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维的重点培育对象。培育法治思维,有利于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实现社会治理、完善大学生的人格塑造。大学生法治思维是一种合法性判断思维,体现规则至上的思维,以权利义务为中心,以程序正义优先为保障。针对高校"形式化"的法治教育、社会的负面现象、传统家庭教育观等法治思维培育所面临的问题,要通过提升高校法治教育的实效性、治理社会法治大环境、夯实家庭法治观等途径来促进大学生法治思维的养成。  相似文献   

2.
法治是融汇民主、自由、平等、人权、理性、文明、秩序、效益与合法性的完美结合;法治思维包括两方面,即法律应当得到普遍服从的思维和良法之治的思维。法治思维是法治中国建设的主观要件和重要内容。建设法治中国、培养和提高法治思维的具体途径包括法治思维的培养、对法治中国建设主体中"关键少数"法治思维的引导、"法律应当得到普遍服从"的法治思维的形塑、"良法之治"的法治思维的形塑、营造有利于法治思维建设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3.
十八大报告提出"法治思维"、"法治方式"的概念,要求"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法治思维是一种底线思维、规则思维、权利思维、契约思维,具有合法性、民主性、程序性、限权性、透明性的特征。提升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能力是法治社会最基本思维模式的必然要求、是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在社会治理视角中坚持法治思维需要对领导意志扭曲法律执行、法外利益与纠纷解决、公权力过于强势、重结果轻程序思维传统进行反思。提升领导干部法治思维的运用能力,可采取培养广大领导干部的法治素养、构建增强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能力需要的外部环境等对策。  相似文献   

4.
高等院校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之内在动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等院校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不仅有助于进一步拓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范围,而且有助于培养新时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新一代大学生忠于国家、献身国家现代化建设的爱国情操。  相似文献   

5.
"和"与"争"分别是中西方法治价值选择的基点,不同价值基点的认可,使中西方做出了不同的价值选择.中国传统法重"德治"、"民本"、"无讼"、"等级有序",而西方传统法注重"法治"、"人本"、"正义"以及"人人平等",这最终促使中西方形成了迥然不同的法律文化,并走上了两条不同的法治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6.
<正>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常态下,襄阳市委顺势而为,主动作为,积极探索实践法治襄阳建设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架起"红绿灯",用好"指挥棒",念好"紧箍咒",强化硬约束,为推进法治襄阳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严密体系,亮出法治考核"标尺"。一是融入中心"进视线"。2013年开始,市委就把法治建设考核作为重要一极,融入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纳入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在全市5大类40多项综合考评指标中坐上"正席","独占一席",  相似文献   

7.
高校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后备力量,也是接触网络最为频繁的群体。培育和提升大学生的网络法治意识,不仅是大学生应对网络社会风险、维护其切身利益的需要,也是高校践行"立德树人"育人工程的要求,更是国家加强网络社会治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的重要课题。网络法治意识涵盖网络社会中的政治意识、法律意识和契约精神。当前大学生网络法治意识现状堪忧:网络法律知识储备有限,理解和运用法律知识判断各种网络现象能力欠缺;网络法治思维水平不高,无视规则,突破底线,误解权利,忽视义务;依法参与网络社会活动的能力不容乐观,依法维权能力有待加强。对此,高校应着重从以下两个方面大力培养与提升大学生网络法治意识。一是重视高校网络法治教育常态化:创新教育手段,夯实学生网络法律基础知识;提升学生网络法治实践能力;营造校园网络法治文化氛围,有效培育高校学生网络法治思维。二是创新网络普法的方式方法:与时俱进,利用大数据"精准普法";相时而动,搭建平台"网络普法";多措并举,提升"有效普法"效能。  相似文献   

8.
公安院校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是未来法律的执行者,是构建法治社会的保障,是推动中国法治进程的坚强后盾。他们是否具有法治思维,能不能让法治成为一种思维方式,直接影响依法治国的成效。因此,必须加强公安院校学生法治思维的培养,在以后的执法过程中,始终以国家宪法和法律为最高价值取向,用法治思维方式来决策和判断。  相似文献   

9.
在依法治国的形势下,培育大学生法治精神,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是依法治国的需要,依法治校的需要,大学生自身成才的需要,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要加强和改进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工作,培育大学生的法治精神;加强对学校管理人员的教育和监督,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充分发挥学校宣传部门、群团组织的作用,将培育和弘扬法治精神融入校园精神文明、校园文化建设中;大力培养大学生对法治价值的认同感。  相似文献   

10.
领导干部在行政决策中具备必要的法治思维,是行政决策的立足之基、动力之泉和力量之源。法治思维是一种强调守法崇法的思维,与人治思维、权力思维等思维方式相比,有诸多特点。领导干部在行政决策过程中具备法治思维,是防范法律风险、提高基本的业务素质和落实依法行政的需要;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越来越好,是领导干部行政决策必须具备法治思维的强大推动力量;法治建设取得的重大成绩,是领导干部行政决策必须具备法治思维的基础。法治中国建设必须培养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其路径包括:培养领导干部自觉尊崇法律的思维,培养领导干部时刻思考依法办事的思维,培养领导干部用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思维,培养领导干部尊重权利的思维,培养领导干部必备的法治精神。  相似文献   

