使得行动者对腐败行为的容忍度增强,往往会诱发其涉入更严重的腐败犯罪。当腐败合理化观念逐渐为群体成员所相互承认,它还会为腐败群体化提供心理支撑。  相似文献   

14.
为人谨慎,做事踏实,作风果断,是《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在港采访和多个场合接触中对曾荫权 的最深印象。他在回应记者关于担任署理行政长官的感受时说:"我会很务实地工作。"  相似文献   

15.
二·二八事件是反专制民主运动1945年10月,台湾光复。国民政府接收台湾,并未比照大陆各省建制成立台湾省政府,而是设立了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陈仪任行政长官。  相似文献   

16.
《瞭望》2008,(1)
全国人大常委会日前通过决定,勾勒出香港普选的时间表。12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审议并全票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香港特别行政区2012年行政长官和立法会产生办法及有关普选问题的决定》,规定2012年香港行政长官和立法会产生办法可以作出循序渐进的适当修改,明确了2017年行政长官选举可以采用普选产  相似文献   

17.
程亚娟 《各界》2011,(10):76-77
1916年4月22日,张作霖被任命为盛武将军督理奉天军务兼奉天巡按使,成为奉天的最高行政长官。主政伊始,张作霖颇费了一番心思。1916年6月28日,张作霖与帮办冯德麟一起发布了一个阐述施政方针的告示。这个告示别出心裁,堪称中国第一个白话文告示。  相似文献   

18.
《侨园》2016,(8)
正关于九·一八事变后"不抵抗"的责任问题,很长时间内,主流史学界人士都认为是蒋介石下达了"不抵抗"命令,其主要依据是1931年8月16日蒋介石"铣电"强调"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利弊冲突"。然而时至今日,该电文也未在大陆和台湾现有的档案中查到。而随着新史料的发掘,更多学者将九·一八不抵抗的责任归于张学良,从而弱化了过去一边倒式的蒋介石不让抵抗的观点。至于张学良为什么下达"不抵抗"的命令,  相似文献   

19.
1996年12月11日, 一个万众瞩目的日子,香港历史谱下了光辉的篇章。肩负六百万香港市民嘱托的400名推委会委员庄严履行其神圣使命,投票选出了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人选。标志着香港回归后即将开始一个高度自治、“港人治港”的全新时代。 在这一令人振奋的历史性时刻,以320票当选为香港第一任行政长官人选的董建华,面对几百名中外记者,朴实而坚定地说:“感谢400名推委会委员和六百万市民给予我最高的荣誉。”“我不会低估未来工作的难度和面临的挑战,但我对香港的前途充满信心。我可以保证,会尽一切力量,去为香港创造一个更好的明天。”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中外学术对话与经验研究的两条主线,反学校文化与抵抗行为是学校场域中青少年文化研究的重要议题。本文探究了反学校文化与抵抗行为研究的历史脉络、抵抗行为类型甄别和当前研究的新发展。为超越反学校文化范式,笔者建议引入"意识"和"时间"两个维度分析青少年抵抗行为,摒弃抵抗与服从的二分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