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只有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才能更好地做到文化自信;只有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才能增强文化自信;只有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才能传承与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2.
民族文化和文化叙事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一个民族精气神的凝聚。中国人民以崭新的精神状态重拾了民族文化自信心,文化自信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柱;以崭新的思想面貌连接了中华民族的文脉,开启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进程;以崭新的国际视野参与文明的交流互鉴,在世界范围内讲述中国故事、阐释中国理念、传播中国价值;以崭新的奋斗姿态进行文化创新活动,走上了建设文化强国的新征程。建设文化强国,就是民族复兴的文化叙事过程。  相似文献   

3.
<正>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下文简称《意见》)指出,"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任务"。《意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纳入国家战略层次,从整体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作出规划,以国家意志提出的系列重大举措,必将显示出深远的重大意义。一、从理论到实践的全面部署一个国家和民族精神深层的自信和成熟,依赖供  相似文献   

4.
正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打开民族文化基因宝库,激活国家宝藏。大型文博节目《国家宝藏》火了!金牌制作团队两年酝酿,九大博物馆携手亮相,二十七件镇馆之宝依次登场,九位馆长权威点评解读,明星嘉宾守护国宝重器,现场演绎前世今生,声光电展示,高科技运用,全视角、全方位、立体化呈现中华民族文化瑰  相似文献   

5.
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在2019年取得票房和艺术口碑的双重丰收,其艺术成功喻示着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它的主题内核与框架以成长题材为主要内容,隐喻着当代青年群体对中国传统家庭伦理为特征的社会集群性文化的认同与回归;其古典叙事题材的借用以及表达阴阳善恶、天道命运的终极思考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思维的当代呈现;其借助于狂欢话语及大众流行艺术的叙事手段并与传统绘画美学的融合可为传播传统智慧、达致当代青年的国族文化认同开创独特新路。  相似文献   

6.
吴根友 《新东方》2015,(3):28-31
当代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应当奠定在对自己民族文化特点的重新认知的基础之上。中华民族传统的主流文化特点是在真实的"气机"世界里寻求解决人生与社会问题的方法,具有特殊的"历史意识"与"慎终追远"的未来意识。所谓的传统文化应当包括近现代文化传统,尤其是中国共产党人所建立起来的现代中国文化传统。中华民族应当重省现代西方文明的价值及其两面性,勇敢地探索人类文明的未来新方向。  相似文献   

7.
<正>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筚路蓝缕,在这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中,文化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伴随国人历经特殊历史境遇后对民族文化不自信、不坚守自己的精神家园到走上中华民族文化自信重振的心路历程,中华民族也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飞跃。我们深刻地意识到文化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现实意义,也深感文化自信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论指导价值。因此,深刻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文化建设与当代中国文化自信,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理论课题  相似文献   

8.
当代青年作为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责任,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者、中华民族新文化的创造者。因此,社会、学校、家庭以及青年自身需要共同发力,培育青年群体的文化自信,引导其承担起民族复兴的伟大重任。  相似文献   

9.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因此,要大力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历史自觉。河南鑫山实业是扎根河南本土的一家民营企业,创建于1995年。  相似文献   

10.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新时代传承和弘扬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有利于促进文化自觉、文化自尊、文化自主和文化自强,进而全面提升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1.
观点摘编     
正林智荣广西社会科学院院刊编辑部主任、《学术论坛》主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儿女共同的精神基因,更是中华文化的"根"与"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对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增进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义重大。社科学术期刊应着力发挥理论研究优势,从深入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入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全社会通过社科类期刊润物无声地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以及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相似文献   

12.
赫剑梅  马忠才 《前沿》2015,(2):91-93
"中华民族"是近代历史上民族主义话语建构的一个民族实体。在历史叙事中,其内涵与外延多次发生变化,最终被发展为包含国内各民族及海外华人的民族概念。当代社会,为了积聚合力,维持稳定和繁荣,国家话语不断加强"中华民族"的建构,其间存在不少问题。本文以建构论视角描述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叙事及其当代话语,尝试以民族学视角评析国家话语中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3.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对自身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的认同,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源泉。在当前多元文化和价值观交流、碰撞的背景下,我们需要积极发掘传统文化中的时代价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让传统文化与现代价值相承接,从而不断增强人民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4.
正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使中华民族进一步向世界展示独具魅力的民族智慧,才能使中华民族在伟大复兴之路上不断前进。中国文化中,文化与历史传统是保障价值理性的重要基础。在近代化的过程中,因文化  相似文献   

15.
文化自信是青年在新时代创造价值的精神支撑,为青年勇担文化传承使命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当前,我们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与先进文化为感召,增强青年的文化自信,助力青年在新时代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6.
在未来全球文化的交融激荡中,中华文化的传承,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命运。中华民族几千年积淀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文精神最核心的部分。青年是人民的寄托,祖国的希望,延续中华文化脉络的重任,历史地落在中国青年的肩上。而当代青少年离传统文化渐行渐远的事实,对传统文化的发扬承递来说,已构成一个严峻的挑战。这一问题引起了各方的广泛关注。如何在青少年中弘扬传统文化,如何让当代青少年从传统文化中获得启迪和智慧,是青少年工作者和青少年研究者共同思考以至激烈争论的问题。在此编发几篇相关文章,汇集了几位作者的“一家之言”,算着抛砖之论。欢迎对此问题感兴趣的作者,接着参与讨论。  相似文献   

17.
2004年中国青年发展的主要态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未来全球文化的交融激荡中,中华文化的传承,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命运。中华民族几千年积淀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文精神最核心的部分。青年是人民的寄托,祖国的希望,延续中华文化脉络的重任,历史地落在中国青年的肩上。而当代青少年离传统文化渐行渐远的事实,对传统文化的发扬承递来说,已构成一个严峻的挑战。这一问题引起了各方的广泛关注。如何在青少年中弘扬传统文化,如何让当代青少年从传统文化中获得启迪和智慧,是青少年工作者和青少年研究者共同思考以至激烈争论的问题。在此编发几篇相关文章,汇集了几位作者的“一家之言”,算着抛砖之论。欢迎对此问题感兴趣的作者,接着参与讨论。  相似文献   

18.
在未来全球文化的交融激荡中,中华文化的传承,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命运。中华民族几千年积淀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文精神最核心的部分。青年是人民的寄托,祖国的希望,延续中华文化脉络的重任,历史地落在中国青年的肩上。而当代青少年离传统文化渐行渐远的事实,对传统文化的发扬承递来说,已构成一个严峻的挑战。这一问题引起了各方的广泛关注。如何在青少年中弘扬传统文化,如何让当代青少年从传统文化中获得启迪和智慧,是青少年工作者和青少年研究者共同思考以至激烈争论的问题。在此编发几篇相关文章,汇集了几位作者的“一家之言”,算着抛砖之论。欢迎对此问题感兴趣的作者,接着参与讨论。  相似文献   

19.
<正>习近平同志在中共十九大的报告以及多次讲话中,都谈到"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问题,并指出"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学生们问我:在全球化的今天,在东西方文化汇融的当下,为什么我们必须优先学习和传承中华民族自己的文化,为什么我们会有文化自信?具体而言"文化自信"是如何产生的?我们的文化自信到底源自何处?  相似文献   

20.
传统文化为我国现代化的推进,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了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文化基础。要构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积极探索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将文化传承和创新结合起来,根据新时代要求,为传统文化赋予现代意义。让传统文化引领思想,真正成为社会先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