11.
作为当今世界公认的一种行为方式,"法治"在一个国家的实现被认为是融入国际社会的先决条件。然而什么是"法治",怎样才是真正的"法治",却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把"法治"视为一个"人"从内到外的一个表现过程是切入"法治"的一个新视角,也就是说从思维到行为的这么一个连续的过程是"法治"精神的表现,这就是行动中的"法治"。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我市提出建设"桃源铜仁",打造"仁义之城",去年又出台了《关于建设法治铜仁的实施纲要》,这是我市广大市民法治思维的一个跃升,更是市委、市政府执政思维的一个跃升。建设"桃源铜仁"就是要构建和谐社会,打造"仁义之城"就是要建设法治社会。具体说,就是要努力构建一个秩序  相似文献   

13.
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已成为当前我国化解社会矛盾的重要举措,也是新时期法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正确认识我国当前发展所处的"战略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深入剖析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化解社会矛盾的现实尴尬,努力探寻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的基本路径,对于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依法治国的形势下,培育大学生法治精神,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是依法治国的需要,依法治校的需要,大学生自身成才的需要,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要加强和改进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工作,培育大学生的法治精神;加强对学校管理人员的教育和监督,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充分发挥学校宣传部门、群团组织的作用,将培育和弘扬法治精神融入校园精神文明、校园文化建设中;大力培养大学生对法治价值的认同感.  相似文献   

15.
法治不仅仅是依法律而治,更重要的是依法律精神而治。跳出法律条文本身,将相关法律所涉及的规则、原则及精神转化运用到信访治理工作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法治思维不是党员干部的"专利",作为每个党员干部集合而成的单位部门同样需要有"部门法治思维"。在信访工作中,需要将"权利与义务对等"、"因果关系认定"、"有审必判"、"主客观相一致"、"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等法治思维转化运用到信访维稳工作中,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6.
领导干部作为"关键少数",其法治教育水平应当显著高于普通群众。当前我国以"法律型规范"为主体的社会规范体系教育力度不足,尤其是对于特定群体的法治教育混同于普通群众的法治意识和观念教育,其相应的法治能力建设和法治思维培养还没有得到应有重视。法治教育是法律教育的进阶,是通过法律进行治理的技巧和方法的教育,体现为"法律实施进程的法治教育"。法治教育是对社会规范体系尤其是法律型社会规范演进过程的普及性教育,是对法律型社会规范发展演变过程中的规律性总结的学习和引导,体现为"规范演进过程的法治教育"。  相似文献   

17.
运用侦查法治思维开展侦查工作,是实现侦查法治化并进而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关键。侦查法治思维,既源于法治思维概念,又因侦查活动的特殊性而具有独特的内涵。公安院校作为培养预备侦查人员的摇篮,是培养侦查法治思维的重要渠道,需要在传承传统教育教学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有意识地培养侦查学专业学生的侦查法治思维,以适应侦查法治建设的进程中侦查活动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法科生较之其他专业的大学生和社会公众,具有自身专业优势和较高法律素养,应当比其他公民更加关注国家法治建设,更加积极参与其中.然而通过网络问卷调查、文献调查、采访调查等方式进行的实证调查研究发现,当代法科生并没有因自身专业特性而更多地关注立法活动,而且很少参与国家或者地方立法活动,究其原因可能在于立法活动本身的专业性和复杂性、法科生知识储备的不足等,其根源在于高校法学教育对法治思维观念培育的忽视、法学教育教学方式未能激发法科生参与法治建设和立法活动的热情,同时启示我们法学教育教学也应当积极融入国家"新文科建设",改革和完善法学教育教学方式,培养人民满意和符合社会需要的法治人才.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法治品质主要包括法治知识、法治意识、法治情感和法治能力四个方面。在创业教育中培养大学生法治品质有助于大学生迅速融入现代法治社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提升创业过程中的竞争力,在创业过程中规避风险。目前,大学生存在法律知识不足、法治意识淡薄、法治情感淡漠、法治能力不足等法治品质欠缺问题,影响明显。因此,创业教育中培育大学生法治品质必须合理设置法治教育课程以丰富大学生法律知识,积极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以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有效落实法律执行力以提升大学生法治情感,强化法治教育实践以提升大学生的法治能力。  相似文献   

20.
法治建设应该首先明确法治概念的内涵和要素。由于哲学基础、社会结构、国家形态的不同,中国传统历史文化中虽然有"法治"这一用语,但在概念上与西方通用的内涵大有差异,体现了背后法律思维趣味的不同。中国不曾有过西方近代意义上的法治,法治概念在中国出现才仅仅有百余年历史,我国法治精神的培养和法治建设依然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