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8 毫秒
1.
伴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思想和思维方式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基层党的建设工作对基层社会的治理起着非常重要的引领作用,推动着国家法治体系建设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提升,推动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本文以基层党建如何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为切入点,立足于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分析,探索基层党建创新引领社会治理的新思路和新举措,总结相关经验,从而有效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在基层社会治理的引领,进一步推动国家的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基层党建工作和社会治理面临着新形势。党的十八大以来,学界关于基层党建引领城市社会治理创新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基层党建在社会治理中的功能、基层党建在社会治理创新中面临的困境与挑战、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的路径与策略等几个方面,形成的系列观点丰富了党的建设理论,但也存在着理论研究不够深入等问题。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加强对基层党组织在社会动员和提升组织力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加强党的基层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一条红线。"基层党建工作影响着基层社会治理的水平,以基层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保障,是破解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难题的必然选择,具有深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一、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理论依据(一)以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是由马克思主义政党性质、宗旨决定的,体现了鲜明的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理论关于政党思想体系中蕴含着丰富的社会治理内容,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为今后一个时期的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指明了方向。阳泉市近年来在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方面进行了不懈探索,整合各方面资源和力量,初步构建起了"党建引领、‘三治’融合"的治理新体系,同时仍有一些突出问题制约着阳泉市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步伐,如部分基层党组织创新意识缺乏、基层治理人员缺乏、基层干部和群众的法治意识不强等。为此,必须在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作用、推动基层治理方式创新、推动基层治理法治化等方面下功夫,努力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单位制的解体以及社会自主性的增强,基层社会治理的"脱嵌"和基层党建的"悬浮化"问题同时浮现出来,将这两大问题统合起来进行解决,实现基层党建的去"悬浮化"和基层社会治理的再嵌入,成为新时期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逻辑,它涉及多层次的治理网络,多种形式的议事平台以及正式、非正式合作机制的构建等多个维度,这些探索的目的是实现嵌入式引领与有效治理的统一。围绕治理在何种理念上展开、治理依托哪些主体参与、治理需要哪些资源以及治理在何种机制上运行,按照类型学的划分,可以将新时期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实践,分为价值引领式治理、平台搭建式治理、资源整合式治理、机制保障式治理等四种类型,这四种类型层次分明、互为补充,共同展现了新时期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整体图景。  相似文献   

6.
作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环节,基层社会治理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具有基础性地位。人大代表既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者和推动者,也是重要的基层社会治理主体,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各项具体工作中具有与生俱来的优势。人大代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质量的高水平既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实现,也彰显着社会主义制度下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广泛性、真实性和优越性。在提高人大代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质量水平上,关键要从优素质、搭平台、强监督、通路径等四个方面着眼,让人大代表更好地代表人民、联系人民、回应人民、服务人民。  相似文献   

7.
基层社会的重新组织化和社会自身的成长,给传统社会治理模式带来了诸多挑战,促使党不断进行自我革新、自我拓展和自我提升。目前,基层党组织在推动社会治理创新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问题,如部分基层党组织存在虚化、弱化、边缘化现象,社会治理能力滞后于新时代的发展,少数党员干部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能力缺乏,影响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质量和进程。为此,基层党组织必须加强政治引领,从"管控"向"治理"转变,从"组织引领"向"功能引领"转变,从"粗放"向"精准"转变,以党建工作创新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城市基层社会治理面临着政府、社会和公众合作共治理念尚未形成、基层治理体制尚待完善、基层治理资源难以有效整合、社区建设缺乏制度化等问题。努力将提高党的执政水平、提高政府机构履职能力、提高人民群众依法参与公共事务管理能力有机结合,构建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社区共治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是应对上述问题的可为路径。  相似文献   

9.
郝丽  王波 《理论学刊》2023,(1):163-169
公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作为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的重要内容,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之义,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内在要求与实践方式,是提升人民生活品质的重要途径。当前公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中还存在参与主体、参与渠道、参与程度等方面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公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效果,亟需不断完善公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实现机制,包括利益机制、组织机制、决策机制、监督机制和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0.
解决我国当前基层社会治理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需要发挥地方人大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面对当前我国基层的社会治理困境,地方人大通过立法方式解决矛盾和问题,发挥顶层设计的优势,是优化基层社会治理路径的一种创新。诚然,地方人大在实际的立法工作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应当找准困境的根源,从而提出优化基层社会治理的立法路径,实现基层社会的"善治"。  相似文献   

