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时代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殡葬文化是高职殡葬专业德育教育的重要任务。目前中华优秀殡葬文化与高职殡葬专业德育教育融合还存在重视程度不高、教培体系不系统、教师殡葬文化素质不高、教育形式单一等问题。在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高职殡葬专业应在深究中华优秀殡葬文化的内涵基础上,充分汲取殡葬文化的先进思想与智慧,通过编制德育教育养成手册、建设殡葬文化博物馆、提升教师殡葬文化素养、增设殡葬文化教育类课程和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等措施,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是最深厚的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时代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它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传统价值理念能为大学生塑造现代理想人格提供有益借鉴,网络载体则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了崭新载体。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必须增强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之中,充分发挥网络媒体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功能,加强网络建设,净化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3.
公安院校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夯实中国文化自信力的本质要求,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是培育和践行警察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当前公安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存在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设计方案不充分、教育教学方法不丰富、学生兴趣爱好不浓厚等问题。公安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应包含筑牢忠诚品质之根、厚植爱国主义之魂、坚守社会责任之基、完善人格修养之本等核心内容,可从建立健全文化育人协同机制、加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课程建设中的融入力度、注重社会实践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等方面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智慧的结晶,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拓展与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传承与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为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应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力度、重视创新融合的方式方法、提高思政课教师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能力、构建良好的育人环境。  相似文献   

5.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公安院校肩负着培养公安专门人才的重要使命,用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培育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新时代的人民警察,是公安院校的基本职责。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公安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尚未发挥显著作用,在课程设置、培养方式、师资水平、学生认知能力等方面仍存在不足之处。应当通过完善课程设置,采取多样的育人方法,提升教师知识水平,提高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公安院校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6.
加强青少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当前青少年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有利于增强青少年的民族认同感,坚定其文化自信,提高其文化素养,从而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当前,加强青少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面临着一些消极因素,如社会上一些人对传统文化有偏见,西方文化的强势以及比较普遍的应试教育等。加强青少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内容上一定要注重一个"精"字,尽量在中小学单设相关课程,同时注重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管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新评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是十七大报告中的一个重要议题。本文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概念、原则、方法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以期阐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本意。  相似文献   

8.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在新的历史时期,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和时代生命力,加强对企业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企业家将自身成长精神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脉搏相结合,有助于引导企业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更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我国尚未建立相对独立、成熟和完善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体系,导致大学生普遍存在传统文化认知不足及传统文化认同危机。面对西方文化殖民主义势力的严重威胁,从战略高度、机制建构和教育研究上提升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自觉性,进而实施政府强力主导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程,是高校走出传统文化教育困境的根本保证。高校大力推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将引领民族文化传承创新的时代潮流,带动全社会形成浓厚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氛围。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核心价值观内容烙刻着传统文化的精神基因。探析核心价值观蕴涵的传统文化精神,弘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通过开展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教育,完善传统文化教育体系,注重传统文化中家训文化的辐射作用等方式,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影响和决定着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培育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在新的社会形势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今社会价值形成的主导思想和根源.以大学生发展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为切入点,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大学生和传统文化的系列重要讲话,剖析大学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现状,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贯穿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引领,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特点相结合、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与创新形式相结合,建构当代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有效路径,提升新时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2.
国学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学术和文化体系,对于当今建构和谐社会、弘扬传统文化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目前高职院校多忽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这无疑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整体提高。我们应明确认识到,国学教育对于提升高职学生的道德品质、人格修养和职业素质等多方面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国学教育应作为基础课程在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中占有一席之地。但目前高职院校国学教育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加强国学教育教学可以从对国学的定位、师资建设、课程内容及授课方式方法几个方面进行相应改革,以提升高职院校学生传统文化素养,并使国学得以继承和弘扬。  相似文献   

14.
高职院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要引领学生以史为鉴,提高高职学生政治站位,让学生认识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推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要求。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要遵循习近平总书记讲话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特点,注重方式方法创新,做到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党史教育与专业教育、营造氛围与党史学习、学史活动与弘志励行"四个结合",不断增强高职学生政治素养培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采用中国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整群抽取滇西北1488名高职院校女生施测,并和本科院校女生进行比较,考察高职院校女生性别角色现状。从社会多元文化、学校办学导向、学生自我意识等角度探讨高职院校女生性别角色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优化高职院校女生性别角色的教育对策:改变教育者对性别角色教育的漠视、开展多元化实践活动加强性别角色教育、以信息化方式推动双性化教育、通过心理健康教育重塑未分化者性别角色。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中华民族善于创造灿烂的历史文化,更善于继承与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高等院校的学生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影响着中国梦实现的特殊群体,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即可以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新的思路,也可以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拓宽重要渠道。本文笔者通过介绍传统文化中蕴含着的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和优秀传统文化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作用,详细论述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突出价值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7.
高职法学教育包括通识教育和职业教育两部分,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是高职法学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高职院校应突破传统法学教学,积极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开展案例教学,既能解决高职学生素质参差不齐、教学效果不明显的问题,又能克服传统的法学教学方法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从而突出职业教育的实践环节,促进职业教育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培养出合格、优秀的法律职业人才.  相似文献   

18.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离不开文化上的高度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久弥新,能够为人们提供奋斗前进的精神力量,与理想信念教育所提倡的价值观高度契合。将其有效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将会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产生十分重要的推动与促进作用,也会进一步提高人民大众特别是大学生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世代传承积累的以民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伦理道德以及行为规范表现形式的文化体系,是一种对我国社会道德起模范规定的精神文明,是高校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文化自信教育的资源支撑和深厚沃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很多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价值”。然而就现阶段而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衔接尚不到位,融合现状不容乐观。这既不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由哲学思辨、道德情操、审美取向、科技教育、宗教信仰等构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树立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与精神导向、垂范中华民族的思想德行与伦理规范、增强文化认同感和民族归属感等方面有巨大的社会作用。面对中华传统文化时,文化自负与文化自卑都是对中华传统文化一种不客观的认知。正确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理念、理性对待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明,以文化自信积极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努力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