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面对区域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和流动、城市化的进程,人口的数量和质量是区域人地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变量,把握人口的变化特点与经济社会相互之间的关系,对制订城市发展战略意义重大,也有利于城市之间的比较和借鉴。以巴黎、东京、纽约城市发展过程为重点案例,分析自十九世纪下半叶以来,世界城市人口增长和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2.
贫困地区贫困的一个直接原因是人口数量膨胀,人口素质低。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对于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昭通地区显得尤为重要。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控制人口与脱贫致富是辩证统一关系,两方面的工作必须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使人口的增长同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这是时代赋予我们当代共产党人光荣而又艰巨的使命。  邓小平同志指出,要使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至少有两个重要特点是必须看到的:“一个是底子薄,一个是人口多,耕地少”。人多有好的一面,劳动力资源丰富,但开发…  相似文献   

3.
伊默 《同舟共进》2020,(3):27-29
旧城改造在治理中的重要性随着中国快速推进城市化进程,许多城市治理层面的问题开始显露,包括增长、分化、民生、移民、反恐、防疫等。要想运行好一座现代城市,需要从国家治理的层面,对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进行现代化改造。广东“三旧”改造是国土资源部与广东省开展部省合作,对“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所进行的改造,其直接目的是推进广东作为节约集约用地试点示范省的核心工作。  相似文献   

4.
蔡仲光 《今日浙江》2006,(15):24-25
“城中村”是伴随着快速城市化引发的城市人口急剧增长与面积大幅扩张而形成的。由于城市规划跟不上城市的快速扩张,在一些地区仍然保留和实行农村集体所有制,城市建设用地将其包围,形成了城市内城乡并存的二元结构,成为“城中有村,村中有城,村外现代化,村内脏乱差”的地区。“城中村”的长期存在,已经成为很多城市发展面临的一个难题。“城中村”具有六个基本特征:一是村落处于城乡结合部地区,已经完全没有农用地或只有少量农用地。二是流动人口聚集,人口密度大。三是基层管理组织不健全,缺乏有效的人口管理体制。四是市政基础薄弱,违法建…  相似文献   

5.
武汉市统筹城乡发展要处理好四个方面的关系:郊区经济与城区经济发展的关系;“乡村人”与“城市人”的关系;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从政与经商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我国在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 ,要坚持可持续发展观 ,必须以辩证的思维方法 ,正确处理好经济增长与生态平衡、经济发展与人口、经济发展与社会公正以及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与生态文明四个方面的关系。一、经济增长与生态平衡的关系我国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 ,面临着相当严峻的环境问题。要使我国的经济可持续发展 ,避免西方发达国家已走过的“先污染 ,后治理”的老路 ,必须坚持三个原则 :第一 ,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相协调的原则。环境问题是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产生的 ,必须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去寻求解决办法。没有经济…  相似文献   

7.
《群众》2013,(7):81-83
破旧立新,对于任何正在进步或渴望进步的事物来说,都是一个必须面对的过程。在城镇化加速推进的大背景下,城市建设正处在“破”与“立”的十字路口,一方面,城市现代化和城市扩容的需求呼唤建设规模更宏大、功能更完善的新城:另一方面,民间对保护旧城、善待历史,传承城市文脉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如何看待城市发展中的“新”与“旧”?“立新”是否必然伴随大规模的“破旧”?怎样处理好城市建设“破”与“立”的关系?厘清这些问题,才能规避“伪城市化”风险,不断提高城镇化推进的质量,使城市发展步入永续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8.
认真贯彻执行《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年至2020年)》,坚持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按照直辖市功能,把重庆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科学和教育事业发达、社会文明、设施完善、环境优美、具有“山城”、“江城”特色的现代化城市,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一、处理好规划、建设、管理之间的关系规划是前提,引导甚至决定城市建设与管理;建设是基础,前接规划,后联管理,是城市现代化的物质条件和重要标志;管理是关键,是巩固城市规划建设成果,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据联合国统计分析:“世界上25个最有经济实力的国家,拥有世界上281个百万人口城市的70%”,“全世界24亿城市人口占用20万平方公里的城市用地。”这些统计数据表明:进入21世纪,世界将是一个城市的世界,城市化将成为全球发展的主流。而拥有世界1/5人口的中国的城市化必然会引起世界的关注。有学者预测,中国的城市化与美国的高科技发展将是影响21世纪全球发展的两大课题。二、城市化道路选择原因中国50年来一直是走一条在推进工业进程的同时,控制城市发展和城市化的道路。通过政府干预,试图绕过城市化,实现现代化。其结果导致我国二元…  相似文献   

10.
浅论安徽城镇化与城市化的互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力推进城镇化是我省“十五”四大战略之一,我省的“十五”计划纲要提出了建设合肥现代化大城市、完善中心城市功能、积极发展县城和中心建制镇的思路。无疑,从世界范围来看,现代经济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一种城市经济,因为城市中聚集了绝对份额的人口和绝对份额的经济总量,发达国家尤其如此。但对安徽这样一个以农业为主、农村人口仍占较大比重的省份来说,如何建立一个城市和城  相似文献   

