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理论》2016,(12)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军不断扩大侵略态势。中国国民政府却采取不抵抗政策,将事件诉诸国联和平解决。迫于压力,国联在"九·一八"事变后成立调查团来中国调查情况。而对国联调查活动时间、内容及态度的研究,可以窥探出国联调查团对日本的妥协、偏袒而最终助长其嚣张气焰,并导致发动全面侵华的野蛮行径。  相似文献   

2.
正1931年12月,国际联盟为调查"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东北的实际状况,专门成立了一个临时委员会。1932年春,委员会派出由英、法、德、意、美五国代表组成的调查团,启动了为期六周的远东调查。由于调查团由该委员会的主席英国贵族李顿爵士亲自领导,因此被称为李顿调查团。日本  相似文献   

3.
正2008年6月26日,一份在联合国日内瓦图书馆沉睡近八十载名为《Truth》的史料被发现后,一段东北知识界精英组成"爱国小组",在"九一八"事变后冒死收集日本侵华罪证并上书"国联"的故事浮现在世人面前,它讲述了东北爱国知识份子巩天民、刘仲明等九人(史上称为"九君子)在"九一八"事变后冒死搜集、整理、翻译、编写并上交国联的历史文件。《Truth》史料客观、真实地揭露了"九一八"事变后日军侵华真相,是不同于拿起武器抗日反击日本侵略者的另一种抗日救亡方式,《Truth》史料的发现向我们展现了国难面前东北知识分子的不屈不挠、据理力争的傲骨和风采。他  相似文献   

4.
《侨园》2016,(Z2)
正最近,辽宁省社会科学院召开了"《TRUTH》史料与九·一八事变"学术研讨会。会上,有关专家对"国际联盟"(以下简称"国联")的作用等相关问题进行了重新认识和评价。为此,记者就"国联"成立的背景、性质以及"国联调查"的结果和作用等采访了辽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东北沦陷史研究室主任张洁。记者:"国联"是个什么组织?张主任:"国联"是世界上第一个国际性集体安全组织。"国联"成立于1920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以促进国际合作、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反对战争为宗旨的国际政治组织。  相似文献   

5.
正"Truth(真相)"史料是"九一八"事变后东北爱国知识分子最早收集的侵华罪证的汇编。"Truth(真相)"史料真实记载了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是有计划有目的侵略,是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建立伪满洲国最有利、最直接的证据。这份由东北民众冒险自发收集的"真相"史料因此也成为国际上第一份对"九一八"做定性结论的文献,凭借这些真凭实据的历史事实,也证明日本拼凑伪满洲国是违背东北人民真实意愿的。  相似文献   

6.
正1931年9月,日本公然出兵侵战中国东北。面对日本的不宣而战,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政府,竟然抱"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直到日本侵华六年后,才明确提出抗战主张;十年后才正式对日宣战。探讨"九一八"事变后十年间,国民政府对日政策的演变,既具有重要学术价值,还具有现实的国际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面对"九一八"事变爆发,身为东北最高行政长官的张学良和南京政府最高行政长官蒋介石均采取了一系列的应对策略。这其中既有对当前事态的处理反应,又有较长期的战略筹划,而远非此前为人们所熟知的张、蒋共持的"诉诸国联,不予抵抗"的一种策略。即使在执行"诉诸国联,不予抵抗"的框架下,二人仍然存在着尖锐的对立。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7,(3)
张学良在中国现代历史的影响是深远的,他政治生涯中许多做法都值得人们深入探讨。本文拟对他"九一八"事变"不抵抗"表现,做一考察分析,从侧面追溯日本军国主义侵华的阴谋历史,使我们对张学良在"九一八"事变中表现有更多了解,这不但有助于全面正确评价历史人物,也会引领后人对一些历史事件进行思索,审视历史,警策未来。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7,(12)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势力蔓延至整个中国,1933年8月,石井四郎将防疫研究所迁到哈尔滨,并在背荫河设立细菌实验场;"七七"事变后,由于全面侵华战争的需要,细菌基地规模逐渐扩大,1938年开始陆续移驻平房。通过对背荫河及平房细菌基地择址原因的探讨,可以深入揭露日本侵略者反人类暴行和战争野心。  相似文献   

10.
王云飞 《各界》2008,(7):26-27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战败,日本给亚洲人民,尤其是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但八年抗战中国到底歼灭了多少日军,一直是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正"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在加紧对中国东北进行政治侵略的同时,也开始了对中国东北的经济侵略。日本通过设立统制机构,实行统制政策,建立与扩充特殊会社,实施《满洲产业开发五年计划》,利用"满铁""满业"垄断交通和重工业,全面控制伪满洲国经济,疯狂掠夺东北资源。  相似文献   