11.
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础,关系着国家治理全局。新形势下,基层社会治理中面临许多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转变治理理念。那就是需要寻找一种解决问题的中国之道,即协商民主,去实现内生性的政党与社会的互动,从而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  相似文献   

12.
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是当前的重要实践,也是学界研究的重要议题。党建国家的发展历程、解决当前紧迫的社会治理问题,以及政党的再社会化诉求,决定了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基层党建主要通过组织嵌入、资源整合、行动倡导、价值引领和体制协调等5个方面引领社会治理。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也还存在着党建引领与社会治理的耦合性不够、“党政包办”有余而引领共治不足、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认同度还不高,以及制度供给过剩而有效约束不够等问题。已有研究虽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还存在不少不足之处,应从拓展研究内容和研究议题、平衡政党与社会的双重研究视角和更新和丰富研究方法等3个层面,进一步深化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研究。  相似文献   

13.
辽宁在新时代全面振兴中,必然面临着全面深化改革的阵痛、历史遗留问题的长痛、新时期社会矛盾的绞痛。社会稳定是新时代辽宁全面振兴的基本前提,也是全面振兴的题中之义。社会稳定的基石在基层,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基础建设,是事关新时代辽宁振兴的全局性大事。辽宁基层社会治理必须坚持"六位一体"的治理理念,即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数据治理和文化治理,通过"六位一体"实现"四个结合",即自治、法治与德治相结合、刚性治理与柔性治理相结合、网上治理与网下治理相结合、事前治理与事后治理相结合。  相似文献   

14.
大陆和台湾本属同根同源,但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如今二者在基层社会治理上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通过对两岸基层社会治理组织模式的简要比较,发现两岸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的差异与其历史文化传统存在密切的关系。因此,基层社会治理需要通过对社区历史文化的延续、积累、挖掘,培育出一种符合社区内在要求的共同体精神,如此基层社会就会自然而然形成一个具有高度自治能力的自治系统,这才有利于社会健康稳定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研究主要侧重结构功能主义、治理与善治两种视角,而政党和社会的二元结构构成了基层社区治理转型的逻辑。基层社会存在着政党、政府与社会三重力量,基于整合这三种力量的思考,建构“结构-能力”的包容性耦合框架,契合中国的制度环境。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包容性耦合是一个过程,需要通过党建“引领”实现多元主体纵横结构的包容性耦合,并同步实现政党执政能力、政府服务能力和社会自治能力的聚合提升。  相似文献   

16.
基层社会治理是社会治理的重点和难点,基层社会治理的法治化水平,直接关系到社会治理的好坏,关系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建设水平。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础在基层,工作重点也在基层。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既是衡量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检验国家法治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尺。要从法制建设、运行机制、法治文化、社区依法自治、以法治方式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等方面着力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建设。  相似文献   

17.
干部队伍建设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环节和组织基础。调查发现,目前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存在着队伍结构断层、后备干部来源萎缩、服务意识淡薄等八大问题,制约着新时期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提升。为此,建议从职业定位、制度建设、机制完善和教育培训等方面着手,构建一支政治坚定、结构合理、能力过硬、作用突出、充满活力的基层党组织干部队伍。  相似文献   

18.
提高基层社会治理的水平,要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基层党建与基层社会治理密切相关,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以基层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构建多元治理的结构,增强民众参与的效能感,创设协作发展的机制,营造和谐发展的氛围,推进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的深度融合发展,有利于巩固党的领导和加强党的建设,有利于促进基层社会治理高质量发展,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相似文献   

19.
徐舟 《前线》2016,(5):52-55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社会治理工作,明确了社会治理的基本内容和创新社会治理的方式。基层社会治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社会治理的核心是人,重心在城乡社区。对城市而言,社区是城市治理的基础平台,映射着一个城市的公共生活、利益关系和矛盾冲突,直接影响着城市治理的整体绩效。2015年底中  相似文献   

20.
冀鹏  马华 《求实》2017,(12):50-60
基层政治生态是基层治理的环境基础,通过对治理主体行为模式的塑造影响着治理的最终成效。当前基层治理中出现的村官腐败、村霸横行等问题都与当地的基层政治生态破坏有关,只有通过政治生态的改造才能更好地维护基层社会秩序,实现公共目标,提升基层治理体系的合法性。处于转型期的农村政治生态的开放性更高,政治生态结构和政治生态文化的问题使基层治理中出现的矛盾更多。这就需要从组织、制度和文化等方面进行系统性重构基层政治生态,以实现基层社会的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