11.
城市是一个多目标复杂大系统,政府治理现代化的实质是要在城市治理过程中推进可以实施多目标协同治理的过程,从而实现城市人口的规模及空间布局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系统的协调发展.目前,北京市正面临疏解非首都功能,调整北京人口结构,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等诸多难题.这些问题之间存在着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甚至互相牵制的关系,具有典型的多目标决策的特点,已经无法沿用过去常见的单一目标决策方式来解决.  相似文献   

12.
孟凡坤  李文钊 《电子政务》2023,(11):116-128
元宇宙是一个促进自我与他者及其更广大社会存在之联结意义上的“深度连接世界”,为当今城市治理提供了新的变革思路。在遵循“照看-化约-回应”基础性逻辑的主流城市治理思路与“复杂社会”(城市治理最重要的治理场景、治理对象与治理任务)之间出现个体、国家和组织三重连接危机的背景下,元宇宙能够突破“人的尺度”,自下而上地发现、整合乃至重塑个体的价值与力量,激活“全面个体”崛起成为城市治理的基本节点。通过“以自我治理推建城市社会治理共同体”“以置身事内的合作治理贯穿城市治理全过程”“以虚实交融的新公共组织促使城市政府科层组织变革”三种机制重新连接起复杂社会。在这一变革过程中,个体价值上升为整体价值,城市治理结构得以优化,价值创造方式得以改变,从而为走向城市治理现代化带来了可能。  相似文献   

13.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人口问题。一个健康、良好的城市与人口总量适合、分布合理、年龄结构优化、素质不断提升密不可分。倡导和实现上海健康城市的理念与目标,需要我们从宏观层面来把握好人口的发展和人口问题的解决。上海是全国较早实行计划生育的城市,从60年代至今40多年来少生了700多万人,为上海经济社会健康发展赢得了巨大空间,奠定了良好的人口环境基础。  相似文献   

14.
林强 《政策瞭望》2023,(12):31-33
<正>“产城人”融合发展对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是城市发展逻辑的重大变革,也是城市发展理念的重大升级。椒江区坚持把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进一步增强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自觉,贯通融入主题教育,锚定高质量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协调推进“产城人”融合发展,以更高质量的产业发展、更高能级的城市品质、更高水平的人口集聚,构建“以产聚人兴城、以城留人促产”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5.
北京市正在讨论“九五计划”及2010年发展规划,如何正确处理保护土地资源及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问题,已经成为北京市当前的一项紧迫任务。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闭幕时的讲话中指出:“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要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街环。”江泽民同志还说:“必须切实保护资源与环境,不仅要安排  相似文献   

16.
《上海人大月刊》2006,(8):11-11
上海作为一个现代化大都市,应该也必须有现代化的新农村;上海有现代化的二三产业,应该也必须有现代化的第一产业;上海有富裕的城市人口,应该也必须有富裕的农村人口;上海有繁荣繁华的城市环境,应该也必须有适宜人居的农村环境。这四个“应该也必须有”,要求我们必须把建设社会主义新郊区新农村作为关系上海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的大事大计。  相似文献   

17.
荟萃园     
建设新农村就是推进现代化中共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虞云耀近日在《理论动态》第1700期上撰文说,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城市化才是现代化,搞新农村建设违背现代化的规律,主张只要把城市建设好,把农民转移到城市就行了,不一定搞新农村建设。文章认为,这种观点脱离中国国情,有片面性。我国有13亿多人口,而且每年还要增长上千万人,要把他们都转移到城镇完全不可能。即使将来基本实现现代化,我国城市化率达60%或更高,农村人口仍然数以亿计。我国现代化水平即使再高,这么多人在农村居住、生活,农业依然是安天下、稳民心的产业。因此,在中国实现现代化,必须在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同时加快发展农村,实现城乡同步建设、协调发展。如果对现代化发展战略不及时作出调整,不但会丧失发展机遇,也违背现代化发展规律。从这个意义上说,关注“三农”就是关注国家的未来,建设新农村就是推进我国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尤文胜 《群众》2023,(22):10-11
<正>城市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既关乎城市形象,也寄托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城市是人民的,城市建设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人民群众生活更幸福。”近年来,宿迁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治理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指向,通过深化完善城市治理“1+5+X”标准体系,扎实推动城市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探索实践“富有时代特征、独具宿迁特色、成为江苏典范、领先全国水平”的中等城市治理现代化“宿迁模式”,持续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相似文献   

19.
许林灿 《群众》2020,(3):57-58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精细化。近年来,扬州市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用足“绣花针”功夫,着力探索市域社会治理精细化发展之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扬州市两次获评全国创新社会治理优秀城市,蝉联全国“法治城市创建先进市”,公众安全感连续17年保持在95%以上。精巧构思谋划部署市域社会治理近年来,扬州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服务中心工作,以网格化精细化社会治理为抓手,以制度建设为主线,精心谋划市域社会治理,确保中央顶层设计落实落地、基层实践创新务实开展。  相似文献   

20.
城市的发展始终与风险并存,因此亟需转换传统的被动应急处置思维,重塑和优化城市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将韧性治理作为研究视角,通过梳理相关概念内涵,搭建“风险治理—适应、应急管理—恢复、危机治理—学习”的城市公共安全韧性治理逻辑框架,提出以韧性理念塑造风险应急文化、以多元主体协同保障应急恢复、以数字技术创新推进应急学习等治理新路径,期待与韧性治理相融合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安全发展型城市在我国各地全面建设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