12.
张洁 《侨园》2014,(10):10-11
第一,"九君子"为赢得国际仲裁而汇编了《TRUTH》。"九君子"决定展开国联外交的出发点就是要借助"国联"之口揭穿日本侵略中国的真相。刘仲明说:昔日老友已去关内,揭露日本侵略的任务只能由我们来承担。"国际联盟作为一战后维护国际和平与合作的组织,固然被大国操纵,但是它是否可以为弱小国家说话,还在于各国怎么利用它。当日本在国联颠倒黑白的时候,国联是难以了解事情的真相的。他们之所以远道而来进行调查,目的也是要了解真相。  相似文献   

13.
砺石 《瞭望》1991,(37)
60年前的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制造了蓄谋已久的“柳条湖事件”,并以此为借口向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发起攻击,使沈阳一夜之间全城陷落。这就是日本侵略者发动的吞并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 临近“九一八”事变60周年纪念日,到卢沟桥畔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采访,所见所闻,深深感到,爱好和平的人们应永远记取  相似文献   

14.
正1931年9月18日,日本军国主义蓄意制造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武装侵占中国东北四省一区,作为它征服中国、称霸世界的第一步。而国民政府却奉行"不抵抗"政策,命令东北地方武装一退再退,将3000万东北同胞和10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及资源拱手让与日本。在民族危亡之际,正处于国民党"围剿"中的中国共产党毫不犹豫地肩负起领导东北人民武装抵抗、收复沦陷国土的责任,创建东北抗日联军,在白山黑水间坚持抗战十四载。  相似文献   

15.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在不断扩大侵华战争的同时,全力推行“以华制华”、“分治合作”,的政策,在所控制的中国大片领土内,策动和扶植了诸多大大小小的伪政权,将其作为侵略中国的工具。随着日本在中国和太平洋战场侵略战争态势的发展以及对华政策的调整,这些伪政权几经改组、合并,最后演变成为伪满洲国、  相似文献   

16.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五十年前,中国人民经过浴血奋战,打败了不可一世的日本侵略者,结束了日本法西斯给中国人民造成的空前浩劫。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而进行的正义的反侵略战争。随着鸦片战争的失败,中国的近代史翻开了令人屈辱的一页。日本帝国主义的全面入侵,又使这部屈辱的历史达到了顶点。从1874年进犯台湾到1894年的甲午战争,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35年的华北事变,日本侵略者的野心日益膨胀。1937年7月,日寇悍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8,(11)
九一八事变后,部分东北军爱国将士激于民族义愤,不忘守土有责的担当,奋起还击日本的侵略,予强大的关东军以重创,粉碎了他们短时间内占领东北全境的狂妄计划,延缓了日军的进攻步伐。东北军爱国官兵是最先参加抗战的中国军人,用实际行动表明中国人民为了独立和尊严不惜与敌人浴血战斗的家国精神,在中国以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上书写了重要篇章。  相似文献   

18.
《各界》2010,(4):F0002-F0002
1、“九一八”事变爆发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制造“柳条湖事件”,对中国东北地区发动了武装进攻。19日凌晨4时,日军向长春发动总攻,中国守军奋起抵抗。  相似文献   

19.
略论中国抗日战争的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略论中国抗日战争的特点肖一平抗日战争,是一百多年以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革命战争,它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抗日战争的结局,不仅全部光复了自“九一八”事变以后所丧失的全部国土和收回了甲午战争后被日本割占长达50年...  相似文献   

20.
赵朗 《侨园》2013,(6):78-78
<正>日俄战争后,日本从沙皇俄国手中攫取的中国旅大地区及南满铁路沿线的种种特权,开始在东北地区从事鸦片贩卖活动。"九一八"事变后,日本进一步加强和推广这一政策,建立了推行鸦片侵略政策的专门机构,在东北地区公开种植罂粟,并建立鸦片制造厂,从事贩卖活动。日本对东北实施的鸦片政策,不仅实现了其"以毒养战"的侵略目的,而且损害了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削弱了中国人民反抗意志,对中国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的毒害极其深重。需要深入研究和挖掘日本侵华实施的鸦片战争的罪行。日本在东北的贩毒活动由来已久。不过最初只是秘密地、分散地、小范围内进行。日俄战争以后,日本从沙皇俄国的手中攫取了东北的旅大地区(日本称为"关东州")以及南满铁路沿线的种种特权,为了巩固与扩展其既得的"权益",进一步占领全东北。1906年建立了统治机构"关东洲都督府"(1919年改称关东厅),开始在旅大地区、"满铁"及其所属沿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